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學會自理
我們從小培養孩子學會生存的能力,而自理能力又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能力。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教育孩子學會自理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學會自理的方法
1、自己進食 寶寶到了1歲左右會有自己吃飯的心理需求,這時媽媽不妨給他一個小勺子,讓他自己吃。但一開始寶寶手眼協調能力比較差,會將飯菜弄得滿桌都是,而且他吃飯速度很慢,一些心急的媽媽便會忍不住責備並開始餵飯。這樣寶寶難免會有挫敗心理,可能下次他便不再想要自己拿勺子吃飯了。所以家長不妨給寶寶多點耐心,讓他自己慢慢吃。
2、玩具分享 寶寶到了2歲左右開始懂得擁有的概念,因此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時,會特別“保護”自己的玩具,生怕人家搶了他的東西。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這種表現是正常的,因此家長絕不要強迫他給玩具別人或者責罵他的“自私”行為,如果他喜歡,就讓他自己決定是否分享他的玩具。當然,給寶寶多一點分享的經驗,可以有助於寶寶逐漸形成分享的意識。
3、在哪裡玩、玩什麼 寶寶都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玩耍小天地,或是在大廳的沙發上,或是在小床上。那是屬於他的世界,在喜歡的地方玩自己喜
歡的玩具。也許媽媽會責備寶寶把不乾淨的玩具帶到床上,但是如果寶寶喜歡,媽媽也不好做過多的干擾,不然寶寶會覺得父母總是以家長的威嚴來控制約束他的行為。
4、穿自己喜歡的衣服 每天穿什麼樣的衣服似乎都是由媽媽決定的,都沒有問過寶寶的意見。但其實寶寶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有自己對於美的感受,他們愛照鏡子,穿上新衣服的時候會變得更活潑。因此,媽媽不妨在寶寶睡前討論一下第二天穿哪件衣服,甚至讓寶寶自己在衣櫃裡挑選衣服。在為寶寶購置衣物的時候,也可以帶上寶寶,讓他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案。
5、獨處的地方 媽媽發現寶寶大發脾氣以後,總是喜歡呆在房間的牆角或者自己的小床上。寶寶不開心或者思考一些問題的時候,他會到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去。原來寶寶也是需要獨處的時間和空間呢!這時家長就不要過多地打擾寶寶了,尊重寶寶選擇獨處的自主權,讓他獨自呆在自己的地方整理一下他的思緒吧。
6、允許孩子發脾氣 寶寶每次哭鬧,不論是有理還是無理,不耐煩的家長總會大聲地喝止寶寶“不準哭,不然我打你屁股!”這時寶寶心裡更恐懼,但是又不能哭出來,消極的情緒只能憋在心裡面。其實孩子都有哭的權力,當他受到挫折想要發洩的時候,就讓他獨處一段時間,盡情地發洩哭出來吧。停止哭泣後再心平氣和地與他討論,或者再指出他行為的不當之處,更能讓寶寶感到尊重。
7、戀物情結 一些寶寶有戀物的情結,沒有它在身邊就會焦躁不安。部分家長認為寶寶的這些戀物行為是病態的,因而會嚴厲禁止或者糾正。其實寶寶只是從這些物品身上獲得一份安全感,等到寶寶年紀稍長,這些行為便會逐漸減少、消失,因此家長不必急於改掉寶寶的這個“毛病”。
教育孩子學會自理的禁忌
1、代勞孩子的一切事
常幼兒園的老師抱怨,很多孩子不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連上廁所都要老師帶著。這是因為有太多的保姆式媽媽存在了。孩子已到了可以掌握基本技能的年紀,媽媽還從心裡認為“他做不到”,不是擔心孩子會出意外,就是怕孩子受苦受累。但其實,家長每為孩子代勞一件事,就等於減少了一點孩子將來在這個社會中的競爭力。
2、無條件滿足孩子所有要求
現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孩子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寶貝,不管孩子想要什麼,父母都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滿足。而父母的這種心理不僅僅讓孩子的物慾意識越來越強,也會讓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膨脹,凡事都只會考慮自己,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一旦孩子離開父母,把這種和人打交道的模式帶到了新環境中,就會難以適應容易與人發生衝突,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
3、對孩子過度保護
每天都有大量兒童意外受傷的案例發生,造成很多家長神經緊繃,對自己的孩子嚴加看管,卻不知,自己對孩子的保護已經過度。孩子都是富有探索精神的,爸爸媽媽卻以保護孩子為由,阻止孩子探索:“這個髒,別碰”、“別摔爛那個,放下”、“那邊危險,回來”……孩子的身後永遠有一個阻止他前進的聲音和一雙保護他的強壯的手,他們不會摔倒、不會受傷,但是,他們再也不會探索和創新了。
4、打擾孩子做事
孩子做事三分鐘熱度,並且集中不了精神,很大可能源於背後有個愛不分時段打擾的媽媽。當孩子很認真地擺弄某個玩具,或認真地在看故事書時,孩子處於全神貫注、高度興奮的狀態。這時他們特別靈敏,理解和記憶能力也非常強。如果媽媽突然出現,貿然問道“寶寶在幹嘛啊?”“哪裡不會了?讓媽媽教一下你”,不但會打斷孩子的思路,還會導致孩子的注意力分散。長期下來,孩子在做事方面就養成很難集中精神、三分鐘熱度的習慣。
大班初冬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