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飼養中華鱘怎麼釣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中華鱘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活化石。 中華鱘體型修長,體紡錘形,頭尖,頭頂骨片裸露。?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人工飼養中華鱘的釣法,一起來看看。

  人工飼養中華鱘的釣法

  首先漂要調頓不能調靈,因為此魚的嘴在魚身的下方,吃食相對慢些。魚頭有長戟首選碰觸的是我們的子線,漂就有動作這時候提杆中魚幾乎沒有。所以我建議漂,調平水釣3,4目均可。當然傳統釣釣跑鉛也可,相對上魚率就少得多了。

  中華鱘形態特徵

  鱘是一億五千萬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魚類,它介於軟骨與硬骨之間,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減退,中軸為未骨化的彈性脊索,無椎體,隨顱的軟骨殼大部分不骨化。

  中華鱘是淡水中最大的魚,生理結構特殊。中華鱘體梭形,頭部和身體背部青灰色或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各鰭灰色。全身無刺,只靠少量硬骨和背部一列、體側和腹部各兩列共五列漂亮的骨板及軟骨脊椎支撐起龐大的身軀。背鰭前骨板一般為12~14塊,體側骨板數為24-37塊。頭大呈長三角形,頭背部骨板光滑。眼睛以前部分扁平成犁狀,並向上翹。口在頭的腹面,成一條橫裂,口能夠自由伸縮。上下脣具有角質乳突。口前方並列著4根小須。眼睛很小。眼後有噴水孔。鰓孔大,鰓膜與峽部相連。鰓耙呈短柱狀,薄而尖,14~28枚,一般為18枚左右。幼體骨板之間的面板光滑,沒有鱗片;成體較粗糙。頭部面板布有梅花狀的感覺器一陷器。背鰭位置很後,背鰭條54-66。尾巴的上葉長下葉短,成為一個歪形尾鰭,偶鰭具寬闊基部,背鰭與臀鰭相對。腹鰭位於背鰭前方,鰭及尾鰭的基部具棘狀鱗。全身骨骼為軟骨質。腸子的構造很奇特,裡面有7-8個漏斗狀的螺旋瓣。肛門和洩殖孔位於腹鰭基部附近,輸卵管的開口與卵巢遠離。

  中華鱘形態威猛,個體碩大,壽命較長,最長命者可達40歲,是淡水魚類中個體最大、壽命最長的魚。成鱘可達四米多長,體重近千斤,居世界27種鱘魚之冠。據文獻記載最大體重達560公斤,被譽為“鱘魚之王”,素有“長江魚王”美稱。般成熟雄魚重80市斤以上,雌魚重240市斤以上。為生長迅速的大型魚類,四川漁民有“千斤臘子,萬斤象”的諺語,臘子即指中華鱘壽命長達百歲雄性中華鱘生長到9歲以上,鱘體長1.7米,體重50公斤以上,雌性中華鱘生長到14歲以上,體長2.3米,體重120公斤以上。據研究,在產卵群體中,雄魚年齡一般為9~22歲,體重40~125公斤;雌魚為16~29歲,體重172~300公斤據觀察,中華鱘每年平均增長速度較快,雄魚5~8公斤,雌魚為8~13公斤。但從幼魚長到大型成魚需8~14年。其性成熟較晚達到初次性成熟,就可以繁殖後代了。

  中華鱘生長過程

  一般認為中華鱘是淡水魚類,它們是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魚類。中華鱘平時生活在東海、南海的沿海大陸架地帶

  ,在海中生長髮育。當雄魚長到9至18歲,體長為170釐米,重為50公斤以上,雌魚長到14至26歲,可達到初次性成熟。開始成熟的個體於7~8月間由海進入江河,在淡水棲息一年性腺逐漸發育。中華鱘進江後,必須在江裡滯留一年,於第二年10月到達產卵場所。在這一年裡,中華鱘並不是一直溯江而上,而是時遊時停,有時在河道坑窪處潛伏几天不動。第二年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水流湍急、底為礫石的江段繁殖,繁殖群體聚集於產卵場繁殖,產卵以後,雌性親魚很快即開始降河。親鱘在生殖期間基本停食,產出的卵為粘性,粘附於江底岩石或礫石上面,在水溫17~18℃的條件下,受精卵約經5~6晝夜孵化。剛出膜的仔魚帶有巨大的卵黃囊,形似蝌蚪,順水漂流,約12~14天以後開始攝食。再年春季,幼鱘漸次降河,5~8月份出現在長江口崇明島一帶,9月以後,體長已達30cm的幼鱘陸續離開長江口淺水灘塗,入海培育生長。幼鱘主食各類底棲動物,成魚食昆蟲幼蟲、矽藻及腐殖質。

 

妊娠母牛的飼養管理技術
人工飼養的中華鱘怎麼釣
相關知識
人工飼養中華鱘怎麼釣
人工飼養的中華鱘怎麼釣
海狸鼠的人工飼養方法是怎樣的
中華鱘怎麼養中華鱘的習性
怎樣人工飼養銀環蛇
人工飼養螢火蟲的方法_螢火蟲怎麼養殖
人工飼養野兔的方法
如何人工飼養金蟬
如何人工飼養黃鱔
豪豬的人工飼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