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的常見的蟲害及防治
病蟲害是影響小麥正常生長的重要因素,在種植小麥的過程中有哪些常見的蟲害,和怎樣去防治這些蟲害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種小麥叢矮病的防治
叢矮病的症狀特徵:染病植株上部葉片有黃綠相間條紋,分櫱增多,植株矮縮,呈叢矮狀,一般不能拔節和抽穗。早春感病的植株在返青期和拔節期陸續顯症,心葉有條紋,葉色較濃綠,莖稈稍粗壯,拔節後染病植株只有上部葉片顯條紋,能抽穗的籽粒秕瘦。
傳播途徑:小麥叢矮病毒不經汁液、種子和土壤傳播,主要由灰飛蝨傳毒,是蟲傳病毒病。
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措施。如小麥平作,合理安排套作,避免與禾本科植物套作;精耕細作、消滅灰飛蝨生存環境,壓低毒源、蟲源;適期連片播種,避免早播;麥田冬灌水保苗,減少灰飛蝨越冬;小麥返青期早施肥水提高成穗率。清除雜草;許多雜草是飛蝨的宿主,也是小麥病毒病的毒源,清除田邊、溝旁雜草,消滅毒源,具有殺蟲防病效果。***2***藥劑防治。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 3000倍液,或5%啶蟲眯可溼性粉劑2000 3000倍液,防治灰飛蝨,壓低蟲源。發病地塊,噴灑病毒剋星水劑500倍液,將病株拔除銷燬。
種小麥苗期地下害蟲的防治
苗期為害小麥的地下害蟲主要有螻蛄、蠐螬、金針蟲三種。據觀察,螻蛄為害,將麥苗嫩莖咬成亂麻狀,斷口不整齊;蠐螬為害,將麥苗根莖處咬斷,斷口整齊;金針蟲則鑽食麥莖嫩心,被害部呈亂麻狀,但外皮仍連在一起。仔細觀察麥苗的這些被害狀,不用挖土調查,就可以確定麥田發生的是哪種地下害蟲。
小麥出苗後,選擇有代表性的地片調查,當死苗率達到3%時,立即施藥防治。撒毒土 每畝用5%辛硫磷顆粒劑2公斤,或3%辛硫磷顆粒劑3~4公斤,或2%甲基異柳磷粉劑2公斤,對細土30~40公斤,拌勻後開溝施,或順壟撒施後接著劃鋤覆土,可以有效地防治蠐螬和金針蟲;澆藥水 每畝用40%甲基異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對水750公斤,順壟澆施,對蠐螬和金針蟲有特效;撒毒餌 用麥麩或餅粉5公斤,炒香後加入適量水和40%甲基異柳磷或50%1605乳油50克,拌勻後於傍晚撒在田間,每畝2~3公斤,對螻蛄的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
種小麥秋播期病蟲害防治
秋播期是搞好小麥病蟲防治的基礎和關鍵,希望農民朋友抓住秋播這一有利時機,採取有效措施,搞好地下害蟲、小麥白粉病等病蟲害防治工作,力爭將小麥病蟲草害消滅在萌芽階段。
秋播期小麥病蟲防治技術措施如下:
搞好植物檢疫秋播期間種子調運頻繁,最易傳播檢疫性病蟲,因此,必須加強檢疫工作,嚴防檢疫性病蟲雜草隨種子調運傳播蔓延。購買種子時,一定要從正規的種子經營單位,購買有檢疫合格證的種子。
加強農業防治主要有合理輪作,深翻改土,精細整地,測土配方,合理施肥,不施用未腐蝕的有機肥,適期適量播種,清除田間、地邊、場院等處的自發麥苗和雜草等技術措施。
土壤藥劑處理對前茬地下害蟲發生重的地塊,播前整地時用藥劑混合幹細土,混勻後均勻撒施於土壤表面,撒後隨即淺耕或耙耱,也可將農藥與肥料混合施入。
實行藥劑拌種種子包衣、藥劑拌種是整個小麥生產過程中防治病蟲的經濟、簡便、安全、高效措施,也是小麥病蟲防治的基礎性關鍵措施,應大力提倡應用。
小麥的春季管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