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溼熱吃什麼中成藥
脾胃溼熱,是指溼熱蘊結脾胃,脾胃運化受阻,可見全身溼熱症狀的病理變化,那麼可以治療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歡。
脾胃溼熱吃什麼藥好
人蔘健脾丸
藥物組成:由人蔘、白朮、甘草、山藥、蓮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陳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實、薏苡仁、當歸、枳殼等藥物組成。
功能:健脾養胃,消補兼施。口服每次6-12 克,每日2次。
附子理中丸
藥物組成:含附子、黨蔘、白朮、乾薑、甘草等中藥。
功能:口服每次6— 9克,每日3次。孕婦慎用。》》精彩閱讀:三仁湯可治療脾胃溼熱
阿膠補血膏
藥物組成:為阿膠、熟地黃、黨蔘、黃芪、枸杞子、白朮等,其沖劑、口服液等製劑功用相同。
功能:滋陰補血,補中益氣,健脾潤肺。口服每次15-30克,早、晚各1次,溫開水沖服。本品為溫補之劑。
參苓白朮散
藥物組成:為人蔘、山藥、茯苓、炒白朮、白扁豆、蓮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等。
功能:具有補益脾胃之功效。口服每次4-石克,每日2-3次。
脾胃溼熱
中醫證候名,亦稱中焦溼熱。是指溼熱蘊結脾胃,脾胃運化受阻,可見全身溼熱症狀的病理變化。多由感溼邪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釀成溼熱,內蘊脾胃所致。症見脘腹痞滿、體倦身重、大便溏洩、身熱口苦、渴不多飲、尿少而黃,甚至面目皮膚髮黃如橘子色,舌苔黃膩,脈濡數。治以清熱利溼為主。該證在門診診療中幾乎每天均可見到,它涉及消化、腫瘤、泌尿等多個系統的多種疾病,而消化系統疾病更為常見,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膽石症、膽囊息肉等。在肝癌手術、食管或胃或腸癌手術後,其各自發展的不同階段均可能出現,而慢性胃炎佔了首位。
脾胃溼熱如何預防
脾胃溼熱證的主要原因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療,病變反覆活動與發展的結果。其次也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如嗜食肥甘油膩,嗜食辛辣,吸菸嗜酒等導致脾胃受傷,聚溼生熱。
因此要預防脾胃溼熱的發生,首先要積極治療上述基礎疾病。同時,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飲食有節,勿吸菸,勿飲酒等,儘量不吃厚味膏粱、海鮮。
調理脾胃時,還應兼以宣通肺氣。因脾主運化水谷,化谷如漚,肺主佈散精微輸布如霧,脾需肺之協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佈散,正如《素問·經脈別論》所云:“脾主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主宣發肅降,脾胃主升清降濁,同司氣機升降。
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臨床用藥應於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鬱之品,如杏仁、瓜蔞、麻黃等。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鬱,使溼阻得運,啟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脾胃不好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