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畫風景寫生作品
水彩畫其透明、清新、水色淋漓、酣暢的藝術風格在中國已深受廣大人們群眾的喜愛,顯現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欣賞
1
2
3
4
5
水彩畫的誤區
一 追逐潮流,流於形式
藝術創作當隨時代,水彩藝術創作也如此,其應追求獨創性,反映時代精神與面貌,然而當今盲目跟隨“潮流”、竟相模仿之風盛行,片面表現一些所謂的前衛性題材、抽象題材,走創作的偏門,使一些作品的形式與內容極為不協調,“標新立異”,崇尚所謂的“醜美”,這樣的“創新”值得商榷;一些年輕畫家陷入一味模仿他人早已經駕輕就熟的題材內容、形式之泥潭而不能自拔。當今許多人相信技藝的精湛、形式的刺激、加上一個時髦的點子就可以創作出好的作品,技術的精湛,形式的刺激是可以製造出來的,但是精神的內涵卻是不能製造的,那是藝術家用真誠,智慧,修養,技藝和虔誠乃至痛苦所鑄就的,而非機巧所至。相反,越是追求表面形式的刺激,越顯示其精神核心的空洞。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衡量藝術的標準只有:好的與不好的,而沒有時髦或過時的,藝術品沒有保質期,好的作品永遠會綻放智慧與感人之光芒的,相反低劣的作品無論在聚光燈下顯得多麼漂亮精巧,多麼時髦,卻不能改變其低劣的本質。中國水彩在近些年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優秀感人、頗具震撼力的作品層出不窮,其中不乏代表時代導向的金獎作品更是讓我們廣大藝術創作者歎為觀止,津津樂道。於是就出現了水彩藝術圈內流行的“金獎效應”,效應的產生固然不是什麼壞事,金獎作品必然成為榜樣,就好比英雄和明星成了人人追捧的偶像,這也無可非議,但我們中國自古就有愛湊熱鬧、愛追星,愛東施效顰的臭毛病,水彩藝術圈也如此。張克讓先生在九屆美展水彩水粉畫研討會上發言稿中就明確提到了水彩畫創作隊伍中存在嚴重的竟相模仿的問題,雷同作品呈現一哄而上的趨勢,表現形式、題材和表現技法等都如出一轍,缺乏獨到的發現和別具匠心的藝術創作。我們不難看出,每次展覽當中,我們總會發現一些與上一屆展覽驚人相識的作品,這讓評委們頭痛不已,有些作者毫不吝嗇的“拿來”,在經過幾番折騰,洗頭換面,一幅幅“新作”鮮活出爐並送入展區。或許其能暫時矇蔽了評委的眼睛,但卻矇蔽不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火眼金睛。走別人的老路、機械、簡單的模仿他人,何以談創新,何以談發展,正視自己的創作思維和方法,遵循藝術創作的遊戲規則,順應時代發展之潮流,作品必將取得成功。
二 創作思路狹隘、“從一而終”
水彩藝術創作需要體現獨創性,反映時代精神和審美性。而我們當今許多水彩畫家卻忽視了這一點,走入了繪畫創作的誤區,閉關自守,把一種表現題材作為了創作的唯一源泉。觀其作品,便知其創作過程的苦心經營,無論何種展覽,何時展覽,其參賽作品都是一個題材,一種表現技法,可謂是把一個題材畫到死,畫到透,不厭其煩的畫,翻過來倒過去的畫,這種執著的創作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但這種狹窄的創作思路或許還值得我們商榷,誠然,或許其中的某一張作品在展覽中獲了大獎,讓作者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得到了評委們的認可,於是一發不可收拾,出現 “克隆”作品、“流水線“作品的瘋狂,伴隨這種創作瘋狂而來的是“題材專利”、“技法專利”,甚至是題材或技法的“代言人”。
水彩畫風景寫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