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冬季養生必知小常識
冬季其實是女性養生的最佳季節哦。中醫認為,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密切關係。在寒冷季節,更宜進行食補。這對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等方面,更能顯示出藥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女人冬季養生小常識
1、常喝白開水
冬天氣候乾燥,人體極易缺水,常喝白開水,不但能保證機體的需要,還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廢物之功效。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於2000-3000毫升。
2、冬季保暖要吃含鐵、鈣的食物
怕冷與缺少鈣和鐵有關。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3、冬季洗浴有四忌
忌洗太勤、忌水過燙、忌揉搓過重、忌肥皂鹼性太強。否則,極易破壞面板表層原本不多的皮脂,讓面板更為乾燥,因而也更易發癢、皸裂。洗澡次數以每週1~2次為宜。洗浴後可擦些甘草油、止癢霜、潤膚膏等,以保持面板溼潤,防止面板表層乾燥、脫落。
4、泡溫泉不能低於40℃
眾所周知,泡溫泉能舒緩壓力、殺菌,甚至有患者選擇泡溫泉治療面板病。一般情況下,高溫溫泉水無菌,不會給女性帶來陰道細菌感染的苦惱。然而,專家表示,如果溫泉水溫度降到40℃以下,就可能造成細菌滋長,這也就意味著存在細菌感染的可能。其次,泡溫泉的時間不宜過長,每隔15~20分鐘就應出水,稍作休息並補充水分。再次,女性生理期或生理期前後,患有某種婦科病者,不宜泡溫泉,以免傳染他人或被他人傳染。懷孕初期和末期也不宜泡溫泉,否則易導致早產或流產。
5、注意腳部保暖
支撐人體生命大廈的雙腳,素有“第二心臟”之稱。腳一旦受寒冷侵襲,就會通過神經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使人發生感冒。因此,要注意腳部保暖,防範“寒從腳下起”。穿的鞋襪宜保暖透氣、吸溼性好,鞋底要防滑,腳暖則一身皆暖和舒暢。每天晚睡前,用42℃左右的熱水泡腳20分鐘。然後按摩腳掌的湧泉穴,可起到滋陰補腎、調理臟腑、舒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
6、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此語出自《黃帝內經》,古人的早睡是指晚上9點鐘就要上床入睡;早晨太陽出來了,再起床。就是所謂的天睡我睡,天醒我醒。現代人不必拘泥於此,但是,在冬季適當的早睡、晚起,不熬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天黑早,陽氣收藏早,早睡可以養陽;天亮遲,陽氣升發也遲,晚起可以固陰精。晚上一般8-9小時睡眠,晚上睡眠不足的話,中午可以午休進行調整,同時睡眠也不宜過多。
7、穿著柔和
冬寒穿衣較多,如不注意穿著,更易感覺面板瘙癢。這是由於身體與衣服、衣服與衣服間不斷髮生摩擦產生靜電,靜電刺激面板所致。因而,冬季應儘可能地選用純棉、真絲之類不易產生靜電的衣物做內衣、內褲、襯衫等。同時還要注意衣服搭配,穿了滌綸襯衫就不要再穿腈綸毛衣,裡面穿了合成纖維的衣服,外面就不宜再穿絕緣性的滌綸外衣,以防止產生靜電為宜。
8、手套護手
除了外出戴手套保暖外,在家洗碗洗衣服時最好也能戴上橡膠手套,一方面避免冷水刺激,另一方面也避免洗滌用品對手部面板的傷害。另外洗手的水溫不宜過熱,洗後趁手未乾時塗上凡士林或護手霜保護面板。冬天易手發涼的朋友也不妨多做做“乾洗手”的動作,即雙手對搓,摩擦生熱,促進血液迴圈而防寒。
9、多吃海帶不怕冷
海帶含碘豐富,碘能促進甲狀腺素分泌,產生熱量。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一種物質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面板血液迴圈加快,抗冷禦寒。一般成年人需要的微量元素——碘為150微克左右,而100克海帶中,竟含碘元素240毫克。
10、戶外活動可促進熱量產生
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洩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鍛鍊也要根據個人體質和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例如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杜絕做打球、登山等劇烈運動;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患者,運動應選擇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時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誘發急病。老年人更應注意保暖,要避免過早起床鍛鍊,以防腦供血不足誘發中風。
11、敲膽經除寒氣
不少人為了改善體寒症狀,大量進補,由於迴圈不暢熱氣停留在上半身,下半身仍然畏寒怕冷。選擇敲膽經能夠有效改善這一症狀,站立後收緊肌肉,凹陷處即為膽經位置,雙手敲打至有痛感即可。
12、多晒背,壯陽氣
冬天是抑鬱高發的季節,這與缺乏日晒有關係。冬季裡中醫提倡“晒背”來養生。背部是身體最重要的七條運輸和管理陽氣的經脈彙集處,經常背對日光而坐,讓太陽把脊背晒得微暖,陽氣會通過背部穴位吸收到體內,然後運送到全身各處。當你晒了太陽感覺遍體和暢時,就是體內陽氣充足,經脈通暢的表現。陽氣補足了,我們又可以精神抖擻地享受生活。
13、必備保溼噴霧
很多MM會覺得自己的肌膚非常的乾燥,保溼噴霧那就是辦公室的必備了。噴霧式的滋潤液可以在你覺得肌膚乾燥時候發揮功效,只要我們往臉上輕輕一噴,除了可保溼肌膚潤澤,也可以清新提神。好的保溼噴霧在化過妝的臉上還能起到定妝效果。尤其是在高度乾燥部位,如嘴角、眉間和眼角等處加強“澆灌”。如果噴灑在棉片上,還能當舒緩眼膜用。
14、怕冷、精神不振試試大敦穴
冬天人體最大的不適就是冷感,對於女性朋友而言尤其如此,中醫穴位中有一個穴位能輔助治療冷感,那就是大敦穴。此外,冬季對於很多上班族來說都是工作效率比較低的,許多人很容易犯困。大敦穴自古以來亦被視為鎮靜及恢復神智的要穴。所以無論是冬季怕冷的女性朋友,還是容易犯困、精神不振的女白領都不妨嘗試一下這個穴位的功效。在腳大拇趾趾甲靠第二趾一側2毫米處為大敦穴。按摩大敦穴一般採用指壓法:指壓時強壓7~8秒鐘,才慢慢呼氣,冬季起床容易賴床的女性朋友不妨在暖暖的被窩裡重複按上幾次。
最後提醒,遇到冷天時,要紮紮實實防寒,保持身上衣物鞋襪的清潔和乾燥,外出前不妨戴上手套,並在面部、手等容易受凍部位塗些護膚油脂。每天洗手、臉、腳時,可輕輕揉擦面板至發熱,有效促進血液迴圈以預防凍瘡
女性冬季養生10個小常識
1、不要夜間憋尿
冬天夜長,有些人就寢後因怕冷而長時間憋尿,這樣做對身體有害。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及各種有毒代謝物質,尿液在體內積存時間過長,這些有毒物質對機體就可能產生有害影響,並可能引起膀胱炎和尿道炎。經常憋尿,還可能導致尿痛、尿血和漏尿現象的出現,尤其是女性。
此外,膀胱與輸尿管交界部位“活瓣”力量比較弱,憋尿會使膀胱內壓力驟升而使尿液返流至腎臟,長期如此則後果很嚴重。
2、性生活要節制
中醫養生學特別強調,冬季要節制性生活,如明代養生家高濂在《遵生八箋》中指出:“冬三月六氣十八候,皆正養髒之令,人當閉精塞神,以厚斂藏。”並引《五經通義》說:“冬至後陽氣始萌,陰陽交精,萬物氣微,在下不可動洩。”古人還主張房事應“春一、夏二、秋一、冬無”,這充分說明古人認識到,冬季節房事、護陰精,對養生具有重要意義。《黃帝內經》裡說:“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亦說明了冬季節制房事,養藏保精,對於預防春季溫病,具有很大作用。
3、冬天戴圍巾,別捂嘴
在寒冷的冬季,不論是年過花甲的老人還是兒童、年輕的小夥還是漂亮的姑娘,出門圍上一條圍巾,既有防風禦寒之效,又能增添美的風采。在戴圍巾時,不要採用連脖子帶嘴一塊捂的方法,看似保暖,實則於健康不利。因為圍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紡毛線織成,纖維極易脫落,又因容易吸附灰塵、病菌,而且不常洗滌,所以在圍巾接觸人的口鼻時,脫落的纖維、灰塵、病菌很容易隨呼吸進入體內,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
4、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襖
寒冬,人們穿上了厚厚的服裝,熱量就主要從頭、手等暴露部位散失。據測試,處於靜止狀態下不戴帽的人,從其頭部散失的熱量是很多的。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的總散熱量的30%,4℃時佔60%,零下15℃時佔75由此可見,頭部的保暖與人體的熱平衡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正如俗話所說:“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襖。”冬季戴帽應特別注重帽子能護住耳朵,兒童更應注意隨時戴帽子。
5、天氣寒,腳要暖
俗話說“寒從腳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再加上腳的表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溫性較差,因此,腳的皮溫最低,趾尖溫度有時只有25℃。
中醫學認為,足部受寒邪,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致胃脘痛、腹瀉、行經不調、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腳部受涼還會使抗病能力下降,從而引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寒冬時必須重視對腳的保健。
冬季鞋襪的尺寸要稍大些,腳與鞋之間應有空隙,就是利用空氣的隔熱作用,增強保暖性。鞋底要適當厚,因為鞋底厚則鞋的防寒效能好。在冰天雪地裡工作的人,應穿帶毛的高腰皮鞋或長筒皮靴。 常生凍瘡的人應及早穿棉鞋;有腳汗的人宜選用透性較好的棉鞋和棉線襪,當襪子和鞋墊汗溼後,要及時烤乾,棉鞋內也應常烘晒。
6、營造理想“衣服氣候”
所謂“衣服氣候”,是指穿的衣服表面溫度大約在零攝氏度左右,而衣服裡層與面板間的溫度始終保持在32℃~33℃,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在人體周圍創造一個良好的小氣候區,緩衝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使人體維持恆定的溫度。
營造理想“衣服氣候”的具體措施是:老年人生理機能下降,面板老化,血管收縮減弱,加上代謝水平低,衣著應以質輕暖和為宜;青年人代謝能力強,自身調節能力比較健全,對寒冷的刺激,面板血管能進行較大程度的收縮來減少體熱的散失,因此,穿衣不可過厚;嬰幼兒則不同,其身體較稚嫩,體溫調節能力低,應注意保暖,但嬰幼兒代謝旺盛,也不可捂得過厚,以免出汗過多影響健康,所以衣服要勤加減
7、勤開窗,常通風
寒凝大地,冷氣襲人,有些人為了防寒保曖,不注意開啟門窗通風,致使室內長期得不到新鮮空氣。有些家庭甚至把煤爐也搬進了臥室,一邊取暖,一邊做飯炒菜,這種做法很不好。有資料顯示,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空氣中的病毒、細菌飛沫,能飄浮長達30餘小時。人頻頻吸入帶毒、帶菌的空氣後,很容易感染疾病。
從衛生角度來說,冬天應該定時開窗換氣,使室內保持一定量的新鮮空氣,而且讓陽光照進室內,還可以借紫外線殺菌。這對在密閉的會議室裡開長會,並且吸菸的人又很多時,尤其重要。
具體辦法是輪換開啟門窗通風換氣。由於冷空氣比熱空氣重,故宜將進風口置於低處,出風口置於稍高處。為此,北邊窗戶高度應比南邊窗戶高度略低一些,這樣有利於空氣的對流交換。而對那些自然通風條件差的房間,可用電風扇機械通風。
8、18℃,理想溫度
冬天,外界寒冷,室內外溫差較大,室內一般保持16℃~20℃較適合,以18℃為最理想。
若室內溫度過高,會使人感到悶熱心煩,令人頭昏腦脹,萎靡不振。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久之會打破人體的生理平衡,引起生理變化,引起疾病。尤其是北方冬天用火爐燒煤取暖的房間,溫度過高時,特別容易引起外感風寒。
若室內溫度過低,會使人體散熱過快,大大消耗人體的熱能,常常令人感到寒冷、縮手縮腳,身體虛弱者會引起寒戰,胃腸虛弱者,會引起腹脹、胃腸痛等。
9、45%~60%RH,健康溼度
冬季室內的溼度也要適宜,45%RH~60%RH被稱為“健康溼度”。 室內溼度過高,人體散熱就比較困難。當室內溫度過高時,就會令人憋悶難耐;室內溫度低時,溼度高於’80%RH,會使人體散熱過快,增加寒冷感。
室內溼度過低,空氣乾燥,人的呼吸道乾澀難受,會造成口乾舌燥、咽喉疼痛。一般北方地區冬季降水量少,風大,氣候乾燥,室內溼度也較低。特別是冬天燒爐子、暖氣取暖,室內空氣更是乾燥,常常需在爐子上放置水壺,讓壺內的水蒸騰,向室內排放蒸氣,或向地面噴水增加空氣溼度。為了更好地控制空氣溼度,可選用加溼器
10、不要矇頭睡覺
冷天,不少人因為怕冷,睡覺時頭也縮進了被窩裡這種矇頭睡覺的習慣很不好。之所以不好,是因為矇頭睡覺,被窩裡的空氣不流通,氧氣就會越來越少,時間一長,空氣就變得混濁不堪。這樣,人就會感到胸悶、噁心或從睡夢中驚醒,出虛汗。第二天會感到疲勞。
男性吸菸該如何飲食保護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