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立冬時節閩南補冬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立冬,是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這一天,在我國的福建,廣東和臺灣許多地區,都有“補冬”的習俗。下面讓小編來介紹一下閩南的“補冬”習俗。

  立冬時節閩南的“補冬”習俗

  “補冬”選擇在立冬日進行,說明民眾在此也有一種“儀式”的意義。立冬,斷開了秋冬的界限,就像一個關隘一樣,民眾過了立冬這個點,就進入了一年中最難捱的寒冬。因此,選擇在這一個轉折點上“補冬”,——以前,還有的人家更是選擇在曆書上的立冬的具體時分“補冬”,——說明民眾企圖通過這種在非常時間點舉行的“儀式”來增強自身在整個冬季的生存和活動能力。他們同時表達出這樣的願望,並主動地掌握著、運用著這種特殊技能。

  閩南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在這一天,民眾要為已經到來的寒冬作必須的準備,要為身體補充新的能量,以期順利度過整個冬季。因此,立冬日民眾要進食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牛羊、魚鱉等等,而且往往和著中藥“四物”***即當歸、川芎、芍藥、生地四味藥***一起烹燉,增強藥補的效用。

  顯而易見,“補冬”是民眾為適應自然變化作出的主動調整,是民眾世代相承的自我防護和保健方法。傳統中醫學認為,立冬到來,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民眾通過進食高熱量的食物,調和體內陰陽,提高自身對寒氣的抵禦能力,併為來年的開春養精蓄銳。

  我們還注意到,“補冬”在過去物資供應比較困難的時代裡,是一個豐盛的節日。那時,平日裡以地瓜為主食的閩南人,只有除夕,“普渡”***即盂蘭會***和“補冬”屈指可數的幾個日子才能享受到肉味。因此,“補冬”一詞總有喜慶的內涵。

  而且,與其他可以“吃到肉”的節日不同的是,“補冬”是專門為生人的。其他如除夕、“普渡”準備好的菜餚,都應該先獻給諸位神靈鬼魂和祖先,祭祀後生人才可享用。而“補冬”則沒有這些規矩,這一天準備的“好酒好肉”,神鬼祖先都無權享受。“補冬”的物件只有活在這個世界的生人,顯現出充分的現實關懷意義。

  “補冬”也是對民眾生養狀態的提醒。每年“補冬”就意味著天氣轉冷,自然界進入了潛伏閉藏的狀態,人類也應該作出與之相適應的調整,應當注意“斂陰護陽”,保溫防寒,蓄精養靜,避免因為體內陽氣的散逸而導致陰陽失調,滋生病痛。

  此外,“補冬”還往往也是人們之間情感交流的好媒介。在冬至日,相識的人見面總要相問:“今天補冬,你們家補什麼?”其中透出對彼此生活境地的關切和關懷。倘若對方當天準備的菜餚是自己感興趣卻不會做的,這又是一個互相切磋廚藝的難得機會。

立冬為什麼要吃餈粑的由來
立冬養生吃什麼水果
相關知識
關於立冬時節閩南補冬習俗
關於穀雨時節的由來和習俗知識
有關於立夏時節的諺語
關於立夏時節的精美句子大全
關於立夏時節有關活動的報道
關於立秋時節的詩詞有什麼
關於立春時節的諺語
關於立夏時節的古詩
關於立夏時節的古詩
關描寫於立夏時節節氣的諺語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