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國學精粹有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學瑰寶似滿天繁星,數不勝數。而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其學說不僅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發展程序,還深刻地影響著每一箇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模式。

  自從進入六年級下學期,我們也開始了對國學經典——《論語》的理解與誦讀。孔子是一個偉大的人,他對學生的淳淳教誨,每一句都飽含哲理。我們學的第一句《論語》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一句告訴我們:三個人一同走路,這裡面一定有可以當我們老師的人。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是最經典的一句。

  隨後我們又學了“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明白了世上沒有天才,只有肯吸收古人的知識,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的人才會有學問。“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告誡我們要有坦蕩的胸懷,“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不能空想,要付諸學習,而學過的東西必須經過思考,細細咀嚼,才能真正吸收。我最喜歡這一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裝懂,自欺欺人,這才是明智的表現。這一句在千年後的今天,同樣適用,它是一句至理名言。就像老師上完一堂課,假如我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就做一些習題鞏固;如果我們並沒有完全掌握,還有不明白的地方,那我們就不能渾水摸魚了,應該立刻去請教老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完全掌握老師所講的知識。

  當沒有人理解自己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給你以安慰;當自己排斥別人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給你敲響警鐘;當自己失信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給你教訓;當你想要抓住過去的事不放手時,“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給予你提醒……《論語》是孔子的智慧結晶,他將一生的感悟都傳給了學生。他的學生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將他的格言收錄下來,編成《論語》流傳後世,孔子的思想從而傳承下來,推動了中國文化的發展,對後人起著醒世的作用。想當年,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

  如今,《論語》走進了我們的課堂,我們前所未有地感到自己的渺小——在至情至性的格言面前,在博大精深的真理面前。三天新學一條《論語》,同時每天覆習一遍從前學的幾條《論語》,真如孔子所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國學經典是中國文學寶庫的一朵奇葩。品讀國學經典,感悟國學精粹,一部《論語》,受益終生。

  範文2

  今天我又一次品讀清代文學家李毓的作品《弟子規》,心潮澎湃,深受教育。

  《弟子規》共分八個部分,首先《總敘》篇為我們介紹了《弟子規》正文七個部分的題目。《孝》篇告訴我們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訴我們要尊敬長輩,與兄弟和睦相處;《謹》篇向我們端正了日常行為,要有一個好習慣;《信》篇教育我們要誠信待人。《泛愛眾》篇讓大家知道要愛護所有群眾,不分貧富;《親仁》篇告訴我們必須要仁義,否則人品不好;《學文》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要有好的學習計劃、態度。這就是古代學生的“日常守則”。

  《弟子規》通篇講述了做人、做事的規則,正所謂無規矩不成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大規則,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做人、做事講規則、講原則,人可樹,事可成,但前提是一定要熟知、清楚規則,所以我們應學習《弟子規》,更應謹記、傳承這一國學經曲,但是,傳承絕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口頭或是書本上,而是要體現在行動上。例如“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指我們在學習生活中做事情不要慌張,忙亂就容易出錯;不要害怕困難,應知難而進,也不要馬虎草率,要認真對待。“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意思是指看見別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齊,哪怕同他相差很遠,只要堅持下去,慢慢地總會趕上,看見別人壞的行為,就要自我反省,有的話馬上改正,沒有的話也要引起警惕。“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老師佈置做的作業,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學習效率不高。

  在讀過了《弟子規》後,我終於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形形色色的大舞臺,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有著不同的角色,而唯一不同的是,無論扮演的是什麼角色,都要牢記《弟子規》中的訓戒,具備一定的素質,規範自己的言行,牢牢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古人聖訓,流傳百年,讓我們謹記精髓、傳承國學吧!

  範文3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他教過的學生不下三千,人們把他和學生上課時的交流記載了下來,這就是《論語》。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講的是學習的方法,它讓我們在學習後再溫習一遍,好好溫習了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我想起每到課間或回家後,我都會複習一下當天的內容,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可總覺得還是有一些沒想到,所以以後我要常常複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把自己討厭的東西給別人,不要讓別人來做自己所討厭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媽媽在我的碗裡舀了很多紅苕,我不想吃,就趕給了爸爸,讀了這一句話後,我在也沒有偷偷地把紅苕趕給爸爸了。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嚴於利己,寬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界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

  通過學習《論語》,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道理。

讀國學六法有感
讀國學經典後的感受
相關知識
讀國學精粹有感
閱讀國學經典有感
讀國學經典有感的徵文
讀國學經典有感範文
讀國學啟蒙有感
讀國學六法有感
讀國學經典有感的範文
教師讀國學經典有感
讀國學入門有感
讀國學經典有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