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在糖尿病控制的“五駕馬車”———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病情監測、教育與心理治療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心理治療。事實上,抑鬱是糖尿病常見併發症之一,糖尿病病人患上抑鬱症的機率是正常人的3倍。

  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

  1.情緒低落,鬱鬱寡歡,一般晨重夕輕

  2.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

  3.活動減少,動作緩慢,興趣喪失,不願參加社交活動,喜獨處;

  4.常有焦慮、無能無用內疚感;

  5.睡眠障礙,難以入睡或早醒為典型表現;

  6.多有疲乏、心悸、胸悶、胃腸不適、便祕等軀體症狀;

  7.對生活喪失信心,有自殺意念或行為;

  8.性慾明顯減退。

  有上述3項或3項以上症狀表現者,必須引起重視,最好及時到醫院接受心理治療。▲

  鬱悶的人易得糖尿病

  據路透社6月17日報道,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抑鬱症和2型糖尿病之間存在某種關聯:糖尿病可以導致抑鬱症;反過來,抑鬱症狀越嚴重,糖尿病風險越高。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戈登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在3年多的時間內,追蹤了4847位成年男女。他們發現,抑鬱症患者中患糖尿病的機率比那些沒有憂鬱症狀的人高42%。此研究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醫學會雜誌》上。

  戈登博士對媒體說:“我們觀察了那些伴有明顯抑鬱症狀的被調查者,他們更有可能食用更多的熱量,鍛鍊更少,更有可能吸菸。因此,他們也更肥胖。”戈登指出,這種生活方式是導致2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研究報告也指出,2型糖尿病與抑鬱症之間的關係是雙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抑鬱症的風險也更高,平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兩倍,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抑鬱症比例更高。

  美國杜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日常飲食中的礦物質──吡啶甲基鉻可以緩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憂鬱症狀,尤其是非典型憂鬱症的嗜睡、暴飲暴食、對外界的批評和拒絕過於敏感等症狀。

  研究報告指出,抑鬱症會使身體對胰島素較不敏感,而吡啶甲基鉻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強化胰島素的代謝作用,促進人體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維持人體血糖值的平衡。同時,吡啶甲基鉻也促進身體制造更多的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種大腦神經傳遞物質,與情緒調節有密切關係。

  吡啶甲基鉻很容易從日常飲食中取得,如穀類、黑胡椒、咖啡、茶、啤酒、黑糖、蘑菇及肝臟等食物。不過,目前,市場上的吡啶甲基鉻營養補充劑,也會對人體產生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腎臟問題。雖然營養補充劑的使用並不需經過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的核準,但在各界強大的壓力下,FDA已著手加強對營養補充劑的管理。針對吡啶甲基鉻的研究,將進一步證明它與人情緒之間的關聯性,以及其對人體是否會造成危害。▲

  確診了,別迴避

  2年前單位體檢時發現血糖高,到大醫院確診後,覺得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一開始覺得很沮喪,畢竟這是種無法根治的病。但當時自覺沒啥不舒服,而且吃得還很香,就有些不當回事,沒有控制飲食,結果後來血糖特別高。

  向紅丁:剛確診的病人,心理上往往有兩個極端:一是根本無所謂,不重視,因為不知道後果,最終會為此付出代價;二是過度緊張,而且為了血糖的一點點波動而焦慮,結果導致血壓、血糖都控制不好。其實,對於糖尿病,應該“戰術上重視它,戰略上藐視它”,事實上經過積極治療,糖尿病患者的壽命是可以跟其他人一樣長的。

  祁長鳳:本例患者對自己面臨的糖尿病採取了不接受或完全迴避的態度,把問題放置一旁,任其發展。這樣做是為了保護自己免受更大的心理傷害,而結果是血糖得不到控制,病情進一步發展。

  正確做法是,以積極的態度去了解糖尿病,正確認識其發展過程、治療方法和預後,勇敢面對疾病,與醫生合作,接受並服從治療。說通俗點就是遇到問題要勇敢面對並積極解決問題,迴避只會使問題更加嚴重。▲

  出了併發症家人多支援

  糖尿病5年,前幾天發現眼神不好了,一查尿,腎臟功能也不好,醫生說我患上了“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腎病”,我想這下完了,以後會失明、患尿毒症,因此悲觀絕望,甚至想自殺。

  向紅丁:10年前,我國糖尿病健康教育不足,很多患者不知不覺患上了病,然後不知不覺出現了慢性併發症,如眼病、腎病等。但是,慢性併發症早期是可以逆轉的,中晚期患者經過積極治療,可以避免發展為殘疾。

  祁長鳳:患者心理壓力過大,明顯出現了抑鬱情緒,對治療、對生活感到無望,而且有了自殺想法,此時應高度重視。建議如下:

  一,繼續治療糖尿病,控制血糖。二,及時看心理醫生,針對抑鬱進行心理干預,必要時要遵醫囑服用抗焦慮抑鬱藥物。三,患者本人要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疾病。平時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及適量的運動鍛鍊,有助於改善心境,調節心情。四,家人對其出現的情緒與行為問題要理解、寬容。在關心患者生活的同時,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瞭解有關疾病治療的新進展,鼓勵患者參與疾病的治療,使患者在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感到有支援、有力量。▲

  肯定小成績,不灰心

  糖尿病6年,前天晚上打胰島素的時候拿錯了藥,結果導致了低血糖,當時難受極了,身子動不了,耳朵聽不見。幸虧馬上喝了糖水,好了。後來想,這種生活啥時候是個頭啊,總覺得自己是家裡的包袱。

  向紅丁: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療中的急性併發症之一。使用降糖藥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別是使用胰島素的早期,有可能發生。另外,如果飲食、運動和藥物沒有配合好,也會發生。但是,只要駕馭好糖尿病的“五駕馬車”,積極監測血糖,和醫生配合調整藥物,低血糖是可以避免的。

  祁長鳳: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飲食受限,還要頻繁測血糖,原有生活規律被打破,容易感到厭煩。有的患者勞動能力下降,喪失工作,給家人增加負擔,自己內疚自責。針對這樣的患者,除了鼓勵繼續控制血糖,要進行心理治療,幫患者接受自己,接受疾病,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經歷的痛苦。重新分析自己,審視自己,對自己微小的成績都要給予肯定,不斷找到自己的優勢,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多學習,少焦慮

  2型糖尿病3年,血糖一直比較高。上週醫生說要打胰島素了,我一下蒙了,這不是治療糖尿病的最後一招嗎,而且打上以後就再也撤不下來了。如果將來這也不管用,那不是就沒救了嗎?於是,我夜裡也睡不好,血糖更高了。

  向紅丁:首先要明確,2型糖尿病不是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所有打上胰島素的患者,都有撤掉胰島素的機會。即使需要長期用胰島素控制血糖,頂多有一點點疼,一點點麻煩。但是,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那將來受的罪比這一點點疼可大多了,所以是值得的。

  祁長鳳:患者對糖尿病的認識存在誤解與偏差,導致對注射胰島素出現緊張焦慮與擔心。針對本例患者,醫生要理解和接受患者目前的情緒表現,其次要對患者進行有關知識的宣教,以減輕患者的緊張焦慮與擔憂。建議患者參加一些糖尿病專題講座,瞭解治療的基本常識,糾正錯誤認識。

談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大學生心理健康學習心得
相關知識
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
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論文
糖尿病患者如何健康過春節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監測與臨床護理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飲食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食譜
糖尿病患者的症狀及護理方法
糖尿病患者怎麼選擇健康果汁
多食菜花有益糖尿病患者健康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護理常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