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的句子賞析教學設計
句子賞析是小升初常考點,要怎麼進行教學設計才能使學生容易接受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戲》句子賞析教學設計,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社戲》句子賞析教學設計
【目標定位】
1.理清小說的情節脈絡。
2.揣摩精彩的人物描寫。感受人情美
3.體會細膩的景物描寫,感受風景美。
4.感悟文章的深刻主旨。
【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想換一種方式,別出心裁學課文—倒吃甘蔗式。
所謂倒吃甘蔗,指的是從甘蔗的末尾啃起,直到蔗頭為止。據載,我國東晉顧愷之著名古代畫家“每吃甘蔗,必從尾到頭”。他說這種吃法叫“漸入佳境”。這雖然說的是一則趣聞,可也是一種切入方式。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課文,找出第40段。
2.揣摩品味:反覆朗讀,背誦,品味:你從這句話裡讀到了什麼?這種感受是從哪些地方讀到的?
說明:這是集中體現“我”感受的一句話,也是概括全文、畫龍點睛的一句話,對這句話的賞析品味一定要坐實。要引導學生抓住“真的”“一直”“實在”“再”“——破折號”“也不再”“了”來深入體會那種遺憾、留戀、懷念之情。譬如這個破折號,實際上是對這種情感的深化、強化,表示“我”懷念“好豆”,更懷念“好戲”。當然在沒有賞析全文的前提下,對這句話的理解是逐漸深入的。這次只求字面上的賞析,不求感情的共鳴。板書:豆戲
三、品讀課文:
第一板塊:豆好?人好!
1.指名讀第24-27段。思考:豆好不好吃?
明確:文中並沒有關於豆好吃的描寫,可見“好”並不在“豆”本身,而是另有原因。第39段還說“但我吃了豆,卻並沒有昨夜的豆那麼好”,不是一樣的豆嗎?這“昨夜的豆”到底“好”在哪裡?
2.默讀課文,自主思考,緊密結合文字討論。
①好在自己“偷”,自己煮,自己剝,自己撮。——小孩子揹著大人做了自己想做而大人可能要干涉的事——更得意的是,這些狡黠的謀劃全部“得逞”。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力求打通學生的生活和文字的聯絡。
②好在這一“偷”,“偷”出了淳樸無私的友誼。
譬如:想起偷豆的為什麼是桂生?聯絡前文看戲時,桂生沒有給“我”買來豆漿,而“我”又不喝水,這是一種愧疚地補償。當面臨偷誰家的豆有兩種選擇時,阿發卻說:“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這是何等的淳樸、無私和純潔!
③好在這一“偷”,還“偷”出了智慧和成熟。
譬如雙喜,徵求阿發意見時,一向口齒伶俐的他突然變得結巴起來“阿阿,阿發……”,此時雙喜心裡在想什麼呢?他一方面想讓迅哥兒吃到最好的豆——而不管豆是誰家的;另一方面現在是當著阿發的面,摘誰家的還是由阿發自己去決定,所以這句表面結巴的話,有提示阿發、緩解語氣的作用。另外,避免哭罵“得意”不“忘形”、“毀滅罪證”、“以牙還牙”等一系列的舉動,都讓“我”欽佩不已。
3.品讀人物個性,賞析細節描寫
本篇小說的第二大亮點就在於魯迅先生在短短的篇幅中塑造了一群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如雙喜、阿發、桂生等。這些小夥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熱情友愛。
①設定討論,寫出人物評析小議,並從文中找出能說明人物性格的描寫文段加以說明。
例如:雙喜是小夥伴中“最聰明的”,好像小夥伴的小領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現得最為突出:他心細如髮,聰明伶俐,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能想出“好主意”,並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雙喜又用“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來安慰“我”,……等等。
學生尋找發言。
②綜合練習填空:
“我”看不成戲時——“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
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倉重,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
看戲時——桂生殷勤地為“我”買豆漿、舀水;
回家的路上——阿發以“我們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
③討論共享對重點詞句和段落的賞析,
如:“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中的“點”、“磕”、“退”、“上”、“架”等幾個動詞,將少年們開船時的動作程式以及合作划船的情狀表述得頗為詳細,顯示了他們熟練的艦船技巧和勤勞肯幹的品格,也折射出他們看戲時的愉快心情。
4.設想一下,如果你來到平橋村,你願意與誰交朋友呢?你想對他們說點什麼呢?以“××,我想對你說……”的句式表達。
說明:這是一次對小說人物的歸整。雙喜、桂生、阿發、六一公公……
第二板塊:戲好?景好!
1.指名讀第17—21段,想一想:戲好看嗎?
明確:不好看。①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卻沒翻;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終於出了臺”並不停地唱著。除了正面寫出戲不好看外.文中孩子們“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等,這些對孩子神態的描寫,也從側面表現了戲不好看。
2.既然戲本身並不好看,作者為什麼要說“好戲”呢?
說明:戲本身不好看,但是“我”卻體會到了比戲更好的東西——江南水鄉所獨有的風景。
3.本文運用了多種感官描寫,詳細了描寫了沿途美好的夜色風光,迷人而又帶有神祕色彩,令人陶醉,烘托了小夥伴愉快的心情。請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最生動傳神的景物描寫的段落來美美地朗讀,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再如月下行船一段的景物描寫分別從色彩、聲音、視覺、聽覺、嗅覺各個側面著筆,描摹景物,抒寫心情,形象立體,傳神入微。
設疑:你從這裡學到了哪些景物描寫的技巧?用“水鄉的景美,美在……”的句式寫賞析的話。
②自由背誦。
③討論發言。
四、總結深化:
1.齊讀第40段;
2.現在再來讀這一段,你有什麼新的啟發和感悟?
學生賞析。
本文以細膩的筆調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的迷人圖畫,展示了那裡的人情美和風景美。那裡的人:聰明、能幹、熱情好客、純樸憨厚、無拘無束;那裡的景: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3.總結:看來,我們難忘的、留戀的,其實往往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所連帶出來的種種情感歷程。平橋村之於“我”,風景美,人情美——這就是“豆”“戲”連帶給“我”的情感歷程。
其實,正是這個悵然若失的結尾裡,隱藏瞭解讀整篇小說的密碼:戲、豆、夜。當我們沿著作者的情感脈絡逆行,在文中再次行走,我們才由衷地感嘆:我們難忘的、留戀的,其實往往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所連帶出來的種種情感歷程。戲不好看,但是“我”卻感受到夥伴們的熱情、關懷、體貼、照顧;豆不好吃,但是“偷豆”卻“偷”出了淳樸、童趣、真誠和無私的友誼。詩意的風景美,淳樸的人情美,從而使那段童年生活成為“我”的精神故鄉。
【方法闡釋】
閱讀教學中,切入點的選擇至關重要。切入點就是教師引領學生進入文字的角度、方式、方法,也就是教師對如何走進文字、解讀文字、完成教學目標的選擇。好的切入點使課堂衍生著意外和精彩。
社戲中的句子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