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圖片素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所謂“茶品如人品,茶道即人道”,說的正是茶與為人之道的關係。那茶道圖片的素材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2

  3

  4

  5

  茶道的形成與發展歷史

  傳說,茶最早發現與三皇五帝時期。古代一直流傳著神農以茶解毒的故事。因此最初,茶被當做是一種藥材來使用。其後,人們開始飲茶,把茶從一種藥材轉變為一種日常生活用品。至此,真正意義上的茶便產生了。

  魏晉時期,文人好飲茶。與茶有關的詩詞歌賦漸漸增加。茶脫離了它的一般形態,即作為一種日常生活飲品,進入文化圈之中,形成了一種茶的精神,起到了一定的社會作用。

  南北朝時期,玄學大興。這種將老莊思想與儒家思想結合的思潮影響著社會的各個方面。玄學大家愛好清雅,正與茶的特性相符,從而引發了士人階級飲茶之風氣。進而促使茶文化的發展。

  唐朝時期,全民皆飲茶。唐朝人陸羽所著《茶經》一書,標誌著茶文化正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此外,還陸續出現了其他有關茶葉的著作。

  宋朝時期,經濟發達,茶文化更加興盛。出現了專業的品茶機構,更有官方設立的茶事機關,將茶分級。茶儀成為禮制。茶葉在此時的民俗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元明之後,飲茶走向了繁複奢侈的道路,而對精神層面的追求逐漸變少。但茶文化仍然存在於社會的方方面面。

  儘管近代時期國家積貧積弱,茶文化逐漸沒落,但隨著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對茶文化方面的關注也有所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茶文化,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茶文化會得到更多人的關注。

  茶道的內涵

  所謂茶道,是以通過飲茶而修道、悟道併力求最終證道的一種生活藝術,是飲茶健體與修身證道的統一。無茶,道則無從談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是也;而無道,用茶則不啻蛙吞牛飲,了無情趣。因此,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茶道之大要有四:日茶藝、茶禮、茶境、修道。所謂茶藝是指各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的一整套技藝;所謂茶禮是指茶事活動中的禮儀、法則;所謂茶境是指茶事活動的場所、環境;而所謂修道,就是通過茶事活動來怡情修性、悟道體道,以求最終達到精神昇華的至美意境。

  “道”源於道家,其概念飄忽不定,語焉不詳,可意會,而難以確言之。後又衍生出儒家之道、佛教之道等等。因理念不同,信條各異,致使各家之道又不盡一致。隨著近現代學術研究的開展,道這一古老的概念又獲得了新生,最終成為中國哲學的最高範疇的同義語,所指可闡釋為“宇宙法則”、“終極真理”、“萬物本質”、“世界本源”、“運動規律”等諸多概念。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是“儒道互補”,唐宋以降又趨於“三教合一”。文人、士大夫往往兼修佛法、道藏,而道士、比丘也大都旁通儒典。漢傳佛教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禪宗一派,便是在對孔孟老莊的諸多理念加以改造並吸收融合而形成。宋明新儒學兼收道、佛思想,有所謂“朱子道,陸子禪”之說;金元道教全真派祖師王重陽,竭力提倡三教合一,曾有“釋道從來是一家。兩般形貌理無差”之名言。

  茶道中所修何道?到底是儒家之道,道家、道教之道,還是禪宗及佛教之道,會因飲者旨趣不同而各有偏重。一般而言,應為各家之道的綜合融會,概括起來有養生、怡情、修性、證道四大層次。而證道是修道的理想目標,是茶道的終極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既可詮釋為儒家之“盡精微而致廣大”,又可體味出道家之“無為而無不為”,還可領悟到佛家之“一塵不染萬慮不生”。

  茶道的形式

  回顧國人飲茶歷史,飲茶之法有一個演變過程。最初多用煮茶之法,後來逐漸摸索出煎、點、泡等3種方法。而茶藝便是依煎、點、泡三法而成,中國茶道也就先後出現了煎茶道、點茶道、泡茶道等3種形式。

  茶藝是茶道的基礎,而茶道之形成必然要以飲茶的普及為前提。唐代以前雖已有飲茶習俗,但普及程度尚低。東晉時,士大夫之間飲茶之風漸盛,已有茶藝的雛型,然而遠未完善。由晉至唐,屬於中國茶道的萌芽時期。

  中唐以後,國人飲茶殆成風俗,國中人士多“比屋之飲”,且迅速向周邊地區擴散,甚至已流於塞外。至肅宗、代宗兩朝,陸羽著《茶經》,奠定了中國茶道的基礎。又經皎然、常伯熊等人推動、增潤和完善,形成“煎茶道”;北宋時期,蔡襄著《茶錄》,徽宗趙估著《大觀茶論》,形成“點茶道”;明朝中期,張源著《茶錄》,許次紓著《茶疏》,又形成“泡茶道”。所以可以說,中國茶道成於唐,繼於宋而盛於明。

  陸羽不僅是煎茶道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中國茶道的奠基者。煎茶道的代表人物除陸羽外,還有常伯熊、皎然、盧同、白居易、皮日休、陸龜蒙、齊已等。由於唐代茶人對茶藝茶道的痴迷,使之得以逐步完善,飲茶修道的思想正式確立。煎茶道鼎盛於中晚唐,歷五代、北宋,至南宋末而式微,歷時約500年。

  點茶道形成於北宋中後期,代表人物是蔡襄、趙佶、梅堯臣、蘇軾、黃庭堅、陸游、審安老人、朱權、錢椿年、顧元慶、屠隆、張謙德等。宋代茶人承先啟後,創立了點茶茶藝,發展了飲茶修道的思想。點茶道鼎盛於北宋中後期至明朝初期,至明朝末期而淡出,歷時約600年。

  泡茶道形成於明朝後期,代表人物有張源、許次紓、程用賓、羅廩、馮可賓、冒襄、陳繼儒、徐渭、田藝衡、徐獻忠、張大復、張岱、袁枚等人。明清茶人對茶道的貢獻在於創立了泡茶茶藝,且有撮泡、壺泡和功夫茶等3種形式,併為茶道設計了專用的茶室――茶寮。

  隨著時間的推移,儘管中國先後產生了煎茶道、點茶道、泡茶道,但由於近代世事無憑,人心浮動,泥沙俱下,玉石皆焚,無數優良的傳統、風俗、技藝、習慣被遺棄殆盡,不禁令人扼腕嘆息。煎茶道、點茶道在中國本土早已消亡,唯有泡茶道尚存有一線生機。好在當今我們痛定思痛,已悟出先人創造的諸多文化遺產的珍貴,開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予以恢復,可謂亡羊補牢。但當今所恢復者,其實是明清時期興起的泡茶道,己相去不遠,尚有流韻遺響,奄奄一息於民間。能得劫後餘生,真不幸中之大幸。

 

茶道素材的圖片
茶道的圖片素材
相關知識
茶道圖片素材
茶道海報素材圖片
茶道圖片的素材
茶道的圖片素材
茶道視訊素材圖片
茶文化的書法圖片素材
茶文化手抄報圖片素材
中國茶文化圖片素材
關於道德手抄報的圖片素材資料模板
奶茶店宣傳單的設計圖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