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要吃哪些傳統的食物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7日

  春節是我國一個重大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裡,我們都要吃哪些傳統的食物應節額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春節要吃的一些傳統食物,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春節要吃的傳統食物

  年糕

  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北方有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臺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餃子

  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按照中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

  元宵

  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民國初年還有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春捲

  春捲別稱春餅,立春吃春餅是中國一種古老風俗。晉代已有“五芋盤”即“春盤”,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唐宋時立春吃春餅之風漸盛,皇帝並以之賜近臣百官,當時的春盤極為講究,所謂“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直萬錢”,民間也用以互相饋贈。春餅發展到今天,形制隨地而異,食用時間也因地而別,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團扇,或小如荷甲。

  春節的傳統習俗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雞日”,古稱元日、元辰、元朔、元旦等,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傳統習俗為開門炮仗、拜年、佔歲、飲屠蘇酒、聚財。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是“***”,這一天***北方地區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傳統習俗為祭財神***北方***、回孃家。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是“豬日”,在這一天里人們習慣不殺豬,如果當日天氣好則當年的豬會長得膘肥體壯,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傳統習俗為燒門神紙。

  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是“羊日”,在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好,傳統習俗為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羅、扔窮。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是“牛日”,民間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著招財進寶。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傳統習俗為祭財神***南方***、送窮、開市。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在中國各地都有自己的送窮辦法,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馬會養得很好,傳統習俗為送窮、啟市。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傳說女媧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傳統習俗為熏天、吃七寶羹、送火神。

  正月初八

  正月初八是“穀日”,習俗是對寫有穀物名稱的牌位進行膜拜,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傳統習俗為順星、放生祈福。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傳說此日為玉皇大帝生日,傳統習俗為祭玉皇、道觀齋天等,有些地方要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

  正月初十

  正月初十是“石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有些地方這天要向石頭焚香致敬。

  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還剩下很多,孃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

  正月十二

  正月十二搭燈棚,因為從即日起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選購燈籠,搭蓋燈棚,這一天的中國民俗活動有藏剪刀、收舊鞋、捏老鼠嘴、搭燈棚等。

  正月十三

  正月十三是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

  正月十四

  正月十四的民俗活動有喝亮眼湯、試花燈、食糟羹、拜臨水娘娘等,到了這一天年基本已經過去了,之後便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過後年就結束了。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新春期間的節日活動也將在這一天達到一個高潮,中國民俗活動有放花燈、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春節飲食注意事項

  春節長假很多人為了睡懶覺,不吃早餐,中飯馬虎對待,而晚餐大吃一頓,半夜再來餐夜宵,這種不規律飲食打亂了胃腸道的正常的生理節奏,使胃腸不適應而造成消化功能紊亂。節假日和節假日過後,常出現消化不良、身心疲憊,飲食不規律是“罪魁禍首”

  還有,春節聚餐常常豐盛至極,豐盛的菜餚和節日氛圍往往使人食慾旺盛,易暴飲暴食。如果突然吃得太飽,或喝得太多,就需要更多的消化液來進行消化,可是消化液的分泌量有一定限度,加上胃脹得很大,腸胃蠕動困難,影響了正常的消化機能,情況嚴重的話,可導致急性胰腺炎、腸胃炎,或潰瘍等的發生。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自我節制,適量飲食。

  節日期間餐桌上往往以葷菜為主,肉類和油炸食品過多,蛋白質和脂肪自然而然攝入較多,加上身體的活動量減少,容易誘發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代謝性疾病,因此春節期間要注意平衡膳食,儘量多吃一些比平時更清淡的食物,以減少脂肪的堆積。


猜你感興趣:

春節期間有什麼傳統的食物
最新版關於春節的英語作文
相關知識
春節要吃哪些傳統的食物
春節要吃哪些傳統食物
元宵節要吃哪些傳統美食
年夜飯要吃哪些吉利的食物
各地春節吃哪些傳統美食
元宵節吃哪些傳統美食
元宵節吃哪些傳統美食
胃不好的人吃哪些養胃的食物
立春時節要吃什麼傳統食物
春節期間有哪些傳統的禮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