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平遙古城旅遊攻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舊稱“古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暑假平遙古城旅遊景點攻略

  平遙三寶

  人稱平遙有三寶,古城牆便是其一。平遙縣城牆。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長***公里,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城城牆。明、清兩代都有補修,但基本上還是明初的形制和構造。城為方形,牆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磚砌,牆上築的垛口,牆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城周闢門六道,東西各二,南北各一。東西詐外又築以甕城,以利防守。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說象徵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聖人。城牆歷經了600餘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雄風猶存。

  古城牆

  即平遙縣城牆。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長***公里,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城牆。

  平遙古城內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著傳統的佈局與風貌。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鋪面沿街而建。鋪面結實高大,簷下繪有彩畫,房樑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鋪面後的居民宅全是青磚灰瓦的四合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整座古城呈現出一派古樸的風貌。

  鎮國寺

  出古城北門有鎮國寺,它是古城的第二寶。該寺的萬佛殿建於五代***公元10世紀***時期,是中國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結構建築,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殿內的五代時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

  雙林寺

  古城的第三寶是位於城西南的雙林寺。該寺修建於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內10餘座大殿內儲存有元代至明代***公元13~17世紀***的彩塑造像2000餘尊,被人們譽為“彩塑藝術的寶庫”

  平遙城牆

  平遙城牆,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為夯土城垣 。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築,由原“九里十八步”擴為“ 十二里八分四釐”******公里***,變夯土城垣為磚石城牆。按照相傳的“山水朝陽 ,龜前戲水,城之攸建,依此為勝”說法,取神龜“吉祥長壽”之意,築為“龜城”。明清兩代先後有 25 次維修,城牆平面呈方形,周長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頂寬3—5米,牆身素土夯實,外包青磚,內牆磚砌排水槽77個。牆頂外築2米高的垛口牆***又稱擋馬牆***取孔子弟子、賢人之數,設垛口3000個,敵樓72座,內砌女兒牆。四隅角樓四座,東城牆上有點將臺,東南角城頂上築奎星樓和文昌閣。出於軍事防禦需要平遙城牆建有重門甕城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南曰迎薰,北曰拱極,上東門太和,下東門親翰,上西門永定,下西門鳳儀,每座甕城都建有重簷歇山頂城樓,六座重門甕城外原設有吊橋。城牆外四周有護城河寬3米。城南有麓台山和柳根河,“山水朝陽 ,龜前戲水”。

  甕城:建在城門外小城 ,又叫月城 ,用以增強城池的防禦能力。《武經總要前集·守城》記載:“其城外甕城,或圓或方。視地形為之,高厚與城等,惟偏開一門,左右各隨其便。”平遙古城的甕城城門與大城門的朝向多數呈90°夾角***南門和下東門除外***,即便敵軍攻破了甕城城門,還有主城門防禦,由於翁城內地方狹窄不易於展開大規模兵力進攻,延緩了敵軍的進攻速度,而城牆頂部的守軍則可居高臨下四面射擊,給敵人以致命打擊,正所謂關門打狗、甕中捉鱉。

  城樓:修築於城池的城門頂,古代有時稱“譙樓”。平遙城牆的城樓共有六座,創修於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 ***補修重築,城樓高16.14米,寬五間13.72米,進深四間 10.04 米。造型古樸、典雅 ,結構端莊穩健。城樓是城牆頂精緻美觀的高層建築,平常登高瞭望,戰時主將坐鎮指揮,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禦設施。

  角樓:建於城牆四角上的樓櫓 , 主要用以彌補守城死角即城牆拐角處的防禦薄弱環節,從而增強整座城牆的防禦能力。角樓分別指西北角的“ 霞疊”樓,東北角的“棲月樓”。西南角的“瑞靄樓”,東南角的“凝秀樓”。

  點將臺:位於上東門和下東門之間城牆頂上,現為磚砌高臺。相傳公元前 827年周宣王即位後,派大將尹吉甫率兵北伐獫狁,連戰連捷,後奉命屯兵今之平遙,增築城牆,並在此訓練士卒,點將練武。明代中葉,人們為紀念尹吉甫功績,在尹曾點將閱兵的地方修築了高真廟。明清維修城牆時一併將“高真廟”連成一體,是城頂寬闊的高臺,登高遠眺,心曠神怡,詩曰:“層臺百尺縣城連,吉甫勳名雉堞前。塞草久消征戰壘,龍旗怯意出車年”。

  護城河:即圍繞在城下的濠溝。遠古人類為了防禦外敵侵擾,在聚落四周掘塹挖濠,隨之形成的帶狀高地,使人們受到修築牆垣的啟示。城濠的產生則可視為最初夯築城垣時,就地取土的結果。濠內積水而成池,成河,成了難以逾越的一道防線,“惟城圍民,惟池圍城”,“池”是“城”的屏障,故常以“護城河”稱。吊橋是橫跨在護城濠上的木板橋,橋面向外的一端結有繩索,通過滑輪、絞盤可隨時將橋面吊起,以斷來路。[1]

  角臺與角樓:角臺是突出於城牆四角、與牆身聯為一體的墩臺。每個角臺上建樓櫓一座,名角樓。角樓之朝向與大牆呈135°角,樓的高度、體量介於城樓與敵樓之間 。戰時,角樓內的守禦者居高臨下,視野廣闊,可監控和痛擊來自多種角度的進犯之敵。角臺與角樓以其非同尋常的戰略位置,在平遙城牆的歷代維修工程中 ,每被列為重要專案。清道光 、咸豐間持續六年之久的大修中,索性把殘破的“四隅敵樓”***即角樓***拆倒,重新修起了更高大的磚木結構二層樓閣。樓的平面呈方形,佔地27平方米,正立面闢拱券門,內有磚階可通往二層,二層四面開圓形瞭望窗,樓身為磚砌,置木樓板,樓頂歇山式,五脊六獸。傳統的建築藝術融進了軍事堡壘之中。

  馬面與敵樓:“ 馬面 ”是城牆中向外突出的附著墩臺,因為它形體修長,如同馬的臉面,故稱。“馬面”之設,既增強了牆體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衛戰中得以消除戰場的死角:一旦敵人兵臨城下,相鄰的馬面上的守夫可組織成交叉射擊網,讓來犯者左右受敵而一敗塗地。平遙城牆每隔60米-100米即有馬面一個,馬面上築有瞭望敵情的樓櫓,稱“敵樓”。據舊志稱,明代初年重修平遙城牆時,僅建“敵臺窩鋪四十座,隆慶三年***1569***增至94座,萬曆三年***1575***,在全城以磚石包城的同時,重修成磚木結構的敵樓72座,後經歷代修葺,遺存至今 。”敵樓平面呈方形,佔地10.24平方米,雙層,四壁磚砌,硬山頂,筒板瓦覆蓋***太和門甕城左右的兩敵樓頂有脊飾***,底層面向城內的一面闢拱券門,樓內設木樓梯,上層置樓板,樓上四面各開拱券窗兩孔。仰望那一座座敵樓,如同林立的崗哨,莫不令人敬畏。樓上的窗孔酷似巨人的耳目,有多數的敵樓,尚且正對著城內的某條街巷,從中進行監控。可見不論在平時和戰時,敵樓又具有治安防範的功能。

  牆體與關城

  平遙城牆的平面佈局呈方形,坐北向南,偏東15°。城之所以追求“方正”,如果不是在解釋古人“天圓地方,道在中央”之說,便是出自科學的建築構思:除了圓形之外,最短的周邊能圍合成最大面積的只有方形。城之朝向,固然面南為尊,但縣城不比皇城,故因地制宜取朝東15°偏向,正好順應著常年的主導風向,每日沐浴著充裕的陽光。城池前有中都河水,遠方是麓台山和超山,迎山接水,生機盎然。平遙城牆周長6162.68米***與明初“周圍十二里八分四釐”吻合***,其中東牆1478.48米,南牆1713.80米***東西兩牆南端的直線間距也不過1500米***,西牆1494.35米,北牆1476.05米,東 、西、北三面俱直,唯南牆隨中都河蜿蜒而頓縮逶移如龜狀。中國古代禮制規定:天子的城方九里,公爵的城方七裡,侯爵和伯爵的城方五里,子爵的城方三裡。平遙城三華里見方 ,顯然是古代最低一級***即縣城***中最大的城了。史傳明洪武三年之前的平遙舊城為九里十八步 。從城內一戶冀姓市民的先祖遺言中得知,元朝至正九年***1349***時 ,今城內沙巷街以西尚屬城外,那裡“桑園成林,百鳥爭鳴”。明洪武二年***1369***,大水成災 ,沖垮西城牆,留滯了紅色泥砂,次年擴建城池時,城牆西遷,遂有今日沙巷街。再者,今城內窯場街的街名來自明洪武年間燒造城磚的窯場,既是窯場,理當位居舊城之外,那麼當年的北城牆必不遠於窯場街一帶。照此判斷,舊城的周長與“九里十八步”的說法是十分相符的。明洪武三年的擴建重築,奠定了現存城牆的基本形制,牆高“三丈二尺”,底寬8 米-12米,頂寬3米-6米。早期的牆體用素土夯築,夯土牆基用自然土夯填。明代遺留的夯土層中有直徑6 釐米-7釐米的木栓,由地面以上起,每二米為一層,木栓平面分佈的間距為2米-3米。夯土內的夯窩直徑為15 釐米,深2釐米-3釐米,夯層12釐米-15釐米。牆體收分15%-20%。夯土牆外側有條石作基, 以特製的青磚***34釐米*17釐米*7.7釐米***包砌擋土牆。擋土牆內側每隔5米-6米築有58釐米*80釐米的磚砌內垛,與夯土牆聯接。擋土牆厚度由底至頂分別為87釐米、70釐米、53釐米 ,各層高度約佔牆體總高度的三分之一 ,牆體收分為9 %。牆身的斷面形成一個梯形。外簷牆根,順大牆走向築散水臺階,俗稱小城牆,臺階高1米,寬3米-5米,檯面以半磚側鋪。外簷牆頭,磚砌垛口牆,高2米,厚53釐米,每垛長1.39米,上施簷磚3層,中有高25釐米、寬17.7釐米的瞭望孔。垛堞間留有垛口,寬 53 釐米,好供射擊。每段垛口牆下,闢一與垛口同樣大的矩形“銃眼”,用以容納炮身,跪姿發射。具有3000個垛口的垛口牆在平遙城頭虛實相間,從造型上消除了高牆厚垣的刻板,在易學上滿足了陰陽平衡的追求,戰時的守城兵馬則足以遮擋矢石,因而,垛口牆又稱擋馬牆。內簷牆頭,磚築護衛安全的矮牆。城牆頂以青磚海墁,散水於女兒牆下的水口,通過磚砌水槽,排往城馬道。

  城門與城牆

  平遙城有古城門六道,東西各二。鳥瞰平遙古城,形同一隻欲行未動的烏龜,“龜”頭南尾北,東西四門比擬為龜之四足,民間故有“龜城”之說。南門之外,古有中都河水蜿蜒而過,從而引發了古代文人“龜前戲水,山水朝陽,城之攸建,以此為用”的感慨。烏龜是吉祥、長壽的象徵,“龜城”之說源於古人對“四靈”的崇拜,“龜城”寓意固著金湯,長治久安。

  平遙城南高北低,四方開門,民間以朝向和地勢相區別,將六道城門分別叫南門、北門、上東門、上西門、下東門、下西門。其實,原本各有其名。據明萬曆三十七年《汾州府志o建置卷》載:“隆慶三年知縣嶽維於六門外各修吊橋,各立磚門,皆立臥石 ,上刊二字,以壯偉觀。東門二:一曰械口,一曰口順,今存。西門二:一曰刺口,一曰威敵。隆慶六年知縣孟一脈城以磚,按察使樑明翰為之記。萬曆二十二年增築,甕圈拆廢,南門曰焚口,北門曰洗戎。”至清代 ,城牆在道光三十年後的一次大修中,知縣劉敘將六門重新命名,並親收匾額,分別為:迎薰 、拱極、太和、永定、親翰 、鳳儀。城池既面南而偏東,南門迎納著東南方的和薰之風,是為"迎薰門";古人以北極星作為北方的標誌,孔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門稱“拱極門”,取四方歸向,眾人共尊之意;上東門地處朝氣方位,取生機盎然、保合太和之意,“太和門”;上西門命名“永定門”,期冀江山永固,國泰民安;下東門自古為本邑戰略要衝,門匾書“親翰”二字,意在告誡人們“戎事乘翰”,務以衛國保家為己任 ;下西門之取名“鳳儀門”,似乎受到早年關於西門外有鳳凰來朝的神話影響,“簫韶九成,鳳凰來儀”,鳳凰來而有容儀,是吉祥的瑞應,令人進而想到德政惠民,國運隆昌。

  城牆是戰爭中用於防守的牆垣,城門則是防線上的弱點,為了加強防衛,在隨牆而闢的城門之外,再築起一道重門,用以構成里門之外的又一道防線,裡外門之間的圍合空間猶如大城外的一座小城,“小城”即謂之“甕城”。戰時,甕城為守城將士提供了同敵人迂迴的絕好條件,風水家則借甕城以"避煞",而十分現實的是甕城足以遮避來自郊外的風塵。中國翁城之制起於漢,本邑何時始有甕城,查無考證,只知明正德四年***1509***修了下東門甕城,嘉靖三十一年***1552***筑北門甕城,嘉靖四十一年***1562***更新了城樓,萬曆二十二年***1594***,“修築東西甕城者三,皆以磚石”,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補修南門甕城,四十年***1701***,補修上東門甕城。康熙四十二年***1703***,皇帝西巡路經平遙,於是六座城樓了為之修繕一新。四十四年***1705***,又補修了上東門大門樓門洞。道光三十年***1850***至咸豐六年***1856***,進行了一次全方位 、大規模的城牆維修工程,曾“興工東西北五門,悉仍舊基補築,惟南門高加數尺”,造就了現存的規制。在六道古城門中,東西四道 ,兩兩相對,上東門、上西門、下西門的重門均向南而開,面對遠方的山河,使之“納氣”;下東門的重門中軸線則與里門中軸線平行,它朝向通往京都的官道,以示對朝廷的尊敬。南門的重門雖與里門相錯,但因勢利導,仍然面南。北門的重門與里門呈90°而向東開,沐浴著東方的曙光。

  城樓:指城牆上的門樓,是“城”的標誌,其雄偉壯麗的外觀顯示著城池的威嚴和民族的風采。平遙的城樓,明代已有之,清康熙年間重修。南、北二門的城樓為三重簷二層七檁歇山迴廊式,東西四門的城樓為重簷二層七檁歇山迴廊式。在古代或近代的戰爭中,磚木結構的城樓是瞭望所,是守城將領的指揮部,又是極其重要的射擊據點。到了現代的守衛戰中,其功能不足以為然了。

  其他景點

  平遙縣衙博物館

  日升昌·中國票號博物館

  平遙文廟學宮博物館

  清虛觀—明清一條街

  城隍廟

  財神廟

  鎮國寺

  協同慶錢莊博物館

  暑假平遙古城旅遊美食

  平遙牛肉是平遙久負盛名的特產,歷史悠久,早在明代中期就開始四方馳名。它選用優質的小牛腿肉煮熟後醃製而成,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香酥可口。歷史上,平遙城加工五香醬牛肉的著名作坊有“隆勝旺”、“興勝雷”、“自立成”等老字號。

  平遙碗禿是平遙由來以久的一種風味麵食小吃,最早是由清代廚師董宣發明,距今已有百年的歷史。具有面質筋道、滑爽可口的特點。

  平遙碗禿的作法是:先用白麵、溫鹽水、菜油等調和成糊狀,然後盛入五寸小碟內上籠蒸熟,晾涼後即成。吃時既可涼拌又可熱炒,一般夏天多以涼拌為主,具體辦法是將碗禿切成小條,佐以醋、蒜泥、芝麻、香油等。熱炒則是以山藥絲等小菜放入鍋中與碗託同炒,熟後香氣撲鼻。這一小吃在古城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暑假平遙古城旅遊交通

  飛機:

  如果想乘坐飛機前往平遙,一般先飛至太原市。從太原市再轉乘長途客車或火車前往平遙,不管是乘坐長途客車或者是火車,都大約需要一個半小時就能到達。從機場出來的機場集團公司站乘坐201路可以到達太原建南汽車站、太原汽車站以及太原火車站,從此三處出發均可直達平遙。

  平遙古城火車:

  平遙火車站位於古城的西側,離古城西北城角僅300m。到達平遙的火車都是過路車,除山西省內城市外,從這裡乘坐火車出發還能夠直接到達北京、重慶、廣州、成都、西安、呼和浩特、蘭州、唐山等地。

  客車:

  平遙位於山西省晉中地區,公路交通比較發達,不過平遙汽車站主要運營省內線路,所以從太原中轉最為合適。從太原中轉的遊客可以前往太原長途汽車站乘坐長途汽車前往平遙;太原建南長途汽車站每15分鐘一班就有一趟發往平遙的客車,大約一個半小時就能到;從太原再轉車前往石家莊、鄭州、開封乃至於更遠的北京、天津、西安等地都比較便利。

  暑假平遙古城旅遊住宿

  平遙住宿當然選在古城內最佳,那些古老方正的四合院,古樸的磚轉瓦瓦,積澱著歷史的輪迴,處處彰顯著品味與神韻。

  城內的客棧、青年旅社等住宿地大都為老式建築,最高不過三、四層,價格不等。最好事先預訂。還有一些賓館大都分佈在明清街、西大街周圍,從住宿點出發無論在周邊景點遊玩還是在城內品嚐當地特色美食都比較方便。

  暑假平遙古城旅遊門票

  平遙古城門票:150元***通票*** 學生票半價 雙林寺:40元

  春節期間門票:160元***通票***買一送一。

  暑假平遙古城旅遊小貼士

  1.山西氣溫低,降水少,風沙大,到此旅遊最好準備太陽鏡、帽子等物以防風沙。

  2.平遙的飲用水口感微鹹,飲時會稍感不適,建議直接購買純淨水代替。

  3.這裡住宿、吃飯、購物、交通什麼都能砍。但不要砍的太狠,會引來麻煩。

  4.自助揹包客建議不要把錢花在導遊身上,隨便蹭聽一下就行了。

  5.古城內古蹟眾多,需多處驗票,請您妥善保管門票。

  6.持有古城門票的遊客白天到平遙大戲臺均可免費觀看演出。

日本旅遊簽證攻略
日本的簡單基本問候語有哪些
相關知識
暑假平遙古城旅遊攻略
山西平遙古城旅遊攻略
平遙古城旅遊攻略精選
西安到平遙古城旅遊攻略
西安到平遙古城旅遊攻略
平遙古城旅遊攻略大全
平遙古城旅遊攻略詳解
平遙古鎮旅遊攻略
暑假鳳凰古城旅遊計劃
崇武古城旅遊攻略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