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怎樣養生
由夏到秋,天氣由熱轉涼。由於晝夜之間溫差增大,也是人們發病較多的時節。因此,在秋季應注意養生保健,做到防病於未然。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秋季養生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秋季養生方法一:飲食
常吃消暑解熱的食物
蓮子
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乾結、腹脹者,最好少吃。
黃瓜
爽口、清熱、解暑,還能增進食慾。脾胃虛寒導致的胃痛、慢性腹瀉患者最好少吃。
綠豆
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對於因日晒導致的面板瘙癢或出現紅疹的人,吃綠豆可緩解症狀。但有四肢乏力、腹瀉等症狀的老人、兒童則不宜食用。
白菜
白菜性平寒、味甘,有清熱、養胃、解毒的功效,尤其適宜脾胃虛弱或病後體虛者食用,並有防治習慣性便祕的作用。白菜煮熟後,別放置過久,以免滋生細菌。
冬瓜
適用於煩熱、小便不利、咳喘、高血壓症患者。脾胃虛寒、腎虛者應少吃。
苦瓜
苦瓜具有增進食慾、健脾利胃、助消化的功效,還有助於促進血液迴圈、舒張血管。但不宜過量食用,否則可能引起噁心、嘔吐等症狀。
蜂蜜
據《本草綱目》記載,蜂蜜有“清熱、解毒、潤燥”等功效。早起後,喝一大杯溫蜂蜜水,有助於化解暑熱。不過,一歲以內的嬰幼兒、肝硬化患者不宜飲用。
海帶
海帶有助於清除體內的積熱,還可以對付因出汗過多導致的體力透支。夏天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海帶中含有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輔助降低血壓、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大有裨益。但海帶性寒,脾胃虛寒者忌食。
小編提醒
寒涼飲食要減少。經過一個夏天后,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西瓜、梨、黃瓜等,其性味寒涼,多吃可能傷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想要防暑 多喝解暑茶
百合花茶
百合花有良好的止咳作用,並可以增加肺臟內血液的灌流量,改善肺部功能。百合花也有一定的鎮靜作用,可安心、定膽、益智、潤肺止咳。
甘草茶
甘草性平、味甜,是一味補氣益脾的中藥,在中藥裡面,甘草的作用很多,除具有補氣、益脾之外,還具有清熱解毒、通淋利尿的功能。甘草能緩急,還能起到對諸藥的調和作用。
薄荷茶
薄荷可以防止痙攣、放鬆肌肉、減輕肌肉僵硬與疼痛感。而薄荷茶可以刺激食物在消化道內的運動,幫助消化。工作在電腦前的上班族,當感到精神不濟時應喝杯清涼的薄荷茶,這有利於提神醒腦、緩解壓力。
竹葉茶
將新鮮的竹葉洗乾淨,然後放入鍋中用清水煎煮,然後代替茶水飲用。具有非常不錯的清熱利尿以及解暑等效果,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
金銀花茶
金銀花也是民間常用的藥材,其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取金銀花茶5到10克,放入杯中用開水沖泡,蓋上杯蓋燜上幾分鐘,茶湯的色澤和味道會更佳。
由於金銀花偏寒,並不適合長期飲用,特別是虛寒體質或者女性月經期間禁止飲用,否則可能出現不良反應。
小編提醒
飲茶的最佳時間是用餐1小時後,不少人喜歡飯後馬上飲熱茶,這是很不科學的,因為茶葉中的鞣酸可與食物中的鐵結合成不溶性的鐵鹽,干擾人體對鐵的吸收,時間一長可誘發貧血。
秋季養生方法二:中醫養生攻略
養心
按“極泉”理氣護心
“秋老虎”發威時不少人會總是感到心裡煩悶。這主要是因為當氣溫超過33℃時,人體的新陳代謝會顯著加快,對血液迴圈系統有很大影響,氣血執行不暢,人便會出現胸悶的感覺。加上這個季節是人體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時期,如不注意及時補充水分,血液黏稠度過高易引發心臟病復發。
建議:極泉穴是手少陰心經第一要穴,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該穴對治療心痛、胸悶、咽乾煩渴有效,經常彈按“極泉”能調暢氣血,進而寬胸理氣,養護心肺。彈按時力度應柔和,動作應連貫。每次彈按的量應因人而異,一般彈按10次左右。
防熱傷風
按“足三裡”強身敗火
不少人頭伏、中伏都沒有被暑熱擊倒,但末伏時卻撐不住了,主要和前段時間抵抗力透支過多,近期疏於保健有關。
建議:“足三裡”是強身健體、養胃敗火的黃金穴。該穴位於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最常用的按摩方式之一是,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節的背面作為著力點,或者手自然展開,以拇指腹作為著力點,在選定的穴位上繞圈按揉。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
祛燥
按“迎香”潤肺防燥
入秋後天氣會逐漸由暑溼轉為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
建議:點揉迎香穴具有清熱散風,去燥潤肺,宣通鼻竅的作用。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約0.5寸、鼻脣溝中。按摩前全身放鬆、舌尖抵上顎,將雙手中指指尖點於迎香穴,待有酸脹感後,再兩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順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發酸、發脹、發熱為度。
健胃
按“四縫”防秋膘增肥
立秋後人的脾胃功能逐漸恢復,這也是體重增加最快的時候,如果不注重葷素搭配,攝入過多高蛋白食物,體重會有明顯變化。所以肥胖者要注意健胃消食,以免體重增長過快。
建議:四縫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屬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節橫紋中央點。四縫穴原本是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縫”效果也較好。該穴對輕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顯著。
秋季養生方法三:正確養秋膘
綠菜為主,補維生素
夏季飲食,人們大多以瓜果類為主,其中類胡蘿蔔素和B族維生素含量不高。所以立秋後可選擇應季綠葉菜,如菠菜、芥藍、萵筍等,以防止視力下降、眼睛乾澀、面板粗糙、呼吸道易感染等。每天所攝入的綠葉菜的量應為三兩到半斤。
發酵食物,幫助消化
夏天人們食慾不振,又多吃寒涼,胃腸消化功能較弱。秋天不妨多吃些發酵食物,如饅頭、醪糟、酸奶、豆豉等。
薯類為先,預防肥胖
秋季是薯類出產旺季,有事沒事吃些山藥、甘薯、芋頭、馬鈴薯等,很有益處。薯類食物屬於粗糧,富含B族維生素,鉀、鎂等礦物質含量也豐富,另外它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祕及由此引發的多種慢性病,如肥胖、糖尿病等。
發燒過敏要注意,羊肉切記不可碰。
羊肉本性偏熱,補虛抗寒對人體,所以對於發燒和過敏的人群來說,不宜食用羊肉,否則反而會加重症狀。
蓄陰養肺防秋燥
潤肺養肺成了防秋燥的重點。對於身體強壯的人,出現肺燥的人多喝涼茶就可以了。防秋燥可以喝一些以百合、雪耳、生地、熟地等這些潤肺養肺的材料的湯水,如煮一些天葵瘦肉湯、川貝瘦肉湯、冬瓜、綠豆湯、川貝雪梨燉冰糖、白菜燉豬肺、南北杏川貝燉瘦肉等,都可以在秋天適當多喝。
中醫認為,解除秋燥多用潤法。根據五行五色的道理,秋季要多吃白色食物,如煮冬瓜湯、蓮藕湯、白蘿蔔花生湯、大白菜湯、白梨銀耳湯等;水果方面,可以選擇白梨、西瓜、香蕉、蘋果、哈密瓜等;另外,張仲景提出“秋不食肺”,秋天以不吃豬肺、牛肺、羊肺為好。秋季應儘量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
吃肉也是有講究的
烤肉雖誘人,食用要有度。
在食用時,也建議用綠葉菜包裹食用。肉類最健康的食用方式還是燉肉。
紅肉選瘦吃,肥肉要少吃。
還可以選擇魚類的高蛋白肉類。
肉類解凍需謹慎,反覆解凍養細菌。
對於肉類解凍一定要謹慎,因為方法不對很可能會滋生出大量細菌。解凍最推薦的是微波爐小火解凍。如果不選擇微波爐,那也可以將肉類放入冷藏待其自行解凍後,再用流水沖洗,切勿用水浸泡解凍。
牛肉雖是好東西,老少卻要留個心。
相比於豬肉來說,牛肉在營養成分上顯得更為有優勢,對於人體也是更有助於提高免疫力。但是伴隨這些而來的是牛肉的膽固醇和脂肪,加之其肌肉纖維也較為難消化,所以老人和孩子應少量食用。
秋季養生方法四: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
夏天晚上睡覺最好不要超過23時,入秋後最好不要超過22時30分。因為,人們體內的陰陽本來是很平衡的,白天勞累對身體的損傷都需要在晚上的睡眠中進行自我修復,比如一些小毛病就自我恢復了。如果晚上睡眠沒有保證,導致人體的免疫機制被打亂,小病得不到修復,就會變成大病。因此,年輕人每天晚上至少要保證7小時的睡眠,老年人最少要6小時。
運動最好在下午
不少人喜歡早上到公園鍛鍊,專家表示,立秋以後,早晚氣溫較低,老年人過早參加鍛鍊,對身體健康並不利。入秋之後,市民可選擇下午進行鍛鍊,此時氣溫較高,人的運動中樞神經較活躍,此時適當鍛鍊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市民可以選擇快走、慢跑、游泳等運動方式,每天運動時間在1小時左右為佳。
慢跑是一項很理想的秋季運動專案,能增強血液迴圈,改善心肺功能,減輕腦動脈硬化,使大腦能正常地工作。跑步還能有效地刺激代謝,增加能量消耗。
另外,由夏入秋,人們在精神情緒上也會有變化,有的人會生悶氣,導致陰陽失衡,吃不飽睡不好。專家說,從臨床經驗看,生“季節病”的女性比男性多,因為女性易受感情因素影響。專家表示,市民要積極調整情緒,保持平常心,可外出旅遊、交友來愉悅身心。
秋季中醫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