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區角活動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小班區角活動會出現什麼情況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我們班根據孩子年齡特點為幼兒設立了幾個實用的活動區域:遊戲區、表演區、美工區、音樂區、圖書區。孩子們在自己喜歡的空間裡大膽想象、盡情享受,獲得了在作業活動中難以得到發展。

  他們在活動區主動地活動、自由交流,收益頗多。美工區的幼兒相互交流著從家裡帶來的摺紙方法,貼上大樹和小鳥,配合得相當默契,缺少活動材料他們會主動向老師求助,更多的時間是自己安排解決問題。音樂區的幼兒自編的小歌舞有聲有色,吸引了周圍好多小朋友來觀看。

  我發現了許多美好的細節。一次,龍俊小朋友一個人在遊戲區玩得很起勁,很投入的拼擺著積木。我悄悄看著,沒敢打擾他。只見他一邊搭一邊自言自語地說些什麼。我很好奇,忍不住問道:“龍俊,你在做什麼?”他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老師,你看這邊是好高好高的大樓,樓前我還修了一個漂亮的大花園,旁邊是垃圾桶。”“老師,你知道為什麼我在這裡放垃圾桶嗎?”國奧問我。我說:“為什麼呢?”“因為叔叔阿姨路過這兒時可以把垃圾放到這裡面,周圍就不髒了,我也就不會生病,可以天天上幼兒園了。”他猶豫了一下問:“為什麼總有些叔叔阿姨,把髒東西隨便扔到地上?蒼蠅落在上面臭死人了。”我想,成年人素質不高我也很無奈,怎麼辦呢?我只好把龍俊的問題交給大家來思考回答。結果教室裡亂了營,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開始聲討不注意保護環境的大人們,也有的幼兒替大人開脫,吵成一鍋粥。我就引導大家說出自己的解決辦法,這樣,加深了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區角活動總能引出許多教育契機,達到的效果也是我們始料不及的。區角真正成了孩子健康成長、盡情享受任意揮灑的自由空間。

  篇二

  在平時開展區角活動的過程中,老師必須依靠自己地智慧做出判斷,找出介入幼兒活動的最佳時機,避免出現皮亞傑常說的:“當我們教授幼兒某個東西時,我們正妨礙了幼兒的創造力的發揮。

  區角活動的開展已越來越受到老師的重視,它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動機會,其潛在的教育價值也不斷被挖掘出來。但教師的最大困惑是如何適時介入幼兒的活動,做到既不干預太多,又不錯失任何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教授時機。以下是自己在帶領小班幼兒區角活動中的幾種適時介入幼兒活動的時機。

  一、“認知結”出現時。

  “認知結”是指幼兒在探索和思考的過程中,遇到可能會使其行為受到阻礙後產生停頓的某個問題,即所謂的認知失衡時刻。這些“結”的解決可能意味著在同化和順應基礎上的知識結構的重新建構,也可能意味著創造性智慧的產生。教師要注意到這些“結”,並適時介入幼兒的活動,使這些“結”成為幼兒注意的焦點,從而使幼兒對問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如:有一個幼兒扮演“交通警”站在馬路中間指揮,這時有位車輛駕駛員說:“警察怎麼沒有紅綠燈?”這可難住了“交通警”,眼看這位交通警因沒有紅綠燈而要停止遊戲,這時,教師以交警隊長的身份和這位交警共同想辦法,找了三塊紅、黃、綠積木代替了紅綠燈,使遊戲順利地開展下去了。在這裡,教師的適時介入解決了交警沒有紅綠燈而使遊戲無法正常進行下去的問題,用積木代替紅綠燈不但使幼兒能夠繼續遊戲的探索過程,讓幼兒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而且還能點撥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使小班幼兒受到啟發後就會在以後遊戲活動中尋找到其他的替代物來解決遇到的問題。在這以後,我班幼兒在遊戲活動中確實學會了尋找替代物來解決遇到的問題,樹立了這種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意識。

  二、積極等待仍沒有結果時。

  積極等待是指對消極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動中教師至始至終關注幼兒的活動,當幼兒出現困難時,不是急於介入,而是給予一定的等待時間,讓幼兒通過充分的操作、探索,儘可能自己解決問題。幼兒的探索興趣無窮無盡,他們經常會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教師這時要“學會等待”,只要當幼兒的探索興趣即將消失時,教師的干預才是積極的。教師如果不耐心等待,過早介入幼兒的活動,就可能導致幼兒原本富有創造性的想象活動因一個標準答案的出現而告終。如:在智力區幼兒探索排序的方法時,重點是要求幼兒自己尋找出物體間的規律,進行簡單地排序。好長一段時間的探索結果卻不外乎於AB.BA這幾種方法,幼兒的探索的熱情也慢慢地消退。這時,教師適時地介入幼兒的活動,指導幼兒嘗試AAB.ABC的排序方法,幼兒通過操作探索,發現可以根據物體的規律進行多種方法的排序。教師的適時介入拓寬了幼兒的探索途徑,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在這裡,教師的適時介入促使了幼兒從發展的“功能水平”進入到“最適宜水平”,已經達到的實際發展水平為功能水平,在成人幫助下獲得的發展水平為最適宜水平。

  三、當幼兒把球拋向教師時。

  在區角活動中,教師要經常加入幼兒的探索過程,成為幼兒探索、發現過程的目擊者和共同參與者。因此,教師對幼兒要抱有具有彈性的可變的期望,教師不是一個教導者而是一個促進者。教師不要生硬地去搶幼兒的“球”,只在幼兒把“球”拋向自己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去接,並以適當方式把球拋回給幼兒。在接拋的過程中不露痕跡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起到介入的目的。顯然這種介入是支援的,而非干預性的。如:我在美工區中投入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廢舊紙盒,鼓勵幼兒製作玩具。幼兒擺弄著各式各樣的盒子思索著,拿起筆添畫上眼睛、鼻子、嘴巴成為了盒子娃娃後,高興地展示給老師看。我在肯定幼兒的同時,啟發幼兒將盒子組合創作出更多的玩具。幼兒在老師的啟發下製作出了手機、汽車、小轎車、卡車┄┄。在這裡,教師時刻關注幼兒在活動中創意,對於幼兒只是單一的盒子繪畫造型給予充分肯定。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幼兒而進一步嘗試空間思維的探索,激活了幼兒天性中的大膽想象,從而取得了豐富的和更有價值的創作成果,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發展。

  以上是我在帶領小班幼兒開展區角活動實踐中地體會,在這同時我還深有感觸:在平時開展區角活動的過程中,老師必須依靠自己地智慧做出判斷,找出介入幼兒活動的最佳時機,避免出現皮亞傑常說的:“當我們教授幼兒某個東西時,我們正妨礙了幼兒的創造力的發揮。”

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五篇
時光記錄隨筆
相關知識
小班區角活動隨筆
幼兒園小班自理活動隨筆
小班音樂活動隨筆
小班體育活動隨筆
小班戶外活動隨筆
幼兒小班數學活動隨筆
幼兒小班數學活動隨筆
中班區域植物角活動隨筆_幼兒園中班區域隨筆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計劃
小班區域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