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窯的鑑定方法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6日

  官窯廣義是指朝廷開設的窯場,狹義是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官府在汴京***今河南開封***開設的瓷窯場。官窯是中國古時五大瓷窯***柴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之一。你知道怎麼鑑定官窯嘛? 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官窯的鑑定,希望能幫到你。

  官窯鑑別方法

  1、器型和概貌:宋代造型。大多用來祭祀或陳設,也有部分日用品。一般概括為厚胎厚釉、厚胎薄釉、薄胎薄釉、薄胎厚釉以及胎不太厚***3.5毫米左右***釉也不太厚***0.8毫米左右***適中型等。釉色紛繁。釉質瑩潤如玉。釉面開片,大片紋者多。裡外披釉並有紋。類似哥窯瓷容易混餚,但仔細看能辨清。在燒製方法上為墊燒***使用匣缽裝燒,底部有墊圈***或裹足***釉將底足全部包住不露胎***支釘燒。支釘燒製底部留有支釘痕,支釘數為三、五、七個或更多不等。

  2、胎色和胎骨:宋官窯瓷胎色從傳世和窯址出土兩種情況看,為黑、黑紫、灰黑、香灰、淺赭、灰***含深灰***、灰白***有的趨白***、土黃***含褐黃紅***。黑胎數量有限,而相當一部分為香灰、灰、灰白等色。

  3、釉層和釉質:釉層有厚薄兩種,薄者小於1毫米,厚者大於1毫米,但都比哥窯瓷和汝窯瓷厚。釉質分三類。第一類為失透潤澤型。即釉層透明已很弱或消失,釉呈玉質態似凝脂或堆臘,有一層較明顯的酥油光閃爍或呈臘光,顯得十分溫潤玉澤。第二類為失透晶瑩型,是指在第一類基礎上一些器物在失透的釉層外含一層極薄瑩亮的釉水,在玉態的外表上,有如酥光浸潤,呈現出玻質般的晶瑩華貴感,或用行話說,就是釉好。第三類為瑩潤型。這類釉層清明玉潤,有光澤感,略顯些微透明,釉層薄厚均有。在第一、二類失透潤澤型或晶瑩型中,釉層趨厚者多,也有趨薄的;有的光澤稍多一些,有的光澤稍弱一些。特別是部分真品器物釉表面還帶有類似芝麻花瀰漫形態的點點發白或帶黃閃藍的土沁花斑點,擦不掉,這是由於釉中含有瑪瑙緣故,在汝瓷中也有此現象。以上凡釉層厚者,均是經多次施釉燒製而成,其難度極大,因燒製中厚釉屯留很困難而易流散,今天我們所見的一些精品其釉厚如凝脂般光潤,特別是其呈現出的如玉似臘的酥光寶暈效果,是後世仿品無法做到的。

  4、釉色:因兩宋窯口多而不同,顏色紛繁複雜,粉青、蝦青、米黃、蜜臘黃、翠綠、月白等色居多,其中以粉青、米黃、蜜臘黃、翠綠等色最為引人。以上各色中,都有或深或淺的顏色品種。另還有其它多種顏色。

  5、開片:分大開片、小開片,有大器小片者為貴,小器大片者為奇之說。具體分三種,第一種為開大小片,即藏家所說的文武片,即在同一器物釉表開大小兩種紋片,大片很大且稀疏,小片很小而集中。開片的角邊為三角、四角、五角、六角或三邊、四邊、五邊、六邊,形成沒有規則的不等形。開片的邊彎曲迴旋多變化,開片的角或鈍或尖形狀各異。第二種為全大片、全中片或全小片,開片大小相差不太大,開片角邊情況同第一種***此第二種開片情況可以佈滿器物全身或大部***。第三種為開冰裂片***類似冰或雲母層層開裂***、百圾碎片,屬於紋片較小面積差不多瑣碎且光澤感強的一類***從近年出土遺存和傳世品看,其中有一些較特殊的明顯帶有汝窯性質和宋官窯特徵的冰裂紋、百圾碎紋器物,被藏界借稱做汝官窯瓷。官窯中的汝官瓷同大眾熟稱的汝窯中的汝官瓷或官汝瓷不同,這種叫法不一定合適***。這類器物釉層比通常汝瓷稍厚一點,帶有一定光澤和略微透明度,胎色為香灰,燒製方法也是支釘或墊燒,裹足或露足.

  6、紋路:開片裂紋不斷延長彎曲或迴旋形成的紋線。最有代表性的為蟹爪紋,即紋路從一點向多方幅射延伸彎曲支展的形態。被人稱做“九曲十八彎”。有的器物常有一條紋從底部曲折延伸到頂部不斷,或中途又折返回來到底部,也有稱這種紋為牛毛紋的***除顏色如下一條所述的牛毛色外,更強調的是其形態多變化***。但大多為普通的開片紋,有稱其為龜背紋,依據開片大小走勢形成,或其包圍面積大小差不多,或差異較大。但總體上說,紋路狀態比較活泛。

  7、紋色:鱔血、魚籽黃、血黑、黑、金絲鐵線、白裂等顏色。最著名為鱔血色或牛毛色,即色如鱔魚之汙血或牛毛色,是千百年來於裂紋中自己從內部逐漸生成的,是自然變化的結果,即胎內老色長久滲出所為,在放大鏡下可以清楚看到這一點,就像深夾於縫隙間的褐色的已凝結的老鏽***褐色偏紅或偏黃有深淺,屬於牛毛紋的其色有的線段深、有的線段淺、有的線段變白,如同牛毛的自然態***,其間或伴有新生成的白裂紋,再過幾百年也會逐漸生成鱔血的顏色***如一些器物鱔血紋並未全佈滿或連續生成,其中不少白裂紋正處在延續生成變化中***。鱔血色這種老鏽感對鑑定非常有效,往往對一件真品的屬性起到極關鍵的作用。此外,白裂紋器物也不少,其紋色屬白或無色態。

  8、汽泡:以失透潤澤型為例。其特點如古人形容該類宋官窯瓷汽泡時所說的“聚沫攢珠”形態,放大鏡下可見如吹出的液體沫般一個泡緊挨一個泡,如下面三種:

  1***細密形。汽泡極細小密集。30倍放大鏡下彷彿密集細小針尖緊擠在一塊兒。80倍放大鏡下,如煮米粥,汽泡分多層,上層汽泡彷彿從被煮爛霧化的米粒肚子中鑽出,而下層有更小汽泡浸在模糊霧狀背景之中。

  ***2***霧態形***難見汽泡型***。30倍放大鏡下平潤模糊如霧態。能見一些極小汽泡浮出表面或難看到汽泡。80倍放大鏡下可見深處球形白色霧團中埋藏有數量不多大小不同、深淺層次不同的汽泡。比正常的“聚沫攢珠”汽泡量少得多,也有專把這類在30倍放大鏡下看不到多少汽泡的定為無汽泡型。

  ***3***密集形。30倍放大鏡下可見汽泡密集緊挨如陣,泡比第一種略大些,個別偶爾可見一兩個大汽泡在某一區域,可稱為“寥若晨星”。80倍放大鏡下可見多層泡,大泡於上,中小泡於下,泡外均為霧態充斥粘連。

  官窯瓷器簡介

  在中國陶瓷史中,“官窯”和“官瓷 ”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 是一種交叉而非重合關係。

  “官瓷”是一個特定的特謂,專指宋大觀及政和年間於汴梁所設的官窯所造瓷器,青瓷釉色晶瑩惕透,有開裂或呈冰片狀,粉青紫口鐵足是其特色。諸如:官窯出戰戟、這種瓷器和汝瓷、哥瓷、宋鈞瓷、定瓷合稱中國五大名瓷。

  南宋渡江後,江北名窯均毀於戰火,景德年前,賜江西昌南鎮名“景德鎮”,盡遷各地名匠於此。元代忽必烈又在此設浮樑瓷局,除皇家專造外,還將戰爭中俘獲的所有陶瓷業工匠均發配到昌南居,在此基礎上,經過近千年的發展,這個擁有得天獨厚的高嶺土資源的昌南古鎮,正式成為中國官窯的集中地,千年窯火一直延續至今天,營造出一脈獨具特色的昌南盛世。

  北宋官窯

  官窯起自唐,有兩種涵義,一是指貢器,一是指官廠。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紀~十四世紀***,官窯多有貢器,少有官廠,採取的形式是“官監民燒”,燒出的瓷器,“千中選十,百中選一”,進貢給統治階級。這種瓷器就叫做貢瓷和官窯。那時,唐代在產瓷區設有司務,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綏為新平***景德鎮***司務,奉詔監燒獻陵祭器。宋代設監,如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派殿前承旨趙仁濟監理越州窯務。到了元代則設局,以提領監陶,後改為本設總管。他們燒出的“景德年制”,“樞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別稱為“景德窯’,“樞府窯”等。

  官窯之謂,在中國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內涵。就廣義而言,是有別民窯而專為官辦的瓷窯,其產品為宮廷所壟斷。在宋代瓷器中,官窯即是一種專稱,指北宋和南宋時在京城汴京***汴梁,今開封***和臨安***今杭州***由宮廷設窯燒造的青瓷,故又有“舊官”和“新官”之分,前者為北宋官窯,後者為南宋官窯。

  官窯是在宋大觀及政和年間於汴梁所造,青瓷釉色晶瑩惕透,有開裂或呈冰片狀,粉青紫口鐵定是其特色。

  宋室南移在鳳凰山下設立官窯,又稱修內司官窯或內窯,郊壇下設立的郊壇下官窯,器形較多,有直徑大過一尺的大型產品。

  南宋官窯南宋時先後設立了“修內司窯”和“郊壇下窯”。南宋官窯器,胎為黑、深灰、淺灰、米黃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質細膩。釉面乳濁,多開片,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黃等。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而採用刮釉墊燒時,足上露胎而呈偏赤鐵色,故有“紫口鐵足”之稱。

  器型除碗、盤、碟、洗等日用器皿外,還有仿商周青銅器的尊、鼎、爐、觚等陳設瓷和祭祀用禮器。

  至今杭州鳳凰山麓尚留有:南宋官窯老虎洞窯址、南宋官窯郊壇下窯址等歷史遺蹟,現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南宋官窯郊壇下窯址遺址上建有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

養魚是有什麼定律遵循
關節炎的鑑定和鑑別方式
相關知識
官窯的鑑定方法有哪些
祖母綠的鑑定方法有哪些
高古玉的鑑別鑑定方法有哪些
在公司或者單位接路由器的設定方法有哪些
日常護膚品的鑑別方法有哪些
小學生學習計劃的制定方法有哪些
初中生學習計劃的制定方法有哪些
奇石的鑑賞方法有哪些
法碩複習計劃的制定方法有哪些
紅泥紫砂壺的鑑別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