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教育產業化教育產業化的後果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教育的產業性是教育的物質屬性的客觀特徵。是指教育作為一種產業,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對經濟發展具有長遠推動作用,那麼你對教育產業化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教育產業化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教育產業化的直接後果

  一是明顯減緩了政府對教育投入的增加,嚴重製約了教育的健康發展。1993年我國政府頒佈實施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了到上世紀末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這一工作目標,這個4%並不是一個高的標準,只不過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當時的平均水平。1986年我國的這一比重就已達到了3.43%。然而遺憾的是,一方面提出了令人振奮的“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另一方面對教育的財政投入的比重多年來卻一直徘徊在世界最低水平線上。就在提出4%的目標之後,這一比重不升反降,1995年降到了最低點的2.41%,此後雖然緩慢回升,1999年達到2.79%,2002年達到3.32%,2003年微降為3.28%。對2004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調整後,該年的這一比重又回到了1999年的水平:2.79%。這樣的比重大體只相當於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的水平。這一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根本原因就在於教育產業化的惡劣影響。

  事實上,教育產業化的理論大旗成了不少地方政府擺脫所謂教育財政包袱的最佳理論武器。在這樣的大旗下,許多地方的教育增量主要靠收取學生的學費來支撐。1990年代末,高等教育擴招以來不少省區對每個大學生的財政撥款標準竟然降為每年兩三千元、三四千元就是明證!在這些官員看來,在財政不投入少投入的情況下也能取得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上升的“政績”,何樂而不為呢?據初步匡算,如果按上述綱要規定時間實現4%的目標,那麼,迄今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大約少了數千億元左右。假如教育部門這幾年多得了數千億元投入,那該是全國人民多大的實惠!

  二是出現了種種教育亂象,部分抵消了教育發展的成果。***1***一些人高舉“教育產業化”的旗幟堂而皇之地將教育變成商品來謀取高額利潤。***2***一些地方官員在教育產業化的旗號下不僅將其權力範圍內的高中、技校這種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國有教育資源出讓給民營資本,甚至對承擔義務教育的小學、初中也不放過,還提出什麼“靚女先嫁”,把優質的高中、初中、小學以“改制”的名義賣掉。***3***在財政撥款不到位的情況下,教育產業化也成為一些學校亂收費、高收費的“理論根據”,甚至成為教育領域極少數人尋租活動的擋箭牌。什麼“校中校”、“一校兩制”、“國有民辦”以及多半是人為製造出來的“擇校熱”和鉅額“擇校費”等,都不過是高收費、亂收費的花樣翻新。***4***教育產業化論者還片面誇大教育拉動消費、刺激經濟增長的所謂經濟功能。在這裡,神聖的教育功能不見了,只剩下擴大招生對即期經濟增長的所謂“貢獻率”***有專家測算,在各行各業中教育拉動消費的作用其實要排在100位次之後***。以上列舉的教育亂象不僅是對教育功能和性質的扭曲和異化,也坑害著廣大老百姓和學校的教職員工,成為引發社會矛盾和社會不穩定的因素。應當警惕的是,一旦容許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成為決定學生接受教育質量和程度的條件,優質教育就可能成為富裕階層的特權,這不但違背了教育公平原則,而且最終會影響到國家、社會的良性發展和民族的長遠利益。

  三是導致教育的社會形象和公信力受到損害。在受到教育產業化思潮影響嚴重的一些地方、一些學校,教育價值失衡,教育行為失措,學校功能變異,學術精神淪喪。這是對教育的根本性傷害。在這類地方,人們的興奮點往往圍繞著創收、盈利、回報、改制等經濟話語,而人才培養、教學方法、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學術追求等卻被置諸腦後。教育產業化引發的上述後果,雖然不是當今教育改革發展的主流,但如果任其滋生蔓延下去,必然會嚴重影響“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會嚴重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和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也會嚴重影響教育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的實現。

  那麼,帶來種種危害的“教育產業化”在我國為何能流佈開來?一方面這是由於認識上的片面性造成的。首先是對市場經濟體制的片面理解。在“接軌”等含糊其詞的口號和“深化改革”等漂亮旗幟下,人們自覺不自覺地無限擴大“市場”的覆蓋領域,以為“越市場就是越改革”,不懂得市場領域之外還有一塊公共領域。其次是對教育社會屬性的錯誤理解,只看到其商品屬性的一面,忽視或看不到其公益性的一面。再次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與財政功能缺乏正確的認識,沒有意識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政府要從經濟建設型政府轉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財政要從投資型財政轉向公共型財政。最後是對我國現階段多元化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缺乏正確的認識,忘記了政府投入是多元中的主角***事實上,教育法第53條就確定了這一政策:國家建立以財政撥款為主、其他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輔的體制,逐步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保證國家舉辦教育的經費的穩定來源***。

  另一方面,教育產業化思潮也有著廣泛的社會根源。這主要是當今社會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出現了價值扭曲、誠信淪喪、物慾橫流、拜金主義等社會問題;唯利是圖的人生觀、急功近利的政績觀、重經濟發展輕社會進步的片面發展觀,以及缺乏政治鑑別力和理論水準不高等都為教育產業化的廣為流佈提供了極好的土壤和條件。

  清算教育產業化的惡劣影響

  但是,反對教育產業化,並不是主張教育不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更不是主張因循守舊、回到過去。恰恰相反,在既往改革的成就基礎上,仍然要繼續深化改革,大力創新機制、完善體制來求得新的發展。而要這樣做,消除教育領域“教育產業化”這一理論影響已是當務之急。

  清算教育產業化的惡劣影響,就要進一步完善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辦學經費的教育投入體制。正如前述,2004年我國財政性教育支出僅佔GDP的2.79%,距離4%這個規定目標尚有很大距離,與我們要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些巨集偉目標極不相稱。而要從根源上解決教育產業化問題,加大政府投入則是根本性措施之一。因此,持續較大幅度地增加對教育的財政性投入勢在必行。我們希望,到2010年,能夠實現中共中央國務院從全域性利益出發提出並重申過的上述4%的目標。這應當看成是是否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數量指標之一。教育是直接惠及億萬人民的最大的公益事業之一,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為此,當前首先是要保障城鄉義務教育的真正實現,同時也要提高目前過低的非義務教育階段的財政性投入,以保證學校的正常執行和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

  為了確保上述目標的實現,在實現投資型財政向公共型財政的轉化過程中,應當同步完成財政性教育投入的制度創新——最重要的是將這種投入的全過程***包括撥付數量、撥付程式、使用監督、效果評價等等***納入法制的軌道。財政性教育投入的預算決算要納入人民代表大會的審議議程,並應採取成立教育撥款評估委員會等配套措施。

  與此同時,根據教育作為準公共產品所具有的雙重屬性,我國已經實施的非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成本分擔***主要是向受教育者收取一定額度學費***的政策是正確的,應當繼續堅持並進一步完善。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目前學費收取的額度與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相比,即使在世界範圍內看也已經處在高線上,不宜再提高。那種老是把眼睛盯住老百姓的“口袋”,甚至製造諸如老百姓銀行儲蓄存款有多少多少可以用來支付學生高額學費之類的理論根據,實在是不高明、不可取。老百姓因教育而返貧、因教育而壓抑消費的報道屢見報端,我們不應當置若罔聞。

  學校除了按規定收取學費充作辦學經費外,還要善於通過市場運作依法開展積極的創收和籌資活動,以補辦學經費的不足,諸如學校的技術發明轉化為生產力、開展專業諮詢、進行專業培訓、學校基金會的良性運作等。已如上述,這些與教育產業化是兩回事情。

  反對教育產業化不等於不鼓勵民間辦學

  應當明確的是,反對教育產業化並不等於不鼓勵民間辦學,恰恰相反,應當繼續積極鼓勵、大力扶持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民辦教育與教育產業化是兩個不相干的範疇,公辦、民辦並舉將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長期方針。

  但應當明確的是:第一,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一樣都是社會公益性教育機構,都具有相同的教育功能,都要貫徹我國教育法規定的“教育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事實上,我國已有許多辦得很好的民辦學校。

  第二,民辦學校就是私立學校,而私立學校並不是“私有制”學校,亦即不是任何私人的產業,而是一種非盈利法人機構,它的資產實際上已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公共資產。在國外、***以及舊中國,通常意義上的私立學校盡皆如此。所以,我國不叫“私立”而叫“民辦”,似乎更為貼切。

  第三,世界上也有極個別國家,例如美國存在著極少數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投資性學校,但這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學店”,它也就不能享用教育用地而只能是商業用地,並且必須如同其他企業一樣依法繳納各種稅金。

  第四,公辦、民辦學校的主要區別在於舉辦經費的來源不同,內部權力架構和治理結構不同,而並不在於是否收取學費。收費並不是民辦學校的特權,政府經費撥款也不是公辦學校的專利。因而,公辦學校可以收取學費,民辦學校也可以得到政府的經費支援。如此看來,國有就是國有,民辦就是民辦,沒有必要搞出什麼“國有民辦”這種讓人糊塗甚至有渾水摸魚之嫌的“勞什子”。

  學校的管理體制、執行機制如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而又能保持教育和學術的聖潔、高貴與尊嚴,仍然是一篇大文章。因而,在深化改革的探索中積極進行理性的制度創新將是繼續擺在我們面前的極具挑戰性的重大任務。要擴大和實現作為事業法人的學校的辦學自主權,要在學校之間和學校內部適當引入和形成有限而有效的競爭機制,要通過市場多渠道籌集辦學經費,要講究投入產出努力提高辦學效益***既包括多出人才、多出成果,也包括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和辦學經費的良性運作***,同時又要防止濫用辦學自主權,防止學校間的無序惡意競爭和人才的無序惡性流動,防止科學精神和學術品格的蛻變與異化,防止亂收費、高收費,如此等等,都是這裡的題中應有之義。所有這些工作都應當建立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教育產業化的基礎上,這樣才能真正辦出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產業化的後果

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博物館
世界最長脖子的民族
相關知識
什麼是音樂製作人音樂製作人的職業要求
什麼是歷史研究法歷史研究法的產生
什麼是政策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的產生
什麼是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的分類
什麼是應用交付評估應用交付的方法
什麼是應用伺服器應用伺服器的分類
什麼是無痛分娩儀無痛分娩儀的功能
什麼是巧克力鍵盤巧克力鍵盤的優缺點
什麼是扁桃體發炎扁桃體發炎的防治
什麼是黃疸肝炎意思概念介紹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