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0日

  中秋節的形成是古代人民的偉大創造,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你知道嗎?下面小編就告訴你,一起看看吧!

  

  中秋節第一個特點是有強烈的民俗性。節日是人民情感的寄託,主要民俗事象***如吃月餅***具有不怕重複、發自內心、公眾行為的特點。月餅形如圓月,是漢族與維吾爾、藏族、滿族、蒙古族等制餅方法的融合,古代制餅業尊漢宣帝為餅師神,正是這一融合過程的寫照。北京地區明清兩代擺放擬人化的泥塑兔爺兒,既是祭拜的神,又是時間性很強的兒童玩偶,反映了輕鬆歡樂的慶祝豐收的氣氛。彝族舞蹈“阿細跳月”和蒙古族歌曲“敖包相會”是帶有狂歡和男女相會的典型歌舞。今年北京龍潭公園舉辦中秋燈會、豐臺在古宛平縣城舉辦廟會均體現了中秋節所含有的慶豐收的節日內涵。

  中秋節第二個特點是有浪漫的抒情性。中國人看月亮絕不是一個寒冷的星球,而是一個有男***吳剛***、有女***嫦娥***、有植物***桂樹***、有動物***玉兔***、有宮殿***廣寒宮***、有故事的神話世界。月亮是仙境,是與每一個人幸福相關的碧空明鏡。月亮是人的朋友,可與人心靈溝通,“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通過對月亮人性化的描寫,反映了中國人民是一個多麼富有想象力和浪漫情懷的偉大民族。

  中秋節第三個特點是緊迫的時間感。俗話說“年過中秋月過半,星期就怕禮拜三”。意思是一過中秋就快到“年終算總賬”的日子了,要抓緊時間完成今年該辦的事。在古代北京,中秋還是一個結賬的日子,是時間段落的標誌,又叫“節關”,屆時要清理債務。北京宣武區今年中秋節要舉行空竹比賽會,抖空竹是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北京空竹有單輪的,有雙輪的。二輪相照,抖動起來有“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含意,激勵人們珍視大好時光。

  中秋節的第四個特點是溫馨的骨肉情。花好月圓之夜,骨肉團圓之時。團聚、團圓是中秋節俗的中心意義。因為家族生活的關係,中國人有很強的家族倫理觀念,重視親族情誼與血親聯絡,形成了和平、和諧、和睦團圓的民俗心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家族團聚成為人們生活中體現幸福的大事,中秋節的存在就為民眾的定期會聚提供了良好的時機。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是加強民族凝聚的促進劑,人們不約而同地對民俗事象的認同並實踐,是一個偉大而又神祕的力量。月餅是點心的一種,作為一種社交的禮物本來是傳遞情感,“知恩必報”。“點心,點心”,點到而已,並不求奢華,重在情意。對月餅進行豪華包裝是不符合“點心”之原意的。如果包裝過度豪華,不好降解,造成處理上的困難,有悖民俗“不怕重複”的原則,是不利對節日的民俗事象進行保護的。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渴望統一、團結心理路程的見證,又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認同、溝通、凝聚和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資源。傳統節日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大好時機,是展示和傳播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陣地,弘揚和培育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中秋節是個大團圓的節日,這種嚮往團圓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繫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我們要過好中秋節,就要將傳統的文化元素、當代人的審美追求、現代的科學技術三者結合起來,豐富我們的節日民俗事象,讓中秋節過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把人們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增強節日的吸引力、感染力,讓人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們真正感受到:美在中秋!

  中秋各地習俗

  江蘇無錫

  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吉安

  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茂源

  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髮辮狀,浸溼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嘉定

  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中秋節由來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在戰國時期人們已經開始有了中秋節的雛形。

  民以食為天,當時的人們在中秋這一天已經開始注意飲食。 中秋節的起源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西漢時期是我國非常注重禮儀的朝代,在此時精神文明和文化已經非常豐富,因此人們有更多的精力講究禮節。拜月祭月的傳統由此產生。 中秋節的起源中,第二種說法認為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這一說話的淵源可能更為久遠,在民間代代相傳後為文字所記載。
 

杭州中秋賞桂花的地方
中秋節的實質意義
相關知識
中秋節的特點
中秋節的特點是什麼
中秋節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各個地方過中秋節的特色
中秋節的特色
漢族的中秋節的特色美食
漢族的中秋節的特色美食
中秋節的特色美食
中秋節的特色美食
關於中秋節的文化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