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小孩幾個月會說話
小孩寶寶學習語言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在能夠交流之前,嬰兒首先要能夠識別感官資訊,你知道嗎?本文是寶寶幾個月才會說話,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寶寶幾個月才會說話
通常到10個月以後,有的嬰兒就會發出他的第一個有意義的音節,一般是爸爸、媽媽等容易發的音,之後,語言就像他們每天的食物一樣,不斷地儲存進他們的大腦,詞彙量成倍地增長。這也顯示出他們的大腦在不斷地發育,負責語言的區域日益活躍。
1、1—3個月:能夠發出簡單的單音節,沒有任何意義,只是生理現象;
2、4—6個月:如果有人和他說話,會咿咿呀呀地迴應,能夠發出笑聲;
3、6—9個月:聽到聲音會尋找,聽到自己的名字有反應,會試著模仿大人的聲音,發出一串的呀呀學語聲;
4、1歲:出現有意義的語彙,如:爸爸、媽媽,知道揮手錶示再見,能夠模仿簡單的聲音,能夠指認常見物;
5、1歲半:會話的語彙增多,可以使用簡單詞語與人交流、表達意思,明白別人給予的簡單指令,會跟著大人學說單字,如:車、喝、飯等;
6、2歲:能夠使用簡單詞彙說出不完整的句子,如:表達需求時說“喝水”、“給我”等,會重複句子的最後一兩個字,語言發展快速的孩子,甚至可以說出清楚的常用句子。
教寶寶學說話方法
1、鼓勵發音
1歲以內的嬰兒有一段咿呀學語期,在他精神愉快時喜歡不斷髮出聲音,這時就可以和他一起玩,模仿他的聲音。
2、手勢練習
可利用一些手勢或身體動作來幫助理解語意,如揮手錶示再見。也可以給他一些簡單的指令,如:搖手、點頭等,讓他做出動作。大人可以先做給他看,讓他模仿,也可以直接帶著他做。
3、創造言環境
將生活環境中有關人、事、物的事情一一告訴孩子,對那些重點的詞語講得慢些、清楚些,並且提高聲音重複多次。讓孩子置身在一個充滿有意義話語的環境中,有利於理解力的增加。對孩子說話的時候,大人要面對著他,也要孩子注意我們的嘴型,眼睛看著我們。
4、我說你學
模仿是學習語言不可缺少的步驟。可先從單字疊音開始,如:“爸爸”、“媽媽”等名詞。同時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說給他聽,如:“燈”“門”等,之後用看圖識物的卡片教給他名詞,幫助他學習認識物體和發音。
5、連詞成句
孩子有一個階段習慣於用兩個字代替句子,如:他想上外面玩,他會說“街街”,這時,大人可以反覆講給他聽表達需求的短句,如“上街”、“吃飯”、“喝水”等。
6、讀讀說說
唱兒歌、念童謠及說故事,都可幫助孩子的語言發展。念故事書上的內容時,不一定要逐字宣讀,而是用他能聽得懂的句子,簡單直白地說故事。
7、耐心等待
多製造機會給他表達,可以拿他想要的玩具吸引他的興趣,以口型或小聲提示,要他說出東西的名稱,或是一個句子。孩子在說話時,大人要表示出聽的興趣,而且耐心地聽,不要打斷他,也不要催促他快點,更不能笑他話語中的錯誤。
寶寶學說話的好處
嬰兒期的寶寶對語言還不瞭解,更加無法用語言與你溝通。但是嬰兒的腦細胞是在他所聽、所看、所聞的刺激下來刻畫印象。因此,在你對著寶寶說話的每一個瞬間,都對寶寶的腦細胞產生著驚人的影響。
1、促進語言發展
孩子說話的過程早在出生後不久就已經開始。兒童語言發生的準備期相當長,滿月前是反射性發聲階段,由生理上的需要作出哭喊反射;1個月以後出現條件反射發音,用不同的聲音代表不同的意思,母親能聽出來;2個半月左右開始呀呀學語,以發聲為快樂,無意識地積極練習發音;6個月以後,已能“聽懂”一些詞,作出正確反應;1歲左右會說個別的詞。如果我們在語言發生準備期注意和孩子說話;引導他做聽和說的前期準備,就能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2、增強認知能力
美國西北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即使嬰兒還不會說話,說話聲也對嬰兒的認知能力起很大影響。對3個月大的嬰兒來說,語言造成的影響大於其它聲音***包括音樂***的影響。
3、有助智力發展
多對嬰兒講話還有利於發展他的智力。比如,引導他區分不同聲音,使他隨著說話聲音尋找聲源,辨別語言代表的物體,可以發展感知能力。對嬰兒說話可使他逐漸適應周圍的生活環境,特別是語言環境,這對他的社會適應性的發展將有好處。
4、使產生安全感
講話本身就是情緒交往的重要手段。對嬰兒說話本身就是和他進行情緒接觸,說話者的表情、聲調、態度都能夠使嬰兒產生安全感,而安全感和良好的情緒交往是嬰兒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即使嬰兒還不會說話,也聽不懂或不能完全聽懂大人說話,他也會把聽到的話作為資訊,存入記憶庫中,為未來的語言交往打下基礎。因此,父母對嬰兒說話還應注意儘量用標準語,避免使用不健康的語言,以利於孩子日後語言能力和標準語言的發展。
小孩發燒腳麻什麼原因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