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的內在認識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9日

進一段時間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不斷上升,人民不斷升值。而面對國際上其他強勢貨幣,除美元以外,人民幣的匯率基本上保持平穩態勢。面對國內高速增長的物價,對內來說,國內的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人民幣卻又是在貶值。那麼,在這一升一貶的實際情況下人民幣在經濟發展中究竟是怎樣一個狀況呢?經過對國內CPI和外匯的比較分析發現,名義上人民幣是在升值,而實際上卻以大於當前銀行存款利率的態勢在貶值。

  引言:為了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目前人民幣的發展態勢,通過分析對內的CPI資料和對外的國際匯率關係來比較分析人民幣的幣值情況來達到充分認識人民幣對外升值的實際情況。

一 背景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07年更是如此。各行各業都出現了投資的熱潮,並且表現尤為突出的是房地產和股市這兩大行業。隨著經濟長期過熱的發展,必然會出現經濟“泡沫”,自從股市進入牛市以來,經濟中的“泡沫”不斷膨脹,趨勢增強。07年底,隨著股市由牛市逐漸過渡為熊市,資本市場上資金的供給已經大量減少,虛假繁榮實質性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加之08年年初的罕見雪災對全國南方地區造成大面積的重創,國內生活必需品的物價上漲速度加快,國內通貨膨脹率同時也持續走高。另一方面,美國經濟進入疲軟發展階段,經濟的不景氣直接導致了美元,這一國際強勢貨幣不斷走軟,相對中國07年以來的發展速度來說更是如此。基於經濟上的重大壓力,美國呼籲人民幣升值的聲音就更大了。而其他的一些發達國家因中國長期以來出口的廉價商品直接導致國內企業競爭力不斷減弱和失去市場份額而表示出強烈的不滿。以美國,日本帶頭的國家聯合起來對人民幣施加壓力,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以減少中國長期以來對外貿易的順差,藉此方法來減緩國內經濟發展的尖銳矛盾。在內外因素的雙重壓力之下,人民幣在對美元的匯率上出現了大幅度的攀升,並且速度不斷加快。

二 環境現狀分析

1 人民幣對外升值。
匯率即國與國之間貨幣折算的比率。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至06年以來就一直走低,從07年1月份的7.8到現在跌破7為止,下降了近11個百分點,這在人民幣升值的歷史上屬於比較快的速度。一方面,中國在出口貿易上一直處於順差,國際上給人民幣施加壓力。另一方面,美元的走軟是造成人民幣升值的一個相對原因。中國至05年以來實行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而在這之中儲備的大部分貨幣是美元。所以美元的任何情況的變化都會在相當程度上對人民幣造成影響。但僅僅從美元的走軟這一固定標準來說明人民幣幣值的絕對上漲是不夠的,畢竟一國貨幣在現在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再加之任何因素對人民幣的實際情況所造成的影響都有一定程度的滯後性。對於人民幣而言,導致其升值的主導因素既有國內的又有國外的。之所以說只從對美元的匯率來說明人民幣升值是不客觀的,是因為從其他國際貨幣來說也存在著其他貨幣對美元匯率下降的情形,比如歐元。歐元對美元來說是在不斷在升值。而人民幣對歐元來說卻是在貶值。在從匯率看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上,任何一國匯率對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的說明只有參考的價值。儘管人民幣在直觀的匯率表中對美元的匯率上升了很多。實際上,人民幣的有效匯率升值只有5%—10%①。

2 國內通貨現況。
CPI,居民消費指數,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影響通貨膨脹的成因主要由三個方面的指數,包括:居民消費指數、批發物價指數和國內生產總值衝減指數②。而在這三個因素之中,居民消費指數又是最重要和具有說服力的因素,因此本文重在分析第一個因素。從07年以來的CPI分析可知,07年全年CPI平均上漲4.8%,漲幅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 08年一月CPI上漲7.1%,2月上漲8.7%,3月份也高達8.3%。同期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年存款利率經過數次加息,截至08年4月 18日,年存款利息為4.14%③。通過08年第一季度的平均CPI和年存款利率的直接抵消可知目前中國國內貨幣的實際幣值在以將近3.9% 的速度對內貶值。而實際上,銀行上調的存款利率是以上一季度或幾個季度總結出來的資料為依據的。這說明中央銀行上調利率的措施並不是隨時隨地地按照國內CPI的變化一而變化,並且所有的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已經發生的資料為基礎,同時,這些政策無論是在制定還是在影響方面都具有滯後性。所以人民幣實際對內貶值的比率還會多出一部分。

通貨膨脹的原因分析
就具體的經濟情況而言,目前國內的通貨膨脹情況基本上屬於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1)生產資料的稀缺。08年初全國大範圍的雪災是造成資源嚴重稀缺的一個直接原因。一方面這次雪災造成雪災地區農產品大幅度減產,全國範圍內的農產品供不應求,直接推動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另一方面,南方大範圍的基礎設施遭到破壞,用於修復這些工程所需要的鋼材、木材等生產原料的需求量大幅上漲,也拉動了第二產業生產成原料的緊張,由供求理論可知,企業的生產成本必然會隨著資源的緊張而上漲。再加上交通運輸的基本設施大面積癱瘓,在國內就出現了最需要物資的地方遲遲得不到供給的情況,在當地市場供給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這些地區的通貨膨脹率就出現了暴漲的情況。而這一情況同時也就直接大幅度上拉了全國的平均通貨膨脹率。國際方面,世界出口大國,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在農作物方面的出口都大幅度的減少。這就造成了國際上基礎農產品的供給不足,同時也制約了中國市場對進口作物的需求,造成國內農產品稀缺,價格上漲。
2)國內貨幣流通量過剩。中國長期以來大量的外資湧入,尤其是在人民幣升值的過程中。中國是一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的國家,引進外資無疑會帶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而另一方面也會帶來大量資金的注入。在國內經濟發展的同時,整個市場上流動的貨幣量也大大增加。這的確促進了國內經濟的繁榮,但同時,社會生產力總的生產速度並沒有比貨幣增加的速度快。這就使得人民幣的總供給在一定程度上大於總需求,於是也造成了人民幣在有效市場上的流通量過大,直接導致對內貶值,通貨膨脹速度加快。

三 結論

比較分析人民幣幣值的實際情況。
中國目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不夠發達。因此不足以用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的指標來衡量中國目前通貨膨脹的狀況。在國際上,6%以上的年通貨膨脹率已經普遍被認為是難以接受的範圍。中國07年最後一季的CPI為6.63%,08年第一季的CPI為 8.03%。這雖然超過了國際上公認的難以忍受的界限,但中國國內的實際情況並未惡化得那麼快。理論上而言,本國貨幣升值對國內通貨膨脹的現象會有一定程度的緩解。如果上升的這一部分幣值足以抵消國內的通貨膨脹率,則通貨膨脹不會對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據統計資料表明,人民幣的升值對抑制國內通貨膨脹壓力的實際貢獻,在半年內只有0.2—0.4個百分點(1)。如果說升值對抑制通貨的作用是滯後的,但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人們並未看到經濟過熱能被市場的自動調節所壓制住的重大成果。如果說中國的市場經濟政府管制過多,那麼政府制定和頒佈的一系列打壓經濟過熱的措施都旨在降低通貨膨脹率,而並未對經濟的過熱起促進作用。根據經濟資料的比較分析可知,國內實際通貨膨脹率實際比調查的結果更高。人民幣升值對通貨膨脹率的抵消效果也不大,實際上人民幣實在貶值的。

四 國家應採取的措施

經過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國目前處於市場經濟並不完善的時期,市場自我調節能力較差,同時,考慮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政府的確應該在政策方面適當的參與經濟的管理,以繼續壓制現階段的經濟出現過度的“泡沫”。

第一繼續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通過銀行和國債這兩大主要工具回收再市場上過度流通的貨幣。通過銀行提高再貼現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都是國際上公認了的具有現實意義的措施,前者目的在於提高融資者的融資成本,進而從投資的源頭對貨幣總量進行調節;後者則作用於貨幣的乘數效應上,通過減少貨幣擴張的乘數來平衡貨幣的發行量和流通量的關係。通過發行國債,直接回籠流通中的貨幣量是效果最快的措施。

第二 合理地運用稅收和價格控制手段。稅收的目的就是為了財富的再分配和引導社會向公平化發展。對金融行業的從緊稅收政策則有收縮和穩定投資過熱的作用。價格是直接反映出來的對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示,合理的限制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對社會的穩定必然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價格的變化也應該尊循市場客觀的發展規律。只有找到在政府引導和市場發展的過程之中的這個平衡點,經濟才能夠又好又穩定的發展。

第三對資本市場實行大力監督。尤其是外資大量進入和退出這一投機行為。引進外資無疑是一個國家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國外資本對本國的經濟貢獻率不容忽視,無論在就業率方面或是在資金籌備方面的促進作用都是相當大的。中國目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對外資的需求量很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國家不能過度依靠外來資本。尤其是關係到國家經濟命脈的行業,投機的外來資本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某些行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但在這麼多壓制經濟過熱政策的背後,政府部門也應該看到這所有的經濟政策都具有相當程度的滯後作用,並且一種措施的出臺會引起市場經濟關係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所以同時也要預見到通貨膨脹之後可能出現的通貨緊縮的情況並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

參考文獻:
①資料來源:21世紀經濟報 4月第二期
②金融學 黃達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③國家統計局07—08年CPI資料資料

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及中國的機遇
動量效應研究的最新進展
相關知識
人民幣升值的內在認識
改革財政稅收政策減緩人民幣升值速度
人民幣貶值的原因有哪些
人民幣貶值對房地產的影響嗎
二元人民幣收藏的價值
第五版人民幣收藏的價值
第四套人民幣收藏的價值分析
第四套人民幣收藏的價值
關於錯版人民幣收藏的價值
人民幣貶值對出口企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