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煩惱和困惑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要說現在家庭教育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點也不為過,各有各的教育方法。但也是各有各的煩惱和困惑。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煩惱和困惑,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煩惱和困惑

  01、對待孩子,我們到底在著急什麼?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和我一樣的經歷,當孩子發生了某些問題時,急於通過各種書籍或課程學習各種方法,回到家裡卻發現和自己的實際情況並不匹配。因此,就解決問題而言,我們不能僅僅依賴一些假大空的技巧和方法。在我本週四和大家的分享中也不會生搬一些技巧讓家長們去硬套。沒幫助的。

  很多時候,大家急於解決問題都是因為著急,因為不想等,因為想立刻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帶來的改變。但其實,很多事情都是要慢慢來的。很多時候,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這才是馬上要開始的系列課中我最想分享給大家的。小編注:還沒報名的可以在文末報名

  舉一個例子,可能有的家長覺得我上面的言論好像比較極端,也離自己比較遠。但其實,這樣的事情在近幾年尤其明顯。有一個男孩19歲,從初三開始就不再去上學,反反覆覆,一直到高三。孩子父母帶著孩子來找我的時候,已經斷斷續續地帶孩子三年的諮詢師。見到我第一面時,孩子就很抗拒地說:“不用告訴我方法,也不用處理我過去的創傷,以前的諮詢師已經做過了,沒有用。”孩子的父母則表示,只要孩子能回去上學,怎樣都行……

  對於這位孩子的家長而言,立刻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隻要孩子去上學就OK了。可是我們為什麼總要這麼著急去解決問題呢?我們不能等的究竟是孩子不去上學的損失,還是我們自己內心深處的焦慮、無力與挫敗呢?

  02、你以為你看到的就是全部嗎?

  我們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的焦慮就如同得了感冒一樣,大家的第一反應都希望能不發燒,不咳嗽,只要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就可以。可是卻不知道一些所謂的症狀其實是在幫助我們的身體去釋放,去修復,去療愈……只有讀懂了身體才能找到正確的應對方式,只有讀懂了孩子才可以和孩子產生真正的聯結。

  孩子行為的問題本身並不算是一個問題,重要的其實在於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

  有的孩子不去上學是因為孤獨,當他突然進入家長給安排的陌生的學校,接觸的是陌生的老師、同學,甚至連說話都是完全陌生的異鄉的語言……那一刻他的內心正在經歷著分離的痛苦和在異地自己所要面臨的孤獨和無助;

  有的孩子是因為心底強烈的挫敗感,即使考上了最好的名校,曾經的自信也會在不適中漸漸被自身的不足和無知所替代;

  有的孩子則是因為痛苦和絕望。由於自小由爺爺奶奶撫養,“爸爸”“媽媽”之於他們只是一個冷冰冰的稱呼。可是後來卻因求學要和兩個原本很陌生的人突然親密,而這兩個人自己本身似乎也並不是很親密……在他的心裡每一天糾結的就是爸爸和媽媽到底愛不愛他,後來孩子發現原來他們連自己都不愛,他開始擔心他們會分開,所以要在家裡守著他們。想著只要自己不去上學他們就不會離婚……太多太多可能的原因了,但是孩子能夠呈現出來的就只是不去上學而已。

  所以,家長們其實真的應該反思下,過去所有同孩子發生不愉快甚至爭吵的經歷中,我們真的看懂過孩子嗎?看懂過孩子內心真實的需求嗎?我們又真的瞭解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以及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有哪些心理缺失的時刻嗎?

  看到這,估計會有不少家長想說:我們也想和他說啊,想和他溝通,想告訴他我們愛他,可是孩子拒絕和我們溝通了,我們怎麼辦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先急於去想該怎麼辦。

  03、以愛為名去了解,懂你其實很簡單

  和一些很泛泛的育兒方法、技巧相比,最瞭解孩子的還是父母自己。只要我們嘗試著去了解,去懂我們的孩子,方法才會由心而出,無需多言和思考,我們一樣能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可能一些家長還會說:老師我著急啊,我看到他一會好一會壞,真的是沒辦法了……這樣的焦慮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有,我們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不也是時好時壞嗎?誰又能保證自己一輩子都會順風順水呢。

  心理學老師趙明曾分享過一首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原來退步是向前。其實生活中,無論是我們還是孩子,成長的過程都像插秧一樣,先後退才能有前進。相信各位也都跑過步,在跑步中,奔向終點的前提正是要讓自己先後退一步。這個看似後退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還是我們自己,都是使力量得以積蓄,並期待獲得更多支援的力量的過程。

  所以在接下來四次課程的短短的四個小時裡,我能帶大家做的也只是一個習慣養成的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試著慢下來,從不同的角度去讀懂孩子,讀懂他們的心理需求。在關係裡,在問題中,在情感裡,好好看看孩子,同時也好好看看自己。試著和自己,和孩子談一場心靈的戀愛。

  教育孩子的建議

  1、人分兩種,一種喜歡自己的,一種不喜歡自己的

  不喜歡自己的,大多經歷了一個補短糾偏、批評式教育的童年。這種不喜歡,往往需要用漫長的歲月訂正。

  不喜歡自己的人,往往不能發自內心喜歡自己的孩子,總是過多關注孩子天性上的劣勢缺點,自覺或不自覺地為他訂正。於是,又製造出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

  2、親子教育,是一個漸次發現的過程

  幼兒期,健康成長最重要,此時家長的任務,是“養育和發現”。興趣班可以上,但目的不是學習,而是玩樂和發現。認識、發現他的天性特點和稟賦優勢,為針對性的教育做基礎。離開玩樂和發現,則一切所謂早教,都是不必要的“灌輸”。

  3、優勢劣勢向來一一對應

  從來沒有既謹慎小心又滿腦子創意的人;體貼黏人的孩子大多不擅長邏輯思考、不喜歡競爭挑戰;唐僧牛頓那樣的人,不可能柔情蜜意、兒女情長。7歲看老,重點不在於你要什麼,而在於TA天性是什麼。

  教育的目的,不是“塑造”,而是激發。同時擁有對角優勢的人,也有,但TA一定生活在糾結矛盾之中,反而最不快樂,最不可能“成事”,最需要被同情。

  4、所謂理念,絕大多數時候,不過是:弱勢者的理由、強勢人的藉口。

  自以為講了道理,其實,只是掌握著話語權。只要跟對方換一下位置,不難發現,任何一條理念,都有與之相反相對的另一條。

  5、常有家長如此抱怨,這孩子這樣這樣、那樣那樣,明顯不對吧?那還不是他的錯?這還能怪我教得不對?

  但是,親,不爽的人不講理,很正常。如果你總以種種“正確的理念、規則、要求”壓制他的天性,他就會壓抑,就會不爽,就會“生事”。大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誰都需要情緒出口。

  6、常有家長器宇軒昂地說,我認為,做人最重要的品質是XXX,我就是這樣嚴格要求我家孩子的。孰不知,自以為器宇軒昂,其實只是“惡狠狠”。

  談到教育,孩子的天性熱情遠大於家長的個人喜好,包括對所謂最重要品質的選擇。

  7、孩子的毛病,是改出來的

  一個急躁的孩子,你非要憋他;一個膽小的孩子,你非要嚇他;一個順從的孩子,你非要激他;一個強硬的孩子,你非要整他。天性上的劣勢不足,就被轉成了事實上的缺點毛病,以及深埋於心的不自信。

  人生的真諦是順勢而為。話說到這裡,只是勵志雞湯。說這話之前,清楚明白哪是自己的勢、孩子的勢,雞湯就變成了智慧。

  8、真摯情感,必須建立在不理性之上;鐵的紀律,必須建立在盲從之上。事實真相,不能用感情代替;創意創造者,不可被權威壓制。

  所有理念,都有對應相反的另一條。人生最重要的,不是選擇理念,而是選擇方向,找出那條符合自己天性的道路。

  天性服從的人,要否定他,強化他的獨立性麼?不,要幫他的,是提高辨識能力,找到可以“盲從”的人和信條。天性反叛的人,要否定他,給他在紀律性上補齊麼?不,要幫他的,是提高創造能力,明確打破的目的和意義。

  9、我們第一要給孩子的,是什麼?有人說是善良,有人說是寬容,有人說是責任,有人說是品德。都不對,第一重要的,是自信。

  無論智力高低,思維偏好如何,都能通過你的發現和培養,建立優勢,建立自信——這是一項技術活,是感動、理念、愛、以及“你真棒”之類輕飄飄的誇獎,所做不到的。

  10、花園裡有各種花朵,你不是最大最豔的,但你是小清新,你有你的價值這種話有用麼?沒有。教育的主體是孩子,不是陶醉於自我感動的家長。家長要做的,是認識孩子的天性,找出TA的優勢領域和專案,加以培養。學習可以不拔尖,但每個人都需要有過人之處。確立優勢,才能自信。無自信、必困擾。

  教育孩子的書籍

  1.《陪孩子走過小學6年》

  小學生家長必讀書!

  約讀書房創始人李宗磊老師多次推薦!

  作者劉稱蓮用質樸而細膩的筆觸,重溫女兒小學成長的點點足跡,以及這些足跡如何為女兒鋪就了通往北京大學的堅實臺階。

  這是一本很奇怪的書,一聲不響,卻永遠站在暢銷榜上;劉稱蓮是一位奇怪的作者,默默無聞,卻影響著百萬讀者。

  這套書,出版至今累計銷量1096000冊,著名教育專家尹建莉、孫雲曉等讚賞推薦,百所中小學校長聯名推薦!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推薦時曾說:

  劉稱蓮的實踐讓我們看到,在父母言傳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下,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會延續,會拓展,會伴隨孩子從初中、高中到大學,最終走向社會,終身受益。

  2.《我們為什麼被霸陵?》

  這幾年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事件,足以讓家長意識到,這著實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我們為什麼被霸凌?》這本書的作者陳嵐說:99%的霸陵事件都可歸因於家庭教育!

  有些孩子為什麼會被霸凌?

  穿著太土氣?相貌太平庸?性格太軟弱?成績太好?……

  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400天田野調查,15個觸目驚心的故事,破解校園霸凌的暗黑魔方!強烈推薦!

  3.《愛的藝術》

  愛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核心。

  但是,愛是什麼?我們真的理解愛,真的會愛孩子嗎?

  愛只是一種姿態,還是一門需要加以學習的能力或者說藝術?

  弗洛姆的《愛的藝術》,便是從心理學、倫理學角度對這些問題最通俗但又最深刻精闢的解答。

  對這本書的反覆閱讀,不但可以用來真正理解愛,也可以用來理解教育,理解自我,洞悉幸福完整背後的祕密。

  4.《兒童心理學手冊》

  堪稱當今兒童心理學領域最權威的學術標準。

  兒童心理領域的“聖經”。

  如果你發現你根本不瞭解孩子,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那麼你一定要讀讀這套書。

  儘管它有些晦澀難懂,皇皇800w字,讓人心生恐懼,但它是你最應該信得過的一本教育類參考書。

  5.《非暴力溝通》

  語言暴力是親子關係的“黑洞”,會讓孩子一生難忘。

  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迴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孩子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傷害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

  我們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親子關係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通過非暴力溝通,瞭解個人心智和情感的侷限性,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讓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愛、和諧和幸福!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

1.教育孩子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哪些

2.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正確的方法

3.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問題

4.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建議有什麼

5.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小技巧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與技巧分享
教育孩子的兒歌動畫片有哪些
相關知識
教育孩子的煩惱和困惑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經驗和方法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有哪些
父母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方法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苦惱是什麼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感想和收穫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的問題和困惑
教育孩子的中國小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