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發展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特徵及產生的原因,並以此為依據和出發點,提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對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摘要: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誘惑,這些誘惑往往會給你的心理帶來些許的波動,誘惑貫穿每個人的一生,面對誘惑我們應該調整心態,以正確的方式對付,以合理的方式解決,我們才能成長,成熟。

  關鍵字:誘惑成長心理

  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誰不能主宰自己,誰就永遠是一個奴隸。想左右天下的人,須左右自己。”每個人在走向成熟的過程,都是心理的成熟。而在心靈的成熟的過程中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誘惑,有的人勇敢的抵制了這些誘惑,學會成長,慢慢的成熟;有些人則漸漸地別誘惑,從而迷失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更有的人甚至鑄成大錯,只有在成功的經歷了這個難熬的階段以後,我們才能感到內心的幸福。

  人的一生中,每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都會遭遇一系列新的問題,都會遇到一些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新矛盾。人類成長智慧啟示我們:成長中的矛盾,正是推動我們進行新的學習、獲得新的適應能力的力量,本篇將擇要介紹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般問題。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健康觀、人生觀,能掌握正確理解社會、文化與自我的方法,學會有效籌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儘快適應環境,接受新的挑戰,以清醒的認識、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意志走向成才之路。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整體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今的大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維,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著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心理問題和衝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也有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也許是受常規思維的影響,我也

  覺得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學習了這門課後,我對這件事有了更科學的認識。我主要是存在學業和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進入大學後,要學習專業知識,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我們在理解和吸收上會越來越吃力,心情也會越來越煩躁,這時候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把學習壓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大學就是一個縮小的社會,我們會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觸,這就涉及到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大學生在很多情況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也很容易衝動。還有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很容易造成同學之間的爾虞我詐,極度的不信任。因此,我們要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真心待人。 大學生一方面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短處;既要看到別人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另一方面要悅納自己,優點長處、缺點短處都要接受,一個人的長相、出生是無法選擇的,只有悅納自己,才是最實際明智的態度。

  成功與失敗不能簡單歸因。主觀努力、個人能力強、機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務容易是獲得成功的有利條件;而機遇不好、任務難度大、主觀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敗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擴大“視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外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觀條件,又要分析主觀努力程度,從而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相應的調整。

  大學生的心理也需要釋放,他們在學業、情感、經濟等方面受著困擾,壓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馬加爵就是典型例子,我們應正確釋放自己的壓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解決壓力的正確途徑,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開些,不要鑽牛角尖,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悶氣,抽悶煙,甚至喝悶酒,這都是不應該的。現在的大學已經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樣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時,由於在現在的大學裡,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好的環境,我們要適應他們,就自己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他,這是一個過程。總之,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要學會,自己快樂,同時要做一粒快樂的分子,去調動你周圍的積極因素,使你總可以在一種積極地環境中,去最大限度發揮你自己的潛力。

  我們時常在各種報刊雜誌上看到目前大學生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大學生中有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病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並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Ⅰ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Ⅱ從大學生自身看,大學正是人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化的協調發展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和衝突,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往往會產生矛盾。

  我從小學到現在,和大多數的學生一樣,都是在父母的要求下,考重點高校,考重點大學。我那時的想法,就是按照父母的期望,好好考大學,好的大學就等於將要有好的工作。每天都是這樣說,我就按父母說的,一步一步的走下來,這期間我都沒有什麼自己的想法,一切都努力往父母說的做,其他的也都是人云亦云,這樣一直到了大學開學。我到了大學,離開了父母,我才到了我的低潮時期,這時的我不知道該怎麼和人交流,這裡我接觸到的人,天南海北,各式各樣,生活方式也不相同,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處理生活方面的事。彷彿一切都變的很難,一切都要自己去想,去做。那時的我很迷茫,也想了不少。以前的我,無憂無慮,只要做好學習,一切由父母安排。現在一切都得自己拿注意了。一時不習慣起來。在剛開始的時候,還和同學同寢發生過不愉快。那時的我,覺的和這的生活格格不入,總想回家,每天都過的很壓抑。現在未免有些莞爾。到了現在,我也想了很多,也改變了很多。心裡也覺的好了很多。我也想到了我的未來該怎麼做。所以我現在覺的,大學的生活真是很鍛鍊人,真是塑造一個人的黃金時刻。這時候的心理是最容易受影響的,而這種影響是會影響以後的生活的。直到了那個時刻,我才覺的,我的生活才剛開始呢。每個人的生活都有高潮和低谷,我知道以前無論如何,都已經過去了,未來才是我該認真考慮和為之奮鬥的地方。

  我是誰。我的回答是,我就是我,父母只能給予意見,而不能給予實際。一切都只能自己去做。我就是我,別人的所作所為,都是給我的一面鏡子,有則改之,無則加冕。我就是我,我的未來,由我自己把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的選擇。無論對錯,結果只能自己承擔。我不知道我的思想是否到了成人的境界。但我知道,我以後該好好的判斷自己的選擇,好好的走自己的路。我覺的這種想法很重要。至少,給了我走下去的信心和決心。也許我從以前到大學之前,我都是渾渾噩噩的走過來的,但我知道,我決不會渾渾噩噩的走過這大學四年。我一定會知道,這四年我的目標和意義。我的將來,我也無法想象的出來。也許我的判斷能力還不夠吧,但對我的未來充滿信心。我知道該怎麼去走。

  我覺的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每種生活方式都有它自身的道理,我們沒有資格去批評別人的生活方式和要求別人和自己一樣生活。所以我從不干擾別人的生活,至多給別人一些我的想法。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隨意批評別人的想法是不對的,是不尊重別人,所以我從不隨意批評別人的意見。我覺得說謊會給人不誠實的表現,即使是開玩笑也不合適,所以我從不說謊,只開開小玩笑。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每個人也都很容易受傷,所以我從不說別人。我很願意和他人在一起。因為我覺的每個人都有其優缺點,和其他人在一起可以很好的學習別人的優點,借鑑別人的好的地方。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惡人或善人,真正絕對的惡人或善人都是無法生存的。我覺的我應該好好鍛鍊自己判斷能力。為什麼別人能看到的優點我卻看不到。這就一定是我自己的原因。不止這,我覺的我還有些地方得加強,比如和他人的交流能力,願意和別人交流不代表能夠很好的交流。還有就是和別人交流的膽量,我還是不能很從容的和陌生的人交流。還有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加強。在大學,失敗和被超越是家常便飯。沒有好的承受能力,很容易自暴自棄。

  面對這些問題,如果大學生不能很好的適應環境解決問題,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疾病。因此,我們應該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對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參考文獻

  文章《俞敏洪勵志語錄》

  文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2

  摘要: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他們的心理是否健康,決定著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本文旨在通過了解身邊同學的心理健康問題,系統分析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並就此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解決對策

  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十分活躍,對知識渴求,在思想上追求進步,積極努力,奮發向上,都能自覺將個人的價值與國家的命運捆綁在一起,都想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我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主流,但少數大學生在心理上的確存在某些缺陷。隨著我國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我國高校的大學生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不斷加重,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中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理想與現實的反差,期望與能力的衝突,加之高校擴招帶來的就業壓力,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增多,由此引發的休學、退學以及其他校園惡性事件時有發生,這說明當前很多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弱,對於社會的這種變化,不能很好地去適應和接納,給社會造成嚴重損失。

  1.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我國大學生多數處於青年中期***18~24歲***這一年齡階段。在這個階段,個體的生理髮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備了成年人的體格及種種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情緒不穩定,很容易造成心理衝突,這些衝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心理障礙。根據樊富珉在清華大學的調查顯示,71.3%的大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承受著很大或較大的心理壓力,並至少有28.6%的學生在心理上有不良反應,而個人前途和就業***80.7%***、學業問題***78.3%***、人際關係問題***53.8%***、戀愛問題***39.8%***、經濟問題***34.2%***位居前五[1]。由此可見,當前我國大學生中有較大比例的學生有心理健康問題。

  就我周圍的同學而言,有的同學學習目的不是十分明確,在學習上缺乏足夠的動力,對自己未來沒有緊迫感;有的在學校中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容易誘發學生的焦慮;有的同學沉迷於虛擬的網路空間中,無法自拔;有的同學存在抑鬱的心理,他們不善於與其他同學作比較,總想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長處作比較,比較下來,覺得自己事事都不如別人,進而逐漸產生自卑抑鬱的心理。這樣的情況時間一長,就會影響到他們自身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狀況。

  查閱相關資料後,並結合身邊同學例項,我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網路成癮

  隨著電腦的普及,社會網路化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沉迷於虛擬的網路空間中,甚至有的學生出現網路成癮的現象。

  1.1.1 網路時代自我封閉,缺乏人際交往能力

  網路時代,人與人之間因為“網”而連結在一起,每個人都是這張“網”上的一個“節點”,也因為“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網路時代,現實的距離很近,而心靈的距離卻可能很遙遠,不可觸及。於是,大學生在虛擬世界中寄託情感,在QQ上結交朋友,傾訴衷腸,這樣他們感到很安全。長時間泡網無疑會縮減自己與親人、朋友、同學交流的時間,自然也會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便。一旦回到現實當中時,他們因缺乏人際交往的經驗和方法,就會造成人際交往困難,容易誘發焦慮等利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1.1.2 網路時代造成的情感困惑

  大學生戀愛在高校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對身處網路時代的大學生來說,網路是一種難以避免的交流方式。隨著網路的出現,有些同學沉迷網戀,對虛擬世界的感情不能自拔,心理空虛,有些同學分不清迷戀與真愛,因此誘發了很多心理問題,卻不知道應該如何應付,以至於陷入長期的苦惱之中。一些學生中午、晚上不休息,長時間地“泡”在網上談戀愛,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習,而且性格也容易變得孤僻。[2]

  1.2. 面臨多重壓力

  許多大學生在初、高中時徹夜苦讀,以為到大學後能有所輕鬆,但升學後,才發現大學的學業並不輕鬆。此外,再加上教學方式的改變,使得部分大學生學習起來感覺困難重重。於是他們一方面感覺學習負擔重,壓力大,一方面又受高中時的優越感與眼下的挫折感的互動影響,出於自卑等消極心理而不願求助他人,由此引起緊張和壓力過度,久而久之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失去積極求學的信心 和勇氣,產生心理陰影,進而發展成為心理障礙。

  隨著我國近幾年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大學擴招政策的實施,使得近幾年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顯得越發嚴峻,然而多數大學生沒有做好迎接壓力與挑戰的心理準備,缺乏對當前就業形勢與自身能力之間合理的判斷與選擇,結果導致擇業時出現盲目選擇等狀況。父母多年的期望值也在無形中給他們施加壓力,特別是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在恐懼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同時,還揹負著對家庭的深重的負罪感,這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心理壓力,焦慮、自卑等一系列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此外,有的學生為了避免出現就業就失業的現象,他們只能給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標,如通過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考研究生、公務員等。但是要想實現這些目標,並非一帆風順。當他們的目標受到挫折時,他們也會很容易地產生憂慮、焦慮、自卑、神經衰弱等心理疾病。

  1.3. 弱勢群體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

  所謂大學生中的弱勢群體,是指那些在生活上、生理上有困難,需要幫扶的學生。這些困難往往使他們中很多人在精神和心理上存在各種交流障礙,進而成為精神上的弱勢群體。這些人大多性格內向孤僻,沉默寡言,少有在集體活動或公開場合出現,並由此進一步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影響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有關資料顯示,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如貧困家庭出身的學生更容易產生敵對、抑鬱、焦慮等不良心理;父母離異、父母不和的家庭環境可能會使學生的情感受到傷害,使他們比生活在雙親健全的家庭環境中的學生更容易產生冷漠、孤僻、膽小憂鬱、敏感多疑、對人缺乏信任等心理。特別是有些獨生子女家庭把孩子從小就養在“溫室”裡,一味地嬌慣縱容,孩子從來遭受過挫折,使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弱,稍有磨難便一蹶不振;還有的家長把自己未能實現的目標轉接給孩子,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從小就給兒女灌輸光宗耀祖的思想,容易使學生產生壓抑,一旦受挫,心理防線便崩潰,導致心理障礙。家庭經濟條件也可能會對高職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家庭貧困的學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家境富裕的學生容易產生自傲心理,依賴性強。[3]

  1.4. 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測試的合作程度不足

  學校會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調查和統計,學生在接受測試時,部分學生會因趕時間而不認真填寫,有些學生則把普查當作是一種類似網路上的趣味心理測驗遊戲,隨便答題,不認真、不嚴肅,還有些學生根本不瞭解心理普查的目的和意義,認為是學校在“查毛病”,怕被查出“毛病”裝進檔案,害怕測驗結果對自己不利而影響自己的前途,於是便胡亂填寫虛假資訊,或在答案中一律選同一選項,使測試無效;還有部分學生在接到約談通知後就預感自己“有心理問題”而不願意來。這樣一來,不僅他們本人的測驗結果有錯誤,同時還會影響到測試的整體結果。[4]

  2. 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對策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既要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教育的作用,又要改進傳統思想教育的不足。因此應科學分析,尋找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徑。

  ***1***建立完善的校園心理健康教育網路,做好特殊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傳統的心理諮詢大多數是在心理諮詢室內進行的,受到時間和空間的效率,加上目前一些大學生對心理問題難以啟齒,對心理健康認識不正確,不願意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使其心理困惑得不到有效解決。而網路心理諮詢則克服了傳統諮詢的侷限,具有隱匿性、平等性、方便性的特點,再加上大學生上網人數比例較高,故網路心理諮詢可以在高校心理諮詢工作中發揮特殊作用。[2]新生入學時,通過心理測試來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同時還要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性格內向孤僻學生等特殊學生群體進行必要的心理測查,及時發現並排除心理問題隱患。

  ***2***鼓勵大學生走出校園,用社會實踐鍛鍊自我。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走出校園、深入實踐、接觸社會、瞭解社會,這樣才能讓他們親身感悟理想與現實、知識與成才、自我與社會的關係,與此同時,自身的心理素質也會得到一定程度鍛鍊和提高,為全面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3***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

  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具有一種感染力,能培養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而團體性的文體活動更能使學生們在一個健康團結有朝氣的集體環境中陶冶情操,學會新的交往與溝通,培養自己的獨立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產生的,而是由來自家庭、社會、個人等多方面的原因,在經歷一段時間後才會形成的。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及時、正確地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瞭解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積極配合學校、學院來開展各種各樣豐富的文化活動,進而幫助學生度過心理難關,順利成才。

  ***4***做好心理健康測試前的宣傳工作。需要在普查開展前建立對應的宣傳機制,讓學生認識到心理普查是一個科學工具,可以幫助他們瞭解自己性格、制定大學生涯規劃等。雖然這些心理測量的標準化問題很難避免,但卻值得我們注意。

  參考文獻:

  1.段鑫星,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2.況花榮、況玉書、劉波蘭,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原因及其對策研究,科技資訊,2010,***21***.

  3.李瑾,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與思考,中國校外教育,2011,***09***.

  4.於志強,侯錫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現狀與途徑分析,華章,2011,***21***.

  篇3

  摘 要

  隨著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社會文明趨於更高的水平,然而,各種社會問題也凸顯出來,如教育難、醫療難、就業難等等。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是所有問題的面對者,他們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他們受到學業、戀愛、人際、擇業、就業等多方面的問題的衝擊,所以,他們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極大地挑戰。作為一個心理危機高發的群體,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尤其值得我們關注。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議,為更好地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發展大學生的身心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

  隨著文化體制的改革及國家"全民教育"口號的提出,我國每年新入學的大學生人數存在不斷增長的趨勢。伴著高校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嚴峻。據2004年全國心理衛生協會的年統計,有心理失衡或障礙的大學生佔全國大學生總人數的1/4以上,同時,有30%左右的大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1]。這個數字不容樂觀。這也是各種大學頻繁出現休學、退學現象以及現如今大學生中暴力、自殺事件頻頻發生的根源所在。

  大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8~25 歲之間,心理學上稱此年齡段為“青年中期”。大學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許多特點,但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大學生又不能完全等同於社會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採用量表測量,其標準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隨著時代變遷、文化背景的變化而變化。根據我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評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應從以下幾個標準給予著重考慮:

  一是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實踐活動能力等的綜合,包括在經驗中學習或理解的能力、獲得和保持知識的能力、迅速而成功地對新情境作出反應的能力、運用推理有效地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時大學生學習、生活與工作的基本心理條件之一。

  二是情緒健康。其標準時情緒穩定和心情愉悅。包括:愉快情緒多於負性情緒,樂觀開朗、富有朝氣,對生活充滿希望;情緒較穩定,善於控制與調節自己的情緒,既能剋制又能合理宣洩自己的情緒,情緒的表達既符合社會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緒表達;情緒反應與環境相適應。反應的強度與引起這種反應的情境相符合。

  三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種有目的的活動室進行的選擇、決定與之執行的心理過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動中的自覺性、果斷性、頑強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現出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都有自覺地目的性;能隨時地作出決定並運用切實有效的方式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能採取合理的反應方式,能在行動中控制情緒並言而有信,而不是盲目行動、畏懼困難、頑強執拗。

  四是人格完善。人格是個體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統一的人格,個人的所想、所說、所做都是協調一致的。人格完善包括人格結構的各要素完整統一;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標和行動統一起來。

  五是自我評價正確。正確的自我評價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大學生在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忍定、自我判斷和自我評價時,能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而那時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於別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於別人二自卑;能接納自己,自尊、自強、自愛適度,正視現實,積極進取。

  六是人際關係和諧。良好的而深厚的人際關係,是事業成功與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現為;樂於與人交往,既有廣泛而深厚的人際關係,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觀評價別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樂於助人,積極的交往態度多於消極的態度。交往動機端正。

  七是社會適應正常。個體應與客觀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要進行客觀觀察以取得正確認識,以有效地方法應付環境中的各種困難,不退縮,又要根據環境的特點和自我意識的情況努力進行協調,或改變環境以適應個體需要,或改造自我適應環境。

  八是心理行為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徵。大學生是處於特定年齡階段的特殊群體,應具有與年齡及角色相適應的心理行為特徵。

  心理健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狹義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與內容完全協調一致,即認知、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基於以上觀點,我們認為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生理、心理和社會性方面達到協調一致,保持一種良好心理功能狀態。

  所謂良好的心理功能狀態,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即個體心理在自身和環境條件許可的範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心理功能狀態。良好心理功能狀態的相對性包含兩層含義:意識個體的心理與大多數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二是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狀態這一序列的兩級,是一種相對關係,並不是一種非彼即此的關係。

  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來源的分析

  大學生作為祖國明天的棟樑,建設祖國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繼"馬加爵事件"後,大學生暴力及自殺事件發生的頻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我國高校發生大學生自殺事件88起,平均每半年發生近18起。大學生本作為擁有高素質的人才,然而,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事件發生率呢?

  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來自學業上的壓力

  結束完高考,結束完多年的繁重學習生活,在親戚朋友的"完美校園"觀念的薰陶下,每一位學生都帶著無限的憧憬踏入大學的校門。然而,半年的學習生活結束,卻發現自己一無所獲,曾經是老師嘴上長掛著的"優等生",而如今卻是門門紅燈的掛科生。來自學業上的前後差距,使大學生產生失落感,容易拿自己現在的成績與中學時代作比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落差感,從而導致大學生走向抑鬱。

  ***二***來自人際上的壓力

  大學校園充滿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他們存在著不同的語言習慣、風俗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等等。而現如今的大學生嬌生慣養,在家倍受家長的保護和呵護,當獨自面臨大學校園各色的人際關係時,他們無從著手,只能步步退縮,直至不與人交往,最終造成孤僻。

  ***三***來自家庭期望的落差

  作為一名大學生,家庭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然而,大學是一個人才篩選的中介,不論你曾經有多麼地優秀,當你在同你一樣優秀的人群中時,你不再金雞獨立,而是平平凡凡,甚至可能更沉默,這就使大學生自身和家庭在期望與現實之間產生距離感,從而使大學生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

  ***四***來自戀愛上的壓力

  大學生,一個剛跨入成年的群體,他們的生理、心理都尚未發育成熟,他們存在一種心靈上的孤獨感,希望得到別人的呵護。所以,在大學生群體中戀愛是一個常見的問題。甜蜜的愛情是幸福的,但當他們遭遇失戀時,由於心理尚未成熟,就容易衝動並走向極端,這就造成了大學生中自殺和謀殺事件的發生。

  ***五***來自擇業、就業上的壓力

  大學,是階段性求學路上的一個抉擇點,它是學校與社會的過渡。臨近畢業,大學生面臨著選擇職業和就業的壓力,他們中存在著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這就造成了他們就業難。而恰恰就是這種難就業的現象,使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對自己的前途產生迷惘,在壓力的綜合下,就易走向極端。

  三、對如何處理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

  大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普遍,這也使我們不得不去注意這一特殊群體,並採取可行的措施來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坦然面對生活。對於如何處理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體,學校不僅要抓好專業知識上的教育工作,而且也要抓好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讓學生不但在知識上有所收穫,同時,在心理上也能得到完善和發展。

  ***二***高校要增加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

  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但往往自己沉浸在其中並不會去注意。學校作為一個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學校可以設立各級關注體制,及時發現學生的異常,及早對其進行修正和調整。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三***家庭配合關注學生

  家庭對學生來說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家長要做好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並及時留意孩子出現的異常,與學校做好配合,早發現、早糾正,以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四***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鍛鍊

  大學生不僅僅只侷限於自己身體上的鍛鍊,同時,可以在大學期間通過參加各類活動和實踐,使自己的身心均得到鍛鍊,使自己具備更好的承壓和抗壓的能力,來達到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的目的。

  ***五***社會為大學生減壓

  大學生是一個即將跨入社會的新群體,他們可以為社會的建設新增新的活力,社會應該為大學生擇業、就業提供更多的機會,減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以使大學生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學案例
四年級心理健康教學工作計劃
相關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發展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發展的心得體會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論文
論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論文格式範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論文
論音樂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論文
淺論音樂教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論文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因素的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參考論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