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成功創業者的故事6篇
越來越多人加入創業的大軍,中國的創業大軍中,也有不少創業者成功創業,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中國成功創業者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中國成功創業者的故事1:陳游標
今年45歲的陳游標,出生於江蘇泗洪縣天崗湖鄉農村。靠種地為生的父母生育了5個孩子,陳游標2歲時,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因為家庭極度貧困,先後餓死。
牛人陳游標:我的錢是從垃圾裡“撿”來的陳游標13歲時,每天騎著自行車跑十幾里路去賣冰棒。後來,陳游標又做起販糧的買賣,一開始一天賺五六元錢,後來一天能掙到300多元錢。17歲那年暑假結束時,陳游標掙了2萬元錢,成了全鄉第一個“少年萬元戶”。
陳游標並沒有荒廢學業,他做生意都是利用課餘或是節假日。1985年,陳游標考入南京中醫藥學院,畢業後,他選擇繼續創業。
他認為上市不久的耳穴疾病探測儀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卻沒有直觀性,患者不能直觀地看到探測結果,就出資請專家提供指導,給耳穴疾病探測儀做了簡單的改進,裝上顯示器外殼,輸入生理影象,這樣患者只要手握儀器的兩個電極就能在顯示器上直觀地看到自己身體哪個部位有疾病。這個被陳游標命名為“跨世紀家庭CT”的新儀器,獲得了國家專利,一上市就廣受好評。這樣一臺成本不足幹元的儀器,當年的批發價格約5000元。陳游標先後打開了江蘇和安徽市場,半年時間就賣出了5000多臺產品。
1996年,28歲的陳游標創立了南京金威利電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把電子疾病探測儀賣到了全國20多個省區。至2000年,他賺了幾千萬元。
這年,陳游標到山東泰安考察,當時的泰安盛產靈芝,且價格較低,200元一公斤。陳游標發現其中有大商機。“靈芝好是好,可食用不方便,如果能磨成粉,製成膠囊服用就方便多了。”帶著這個令自己都興奮的想法,他敲開了南京大學和省各大醫院專家的大門,請南京大學專家做廣告策劃,再請醫院做臨床報告。拿到生產許可證後,他又籌款到上海訂購生產線,再赴山東泰安大量收購靈芝粉,回來進行深加工和技術處理,製成靈芝膠囊。這樣一來,200元一公斤收購的靈芝製成膠囊後,售價達2000元一公斤,使陳游標收益頗豐。
到2001年,靠賣耳穴測病治療儀和靈芝膠囊,陳游標淨賺1。2億元。“我32歲就通過白手創業成為億萬富翁,可以算是年輕人創業的榜樣了。”陳游標說。
更令陳游標高興的是,“靈芝膠囊”專案促進了山東泰安的“靈芝經濟”,帶富了一方百姓。
從建築垃圾中發掘“寶藏”
2002年初,陳游標通過朋友的介紹,對迴圈經濟領域產生了濃厚興趣。
“按照有關部門規定,城市舊區改造中,每拆除1平方米建築面積的舊房,開發商要貼補拆房公司幾十元。但事實上,大多數拆房公司只要能攬到活,哪怕開發商不給錢,白乾都樂意。你可別以為這些公司是在學雷鋒,拆房這個看似灰頭土臉的行當,其實獲利豐厚。每拆1平方米建築面積的樓房,平均可賺30元左右,高的可賺60元。”原來,老建築裡拆出的鋼材、木材、塑料等,都能賣好價錢,因為它們可以回爐再造。聽了朋友的介紹,正四處找專案的陳游標眼前一亮,他決定涉足拆樓業。
這年春天,他召集人馬成立了黃埔拆遷公司。雖然初涉此行的第一年,陳游標沒有賺到太多錢,卻積累下了寶貴的行業經驗。第二年,他的公司通過競標拿到一個大工程——拆除南京市一個老展覽館——這幢看起來破舊不堪的老建築,簡直就是一“隱形金礦”,僅拆下來的廢鋼材、木材、電線電欖、塑料等就值400多萬元,刨去工人工資等成本,這單生意讓陳游標淨賺285萬元。
從建築廢墟中剔出的鋼材最為搶手,一項工程剛開始,鋼鐵回收公司就會派車派人來“恭候”。因為它有著100%的回收利用率,全部都可以在鋼鐵企業的車間裡“浴火重生”,變成嶄新的緊俏貨;從建築中拆出的木材,廠家回收後可以用來做地板、傢俱。即使小零小碎的木料,也不會賤到當柴燒,而是做機制板、夾板、企口板等。江蘇吳江是這類小木料的吞吐地,當地的木材廠有種裝置,“吃”進去的是廢舊小木料,“吐”出來的是一張張規格齊整的機制板。陳游標從建築廢墟中拆出的木材,全部賣向那裡。
能回收的都回收了,工地上最後只剩下了真正的建築垃圾,如何處理這些巨量的廢棄物,才是最令拆遷公司乃至政府部門頭痛的問題。它們主要由混凝土碎塊、磚石、渣土、砂漿、裝修廢料等組成,在拆遷公司眼中,這些全都是沒用的“賠錢貨”——因為清理這些垃圾,每一噸需要付20元的運費。一個10萬平方米的拆房工程,將產生8萬噸建築垃圾,僅清運費就要耗資160萬元。
陳游標產生了一個大膽的念頭:如果我能把建築垃圾轉化為生態建材,既解決了“垃圾圍城”的難題,又能變廢為寶,豈不是一舉兩得!他做過多種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2004年去德國考察時,陳游標發現了久尋不遇的“神奇武器”。那是一臺停放在拆遷工地上的“龐然大物”——建築垃圾處理裝置,眨眼工夫,堆積如山的磚頭、混凝土塊等建築垃圾,就被它“嚼”成了細小的顆粒。技術人員介紹說,這種顆粒可以用來鋪路。陳游標當即以300萬元一臺的高價,從柏林引進了10臺建築垃圾粉碎裝置。
陳游標稱這種流水線裝置為“變形金鋼”,因為無論是殘缺的方塊磚、圓石子、不成型的混凝土渣,這傢伙來者不拒,只要投入它的大“口”,全部都能變成小顆粒。
接下來,陳游標開始向修路單位推銷他手中的建築垃圾顆粒,起初人家還半信半疑,讓他先放些貨試試。當了解到這種環保建材的妙處後,客戶們不僅當場付清貨款,還急不可耐地向他下了大訂單。原來,他們以前鋪設路基時用的都是碎石子,每噸的價格為130——140元,而用陳游標提供的新型材料,每噸才30元。此外,碎石子都是通過開山炸石產生的,取材的同時就在破壞生態環境,採用陳游標的產品做路基,不僅質量過硬,而且很環保。
廢墟變金礦。身價上百億
2004年7月1日,為保護土地資源,國家頒發了不許使用實心粘土磚的禁令。這讓許多磚廠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要麼關門大吉,要麼改用替代原料——採用石粉、沙子、石灰、粉煤灰等制磚,但這些原料不易找到且成本過高。這時,陳游標放出了一條喜訊:用建築垃圾也能生產出經久耐用的磚塊,並且是環保型的。
原來,禁止挖土燒磚的條規剛一出來,陳游標就開始動腦筋改進他的機械裝置,一番努力後,他如願以償,讓“變形金鋼”除了會生產小顆粒外,還能吐出細碎的粉末。他把這些深加工出來的粉末狀建築垃圾,以不菲的價格賣給了制磚企業。
陳游標提供的建築垃圾粉末在價格上遠遠低於混凝土、白灰等,很快便取代了別的制磚原料,成為制磚企業的新寵。從此,陳游標賣出去的一車車粉沫變成了一車車環保磚、空心磚、馬路花磚、人行道磚、綠化帶磚……經相關部門檢測,這些新型環保磚不僅質量完全達標,使用壽命甚至比傳統的紅磚還要長,卻比前者減輕了20%。
此後,許多環保磚廠追著陳游標要生產原料,公路施工單位的催貨電話也令他應接不暇。
2005年2月,陳游標創辦了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大力發展迴圈經濟、綠色經濟。隨後,他又將拆遷房屋這一迴圈經濟模式,移植到廢舊汽車、家電、生產裝置等方面,比如,報廢車胎可以在清洗,切塊,成粉後,做成農用車胎或塑膠跑道等。從此,在陳游標眼裡沒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寶貝。
因“黃埔”是國內第一家高科技環保拆除公司,他接到的拆除工程也越來越大:北京長安街擴寬專案中的拆除工程、曾發生火災的央視大樓拆除工程,都是陳游標的公司做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長跑橡膠賽道,也是由他用“廢品”加工而成。
不斷擴充套件的市場,為陳游標帶來了巨大收益,他的個人財富滾雪球般不斷鼓脹。躋身富人階層後,陳游標沒有忘記回報社會,在捐款和救災方面屢現“大手筆”。汶川大地震,他以1。81億元人民幣的捐贈額將“中國首善”頭銜納入囊中。2010年9月5日,陳游標在其公司官網掛出致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宣佈自己去世後將向慈善機構捐出全部財產。有人估算,當時在全國十多個城市陳游標有600多臺大型裝置,在北京、上海、香港、南京等地購置有辦公樓,再加上其它固定資產和現金一起,大約有50多億元。
陳游標的善舉,也為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因“黃埔”名氣很大,加上陳游標與人為善的品格贏得了無數人的敬重,尤其2012年以來,他接到的拆除工程越來越多。
2014年,他正在做的拆除專案是上海寶鋼、南京鋼鐵廠,還有河南的水泥廠,天津的化工廠,重慶的水力發電廠,都在做拆除。
專家預測,在未來30年間,將出現“十大新興技術”,其中“垃圾處理”位居第二。如今,儘管陳游標的公司已成為擁有4000多名員工、業務做遍全國的大企業,其個人資產超過90億元,但他仍不滿足,最近又不惜重金從國外聘請專家團進駐“黃埔”,力圖通過技術攻關,把建築垃圾的再生利用率提高到100%,從廢墟中提煉出更多的“金子”,讓城市變得更美好!
關於中國成功創業者的故事2:郭德英
此前有新聞稱,2014年酷派將發6000萬臺手機,也就是說酷派未來每天的平均出貨量將達1***萬部,驚人的數字背後是對整個手機市場的全盤把控,這與郭德英的創業史是分不開的。20年前是什麼動力讓他毅然選擇“棄教下海”?又是怎樣的磨礪成就了今天的酷派手機王國?讓我們一同走進郭德英20年冒險創業史。
第一次冒險:棄教創業
時間追溯到1993年。那一年,李小龍之子李國豪意外去世,Beyond成員黃家駒也意外去世……這些事件都轟動一時,可他們與今天的故事其實沒有聯絡。那一年,郭德英離開了任教多年的深圳大學***佩服他的勇氣***,狠下心來下海創業,建立了宇龍計算機通訊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開始賣股票BP機、編碼器、尋呼臺***發射機、無線固話PDA的不歸路,他曾經還與思科合作開發呼叫中心作業系統。***當時中國聯通總部使用的就是這個系統,是亞洲最大的基於IP的呼叫中心***
時間很快到了1999年,郭德英在加拿大多倫多用399美元買了一款黑莓***雖然黑莓現在已不景氣,但當時風靡全世界***的產品——郵件收發器***土豪!***,他吐槽道:“黑乎乎的一個小東西,價格還挺高!”,沒錯,買別人東西還吐槽,這讓人無語呀……其實,大家都被騙了,老郭對此物吐槽是假,深入研究才是真,暗地裡把這玩意的“內衣褲”不知道脫了多少次了,他下定決心,一定要佔有“她”——做中國的黑莓。
終於,酷派要登場了。2003年,學通訊技術出身的老郭在N年積累下,選擇與聯通合作,推出第一款WCDMA酷派手機。他一定不會想到,5年之後,他的公司在香港主機板登陸,真的被投資人稱為“中國未來的黑莓”。緊接著2004年推出了自有智慧財產權的手機,2005年研發出了全世界第一款雙模雙待智慧手機,2007年榮獲國務院頒發的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第二次冒險:Windows轉型Android
俗話說有起必有落,2008年酷派比2007年下跌21%,虧損7600多萬港元,利潤更是下滑140%,這是酷派最低谷的時期。然而,老郭在此時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將酷派手機從Windows全面切換到Android系統。當時,Android系統在全球當時只佔據了區區4%的份額。
酷派副總裁張光強說:“轉型的壓力顯而易見。這分兩個層面看,以往Windows投入了那麼久,放棄已做好的肯定很可惜,第二是在Android系統上如何做到差異化。兩個問題帶來的壓力都很大,但不做Android又不行。”
老郭善打硬仗,推倒重來的代價是驚人的。張光強不得不帶領500個研發人員包下一個酒店祕密進行封閉開發。工作實行流水作業,晝夜不歇。“很多人七個月沒有回過家,這場硬仗的結果是,酷派花了7個月時間幹了國際廠商1年半到兩年的活。”張光強說。
經過這場轉型努力,2010年上半年淨利潤2.37億元,手機市場份額進入前三,之後還開拓海外市場一路高歌,終成今天的國產品牌中流砥柱。
不一樣冒險:獨特的見解
無論是家人一起逛街還是一起出國遊玩,只要女兒發現爸爸不見了,往賣手機的地方找一準兒沒錯。在女兒眼裡,手機就是郭德英的“兒子”。其實,老郭創業的艱難,公司發展的艱難,四面受敵的艱難,行業挑戰的艱難,遠比我們想象中還要艱難。筆者也很佩服他的這種勇氣,更欣賞他獨特的見解,這也是年輕人應該學習他的地方。
2009年的IT領袖峰會上,山寨手機從四面八方對品牌廠商進行大規模進攻,TCL董事長李東生說:“如果太多正面去肯定山寨機做法,不符合市場經濟、法制精神。”但是,郭德英卻有自己的見解:“山寨機有很多創新對社會有貢獻,比如山寨機反應快、出貨量大、還提供就業機會,整體上游產業鏈非常繁榮,做山寨機渠道也能賺到錢。”雖然TCL和酷派都遭受這山寨機的圍剿,但老郭還是很樂觀,也比較開明的看待山寨機這件事,這種精神境界,小夥伴,你們能做到嗎?這也是他能成功的一個原因吧。
2011年到2012年,宇龍酷派持續在智慧手機產品研發、硬體、軟體方面大力投入,形成以深圳總部為核心,東莞、西安、北京、南京、美國為支撐的研發基地佈局。在全國近50個重點城市設有分支機構,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經銷商網路。公司秉承創新的技術理念,陸續釋出了“大觀”系列旗艦產品9900、9960、酷雲和Coollife等產品和軟體,進一步奠定了酷派品牌的高階形象。
2012年宇龍通訊在持續保持國內3G市場份額排名第三的同時,也酷派登上了全國整體智慧手機市場排名第三的位置。酷派實現了從細分市場的高階品牌向大眾市場知名品牌的成功轉型。同年8月,公司與美國運營商成功合作,產品順利打入北美市場,並於年底成功突破歐洲市場。其產品遠銷美國、印度、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國家和地區。
2013年,宇龍通訊榮獲深圳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並連續獲取獲得深圳市市長質量獎和廣東省省長質量獎,率先進入4G領域,在國內首先率先推出多款LTE產品。同年,宇龍酷派手機產品進入全球智慧手機市場份額排名前八的位置。
2014年,宇龍通訊將再次起航,深化與國內外運營商、渠道商和供應商的合作,推動國產手機在4G領域實現彎道超車,使酷派成為一個國際化、時尚、領先以及深受精英人士喜愛的國際化品牌。
2015年6月29日,酷派董事長兼總裁郭德英正式辭去總裁職位,但仍留任董事長。
郭德英認為,2016年是充滿機遇的一年,智慧手機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最主要***,各種應用和智慧硬體將迅速發展,也會誕生新的商業模式。酷派將持續推廣雙系統的普及,並提供基礎的資料安全服務,聯合銀行、金融、生活服務等行業,構建安全硬體與安全後臺運營體系相結合的移動網際網路服務體系。
在郭德英看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退出歷史舞臺,未來全球手機行業的格局是蘋果+中國品牌,短期內蘋果引領手機行業發展的現象不會改變,技術、設計都是行業標杆,也是酷派的學習榜樣。
郭德英最後透露酷派2016年工作重點。一、繼續強化品牌和服務意識,全面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服務能力;二、繼續加大開放共享,推動IDH、集團總部的青春合夥人計劃落地,培養更多經營人才,鼓勵和扶持核心幹部創業。
可見,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我們佩服郭德英的做事能力和長遠眼光,同時,更要學習他果斷抉擇、開拓創新、不怕艱難、多方位考慮問題的精神。最後,附上郭德英心中的“杜拉克五問”,希望小夥伴能從中有些啟示。
1、我是誰?什麼是我的優勢?我的價值觀是什麼?
我是郭德英。我的優勢是對技術前沿發現的敏銳性,同時能融合團隊的意見。我的價值觀是,活著就得創造價值。
2、我在哪裡工作?我屬於誰?是決策者?參與者還是執行者?
我在宇龍,為中國品牌工作。我屬於宇龍,和企業是捆綁的。宇龍還處於小規模階段,決策和執行沒有完全分開,我既是決策者也是一個執行者。
3、我應做什麼?我如何工作?會有什麼貢獻?
我的貢獻在於能帶領一個團隊找到一個正確的目標。
4、我在人際關係上承擔什麼責任?
協調人際關係不是我核心的工作,因為我們強調透明化,所有問題都是為了公司大的目標,問題都擺在桌面上,而不是在背後再去做協調。
5、我的後半生的目標和計劃是什麼?
關於後半生想得不多。一直覺得能把酷派做成知名品牌,走向世界,是我最大的追求。
關於中國成功創業者的故事3:張小龍
張小龍曾是“無業遊民”
1987年,18歲的張小龍從湖南考入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
1994年獲碩士學位後,張小龍到廣州一家軟體開發公司當程式設計師,自稱為“IT民工”。在這裡,他利用業餘時間寫程式碼,開發了處女作Foxmail。
張小龍從公司辭職後,當起了“自由軟體寫作者”,也就是人們眼中的無業遊民。
1998年的一天,剛出任金山軟體CEO的雷軍給張小龍發了一封郵件,問張小龍是否願意把Foxmail賣給金山。此時,Foxmail的維護越來越讓張小龍不堪重負、內心焦慮,想幹脆一賣了之,開價僅15萬元。
令人遺憾的是,雷軍當時忙於聯想注資的事,心無旁騖,而金山的談判人員認為,金山自己也能做Foxmail,雙方沒談攏。不料到2000年,官方統計的中國上網計算機總數有650萬臺,Foxmail卻擁有了200萬用戶。
張小龍不停地改進軟體,推出新版,但依舊賺不到錢。
那段時間,張小龍的名字頻繁出現在媒體上,作為中國免費軟體開發者悲劇性命運的代表性人物。在最困難的時候,他甚至萌生去美國打工做軟體的念頭。在那裡,一個免費軟體開發者也可以憑藉廣告、捐助,每個月有上萬美元甚至更多的收入。
令張小龍做夢都沒想到的是,2000年秋季,他生命中第一次重大轉機出現了——博大軟體宣佈以1200萬元收購Foxmail。事後看來,這次收購針對的更像是張小龍這個人。張小龍隨後進入博大任副總裁兼CTO,成了國內第二代程式設計師中的領軍人物。
5年打拼成騰訊公司副總裁
2005年3月16日,上市不久的網際網路新貴騰訊宣佈整體收購Foxmail。張小龍再次成為自己作品的“陪嫁”,進入騰訊廣州研發部,帶領QQ郵箱團隊與MSN、GMAIL等抗衡。他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人員,而是踏上了產品經理人的新徵程。
但張小龍產品經理人的征程走得並不順利。他被馬化騰寄予厚望,可接手後,便陷入對MSN的瘋狂模仿迷局。半年後,一款被稱為“巨無霸”的郵箱產品面世,但它無比笨重,速度超慢,基本沒有操作的價值。
接下來的3年,張小龍度過了孤獨寂寞的一段時光。也正因為如此,他有時間停下來拋開生硬冰冷的產品表面,去思考究竟如何賦予產品活的靈魂。
2006年底,轉機出現。張小龍帶領的郵箱團隊決定放棄之前的打法,用精簡、輕便的思路打造新版本。第二年春天,QQ郵箱速度問題得到解決並上線,一切恢復正常,使用者量開始緩慢增長。
隨後,張小龍式的應用創新陸續面世。其中一個讓QQ郵箱獲得高人氣的創新,是傳送大容量附件功能——其它郵箱通常只能傳送5M左右的附件,而它卻將容量擴大到了1G。
到2008年,QQ郵箱已從瀕死狀態重獲新生,榮膺騰訊公司七星級產品,張小龍的團隊也獲得了公司的年度創新大獎。據其團隊成員統計,在張小龍的領導下,QQ郵箱的創新點多達400多個。作為產品經理人,他再成翹楚。
2010年8月2日,張小龍被任命為騰訊公司副總裁,具體負責騰訊公司廣州研發部的管理工作,同時參與公司重大創新專案的管理和評審。
把QQ郵箱做到全國第一的位置,張小龍已有些意興闌珊了。他在接受採訪時曾說,自己進入了半退休的狀態。實際情況是,他身體退休了,但思考一刻也沒停過。
作為喬布斯的崇拜者,張小龍繼續著自己對Iphone5的無限猜想。他希望它沒有電話功能,可以省下大量話費,儘量減少被打擾;需要時,可以找到傾訴物件進行視訊。最終,他的想法被自己的“微信”實現。
廣州研發部爭取到微信專案,緣於張小龍的敏銳。2010年10月,他看到移動網際網路領域即時通訊類工具米聊、Talkbox、Kik、Whatsapp等不斷出現,便給馬化騰發了一個郵件,建議公司應啟動手機通訊工具類專案。馬化騰同意由廣州研發部作為研究性專案啟動,並給產品取名“微信”。
一個月後,騰訊微信正式立項。按照張小龍的想法,如果能讓大家體驗到手機免費簡訊,微信肯定會被大家接受。因此,在微信1.0版本中,他率先推出了相當於免費發簡訊的文字功能,但使用者新鮮感很快過去。在國內大大小小類似的應用產品中,微信很難搶佔到使用者的手機介面。在張小龍的帶領下,從硬碰硬的產品層面,研發人員開始思索如何讓產品有靈魂,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貪慾”。
用微信改變6億人生活
據張小龍介紹,微信的第一個轉折點是對講功能的實現;第二個轉折點是尋找附近好友功能的釋出;第三個轉折點是搖一搖功能和漂流瓶的加入。
張小龍說,2011年1月微信剛剛推出時,還沒有人能想到它日後的輝煌。人們以為,微信不過是善於模仿的騰訊推出的又一款山寨產品。但到了4月,就沒有人這麼想了。當微信推出“尋找身邊的人”功能時,使用者數量增長曲線出現了一個陡峭的上升;而當“搖一搖”手機,就可以與千里之外同樣在搖晃手機的人配對聊天時,微信真正引爆了。
在張小龍看來,如果一個產品的功能需要用提示框告訴人們如何使用,那麼這一功能本身就是失敗的。而從微信設定的外掛進入介面,只有一個震動的手機,多數人看到這個介面會想當然地搖幾下。隨著來福槍聲響起,使用者的好奇心驟起:有誰和自己在同一時間搖呢?當然使用者不一定要和對方建立聯絡。
細心的張小龍曾擔心“搖一搖”會讓女性朋友覺得煩,但女同事透露,實際她們私下裡也在較量誰接到的招呼多,沒有受打擾的感覺!
2012年8月,騰訊微信推出4.2版本,微信使用者可以視訊通話了。作為騰訊廣州研發部的“精神領袖”,張小龍提出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口號。他認為,只有通過體驗,才能觀察到最人性化的需求。所以,在騰訊廣州研發部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每當有新版本的產品或推出一個新功能,開發人員都要在第一時間衝去找保安,讓他們先體驗。
張小龍對產品的執著已經精確到了畫素級別。他曾問微信的產品經理:微信3.1和3.0的會話列表有什麼修改?大家都沒有注意到,會話列表每一行的高度減少了兩個畫素,這在iPhone裡用肉眼很難分辨,但他看出來了。
誕生僅5年多,微信就已經成為同類軟體中的霸者,目前註冊使用者突破6億,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它讓中國移動運營商頗感壓力,而宿敵奇虎360CEO周鴻也坦承,“自己50個產品加起來比不過一個微信”。很多網友更是把張小龍稱為“中國的喬布斯”!
在中國,張小龍是極少數能夠將個人風格投射於產品中的移動網際網路人。這是人們喜歡把他和喬布斯聯想在一起的一個理由。還有一個理由,就是他們的性格同樣偏執、剛愎、追求完美,並且不怎麼近人情。
張小龍是一個極“護犢”的人。對於在他的產品上動商業腦筋的想法,只要他認為會影響到使用者體驗,他就會像小動物警惕野獸時一樣豎起全身的毛,不會有絲毫讓步。開發產品時,往往收到很多來自公司高層的意見,他會解釋為什麼不能加,為什麼不合適,堅持自己的想法。如果對方一定要加,他會說,“等我離開騰訊你再加吧。”
針對微信商業化的批評,張小龍沒有發表任何迴應。他的團隊只是默默地做出了新決策:公眾平臺上線後,為了防止出現微博的水軍氾濫、頻繁刷屏的局面,他硬性規定每個賬號每天只能廣播一條資訊,即使是通過認證的加V賬號,一天的上限也只有3條。在發現有些網站利用病毒式傳播誘使使用者擴散資訊後,他更是毫不猶豫地砍掉公眾賬號內的頁面直接讀取功能,代之以不那麼方便的微信中間頁。面對叫苦連天的營銷賬號,他只是冷冷地在朋友圈上扔下一句話:“從現在開始,微信安靜了。”
開店創業成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