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和型別
大學生主要的任務是學習;生活的環境是校園;交往的物件主要是教師和同學。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內容。
第一,大學生之間相互關係應該是一種團結友愛、平等互助的關係。
1、大學生基本上都是處於同一年齡階段,彼此之間沒有尊卑長幼的差異。
2、 大學生都是受教育的物件,一般不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更不存在人身依附和隸附關係。
3、大學生尚未投身社會,彼此之間亦無地位高低之別。
4、大學生儘管來自不同的地方,風俗習慣、語音系統等雖然不同,然而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的矛盾一般都能自我解決和整合。
第二,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具有濃厚的理想色彩,比較理性、純潔、真誠。大學生正處於求知階段,思想比較單純,對美好的未來充滿嚮往和自信。因此在日常交往中總是崇尚高雅,鄙視庸俗;崇尚真誠,鄙視虛偽;較少帶有功利色彩。
第三,大學生人際交往相對比較簡單、穩定。大學生的活動範圍主要是在校園內,其接觸的物件主要是同學和老師,交往的目的是為了交流思想、聯絡感情、切磋學問、關心國事、探討人生、撫慰鼓勵。交往方式主要是接觸交談。因此,大學生的人際關係相對是比較簡單的。而且同一年級同一專業的大學生要一起生活、學習好幾年。往往娛樂活動或以宿舍、或以班為單位,相濡以沫、相知相識,即使彼此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問題也比較容易解決,一般不會有較大的波動,所以大學生的人際關係比較穩定。
第四,認知因素在大學生的人際關係中起著主導作用。研究證明,影響人際關係的認知因素和人格因素,在不同層面學生中有著不同的特點。中小學生交往聯誼偏重於興趣、愛好和義氣,沒有明顯的防範心理。而大學生交往興趣、愛好偏重於聯誼,常常帶有防範心理。明顯的表現是: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有較強的主見和選擇能力,即認知能力。什麼人能較往,什麼人不能交往,已能分清良莠,擇善交往。
第五,學生虛擬交往。伴隨著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有一些大學生漸趨於虛擬的網路世界,因為在這裡可以找到暫時的精神寄託,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在大學校園常常展開關於“網聊是有聊還是無聊”的辯論賽。
大學生人際關係的主要型別
1師生關係。在兩千年以前的中國,荀子就提出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西北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席恆老師認為:“一個好的老師不僅僅傳道、授業、解惑,還應當扮演人生導師的角色。” 所以可以這樣說:教師是我們人際交往的重要物件;是知識的傳授者;是我們人生的導師;是我們人格模仿的物件。應該說,教師與同學之間是很容易建立一種“良師益友”的關係。但是,由於高教的特點,大學教師與大學生的接觸不像中小學那樣頻繁,課外時間師生交往不多。從交往的內容看,往往僅僅限於傳授知識,交往的內容比較狹窄;從交往的過程看,對流性比較少,往往是教師講的多,學生聽的多,尤其是師生之間缺乏情感的交流,這就不利於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因此,勢必加強師生的對流性和交往內容的多樣性,這樣更有利於大學生的能力的造就和培養。
2同學關係。同學是大學生人際交往最基本的物件,大學生與同學的交往最普遍、也最複雜。一方面,同學之間年齡相近,興趣、愛好相似,又在一個集體中學習和生活。因此,比較容易相處;另一方面,同學之間在生活習慣、個性等方面又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加之交往頻率過高、空間距離過小如有些同學同住一個寢室,因此在交往過程中難免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衝突。而大學生對友誼的渴求十分強烈,對人際交往的期望比較高,一旦需求得不到滿足,又容易對人際交往產生消極的態度。
3戀愛關係。戀人關係本身就是同學關係,但是,它是一種特殊的同學關係。我認為戀愛的觀點有三種。一種是浪漫的;一種是現實的;一種是理智的。少男少女、情竇初開,尋找一份浪漫、純潔的愛情,這是浪漫型的;現實型就是在大學裡挺無聊,生活很單調,需要一個拌,一個傾聽的物件、相互依靠;至於理智型的,就是用未來的眼光從各個方面來挑選。現代的大學裡,學校不公開反對談戀愛,實質上就是預設這種現象的存在。但是當我們尚且無知,尚且貧乏,尚且幼稚,還是不要急著去品嚐那尚未成熟的青果。我們應該有一顆上進的心,要不斷進取,要去實踐自己的理想,所以,讓我們愛在懂事以後。就現在的我們而言,年少青春與書本為伴或許更有價值。
協調人際關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