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情感設計心理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學科之間的不斷交融形成了許多新的邊緣學科,設計心理學就是這樣一門新興學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情感教學心理學研究

  【英文標題】The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y of Affective Instruction

  【作者簡介】盧家楣,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上海,200234

  盧家楣,[email protected]

  【內容提要】 為紀念中國心理學會誕辰90週年,應中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分會邀請,特撰文反映盧家楣及其團隊在情感教學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概況。內容分以情感教學應用為導向的基礎性研究和以情感教學理念為導向的應用性研究兩部分。前者包括教學中的情感現象、教學中的情感作用、教學中的情緒調控、教學中的學習苦樂屬性、教學中的情知基本矛盾等方面的相應研究;後者包括情感教學理念、情感教學現狀、情感教學原則、情感教學策略、情感教學模式、情感教學目標和評價以及為基礎教育服務等方面的相應研究。

  In memory of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Chinese Psychological Society, and invited by th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ssociation, this paper is written to reflect upon 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of Affective Instruction conducted by Lu Jiamei and his team.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as follows.

  1. The basic research orien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affective instruction

  In the research, we studi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affection emotion, feeling and sentiment, affective phenomena of static state and dynamic state in teaching. We revealed four types of affective elements dominant, recessive, perceptive and neutral in teaching materials. We generalized nine functions of affection and their roles in teaching, and specifically focused on how student's affection influenced their creativity, memory and deduction. We put forward the need-anticipation hypothesis of the emotion-happening. We integrated three main elements taking place in teaching, includ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object and need, the relation between object and anticipation, cognitive evaluation of the two relations. We studied the attributes of the happiness and bitterness in learning during teaching and unveiled the dynamicity of the happiness and bitterness in learning. We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joy-guided learning. We found that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lay not only in the gap between the teaching aims and the students' original cognitive level, but also the gap between the teaching aims and the students' needs, which demystified the dual aspects of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in teaching-emotion and cognition.

  2. The applied research oriented by the idea of affective instruction

  In the research, it turned out to be less satisfactory to exert emotion to optimize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which was mainly because the teachers were lacking in the scientific instruction of theory and operation. W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exerting emotion to optimize teaching in order to change the teaching model which emphasized knowledge rather than affection. Meanwhile, based upon the idea as the origin and dest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of Affective Instruction, three principles were established The principle of learning happiness, the principle of edification,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on. We studied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of some strategies in terms of affective instruction, such as the strategies of cognitive match and formal match; the strategy of exceeding expectation; the strategy of awarding affection; the strategy of giving affection; the strategy of exploring affection; the strategy of showing affection and the strategy of inducing affection etc. 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mpirical research, we constructed the Affective Model of Teaching, which was made up of four elements trigger-edification-encouragement-manipulation. We studied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assessment tools of affective objectives, which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ree dimensions and four levels in teach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basic education, we delved further into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happy learning and the strategies, principles and models of joy teaching. We empirically studie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writing paper among students. Furthermore, w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structure and status quo of the adolescent's affective quality to align with quality education.

  【關 鍵 詞】教育心理學教學心理學情感教學心理學情感教學psychology of educationpsychology of instructionpsychology of affective instruction affectioninstruction

  俄國心理學家卡普傑列夫П. Ф. Каптерев和美國心理學家霍布金斯L. P. Hopkins分別於1877年和1886年發表了世界上最早以“教育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Education命名的著作,孕育著科學的教育心理學的誕辰。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E. L. Thordike1903年撰寫了以學習為中心,具有明晰內在邏輯和獨特研究物件的《教育心理學》,1913-1914年又將其擴充套件為《人的本性》、《學習心理學》和《心智運作、疲勞、個體差異及其原因》三卷本,奠定了教育心理學獨立的學科地位。嗣後,美國心理學家卡塞爾R. N. Cassel於1957年出版了《教學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Instruction。加涅和羅沃R. M. Gagne & W. F. Rohwer、格塞爾和雷斯尼克R. Glaser & L. B. Resnick則分別於1969年和1972年在美國《心理學年鑑》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上發表《教學心理學》述評,標誌著為加深對學校教學過程的心理學研究而進一步從教育心理學中分化出的教學心理學的誕生。

  隨著心理學對情感領域研究的推進,以及出於教學實踐的需要,教學中的情感現象日益受到人們重視,並於上世紀末逐步形成一個以教學中的情感現象為研究物件的領域——情感教學心理學盧家楣,1993。它與隨後明確界定的“認知教學心理學”吳慶麟,2000一起,構成教學心理學的一種新的發展格局。我們關於該領域的第一篇論文是《大學生課堂教學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模式及控制》盧家楣,1986,從此開始了我和我們團隊漫長而艱辛的研究之路。由於情感現象本身的複雜性,加上教學情境對研究的生態化效度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這些年來我們團隊雖然綜合運用了思辨方法、現象學方法、調查方法、實驗方法等進行了該領域的探索,但成效甚微。此次中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分會邀我撰文反映我們在情感教學心理學方面的研究,作為我們分會刊於《心理科學》的專題論文,以紀念中國心理學會誕辰90週年。因此,我們只能擇要概述在情感教學心理學領域中所涉及的一些研究,以求教於各位同仁。

  1 以情感教學應用為導向的基礎性研究

  1.1 教學中的情感現象

  探討情感affection的分類體系①,梳理出情緒emotion原始性情緒與社會性情緒、與基本社會性需要相聯絡的情感feeling、與高階社會性需要相聯絡的情操sentiment,並強調指出人類個體不僅會從情緒發展到情感、情操,而且已形成的情感和情操儘管是穩定而內隱的,也會在具體情境中以社會性情緒的形式外顯出來盧家楣,1986。這為認識教學中的情感現象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進而從靜態和動態兩個層面分析教學活動中的情感現象,揭示教學中情感現象的三大靜態的情感源點教師情感、學生情感和教材中的情感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三大動態的情感迴路師生間伴隨著教學中的認知資訊傳遞而形成的情感交流回路、師生人際關係中的情感交流回路、師生情感的自控迴路以及三大回路內的各條支路,以便能較全面、深入地認識教學活動中豐富、複雜的情感現象盧家楣,1993,2002d。

  教材是教學中師生雙方開展活動的依據。由於教材的特殊性,人們往往視其為物不見其情,故以往的教學心理學多從認知視角研究教材,缺乏從情感視角深入分析。其實,教材是構成教學中情感現象的一個重要源點,並會深刻影響教師和學生的情感,應加以重點剖析。為此,我們從情感維度分析研究教材,揭示其中存在的四種蘊涵情感因素的狀況,並據此將教材內容分為四大類:蘊涵顯性情感因素教材在教材內容中通過語言文字材料、直觀形象材料等使人能直接感受到情感因素、蘊涵隱性情感因素教材在反映客觀事實的教材內容中使人不知不覺地感受到其中所隱含的情感因素、蘊涵悟性情感因素教材本身不含情感因素,但卻具有引起情感的某種因素,主要是指科學美的因素,並能被具有一定領悟水平的個體所感受到而產生相應的情感和蘊涵中性情感因素教材教材中不含任何情感因素,從而為進一步根據這四種不同型別教材內容實施情感性處理提供依據盧家楣,2000a;盧家楣,2002b。

  1.2 教學中的情感作用

  在綜合國內外有關研究的基礎上,逐步揭示了情感的一系列獨特功能,並明確指出情感功能所具有的積極或消極的兩重性特點,以及在教學中所可能發揮的積極作用:動力功能情感具有增強或減弱行為動力的效能,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疏導功能情感具有提高或降低對他人言行接受性程度的效能,能增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內化;強化功能情感具有鞏固或改變行為的效能,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矯正不良行為;調節功能情感具有組織或瓦解認知操作活動的效能,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揮和發展,提高學習效率;協調功能情感具有促進或阻礙人際關係的效能,能融洽師生關係;保健功能情感具有增進或損害身心健康的效能,能改善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訊號功能情感能通過表情外現而具有資訊傳遞的效能,能改善教學中師生資訊傳遞的效果;感染功能情感具有對他人情感施予影響的效能,能調控學生情緒、陶冶學生情操;遷移功能一個人對某物件的情感會遷移到與之有關的其他物件上去的效能,能調整學生對教師所教內容的學習心向。這為教學中重視情感因素,並努力發揮其積極作用提供依據盧家楣,1988a;盧家楣,1993。

  學生的認知發展狀況一直是學校關注的焦點問題。因此,研究在教學背景下情緒對學生認知的影響問題更具有現實意義。這其實也就是情感在教學中作用的一個極為引人矚目的表現方面。其中,學生情緒對其創造性的影響尤為引人關注。鑑於國外在這方面已有研究結果不一,研究方法缺乏生態化效度的情況,故通過現場教學實驗,運用實際教學情境中的刺激來誘發學生愉快或難過情緒,探索在教學情境中學生兩種不同情緒狀態對其創造性的影響。

  結果表明,學生在愉快情緒狀態下的創造性總體發揮水平顯著高於難過情緒狀態,且主要體現在創造性思維的核心——發散性思維的流暢性和變通性兩個方面盧家楣,劉偉,賀雯,盧盛華,2002。在另一項研究中,同樣通過現場教學實驗,運用實際教學情境中的刺激來誘發學生的焦慮情緒,探索在教學情境中學生焦慮對其創造性影響。

  結果表明,特質性焦慮對學生的創造性沒有顯著影響,而狀態性焦慮對學生的創造性有顯著影響,即狀態性焦慮低分組在創造性測試的總分上明顯高於狀態性焦慮高分組,且也主要體現在發散性思維的流暢性和變通性兩個方面盧家楣,賀雯,劉偉,盧盛華,2005。之後,又進行了有關情緒對學生其他認知活動影響的研究:如不同情緒狀態對記憶的影響李冰,盧家楣,潘發達,2003,不同情緒調節方式對記憶的影響李靜,盧家楣,2007,在負性情緒下人際情緒調節與個體情緒調節對前瞻記憶的影響盧家楣,孫俊才,劉偉,2008,情緒調節策略對推理的影響張敏,盧家楣,王力,譚賢政,2008,焦慮對學生外語口語的影響巫文勝,盧家楣,2009等。

  1.3 教學中的情緒調控

  從教學活動中對情緒調控的實際需要出發,考察大量人類情緒發生的現象,從心理層面上探索情緒發生的機制,指出決定情緒的重要因素不只是傳統心理學理論所強調的客觀事物與個體需要之間的關係,客觀事物與個體預期個體對事物的事前估量之間的關係也是決定情緒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並決定著情緒的強度客觀事物超出個體預期越多,產生情緒就越大,反之則越小和驚奇一類情緒前蘇聯心理學家將其稱為“不確定情緒”的發生,從而提出了情緒發生的需要一預期假說盧家楣,1988b。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整合了情緒發生的三大要素:客體與需要之間的關係、客體與預期之間的關係,以及對這兩種關係的認知評價這種認知評價不僅與個體自身的知識經驗、思想方法、價值觀等有關,也與他人誘導、勸說的情況有關,並且還揭示了人類情緒發生的特殊途徑:由感知覺引發情緒如音樂能引起人的某種情緒體驗,由記憶引發情緒如情緒記憶,由想象引發情緒如想象到某種情境會產生相應的情緒體驗,由他人情緒引發情緒如情感共鳴,由自己表情引發情緒如表情朗讀等。這一切都為教學中調控師生情緒提供了理論基礎盧家楣,1993;盧家楣,1995a。

  1.4 教學中的學習苦樂屬性

  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就其本質而言,究竟是苦還是樂?②這是從孔子時代起延續了2000多年未解的苦學觀和樂學觀之爭,涉及對教學中學生學習的苦樂屬性的認識問題,也是情感教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問題,直接影響情感教學心理學的導向基礎。為此,我們在考察大量教學現象的基礎上,結合情感心理學原理提出了符合教學實際的導樂觀。

  該觀點包括三層涵義:1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本無預定的苦樂屬性,孰苦孰樂具有動態特點:當學習滿足學生需要時便有樂的體驗,反之則有苦的體驗這為情緒發生的客體-需要關係理論所決定;2學生樂學具有極為重要的教育價值,應為我們所倡導這為情感功能在教學中的作用所決定;3能否樂學的關鍵在於教師的教學引導:如何使教學活動既符合教學的要求又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為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理念所決定。這對於重新認識教學規律,轉變教學觀念,進而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情感教學心理學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盧家楣,2000b。

  1.5 教學中的情知基本矛盾

  教學的基本矛盾問題是教學理論中最根本的問題,屬於教學哲學範疇,也是情感教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問題,更直接影響情感教學心理學的導向基礎。傳統觀點認為教學的基本矛盾是“教學要求與學生已有認知水平之間的差距”,而無視實際存在的“教學要求與學生現時需要之間的差距”教學是教師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按規定順序,以規定進度,講授規定教學內容的規範活動,與學生在那個時刻的活生生的需要往往不符。

  前者差距涉及學生會不會學、能不能學的問題,即可接受性問題,屬教學基本矛盾的認知層面;後者差距涉及學生願不願學、要不要學的問題,即樂接受性問題,屬教學基本矛盾的情感層面。傳統教學只承認教學基本矛盾的認知層面,而無視教學基本矛盾的情感層面,是導致教學活動重知輕情的一個認識上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們從教學活動存在著情知兩方面因素的客觀實際出發,打破了傳統理論在教學基本矛盾問題上重知輕情的金科玉律,從情知兩個層面上揭示教學的基本矛盾,使情知兩方面的因素在“教”與“學”的基本矛盾框架中得到和諧統一,還教學基本矛盾的原本面貌,以利於提高教師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自覺性,促進學生態度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事實上,教學活動之所以需要有一個學生學習動機激發過程,正是在於解決教學要求與學生需要之間差距這一教學基本矛盾中的情感層面上問題。這也為情感教學心理學的研究奠定了一個上升到教學哲學高度的理論基礎盧家楣,2004。

  此外,為了拓展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應用基礎,我們還進行了一些從思辨到腦電技術為手段的更為基礎方面的嘗試性探索;研究了表現在氣質上的情感現象,探討了氣質的情緒特性盧家楣,1995b;研究了表現在智力上的情感現象,探討了情緒智力概念的內涵和結構盧家楣,2005;張俊,盧家楣,2008;以愛國感為例,探索了使用生理儀器如多引數生物反饋儀研究高階情感的可行性李玲玲,2012;以母愛為例,探索了情感研究的ERP正規化:通過情緒emotion測試來揭示內在情感feeling的可行性Jiamei Lu, Da Li, Jingwei Xu, 2012。

  2 以情感教學理念為導向的應用性研究

  2.1 情感教學理念

  通過對大量教學理論包括教育學和心理學和教學實踐的研究,特別是針對重知輕情的教學格局和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們明確提出了情感教學理念——“以情優教”,即運用情感優化教學的主導思想。它的完整的內涵是:在充分考慮教學中的認知因素的同時,又充分重視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努力發揮其積極的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改進教學的各個環節,優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盧家楣,1999;盧家楣,2002c;盧家楣,2003。它是情感教學心理學學科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對學科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具有雙重導向作用。

  2.2 情感教學現狀

  為了掌握教學中教師運用情感的現實狀況,使隨後情感教學心理學的應用性研究更具有針對性,我們運用自編的《中學教學中運用情感因素的現狀調查問卷》,先後對上海地區的18所中學和全國東、中、西部的7個具有代表性地區的21所中學的共1867名教師,就教學中對情感重視程度、自覺運用情感狀況及其困難和認識誤區、運用情感的適用性、積極作用和對教學情感目標認知、對學生需要的重視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

有關醫學心理學專業論文
有關平面設計心理學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情感設計心理學論文
有關平面設計心理學論文
有關女性消費心理學論文
大學設計心理學論文
有關煤礦安全心理學論文
工業設計心理學論文
有關保險營銷心理學論文
有關變態犯罪心理學論文
設計心理學論文範文
大學設計心理學論文範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