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的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爾斯泰的著名作品,相信讀者對這本書的讀後感受也有很多,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列夫托爾斯基的《安娜阿卡列尼娜》在19世紀的世界文壇上掀起了軒然大波,通過對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愛情的悲劇,她在不斷掙扎之後走的極端的路線,作者渲染的豐富的感情色彩都讓人感受到深刻壓抑的窒息的疼痛感,以及對故事主人公的憐憫與惋惜。

  “風中之燭在風中搖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終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這句話所表現出來的絕望深刻體現了安娜的懦弱無助,她一直都在勸慰自己,認為自己沒有任何過錯,但是她作為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牽掛與愧疚使她深陷矛盾與罪惡之中,她在經過無助的痛苦掙扎於煎熬之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找尋心靈的真諦。我想當它的靈魂脫離身體俯視她的一生時會不會悔恨,她所放棄一切追求的愛情被粉碎,她想以死來抗拒當時的社會,在那個俄國新舊交替的歷史時代,關於家庭的悲劇層出不窮,她的反抗與對真愛的執著是否能夠引起人們對真理性的思考真的值得懷疑。

  電影場景裡這場愛情悲劇的結尾是安娜身著一襲與沃倫斯基初次見面時所穿的黑色長裙,在火車站的鐵軌前臥軌,結束了自己絕望的愛情與生命,也結束了一直以來的痛苦與煎熬,她獨自一人承擔了這段為道德和社會所不齒的愛情的後果,在這場吉蒂。卡列寧,沃倫斯基等多人的多角戀與各自婚姻的愛情的對比下,安娜無疑是可憐的,她選擇獨自一人承擔所有的苦果,然而這場以死亡結尾的戲劇性悲劇卻成功塑造了那個時期很多像安娜一樣的婦女的形象,這種背叛家庭,拋棄兒女,卻又擔心兒子會被人看不起的女人,至今為止也會被世人所厭惡與摒棄吧,但是柔軟的安娜仍然沒有妥協,她決定讓死亡來作為她最後的堅持,不管世人能不能理解,她要勇於面對自己的感情,不在這紛亂痛苦的世間沉浮煎熬,是她自己一手造就了自己的悲劇,不過猜想安娜也從不後悔,儘管從始至終她都是孤獨的,對她來說清醒的孤獨並不可怕,渾濁的美好的假象才令人窒息,所以她承受了悲慘的宿命,走過了孤獨的命運。

  世界的倫理綱常一如既往地堅守著所謂的真理正義與道德,這些與安娜都沒有關係了,愛恨情仇也離她遠去,讓一切畫上句號吧,誰也不要再打擾她的安靜。而我們,我們仍然要努力地在這個世界上正直道德地生活下去,讓悲劇止步於故事裡。

  篇二

  縱觀安娜的婚姻,可以說她經歷了兩段完全不同的婚姻:封建包辦的名副其實的婚姻,還有因愛情結合的有實無名的婚姻。她在婚姻中的勇於探索、勇於反叛,是值得我們分析思考的。

  封建包辦的婚姻,安娜可以說是在不理解愛情的情況下,被家長包辦,嫁給了比她大二十歲的丈夫——卡列寧。卡列寧不僅虛偽、僵化、生命意識匱乏,還是一個工作狂。他每天的工作持續到睡覺前。他只和生活的映像打交道,妻子是他思維中的妻子,她只是一個符號,只是一個附庸。他不考慮自己的情感需要,也不考慮安娜的情感需要。當安娜和他之外的男人交談的火熱,他並不在意。可他發覺大家都在意時,他就覺得不正常了。他對妻子缺少關心,對真實的生活一味避讓,在安娜看來:“他不是一個男子,是木偶!是一架機器”。

  安娜這個感情真摯的人,遇到了處處以虛偽為生活準則的丈夫。她試著去好好地愛自己的丈夫,可一次次遭遇失敗之後,特別是當她把自己細膩的情感全部轉移到兒子身上後,他把對丈夫的感情封閉了起來。她不和丈夫交流自己的喜好,不再在乎他是否關心自己的喜怒哀樂,她身上彷彿披了一件戳不破的鎧甲,裡邊包裹著她的希望被尊重、被愛的情感,還有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安娜學會了用理智拜託苦惱。於是,他們的家庭就沿著符合宗教和道德規範的軌道“正常”的執行著。她和丈夫之間沒有爭吵,只有和諧。而這種靠虛偽建立的和諧,缺少情感依託。

  這兩個性格上完全對立的人,在彼此適應的過程中,放棄了他們的感情紐帶,丈夫沒有考慮過妻子的情感、思想、願望,妻子也不能領會丈夫的痛苦,他們的交集已變成空心。這樣的婚姻只能是岌岌可危。他們的婚姻生活中最終出現了第三者。在他們的婚姻處於存亡危機時,我們看到靠虛偽建構起來的婚姻是經不起推敲的。安娜在感受到追求者給她帶來的快樂時,他開始用審視的眼光看這個與她朝夕相處了八年的伴侶:他的樣子是可笑的,他的性格是卑劣的,他簡直就是虛偽的代名詞。當妻子告訴他,有男子向她求愛,他告訴妻子,他相信妻子懂得分寸,這屬於正常的事。

  當他意識到妻子出軌時,他害怕妻子的坦誠。他不願意也不知道如何去處理這樣的事情。他覺得那是妻子的良心問題,他的寬巨集大量就是在拯救妻子。他在婚姻中的不作為,他無視妻子情感的存在,他的漠然,最終讓安娜徹底失望了。他不懂愛,只是冠冕堂皇。安娜感覺他是與自己的婚姻不相關的人,是外人。面對他的虛偽,安娜憤怒了,她想撕破這一切,她討厭虛偽,厭惡謊言。當弗倫斯基的愛情幫他燒,她甘願冒犯法律和傳統習慣。她對舊婚姻的背叛、對愛情的勇敢追求,從本質上說,是對整個俄國貴族社會的背叛。

  篇三

  安娜毋庸置疑是美麗的,她如同蕪草叢中的奇葩,她的美不僅溢於言表,更富於內心,她心地善良,感情熱烈真摯,一種嫵媚卻真誠,充滿活力而且輕盈,聰明又懂分寸的美。她熱情感性,八年不懂愛情的生活,使她在遇到真愛時可以不顧一切,斷然放棄名譽家庭甚至兒子。安娜,她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她正直不放蕩。當她一經接受弗龍斯基的愛情以後,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說:“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樣一個人,我要愛情,我要生活。”她追求真摯的愛情,她也曾對弗龍斯基說:“愛,我所以不喜歡那個字眼,就正因為它對於我有太多的意義,遠非你所能理解的。她是真誠單純的,愛變愛的轟轟烈烈,無所遮掩,寧玉碎,不肯容忍自己欺騙。

  卡列寧,這個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勳章和官爵。在他看來,他之所以需要一個家庭,並非出於愛情的需要,而是因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這樣一個點綴品。

  這麼一個冷酷的政界高官,一個從小便是孤兒不懂得愛只會追逐名利的人,一個讓安娜八年後想起便會哆嗦的丈夫!他是現實卑劣的,為了前程娶下毫無感情基礎的妻子,冷漠對待安娜與自己唯一的兒子。他,無疑不能給安娜帶來她所心心念唸的愛情。他和安娜的結合,在我看來,自始至終都是個錯誤。安娜心中對愛情的渴求與可列寧的冷酷無情完全無法磨合。所以,安娜之後才會如飛蛾撲火式的深愛弗龍斯基,因為他能帶給她所謂的愛情。

  我想在我看來安娜是勇敢的,她始終不悔自己選擇的道路:“假使一切要從頭再來,也還是會一樣的。”她鄙視那班貴族男女墮落虛偽的生活,在劇院裡她向整個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美麗的頭。

  愛,只有簡單筆畫,卻比想象複雜。安娜跟弗龍斯基的愛情,到最後可以說只是單行線。

  安娜性格自身有著不可彌補的侷限性,她曾對弗龍斯基說:“你要明白,自從我愛上你以後,在我一切都變了。在我只有一件東西,一件東西----那就是你的愛!”“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甚麼都沒有了。請記住這個吧!”她變成了攀扶在弗龍斯基這棵樹上的一條青藤,樹倒藤亡。弗龍斯基成了她生活中和全部意義,一旦失去他的愛,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地灰飛煙滅。可是後來弗龍斯基對她的愛已愈走愈遠。她內心永無休止的矛盾與痛苦,她對生活對自己目前處境的迷惘與恐懼。她的生活,她的信仰和她的追求都找不到一個平衡的支點,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她本能地反抗一切,又本能地忍受著一切的衝擊。她愛得愈深便愈沒有安全感。到了最後,她甚至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婦女使用的靠姿色與服裝去吸引弗龍斯基的視線。企圖牽住他日益冷淡的愛情。

  安娜,這個美麗而又孤獨的靈魂,在無盡的遺憾之中香消玉殞。人都是為希望而活,因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而愛情,最絢爛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禮物,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幸福最終將安娜帶入了痛苦的深淵。如同飛蛾撲向野火,註定這場愛情要將她毀滅。安娜因為羨慕光明,愛上了外表俊美,內心空虛的伏倫斯基。對愛情,對幸福的無限渴望是她忘卻了一切煩惱和恐懼,在幻想之中只為了愛情而活。而一種虛妄的狂熱也籠罩了弗龍斯基,他對安娜一見鍾情,沉迷於她的美麗和獨特氣質,但更為重要的是,他與安娜的特殊關係帶給他有一種征服感,榮辱感。這種虛榮之心決定了他對安娜的愛情十分膚淺。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龍斯基對她來說,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託,就是她的一切。這種純潔無暇的愛使伏倫斯基自慚形穢,推動著他不得不重新認識與安娜的關係,對自己的膚淺和輕率表示自責,並在精神上強迫自己進一步愛這個女人。被愛是一種多麼了不起的幸福,而快樂始終贈與那些無私的愛者。可是,“水滿則溢,說盈則虧”,這個世界從來只有更美,而沒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時刻。始終靠幻想活著的人終會有幻滅的一天。

  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輕柔弱的身軀,突然發現,原來人是如此脆弱。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體,而是人的靈魂。當被寄託所有的愛情消失不見,若愛最後只是單行,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天藍色的彼岸讀後感作文
畢淑敏旅行使我們謙虛讀後感
相關知識
安娜卡列尼娜的讀後感
安娜卡列尼娜的讀書筆記3篇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精選摘抄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
安娜卡列尼娜閱讀感想範例五篇
安娜卡列尼娜閱讀感想範例五篇
安娜卡列尼娜小說讀後感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6篇_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
安娜卡列尼娜觀後感作文五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