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一年級的語文閱讀方法
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需要特別關注興趣方法及習慣三個關鍵要素。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年級語文閱讀方法指南
一年級語文閱讀方法之激發閱讀興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課外閱讀是一項主體性很強的活動,其效果的好壞直接取決於兒童是否在內心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因此激發閱讀興趣,使兒童始終保持強烈的讀書慾望,也是閱讀指導課的重要任務。
01
介紹讀物激趣。
在讀書之前教師可以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讀物的內容,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從而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02
變換形式激趣。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對事物的注意保持時間較短,永續性差,表現在閱讀上就是開始特別專心和認真,讀了一會兒就把書翻得嘩嘩直響,所以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讀物的內容和特點,利用兒童喜歡高聲朗讀的心理特點,通過賽讀、開火車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來再次激發或保持學生的興趣。
03
開展活動激趣。
在學生閱讀後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讀物的內容改一改、演一演、講一講、議一議、畫一畫,讓學生複述一下故事的大意,講一講精彩的情節,或者是講述一下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還可以對感興趣的內容展開討論,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在活動中加深對讀物內容的理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讀書交流活動,如古詩背誦會、小故事家評選、小演員評選,讀書筆記展覽等,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成果展示出來,使他們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增強自信心,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一年級語文閱讀方法之推薦優秀讀物
居里說:“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辨別是非美醜的能力還沒有形成,哪些書該讀,哪些書不該讀自己還不能鑑別,因此,他們的讀物主要靠教師和家長的推薦。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小學低年級兒童對下列讀物感興趣:
⑴ 篇幅短小的寓言、成語、和童話故事;
⑵充滿神奇想象的幻想性題材的故事;
⑶ 簡單的傳記和歷史故事;
⑷ 字句活潑,內容變化大的讀物,如兒歌、童謠、古詩等;
⑸ 介紹自然界、動物界的兒童讀物;
⑹ 介紹不同生活形態和自然環境的兒童讀物。
這些書籍學校圖書館都能很容易找到,為了體現自主性,尊重兒童的個性和興趣愛好,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到閱覽室,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和閱讀。此外,還可以在班級設立“新書釋出角”,由教師或學生推薦喜歡的優秀讀物。
此外,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開放性和時代性較強,需要補充豐富的課外資源,這就要求學生大量的課外閱讀。如《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課後,就安排學生到圖書館閱讀介紹宇航員生活的圖書,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安排學生和大家交流感興趣的動物和植物,像這樣的內容在新教材中安排的很多,因此,為了配合語文教學中的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和其它學習活動,教師還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個性愛好的不同,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讀物,以防學生選擇讀物時大海撈針無從下手。
一年級語文閱讀方法之指導讀書筆記
低年級的讀書筆記一般在一年級下學期或二年級上學期開始,主要以抄寫型、聽記型、摘抄型為主。前兩種閱讀筆記以教師讀,學生聽記、按原文抄寫等形式為主,不需要教師太多的指導;而摘抄型筆記則需要教師指導。因為低年級學生接觸的語言材料較少,語感差,如果放手讓學生去摘抄,他們不得其法,可能會胡亂地摘抄,眉毛鬍子一把抓,那樣就失去了摘抄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摘抄的方法。首先哪些內容需要摘抄,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明確的規定:帶有生字的詞語,可以鞏固生字;學生口語表達中不規範的詞語書中正確的表述,可以規範語言;描寫人物、動物、景物的形狀、聲音、動作、色彩十分形象的詞句,描寫四季天氣變化的語句,精彩片段以及成語、格言、警句等,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用來概括總結道理,對人有警示、啟迪作用的語句,可以教育學生;學生感興趣的有關自然界等各方面的科學小知識,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積累。這樣學生摘抄起來目標就很明確了。為了讓學生較快地掌握摘抄的方法,學會摘抄,還可以採用集體示範法。以大家共同閱讀的一篇或幾篇文章為例,通過教師示範,講清摘抄的理由。還可以運用比較法,把學生的摘抄筆記進行比較,通過教師講評,使他們指導哪些詞需要摘抄,哪些詞則不需要摘抄。這樣,通過反覆的摘抄訓練就能達到逐漸掌握摘抄方法的目的。
一年級語文閱讀方法之鋪設過渡階梯
閱讀,是從書面材料獲取意義的一種心理過程。有關研究表明:漢語的讀與寫,必須有2000左右的識字量作為基本條件。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生,雖然識字量少,但是他們已經具備了拼讀音節的能力,在這個時期,開設閱讀課,既可以通過大量閱讀提高學生拼讀音節的速度,又可以認識和鞏固常用漢字,擴大識字量。這個階段的指導課,教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鋪設好過渡的階梯,引領學生認識書籍,走進書籍的殿堂,激發兒童閱讀的興趣。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1.看。首先,教師帶學生到學校的圖書館去參觀,親自看一看那些內容豐富的圖書,聽一聽圖書管理員饒有趣味的介紹,使學生在書的海洋中受到濃郁的文化氛圍的薰陶。其次,還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參加中、高年級學生組織的手抄報展覽、故事會、朗讀比賽等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在參觀、體驗的過程中感受讀書的樂趣,激發學生讀書的慾望。
2.講。在看的基礎上,教師給學生講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喜歡讀書、讀書成才的故事和有關書的格言,讓學生認識到書對我們學習的重要性。知道讀書可以增長知識,陶冶情操,豐富語言。
3.聽。低年級的小學生識字量少,存在著比較大的閱讀障礙,在起步階段。就要藉助“聽”的力量,教師可以給學生讀一些內容生動有趣的兒歌、童話、寓言故事、古詩等。也可讓那些平時喜歡讀書的同學讀給大家聽。小學生模仿能力強,這時,就會產生強烈的讀書慾望。此時再讓學生開始閱讀就可以說是水到渠成了。
一年級語文閱讀方法之學會讀書
低年級兒童是從興趣的角度去讀書的,至於怎麼讀和應該讀懂些什麼,他們並不知道,教師應從方法上多給予具體的指導。低年級兒童採用的主要是精讀法,在閱讀時應該遵循“五步讀書法”,做到“四個結合”。
五步讀書法:
01
審題設疑。
即讀一篇文章之前要讓學生根據題目自己提一些感興趣的問題,這樣帶著問題去讀,有利於邊讀邊想,要比無目的的讀效果要好得多。
02
粗讀感知。
低年級學生因識字量較少,在閱讀時常常需要藉助拼音。初讀時,讀得不太連貫,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讀上,缺乏對讀物內容的思考和理解,只能停留在對內容的初步感知上。
03
細讀理解。
這一環節是對讀物內容的深入理解,要求學生邊讀邊想,在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基礎上抓住讀物的主要內容。
04
誦讀積累。
在對讀物內容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找出寫得好的詞、句、段,反覆誦讀和揣摩,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使文章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05
總結收穫。
每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都要問問自己:增長了哪些知識?明白了什麼道理?受到了什麼啟發?積累了哪些優美的詞句?這最後一步對學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個結合”:
01
拼音與文字相結合。
低年級學生的讀物大多是拼音讀物,因為他們的識字量少,在讀書時對拼音的依賴性很強,有的同學乾脆只看拼音不看文字,這樣不利於學生對漢字的掌握。因此,我們要特別強調目視雙行,做到閱讀時拼音與文字相結合。
02
文字與插圖相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低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指出:能借助讀物種的圖畫閱讀。這是因為兒童讀物大多有精美的插圖,起著補充文字的作用,它既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事物、理解內容,豐富想象,增強語感,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因此要求學生閱讀文字和觀察插圖相結合。
03
讀書與思考相結合。
邊讀邊想是讀書最基本的方法,但是低年級的學生在讀書時喜歡大聲朗讀,沒有思考的習慣,也不知道思考什麼,因此教師要根據讀物內容提一些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才能提高讀的效果。尤其是在二年級下學期,學會默讀以後,就要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一是加快閱讀速度,二是有助於對文章內容的思考。
04
閱讀與筆記相結合。
讀書筆記是閱讀成果的文字記錄,寫讀書筆記有很多好處,因此,要求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寫一些簡單的讀書筆記,既有利於學生語言的積累,又有利於他們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提出精讀的要求,有利於他們養成認真讀書的習慣,但是,隨著學生識字量的擴大、閱讀量的增加和學習的需要,教師也要教給略讀和瀏覽的簡單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蒐集和整理資訊的能力,滿足綜合性學習以及其它學科學習的需要。
1、循序漸進,有層次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課,應該努力讓學生自主讀書,但自主不等於放任,閱讀與訓練是相輔相承的,學生的字詞語言思維等閱讀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長期的訓練。不同的年齡段,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有差異的,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也是有層次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有明確的規定。
我們應該從各年段發展的連續性上整體把握,不要只盯著本年級的目標。如低年級學生閱讀課文,可以按“讀準——讀通——讀懂”這樣幾個層次進行。中高年級也可以按照“讀通——讀懂——品讀”這樣幾個層次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這裡強調“品讀”,按照年級的不同有一定的培養欣賞、評價能力,這樣逐步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
2、多元輻射,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
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應該努力提倡學生創造性閱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語言和創造性思維。
廣義地說,讀、述、唱、畫、演、問、比、思都是閱讀的形式。把他們有機結合,從而形成讀述結合***把學生自讀課文與指導複述結合起來,即把朗讀、默讀、速讀與詳細複述、簡要複述和創造性複述相結合。
讀唱結合:把指導閱讀理解和音樂演唱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音樂氛圍中加深對課文的領悟,提高朗讀能力。
讀畫結合:把讀與美術繪畫結合起來,在讀中或學生自畫,或師生共畫,或展現現成圖畫。
讀演結合:把閱讀和表演相結合,在學生閱讀中,或教師獨演,或學生自演,或師生共演。
讀問結合:把閱讀和質疑問難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學會問,在疑中加強讀。
讀思結合:把閱讀和思考、聯想、討論結合起來,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及生活閱歷加深認識,于思接千載、鉤前聯後中拓寬視野,在師生共議、爭鳴辯駁中交流心得。
讀比結合把閱讀和比較相結合,在閱讀中或換詞比較,或縮寫後與原段相比較,或數篇課文相比較;或比較課文內容的相似點,或比較課文藝術手段的不同點。
讀寫結合: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在閱讀中或仿寫,或續寫,或擴寫,或補寫,通過寫句成段來實現讀寫遷移。讓學生自己與課文對話,從自我出發去感受和體驗,從而創造性地閱讀。
3、讓學生廣泛閱讀,使閱讀成為習慣
閱讀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學生的閱讀不僅僅侷限於課堂,更包括課外。學生的課外閱讀是一項大工程,同樣需要學校與老師的幫助指導。研究表明,中國兒童的閱讀量遠遠少於同年齡西方兒童,中國兒童大量閱讀的時間也比西方兒童兒童整整晚了四年,這些,都嚴重影響著孩子閱讀能力的形成。
利用學校的資源,自主開發資源,通過課外大量的閱讀,不僅是對閱讀教學的補充,更是閱讀積累,思想積累,方法積累的有效途徑。
方法有:
***1***、學校應該儘可能開放圖書閱覽場館,班級成立讀書角。發動學生帶來閱讀資料。組織好閱讀小組,對閱讀資料進行分類刪選,註明閱讀字數,閱讀時間、提出閱讀任務,做好“學生閱讀情況記錄”。
***2***、定期不定期的開展閱讀競賽活動。
***3***、成立閱讀小組,組織閱讀測試等。
指導一年級學生進行閱讀
具體方法如下:
一、由易到難。家長或者老師指導學生讀短文開始時,家長和老師先讀一遍,讓學生讀一遍,要求最好老師家長讀的時候,讓學生手指著讀,讀到哪裡指到哪裡,讀一個字指一個字,這樣一來,學生指讀過程中,就能認識一些字,尤其是幾遍讀之後,學生邊讀邊記,好的學生基本能達到會背的程度。在讀時要給學生講好獨厚的要求,比如說老師讀兩遍,你認真看,認真記兩遍,以後讓你自己來指著課文讀一讀。
二、要分段,一次完成一個小目標,這樣學生每次完成一小節,看著容易,學生興趣也能提高不少。先一段一段來讀,後連段成篇,讓學生在學習上有一個梯度。
三、要找出短文中出現頻率最多的幾個字,2到3個字,每天認識兩三個字,不要貪多,給生字加上拼音,加拼音的作用是讓學生在自己讀時,不認識這個字的時候可以藉助拼音重新認識這個字,通過多頻次的認讀,讓學生記住生字,達到熟能生巧效果。
四、一段一段讀完以後,一定要讓學生連起來讀一遍,連讀既檢查學生分段讀的效果,又提高層次和難度,讓學生鞏固前面所學。
五、讀完以後和學生交流,這小故事的內容及教育意義所在。交流讓學生受到文章中思想的薰陶。
六、最後還讓學生給大家在兩,三遍之後能講述出來。讓邊讀邊記成為一種習慣,讓比賽、競爭成為最好的激勵手段,相信孩子會給你一個驚喜。
七、學生學會這篇文章以後最好能把這種方法運用到自己的閱讀過程中,再找一篇同樣的短文,讓學生手指著讀一讀。
八、最好讓學生養成邊讀邊記的習慣,隨時隨地的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和手眼口的協調能力。
小學一年級優美句子摘抄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