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栽後管理小技巧
楊梅在種植的時候我們要注意管理,有什麼好的管理技巧方法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楊梅栽後管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楊梅栽後巧管理
楊梅幼苗定植後,5年左右開始結果,為了實現早產的目標,栽後加強培育管理不能忽視。首先應及時查苗扶理,楊梅苗木定植後必須及時檢查,發現缺株,立即補植,使其生長整齊一致;如果栽後遇到乾旱天氣,須及時澆水,並適當培土。
其次苗木定植後,要做好定幹工作。在苗木中心幹介面以上留35~40釐米高度,剪去頂梢,促使下部抽發新梢,以後選留3~4條強健新梢作為主枝。如苗木已有分枝,且離地面高度適當的,可保留作主枝,過低近地面的應剪去。
第三,搞好地面覆蓋,幼樹栽植後須在6月中下旬高溫乾旱來臨前,做好抗旱保苗工作。如水源缺乏,則可在苗木四周地面淺耕後搞好地面覆蓋。覆蓋材料,一般可就地取材,如割取山上嫩柴青草鋪於樹幹周圍約1米直徑的圓盤上,厚10~20釐米,並用泥塊或石塊壓住,以防被風吹走。
第四,合理追施肥料。楊梅新植幼樹在成活後應及時追施速效性肥料,以滿足抽梢長葉的需要。肥料以稀薄的人糞尿為好,每株小樹施1~1.5公斤;也可用尿素0.1公斤加水施入,或在小雨前或大雨後施入。
施追肥最好1年3次,在春、夏、秋梢萌芽時施入,以儘快使楊梅幼樹形成具有結果能力的樹冠。凡1~3年生幼樹,追肥均以速效氮肥為主,第4年開始再增施鉀肥,一般每株施草木灰或焦泥灰2~5公斤,或硫酸鉀0.2公斤,以增強樹勢,為承受結果打下基礎
楊梅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楊梅癌腫病
1、發病症狀:楊梅癌腫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主要為害2-3年生結果樹的枝幹,多在枝杆上形成腫瘤,腫瘤近球形,大小不一,木栓質很硬,呈褐色至黑褐色。一般枝杆上的腫瘤在4月上旬開始增大,7-8月份增大最快。11月份以後停止擴充套件。
2、發生規律。病原以細菌在病樹枝幹腫瘤組織中越冬。翌春,天氣潮溼時,腫瘤表面滲出菌液,經風雨傳播,從傷口和葉痕處侵入枝幹。在生長季節中,可引起多次侵染,造成病害流行。
3、防治措施。選擇抗病品種。如荔枝種、丁嶴梅荸薺種等。在病菌從腫瘤中傳播之前刮除,塗上402抗菌素700倍液,或用硫酸銅100倍液進行滅菌,有利於長出新的皮層,恢復樹勢。及時砍去病樹病枝,集中燒燬,根除病原。採果時儘量避免損傷枝幹,減少傷口。冬季結合修剪,對病弱枝進行回縮,同時疏除過密枝和徒長枝,並將園內的枯枝、落葉、雜草以及果核等全部清除、集中燒燬。
二、楊梅褐斑病
1、發病原因:楊梅褐斑病是一種真菌病害,是歙縣危害範圍最廣、危害程度最大的病害。發病的原因是:⑴5-6月份雨水多,園內溼度大,適宜病菌蔓延;⑵管理粗放,通風透光條件差,樹勢弱抗病能力差;⑶土壤貧瘠板結,高溫乾燥,不利楊梅形成根瘤,樹勢弱,易發病。
2、發病症狀。約在5月份樹葉上形成褐色斑點一至數個,進而產生斑點的葉部腐爛並脫落,形成穿孔,影響營養生長,樹勢衰退,變成半枯枝、枯枝,甚至死亡。
3、防治措施。嚴格苗木檢疫,杜絕病菌進入;選擇排水良好,含有石礫的紅壤或黃壤地塊,半陰緩坡;避免連作;加強土肥管理,結合深翻改土,多施有機肥、草木灰等;合理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清掃園內落葉枯枝,集中燒燬;藥劑處理可用1:2: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錳鋅500倍液,在4月中下旬、5月中旬及採果後各噴1次,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發生。
三、楊梅乾枯病
1、發病症狀:楊梅乾枯病發病較普遍,一般進入盛果期後的果樹發病較多,危害枝條生長。初期症狀為不規則暗褐色病斑,後病斑隨病情發展而不斷擴大。病斑沿枝幹上下左右擴充套件,甚至環繞枝幹1周。病斑表面失水稍凹陷,乾枯不脫落,後木質部逐漸乾枯。發病枝條上部葉片變小、變皺,生長緩慢,落葉落果。
2、防治措施:選擇抗病力強的品種,不同品種合理配植。加強栽培管理,保持果園通氣透光。進入盛果期後應補充大量有機肥及草木灰等,以利於恢復樹勢,增強樹體的抗病能力。在病菌可能入侵之前,噴灑70%甲基託布津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靈600-800倍液,也可用1:0.5:100波爾多液,連續噴2-3次加以預防。及時發現病斑,直接刮除,塗刷波爾多液,連續2次,可有效防止病菌的侵入。
冬暖大棚番茄節肥節水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