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人員如何處理和老闆的關係
做財務的同行很多沉迷於做事,不善於或不屑於處理人際關係。其實這很危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做財務的同行很多沉迷於做事,不善於或不屑於處理人際關係。工作十幾年,共事過將近二十位直接老闆,有中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瑞士人,美國人,愛爾蘭人,印度人,巴西人……分享一些“鬥爭”中取得的與老闆和平共處的經驗,供職場新人蔘考。
老闆就是老闆,不建議做成朋友
老闆是可以決定你工資待遇或升遷的人。因為這些赤裸的利益關係,個人建議,老闆就是老闆,適當保持距離,不要成為朋友。
我們通常在朋友面前不會掩飾我們的壓力或不滿,但是這些最好不要在老闆面前表現出來,因為老闆可能會覺得你還不夠成熟,不能給予重任。也許你因此就錯失了一次機會。
從另外一個方向來說,如果老闆把你當作朋友,晚上喝酒的時候說了一兩句不該說的話,比如老闆的老闆如何有問題,等老闆清醒了,以後可能也是麻煩。
偶爾吃個飯,聊個天,沒有問題;說話隨意,口無遮攔,無話不談,不妥。
老闆交給的事兒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
不要以日常工作為理由拖延老闆臨時交給你的任務。做事是工作,和老闆相處也是工作。
日常工作做好是本份,而老闆臨時交給任務完成的好壞與速度,會直接影響你在老闆心裡的印象。我知道這不容易,但事實上,哪個老闆會關心你是不是按時結賬呢。那是你必須做的,而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那麼重要。
如果確實有更緊急的事情不能馬上處理老闆的要求,也給老闆一個清晰的態度和估計的回覆時間吧。
瞭解老闆對你的期望
不知道有多少人認真的和老闆談過這個問題。“您對我的崗位的期望是什麼?您希望我的這個職位在公司起什麼作用?”這與每年的績效考核指標不同,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是具體的事情,也可以是老闆對你的定位,這個很重要。
舉個例子來說,曾經在博世集團做過監控經理。德國公司對崗位職責規範的很清楚,相互不會有太多交叉職權的地方。我曾經針對物流部的一些流程問題發表過看法,老闆很清楚的回答我:“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我們要相信物流部的‘專家’。”
後來加入另外一個歐洲的企業。一開始的時候,我很謹慎,儘量不太多評判其他部門的工作。但在後來的交流中發現,這個公司的老闆,希望用集體的智慧共同治理公司,而且他堅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盲區。他對我的期望包括髮現其他部門的不足,使公司整體管理水平做到最好。
與其猜,不如直接問清楚,尤其是你剛剛入職,或者老闆剛剛上任的時候。這比你自己苦讀崗位描述要直接,有效的多。
用老闆的語言溝通
很多人認為老闆就應該比自己厲害。這個真不一定,尤其是在專業方面。不管你是做應收,應付,成本,總賬,財務分析還是定價……你的老闆不需要在每一個領域的技術方面都比你厲害。而且隨著職位越來越高,我們總會碰到非財務出身的老闆。因此,用老闆聽得懂的語言和老闆溝通很重要。起碼儘量不要把SAP系統裡面的縮寫掛在嘴邊。能把複雜的事情用簡單,清晰的語言說清楚,才是溝通高手。
我經常和我部門的小姑娘說,你假設我是個白痴,你能給我講清楚,就能給銷售部講清楚了。不是說我真的是白痴,或者銷售部的同事智商有多低。而是希望她們溝通的時候,能假設對方的知識背景是零。這樣才能講的完整,明瞭。
平等的看待老闆
不要“怕”老闆,在適當的時候學會表現自己的善意,沒有人會拒絕關心。比如,開會時不要怕坐在老闆旁邊。不定時的向老闆彙報最近做的有價值的事兒。特殊的日子可以主動問候一下。在你休假回來送些不值錢的小禮物***但最好不要買過於貴重的禮物***。
老闆也許可以幫你提供資源,但通常不要依賴老闆去解決問題。這麼想你就會更獨立的自己去想方案,反而和老闆相處的更融洽。誰不喜歡能解決問題的人呢?客觀看待老闆的能力,不管是情商還是智商。抱怨老闆無能是沒有用處的,那是在浪費時間。
如何處理與老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