關於傳統文化的漫畫圖片欣賞
傳統文化用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更容易讓人深刻的瞭解和記住。下面小編給大家收集了一些傳統文化的漫畫圖片,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漫畫的內容形式是什麼
漫畫是繪畫藝術的一個品種,常採用誇張、比喻、象徵等手法,諷刺、批評或歌頌某些人和事,具有較強的社會性,也有純為娛樂的作品,有較強娛樂性,娛樂性質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人物創造型。直接或隱晦、含蓄地表達作者對紛紜世事的理解及態度,是含有諷刺或幽默的一種浪漫主義的繪畫。它同其他繪畫的主要區別在於獨特的構思方法和表現手法。它具有諷刺與幽默的藝術特點以及認識、教育和審美等社會功能。
漫畫可以把古今中外的人物同時邀集到一起,讓他們在一個畫面上演出奇異怪誕而又意蘊深邃的喜劇。它不受時空觀念的限制,人與物之間也可以對話,不同質、不同類的事物可以嫁接、雜交,可以借物喻人,借古喻今,可以人神交遊,幻想與現實同存,從而使畫面產生幽默、詼諧、怪誕、風趣的藝術效果。
漫畫可以把各種繪畫的形式、技法拿來為己所用。在繪畫工具和物質材料的使用上沒有專一
的選擇,在造型手段上也沒有什麼限制。使用毛筆、鋼筆,借用木刻、油畫、剪紙、拼貼、中國畫等手段來繪製都可以,這主要取決於作者自己的特長以及內容、用途的需要。漫畫中的人物造型大都誇張變形,可繁可簡,背景視內容需要,可有可無。如果一幅畫面表達不了,還可以畫成多幅的;要是情節較多,還可以畫成連續的。
1925年上海《文學週報》連載了豐子愷的畫,該刊主編鄭振鐸把豐子愷這種獨特風格的畫定名為“漫畫”,從此“漫畫”一詞開始在中國流行。不過,日本的漫畫家片寄貢寫了一本《日本近代漫畫史》,提出漫畫二字是從《漫畫隨筆》這本書上來的,書中說有一種鳥叫漫畫鳥,終日求索不停,“漫畫”二字由此而來。但這個有關漫畫鳥的寓言又出自我國宋代洪邁的《容齋隨筆》,可見日本的《漫畫隨筆》引用了宋代洪邁的這篇寓言,後來又借用了漫畫鳥這一名字命名了漫畫。
實際上鄭振鐸、豐子愷是把“漫畫”一詞再引回了中國。不過還有另一種說法,據《新聞研究資料》的《“漫畫”探源》一文說:1904年2月26日創刊的《警鐘日報》每隔幾天就刊登一幅漫畫,從1904年3月27日起又以“時事漫畫”四個顯著的大字為題,陸續在第四版連載漫畫。可見我國現代漫畫的產生尚在20世紀初,最早的漫畫載體是報紙,而不是文學期刊。
《警鐘日報》使用“漫畫”一詞要比《文學週報》刊載的“子愷漫畫”早21年。以上幾種說法涉及到歷史事實,有待專家們作進一步探討論定,我們先作為一些情況有所瞭解就可以了。
關於中國茶文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