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常用名人軼事作文素材
作文是衡量一個人語文綜合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是中學階段語文考試的 半壁河山 。可是眼下的學生作文並不樂觀,主要表現在語言表達能力差、素材陳舊、沒有新意。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智對權貴
一天,新城王漁洋設宴慶壽,蒲松齡身著布衣應邀。宴席上,一些穿綢披緞的權貴想奚落蒲松齡一番。
一個矮胖子怪聲怪氣地說:“久聞蒲先生文才出眾,怎麼老不見先生金榜題名呢?”蒲松齡微微一笑說:“對功名我已心灰意冷,最近我棄筆經商了。”
另一個瘦高個子裝出吃驚的樣子,說:“經商可是挺賺錢的,可蒲先生為何衣著平平,是不是虧了本?”蒲松齡嘆口氣說:“大人說得不錯。我最近跑了趟登州,碰上從南洋進來的一批象牙,大都是用綾緞包裹,也有用粗布包的。我原以為,綾緞包的總會名貴些吧,就多要了些,只要了少許粗布的。誰知帶回來一看,唉!綾緞包的竟是狗骨頭,粗布包的倒是真象牙。”
有些會意的賓客捂著嘴笑,幾個權貴見狀也明白了幾分,個個面紅耳赤,但卻無言答對。
二
逆境中成長的女數學家諾德
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臺,就釋出第一號法令,把猶太人比作“惡魔”,叫囂著要粉碎“惡魔的權利”.不久,哥廷根大學接到命令,要學校辭退所有從事教育工作的純猶太血統的人.在被驅趕的學者中,有一名婦女叫愛米·諾德***A.E.Noether 1882—1935***,她是這所大學的教授,時年5l歲.她主持的講座被迫停止,就連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這位學術上很有造詣的女性,面對困境,卻心地坦然,因為她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過的.
諾德生長在猶太籍數學教授的家庭裡,從小就喜歡數學.1903年,21歲的諾德考進哥廷根大學,在那裡,她聽了克萊因、希爾伯特、閩可夫斯基等人的課,與數學解下了不解之緣.她學生時代就發表了幾篇高質量的論文,25歲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女數學博士.
諾德在微分不等式、環和理想子群等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由於當時婦女地位低下,她連講師都評不上,在大數學家希爾伯特的強烈支援下,諾德才由希爾伯特的“私人講師”成為哥廷根大學第一名女講師.接下來,由於她科研成果顯著,又是在希爾伯特的推薦下,取得了“編外副教授”的資格,雖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實力.
諾德熱愛數學教育事業,善於啟發學生思考.她終生未婚,卻有許許多多“孩子”.她與學生交往密切,和藹可親,人們親切地把她周圍的學生稱為“諾德的孩子們”.我國代數學家曾炯之就是諾德“孩子”們中的一個.
在希特勒的淫威下,諾德被迫離開哥廷根大學,去了美國工作.在美國,她同樣受到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同樣有她的“孩子們”.1934年9月,美國設立了以
諾德命名的博士後獎學金.不幸的是,諾德在美國工作不到兩年,便死於外科手術,終年53歲.她的逝世,令很多數學同僚無限悲痛.愛因斯坦在《紐約時報》發表悼文說:“根據現在的權威數學家們的判斷,諾德女士是自婦女受高等教育以來最重要的富於創造性數學天才.”
三
魯迅的好看與好玩
今天我來試著以一種私人的方式,談論魯迅先生。
第一,我喜歡看他的照片,他的樣子,我以為魯迅先生長得真好看。
老先生的這張臉非常不買賬,又非常無所謂;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臉的清苦、剛直、坦然,骨子裡卻透著風流與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麼表情,就那麼對著鏡頭,意思是說:怎麼樣!我就是這樣!
法國人擺得出司湯達、巴爾扎克的好樣子;英國人擺得出哈代、狄更斯的好樣子;德國人擺得出歌德、席勒的好樣子;俄國人擺得出托爾斯泰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好樣子;20世紀的印度還有個泰戈爾,也是好樣子———現代中國呢,大家想想看,除了魯迅先生,哪一張臉擺出去,要比他更有分量,更有泰斗相,更有民族性,更有象徵性,更有歷史性?
而且魯迅先生非得那麼矮小,那麼瘦弱,穿件長衫,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站在那裡。他要是長得跟蕭伯納一般高大,像巴爾扎克那麼壯碩,便是致命的錯誤。可他要是也留著于右任那樣的長鬍子,或者像沈鈞儒那樣光腦袋,古風倒是有古風,畢竟還是不像他。他長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地“五四”,非常地“中國”,又其實非常摩登……
在最高意義上,一個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
我喜歡魯迅的第二個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學論,就人物論,他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
70年來,崇拜魯迅的人說他是位鬥士、勇士、先驅、導師、革命家,說他是憤怒激烈、疾惡如仇、“沒有半點媚骨”的人;厭惡魯迅的人,則說他是心胸狹窄、不知寬容、睚眥必報、有失溫柔敦厚的人。總之,綜合正反兩面的印象與評價,都肯定魯迅是個很凶、很嚴厲、不通人情的人。
現在我這樣子單挑個所謂“好玩”的說法來說魯迅,大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我不過是在眾人的話語縫隙中,撿我自己的心得,描一幅我以為“好玩”的魯迅影象。
隨便舉個微不足道的例子吧。在《看蕭和“看蕭的人們”》中,記錄內山完造那邊通知魯迅說,蕭伯納到了上海了,正在孫夫人即宋慶齡家裡吃飯,問他願不願意去見見。魯迅於是寫道:有這樣的要我去見一見,那就見一見罷。
什麼意思呢———魯迅知道蕭是大人物,魯迅知道自己也是大人物。不去見,或趕緊去見;看得很重,或存心看輕,都沒必要,都不恰當、不大方。其實魯迅是想要見見的,又其實“特意搜尋著要去見一見的意思,倒也沒有”。現在人家來了,邀請也來了,那麼:有這樣的要我去見一見,那就見一見罷。
這意思很深,也很淺,很率性,也很得體,他當時那麼想了一想,事後這麼寫了一筆,很輕,很隨便,用了點心思,又看不出怎樣用心思,然而有這麼一筆在———後來便寫他去了,居然坐在那裡看蕭和眾人吃飯,看蕭怎樣不熟練地使筷子夾菜———這就是我所謂的好玩,很不起眼的兩句話,年輕時讀到,不注意,中年後讀到,我心裡笑起來。
在回憶老先生的文字中,似乎女性比較地能夠把握老先生“好玩”的一面。近年的出版物,密集呈現了相對真實的魯迅,看下來,魯迅簡直隨時隨地對身邊人、身邊事在那裡開玩笑。那年他送書給剛結婚的川島,就在封面上題詞道:我親愛的一撮毛哥哥呀,請你從愛人的懷抱中匯出一隻手來,接受這枯燥乏味的《中國文學史略》。那種親暱、仁厚、淘氣與得意!一個智力與感受力過剩的人,大概才會這樣隨時隨地講“戲話”。
我所謂的“好玩”是一種活潑而罕見的人格,我不知道用什麼詞語定義它,它的效果,絕不只是滑稽、好笑、可喜,它的內在的力量遠遠大於我們的想象。
八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反思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