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收藏鑑定方法
古錢幣鑑定,是一門細緻的學科,它需要我們日常知識的積累,注重觀察與思考,仔細比較。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看銅質
我國曆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錢幣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各時代的錢幣銅質是不同的,又由於古代冶煉技術不同,各地區鑄造的古錢也各不相同,每個朝代各有特點。總的來講,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錢幣是青色。清代、民國時期,新疆、西藏等地鑄錢,用銅加少許鋅鉛,鑄成後錢體呈紅色。
漢代至唐宋時期有絕大部分錢幣均為青銅鑄造,其特點是銅色青白中微帶淡紅。明嘉靖以後,開始向黃銅過渡,到天啟年間,用黃銅鑄幣成為定製,錢幣色澤較之以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例如先秦時期的鑄幣主要是銅錫合金鑄成的,銅質呈青紅色,質地較硬挺;隋代的五銖錢因為錫的成份大,銅質泛白,稱之為白錢;乾隆五年以後,鑄錢加錫,叫做青錢。可見,我國古錢鑄造均有規律可循。
2.觀鏽色
今所見錢幣,無外乎兩種:一為發掘品,一為傳世品。發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許多年,其表面都長滿了銅鏽色。傳世品也因空氣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層包漿。呈黑色或銅色。
銅是一種比較穩定的金屬,在常溫下不易生鏽。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生成氧化銅、鹼式碳酸銅等。氧化銅因形成的顆粒大小不同,呈現出黃、橙紅、鮮紅、深棕等不同的顏色,俗稱“棗皮紅”、“栗子殼”等。
出土的發掘品錢幣表面鏽色深深漬人錢幣裡面,因為其分子結構穩定、緊密,所以真鏽很不容易擦掉。而偽造鏽色則不然,偽多在錢幣表面,稱作“浮鏽”或“粉狀鏽”,比較輕浮,容易稅落,往往經鹼水一煮,做上的假鏽便不堪一擊。發掘品偽鏽作法有兩種:
***1***將偽造錢幣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鏽色;
***2***偽品放人鹽滷***氯化氨***、錫綠***硫酸銅***、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銅腐蝕成舊色,然後用膠水往錢幣上面粘鏽。傳世品偽鏽的作法是把偽品用火燻黑、擦油、打蠟。傳世真品黑得沉著、光滑,而偽品則漂浮、發亮。
綠鏽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別,地質帶酸性的地區氧化程度也相應嚴重些。北方乾燥,雨水少,不易幹,則鏽色堅硬。南方多雨水且潮溼,氧化層較鬆且多呈藍綠相間二色。例如南宋錢幣發行於南方,故出土於南方較多,受地理環境的影響,錢幣一般呈藍綠色。如發現淺綠鏽者,則此錢有問題。如果入土區域燥熱,銅鏽會呈紅紫色,但這種鏽色不會單獨存在於錢體上,必伴有綠鏽混雜在一起,稱之為“紅斑綠鏽”。如發現錢體通為紅鏽,應屬假錢,它是造假者將偽品放人爐中燒紅。這種仿鏽膚淺,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
3.看鑄幣銘文
我國金屬鑄幣的一大特點就是有銘文書寫,可以說,每一種錢幣文字的字型各有特徵,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有不同的書寫風格。根據這些特徵可檢驗是否為同時代的錢幣。另外,在注重各種錢文特點的同時,還可找出錢文的演變過程和變化的規律。這些規律和特徵可以作為鑑定 古錢真偽的依據。
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等金屬鑄幣上的文字是用大篆來書寫的。秦漢時期,錢文書體屬小篆範疇,如半兩、五銖,但已有漢隸風格,其中莽錢為懸針篆。魏晉南北朝書體複雜。唐錢錢幣為八分隸書,唐代以後隸書盛行,五代十國主要為真、篆、隸三種。北宋錢幣則有篆、隸、真、行、草。自南宋光宗紹熙以後至元、明、清,錢文均以楷書***真書***為主,間或篆、隸書體。因為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鑄幣錢文又有蒙、滿、回、党項***西夏***等少數民族文字。
鑑定一枚錢幣書體對不對,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當時的特點;第二步才看它是否符合本品種的特點。如“益化”圜錢雖為先秦大篆,但它又同時有齊文字的特徵,不同於同時期其它各國之圜錢文字;發現有東周、西周的圜錢,若其錢文是小篆書寫,顯然是偽品無疑;秦半兩在古錢中頗負盛名,其錢體厚重,銅質精良,錢文隆起而雄偉,半兩的“兩”字中。“人”字高聳,如發現錢文扁平者,一看便知是偽品;如見到清代寶源或寶泉局錢幣中的滿文書寫有錯誤,則應考慮到寶泉、寶源二局是清代國家級的 、最正規的鑄錢局,滿文的書寫絕不會出現錯誤,則所見之錢幣必屬偽品。
4.聽聲音
現在許多錢幣學家和收藏者喜歡用聽聲音的辦法鑑定古錢。古錢幣由於質地的原因,年代越久遠,火氣盡脫,氧化越嚴重,擲於水泥地面其聲音也越暗啞。大概來說,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均都是啞音。而明代以後的錢幣,距今時間較近,還未受到深層的氧化,聲音則是清脆、響亮。如果我們把先秦時期的錢幣擲在地上,傳來清脆聲,則此錢不太可靠;反之,如果明、清錢幣擲地為啞音,則也必將懷疑。
5.觀版別
從版別上辨別古錢最主要的辦法是除了多看錢譜之外,必須要多接觸實物,以熟悉各個朝代的錢幣真品。不但要注意珍稀品,更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種。因為這些普通品很少偽品,能真實地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錢幣特徵。如戰國時期刀布形制特殊,造偽者只好用真品翻砂製造贗品,其破綻在於翻砂鑄造後的錢幣偏小,較為厚重,文字膚淺,銅質粗糙,鏽色不對且易脫落。而且刀幣在鑄造時其澆口在刀環上,布幣的澆口在首端,出範後基本不作修整,保持自然狀態,而造假者往往為了品相美觀,將刀幣、布幣邊緣磨光滑,實際上是畫蛇添足,露出了破綻。再如會昌開元,因揚州已以昌字紀年,故不在再紀地,如發現背“揚”字者,無論傳世品還是出土品均應將其視為偽品。因北宋各代和清咸豐錢幣版別最為複雜,也是造假者競相仿掣的物件,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應對它們的形制多加分析,掌握特徵,以防上當受騙。
6.瞭解鑄造方法
我國古代鑄幣的鑄造,大概經過了子範***土、石、銅***、母範***磚、銅***,翻砂等幾個發展階段。無論是真錢還是偽品的各種鑄造方法,都會在錢幣上留下相應的痕跡。這些痕跡就是我們今天鑑定錢幣真偽的一個有力依據。
7.聞氣味
此種方法是古錢鑑定中最簡單的一種。因為偽品錢幣多是用化學物質來偽造裝飾,往往會散發出一種難聞的、刺鼻的化學性怪味,而真品錢幣則沒有這種怪味。
收藏錢幣的方法
第一步自然要學習一些錢幣的理論知識,購買一些書籍如《中國紙幣圖錄》、《中國銅元目錄》、《簡明錢幣辭典》等等,意在充實自己的頭腦。再就是收藏者要經常關注社會傳播媒介報道的錢幣內容、資訊和行情,及時掌握錢幣市場和流通情況。同時向高手學習,請行家指點迷津。當然,多結交一些錢幣收藏界的朋友,也是強化鑑賞能力的重要途徑。
作為一個收藏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耐心和非凡的毅力,任何收藏沒有一日之功。所以,“初手”要從淺向深、從易到難逐步收集和積累經驗。
事實上,收藏錢幣同樣有風險,尤其是古幣價高難辨且風險較大,即使高人也有失手之時,故“初手”最好少涉及古幣買賣。相對而言,現代錢幣如紀念幣等價格偏低,也容易收集,不妨多買些先藏起來,這也是一個收藏者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收藏錢幣不可隨意跨國,尤為“初手”要立足本國。當然,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充裕時間的收藏者,有針對性的玩玩外幣也未嘗不可,但不可忽視兩點:一是資訊不靈等客觀原因導致收藏不易;二是各國經濟水準差異導致收藏市場瞬息萬變。
收藏錢幣也要從國情出發,“初手”應先從普通幣開始,如4 3 屆世乒賽流通紀念幣比往年少發行一半之多,只要現在想法收集,日後必受青睞。工薪族不可盲目收藏金幣,即使一套近期的專題金銀幣也至少在2 0 0 0 元以上,4 3 屆世乒賽一套專題金銀幣***1 金2 銀***就達2 8 0 0 元。“初手”集幣者一定要考慮自己的經濟條件,順其自然,先去培養興趣,從小錢練功,逐步提高自己的收藏和投資水平。
收藏錢幣也如做生意,要努力玩出自己的特色,不管收藏任何類別錢幣,要做到獨闢蹊徑,全力以赴在此範圍內力求不漏一枚,從而真正體現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收藏價值。
很多收藏者在增加錢幣品種時,往往將網撒得很大,其實這是一種錯招。集幣一定要在本地做文章,並以自己買賣為主,適當時候,也可請親朋好友代購一些。一般情況下不要隨意郵購外地的錢幣。因為一是沒有親眼辨別,難以保證貨真價實;二是郵購沒有安全感,一旦上當受騙便有苦難開口。總之,郵購風險大,錢幣畢竟不是普通的玩藝兒。
在操作上要具備幾點錢幣知識,如收藏發行量少的錢幣,發行愈少,收藏價值愈高。有價值的錢幣包括錯版錢幣、紀念錢幣、精緻流通新硬幣、有特殊意義的錢幣和特殊尺碼的錢幣等。如現在有人收藏各年全套國庫券、全套外匯券便是獨具慧眼。
繪畫收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