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期高二歷史考試試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歷史是一科很有意思的科目,大家學習就知道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一下高二歷史,僅供大家參考哦

  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參考

  第Ⅰ卷***選擇題,共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戰國時期的稷下學宮,歷時150多年,因建於臨淄城南的稷門而得名,齊統治者廣納各地文學遊說之士,學士雲集。稷下學宮的出現說明*** ***

  A. 齊魯大地有重視文化的優良傳統 B.齊魯大地思想活躍、哲學家輩出

  C. 儒家思想居主導地位 D. “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發展

  2..歷史學家蕭公權認為:“由封建天下轉為專制天下之過渡時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態度,不外三種。①對將逝之舊制度表示留戀,而圖有以維持或恢復之。②承認現狀,或有意無意中迎合未來之新趨勢而為之張目。

  ③對於一切新舊制度均感厭惡,而偏重個人之自足與自適。”以上三種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別是*** ***

  A.孔子 韓非子 墨子 B.孔子 韓非子 老子

  C.老子 孔子 韓非子 D.墨子 孔子 老子

  3.董仲舒新儒學的基礎是“天人感應”,認為“道之大原於天”,主張“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下對董仲舒新儒學的最佳理解是*** ***

  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與政治思想應該是統一的

  B.新儒學融合陰陽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

  C.強化君權神授的同時也主張限制君權過度膨脹

  D.新儒學融合陰陽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

  4.清朝學者趙翼說:“西漢開國,功臣多出於亡命無賴;至東漢中興,則諸將皆有儒者氣象,亦一時風會不同也。”這一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百家爭鳴局面消失 B.西漢君主重用儒者

  C.民間向學之風興起 D.主流思想發生變化

  5.有人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統計製作出下表。據此可看出當時西漢主要思想派別及其作品篇數表表明瞭*** ***

  派別 儒家***六藝*** 道家 陰陽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縱橫家 雜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數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 儒學地位明顯提高 B. “百家爭鳴”趨於結束

  C. 活字印刷廣泛採用 D. 科舉制度逐漸完善

  6.朱熹說:“人慾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則其心私而且邪”,“飢而欲食,渴而欲飲”,“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慾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慾也。”由此可知,朱熹的思想*** ***

  A. 扼殺了人性的正當需求 B. 極力為封建統治辯護

  C. 宣揚了封建的倫理綱常 D. 有利於維護公共秩序

  7.有學者認為:“要理解朱子學的特徵,就必須廣泛關注北宋時代的各種潮流。我們一定得把朱子學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終到達點。”此學者“把朱子學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終到達點”,主要是基於朱熹

  A.完成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論任務 B. 將儒家倫理提升到了天理高度

  C.建立了龐大而嚴密的理學體系 D.建立了系統而獨特的心學理論

  8.有學者指出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家,將批判鋒芒指向全體專制君主。將先秦以來受制於君權的民本思想推進到“新民本”高度。這種狀況出現的主要因素是

  A. 商品經濟的不斷髮展 B. 市民階層的發展壯大

  C. 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 D. 君主專制的日益加強

  9.清朝袁枚***1716—1797年***曾創辦隨園,收女弟子。章學誠***1738—1801年***斥曰:近有無恥妄人,以風流自命,蠱惑士女,大率以優伶雜劇所演才子佳人惑人。大江以南,名門大家閨閣多為所誘,徵詩刻稿,標榜宣告,無復男女之嫌。殆忘其身之雌性矣。此等閨娃,婦學不修,豈有真才實學可取?而為邪人撥弄,浸成風俗,人心世道,大可憂也。這一現象實質上反映

  A.社會轉型完成 B.理學受到衝擊

  C.民主與法制思想並存 D.新式的教育發展普及

  10.吳晗《歷史的鏡子》中提及“他晚年遊歷北方時,有和過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檢書查對,力求記載的真實。他這種從實際出發,研究當前現實的學風,一反那個時代空談性命,不務實際的學風。”材料中的“他”

  A. 主張於人生日常處直接體悟理,反對埋首書冊

  B. 主張限制君權,學校成為決定是非的最高機構

  C. 關注實地的調查和國計民生,富有時代責任感

  D. 提出尊重物質運動規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

  11.在中國古代關於“封建制”與“郡縣制”的爭論中,明清之際被學界冠以“啟蒙思想家”的黃宗羲、顧炎武、顏元等人力主“復封建”。其積極意義在於

  A. 以世卿世祿制解決科舉制八股取士的弊端

  B. 以地方分權制約高度集中的君主專制權力

  C. 解決商品經濟發展情況下出現的利益紛爭

  D. 仿效西方建立中央與地方實行分權的制度

  12.下表所展示的是關於中國造紙術的闡述。據此能夠得出的歷史結論是

  記述 出處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和……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 范曄《後漢書•蔡倫傳》***約

  432—455年***

  “漢興,有紙代簡。至和帝時,蔡倫工為之” 張懷瓘《書斷》***約727年***

  “蓋紙,舊亦有之。特蔡倫善造爾,非創也” 陳櫃《負暄野錄***約1210年***

  A. 造紙術在東漢時期得到極大發展 B. 紙張在西漢已成為主要書寫材料

  C. 紙的出現推動中國文明快速發展 D. 中國傳統手工造紙技術源於東漢

  13.“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這是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有關我國古代一項重大科技的相關記載。這項科技成就為

  A.新航路的開闢提供了技術保證 B.人類進入熱兵器時代奠定了基礎

  C. 歐洲資產階級打敗騎士階層創造了條件 D.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準備了條件

  14.史書記載,北宋名將李綱鎮守開封時,曾用霹靂炮擊退金兵。明朝將領曾銑鎮守陝西時,發明了被譽為定時炸彈雛形的慢炮。清初軍械製造家戴梓發明了連珠炮,在抗擊沙俄侵略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說明

  A. 北宋時火藥開始用於軍事 B. 軍事將領是火藥武器的主要發明者

  C. 火藥武器能影響戰場局勢 D. 古代中國火藥武器一直領先於世界

  15.某書雲:中國的“印刷術用於傳播古老的觀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藥加固了皇帝的統治,而不是正在出現的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針除鄭和用於著名的遠航外,並不像西方人那樣用於世界範圍的探險、貿易和帝國的建立”。作者旨在說明中國的三大發明

  A. 未能推進中國社會根本性的變革 B. 對西方科技產生了爆炸性影響

  C. 造成中國人盲目自大故步自封 D. 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和狀態

  16.“從3世紀到13世紀。中國一直處於西方望塵莫及的科學地位,明清以後逐漸落後了。”中國“這些成果技術方面停滯於農業和手工業的經驗工藝的水平上,在理論上始終貫穿著天人合一的思想,以變幻莫測的道、氣等概念來建構學術體系,……混有大量的荒誕不經的反科學的成分”。材料表明

  A. 封閉性強導致落後 B. 重在思想不斷解放

  C. 中國缺乏理性精神 D. 西方注重科學研究

  17.近年某地發現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銅方鼎,方鼎內壁刻有小篆。對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測正確的是

  A. 據玉面人的年代推算,應為母系氏族時期

  B. 青銅器是商朝標誌性器物,故應在商朝

  C. 商朝時期出現青銅銘文,估計在西周時期

  D. 根據文字判斷,墓主最早應是秦朝人

  18.清末民初,在上海出現了“海派京劇”:即用京劇形式表現當時的生活,如《潘烈士投海》、《新茶花》等,在唱腔、表演、舞臺佈景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這說明

  A. 海派京劇革新適應現代生活需要 B. 在西方文化影響下京劇重獲新生

  C. 海派京劇是傳統戲劇的發展方向 D. 京劇從形式到內容發生根本變化

  19.“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狂到世人皆欲殺,醉來天子不能呼”“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其詞格固不高,但論音律諧婉,語意妥帖,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與材料中人物對應正確的是

  A. 白居易、李白、辛棄疾、李清照 B. 杜甫、李白、辛棄疾、柳永

  C. 白居易、李白、蘇軾、李清照 D. 杜甫、李白、李清照、柳永

  20.明之中葉,即嘉靖前後,小說出現得很多,其中有兩大主流:一、講神魔之爭的;二、講世情的。講神魔之爭的,此思潮之起來,也受了當時宗教、方士之影響……當神魔小說盛行的時候,講世情的小說,也就起來了,其原因,當然也離不開那時的社會狀態……這反映了

  A. 明代小說分為兩大流派 B. 社會思潮複雜催生小說

  C. 小說盛行於明嘉靖年間 D. 文學作品源於社會現實

  21.林則徐在《軟塵私議》中描述北京戰後的情景:“議和之後,都門仍復恬嬉,大有雨過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轉喉觸諱,絕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書‘免談時速’四字,儼有詩書偶語之禁。”據此,林則徐意在強調

  A.鴉片戰爭對中國民眾影響小 B.“師夷長技”運動勢在必行

  C. 看到中國封建制度的不足 D. 清政府極端腐朽已無藥可救

  22.“中體西用”的現實價值在於使“西學為用”合法化,中學一統天下的封閉僵化局面得以改變。“用夷變夏”不再是中國思想界爭論的主要問題,是否應該對中國的傳統體制進行某些改變成為被關注和思考的問題。這說明“中體西用”的主張在當時

  A. 成為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B. 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

  C. 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D. 指導了中國社會的政治變革

  23.19世紀末戊戌維新運動的重大歷史貢獻主要在思想文化領域內。它之所以能在一向閉塞的中國社會中激起巨大的思想波瀾,主要是因為

  A.它傳播了西方先進的啟蒙思想

  B.它推動了戊戌變法運動的程序

  C.它首開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風氣

  D.它迎合了當時尋求救國出路的人們的需要

  24.1904年,中國科舉史上進行最後一科會試:第一場考中國治史論五篇,體現出注重現實、著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場考各國政治藝學策五道,關於當時內政外交的重要問題:第三場考《四書》《五經》義,這次考試

  A. 折射了中國近代化的艱難努力 B. 客觀上為辛亥革命奠定了人才基礎

  C. 標誌著清末新政上升到新階段 D. 體現了中國教育的半殖民地特點

  25.《新青年》創刊之初,陳獨秀明確標榜不談政治。1918年底,陳獨秀和李大釗一起創辦《每週評論》作為新的陣地,關注時事,討論政治問題,以補《新青年》之不足。這表明陳獨秀

  A. 投身民國初年日益活躍的政黨競爭中

  B. 意識到政治變革是改造國民性的前提

  C. 由溫和的思想啟蒙轉變為激進的革命

  D. 試圖將俄國革命道路與中國實際結合

  26.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賣掉而跑到魯四老爺家做幫傭,但還是被婆婆賣給了賀老六。不料賀老六病死,兒子也被狼吃掉,於是又回到魯四老爺家。她怕死後被閻王分屍,把一年工錢拿去捐了土地廟門檻……魯迅表達的思想主要是

  A. 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 B. 徹底否定傳統道德

  C.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D. 痛斥封建禮教的本質

  27.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開始宣傳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及其學說,他們希望找到既能發展資本主義,又能醫治資本主義弊病的藥方。這說明當時

  A. 中國具備馬克思主義傳播的經濟基礎

  B. 馬克思主義適合中國資產階級的需要

  C. 中國知識分子對西方社會認識更深入

  D. 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程序

  28.1920年9月,上海《勞動界》刊登的《一個工人的宣言》寫道:“將來的社會,要使他變個工人的社會;將來的中國,要使他變個工人的中國;將來的世界,要使他變個工人的世界。”該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中國工人階級認清了中國社會的性質 B.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工人運動的影響

  C.中國工人階級即將登上政治舞臺 D.上海已成為中國工人運動的中心

  29.《新全球史》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民族主義情緒在中國蔓延,這一時期最著名的民族主義領袖是孫中山。孫中山的基本思想總結為“三民主義”。即號召消滅外國人的特權、實現民族統一、發展經濟和建立以普選製為基礎的民主共和國。這一時期孫中山民族主義的特點是

  A. 推翻清朝封建專制腐敗的統治 B. 振興民族經濟,改善國計民生

  C. 明確提出反帝,謀求民族平等 D. 反對滿洲貴族,實現五族共和

  30.國民黨“一大”宣言中規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價呈報政府,國家就價徵稅,並於必要時依報價收買之……國民黨之主張,則以為農民之缺乏田地淪為佃戶者,國家當給以土地,資其耕作,併為之整頓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由此推斷國民黨

  A. 發展了“平均地權”的思想 B. 廣州國民政府實行土地國有

  C. 開始關心民生重視土地問題 D. 提出了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 16 分,第32題10分,第33題14分,共40分***

  31.歷史敘述、歷史解釋和歷史評價是歷史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古有儒、釋、道三教,自明以來,有多一教,曰小說。小說演義之書,未嘗自以為教也,而士大夫、農、工、商、賈無不習聞之。以至兒童、婦女不識字者亦皆聞而如見之。是其教較之儒、釋、道而更廣也。釋道猶勸人以善,小說專導人以惡。……世人習而不察,輒怪乎刑獄之日繁,盜賊之日熾,豈知小說之於人心風俗者,已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清***錢大昕***1728~1804***著《潛研堂文集》卷十七《正俗》

  ***1***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敘述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10分***

  ***2***“將零散而混亂的過去資訊整理成有條理的歷史知識是歷史解釋的基本任務;探討因果是歷史解釋的重要形式。”根據對歷史解釋的認識,結合所學知識,闡述材料二中作者的觀點。***6分***

  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史學界對17、18世紀中國社會發展狀況有著不同的看法。一些學者認為這一時期的中國社會幾乎陷於停滯狀態。早在18世紀,亞當•斯密就認為中國社會似乎“停滯於靜止狀態”了。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認為,這一時期的中國社會狀況具有雙重特點,一方面它標誌著中國傳統社會達到了繁榮昌盛的頂峰;另一方面,它將明朝中後期以來中國社會從傳統向近代的轉型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摘編自羅文興《被誤讀的中國歷史》

  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評述關於17、18世紀中國社會發展狀況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10分***

  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魏源可能是戰後第一位體會到時代已開始在變與西方影響之大的中國學者。時代在變,古代的天地人物,俱不同於今日,“執古以繩今,是為誣今;執今以律古,是為誣古。”“豈惟世事,物理有然。”所論激切,多為時人所不能道、未曾聞,有“奇書”之稱可惜其在中國所發生的影響,遠不及在日本,具有莫大的刺激。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

  材料二 梁啟超說:“我覺得這五十年來的中國,正像蠶變蛾、蛇蛻殼的時代。變蛾蛻殼,自然是一件極艱難、極苦痛的事,那裡能夠輕輕鬆鬆的做到。心理上還有必變必蛻的覺悟,那麼,把那不可逃避的艱難苦痛經過了,前途便別是一世。”

  材料三 《海國圖志》《民報》、孫中山題詞《新青年》。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奇書”指什麼?魏源的什麼思想“為時人所不能道、未曾聞”?舉例說明在近代中國,該思想在實踐中是如何不斷地豐富和發展的。***7分***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五十年來”推動中國“變蛾蛻殼”的因素是什麼?***3分***

  ***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先進中國知識分子對待西方文明的共同點,並分析其態度變化的趨勢。***4分***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30 DBCDA DCABC BADCA CDABD BCDAB DCBCA

  二、非選擇題

  31、***1***演變:①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各種思想流派提冉治國濟世的主張,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儒家是重要思想流派之一;②漢武帝即位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逐漸成為巾國傳統文化的主流;③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儒學的正統地位受到衝擊;④兩宋時期,程朱理學形成,它在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礎之上深化了儒學,南宋之後,程朱理學成為長期佔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⑤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批判繼承了儒家思想,以個性解放為核心,批判宋明理學,倡導求是精神,開創思想活躍的新局面。***10分***

  ***2***闡述:①小說被社會各階層所接受;②小說影響力超過儒釋道三教;③通俗易懂的小說適應了市民的需要。***6分***

  32、答案一:贊同17、18世紀中國社會的發展幾乎處於停滯狀態。***2分***

  依據: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專制空前加強;自然經濟佔統治地位,重農抑商,經濟的發展受到了一定製約;理學思想等影響深遠,嚴重束縛人們思想,摧殘人性;外交上總體奉行“閉關鎖國”政策。***8分***

  答案二:贊同17、18世紀中國社會是傳統社會的頂峰,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轉型。***2分***

  依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日益鞏固;農耕經濟繁榮,商品經濟、資本主義萌芽不斷髮展;對傳統儒家思想產生質疑;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學藝術繁榮。***8分***

  33.***1***《海國圖志》***1分***。師夷長技以制夷***1分***。洋務派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來維護清政府的統治;維新派宣傳維新變法,主張君主立憲;革命派主張民主共和;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走社會主義道路。***5分***

  ***2***因素:西方列強侵華的加劇,民族危機的加深;民族資本主義得到發展,資產階級隊伍壯大;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在中國進一步傳播。***3分***

  ***3***共同點:均作為救國救民的武器,力求實現中國的獨立與民主、富強。都主張向西方學習。***2分***

  趨勢:由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斷深化的過程。***2分***

  關於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卷

  第Ⅰ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卷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史記》、《漢書》均為私家撰著。魏晉以後,朝廷任用史官負責修撰本朝或前朝歷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親自參與,這反映出官修史書***  ***

  A.評價歷史的公正性 B.記載的真實性

  C.解釋歷史的客觀性 D.修撰的政治性

  2、《論語》提到天命的次數僅有三次,遠遠少於禮和仁的次數。老子重視天人關係,他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  ***

  A.本質上都贊成君權神授 B.反映了不同的時代背景

  C.說明了順天有為的主張 D.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

  3、孟子在繼承和發展孔子思想的基礎上,開創了“人禽之辨”的先河,質疑墨家弟子“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一說,認為這抹殺了人性與獸性的區別。孟子突出人與動物的差異,意在強調***  ***

  A. 人與動物存在本質區別 B.人倫情感是維繫社會秩序的關鍵

  C. 人的價值在於其道德性 D.人與自然的本性存在某些相通性

  4、在對待天人關係問題上,孔子重人事,輕鬼神;孟子、荀子分別主張“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韓非子主張無神論;墨子提出人定勝天的“非命”觀點。這表明當時***  ***

  A.人的主體意識增強 B.百家爭鳴局面開始出現

  C. 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D.思想合流趨勢愈加明顯

  5、戰國時期,除儒、墨顯學之外,還有道、法、陰陽等家,甚至一家之內也不斷地再分化為小的宗派,如“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各家都抱著“以其學易天下”為宗旨,各國君主對各家也是“兼而禮之”。上述現象反映的是***  ***

  A.學術氣氛空前濃厚 B.學術適應政治需要

  C.養士之風極為盛行 D.出現百家爭鳴局面

  6、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買賣。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建議漢武帝“限民名田***名田,佔田也……***以贍不足,塞併兼之路,然後可善治也”。這說明董仲舒***  ***

  A.基於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變法 B.認為商鞅變法導致土地兼併

  C.以百姓利益為出發點來出謀劃策 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變法

  7、漢代有一典型案例:父親和別人因口角發生鬥毆,對方用刀刺父親,兒子持棍相救,結果誤傷了父親。依據漢律,子傷其父,應論死罪。但最終判決認為,“父子至親”,兒子出於孝心持棍救助,應當無罪免刑。這一判決反映了漢代***  ***

  A.司法審判標準極度混亂 B.儒家倫理道德影響司法

  C.儒學成為唯一司法依據 D.孝治天下儒家獨尊觀念

  8、西漢官方孝德教育呈現出神祕化的傾向,“孝”從政治倫理範疇中提升出來,發展為宇宙間無所不在的最高準則。為引導人們崇尚孝德,統治者***  ***

  A.提出天人感應 B.提倡忠君愛國 C.改革教育制度 D.推崇君權神授

  9、董仲舒認為:“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義也。”這種觀點客觀上***  ***

  A.一定程度上制約君權 B.確立君臣之禮的原則

  C.鞏固了君主專制制度 D.保證了皇帝獨尊地位

  10、唐朝法律規定:“諸告祖父母父母者,絞。”《疏義》又說:“父為子天,有隱無犯。如有違失,理須諫諍,起敬起孝,無令陷罪;若有忘情棄禮而故告者,絞。”對此解讀準確的是

  A.顯示了百姓溫順敦厚的個性 B.法家思想滲透到法律中

  C.強調以孝治天下的核心價值 D.傳統法制具有理性精神

  11、北宋儒學大師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把“陽變陰合”這個根本矛盾作為引起事物發展的原因,在萬物變化發展中使用了陰陽、動靜、剛柔、始終、生死、善惡等一系列用語。據此,對《太極圖說》評述正確的是***  ***

  A.屬於唯物主義哲學 B.帶有封建迷信色彩

  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 D.完成儒學重建任務

  12、理學家朱熹撰修《家禮》,編輯《增損呂氏鄉約》,制定了一整套宗法倫理的繁文縟節,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禮等民間家族制度的主要內容。朱熹的這一做法***  ***

  A.扼殺人的自然欲求 B.標誌理學成為官方哲學

  C.促進儒學的世俗化 D.實現鄉村基層自主管理

  13、“自孟子言性善,而荀卿言性惡,楊雄言善惡混,韓文公言三品,及至橫渠***張載***,分為天地之性、氣質之性,然後諸子之說始定。”這主要說明******

  A、關於人性儒家經歷了長期爭論 B、儒家始終未放棄對真理的探究

  C、諸子百家的人性論漸傾於統一 D、儒家人性論於倫理上升到哲理

  14、南宋孝宗年間,左相陳俊卿向孝宗皇帝上奏,直言其“臣不敢改詞以迎合意指,不敢依違以規免罪戾,不敢僥倖以上誤國事,惟陛下察之。”此舉***  ***

  A.體現理學倡導的社會責任感 B.履行了監察部門的監督職責

  C.意在規勸孝宗皇帝遵守法律 D.反映了君臣之間的權力之爭

  15、朱熹認為“蓋侈用則傷財,傷財必至於害民。故愛民必先於節用”。黃宗羲認為“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他們意在***  ***

  A.提倡節儉思想 B.強調民本思想 C.主張依法治國 D.批判君主專制

  16、下面分別是傳統社會治理結構圖和黃宗羲設想的社會治理結構圖。由此可知,黃宗羲認為***  ***

  A.應從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應建立平等和諧的君臣關係

  C.君主專制存在嚴重的弊端 D.統治者應重視對百姓的教化

  17、顧炎武認為:“王***陽明***學末流背離孔門為學宗旨,不習六藝,不考百王之典,不綜當代之務,而專心於內,實乃內釋外儒之學,已非儒學之正宗。”材料表明顧炎武*** ***

  A.主張廢除傳統儒家思想 B.意識到陽明心學遇到危機

  C.批判程朱理學的佛學化 D.提出了“經世致用”的主張

  18、顏元***1635—1704年***針對宋明鏡花水月的理學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重視孔門“六藝”之學的思想。據此可知,他***  ***

  A.提倡經世致用 B.主張復古先秦儒學

  C. 反對佛學思想 D.具有離經叛道性格

  19、明朝中期以後,京城及江南地區,雕印出版個人著作之風盛行,有人謔稱:“老童***生***、低秀***才***,胸無墨、眼無丁者,無不刻一文稿以為交遊酒食之資。”士大夫間也流行將書籍作為禮物。這種現象可以說明當時***  ***

  A.學術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崇尚文化的氛圍濃厚

  C.經世致用思想影響廣泛 D.士人的地位顯著提高

  20、公元前8世紀的希臘神話中,眾神和凡人有共同的母親——地神該亞。神與人同形同性,個性鮮明,神他們會憤怒、憐憫和恐懼。這說明當時***  ***

  A.宗教信仰意識逐漸淡薄 B.古典文化孕育人文思想

  C.理性精神主導文學創作 D.民主政治影響思想觀念

  21、蘇格拉底認為:一個人只有真正地認識了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為一個有德性的人。這說明他***  ***

  A.強調個體的感受和自由 B.研究重點是社會秩序

  C.主張人的品德高於一切 D.注重人的理性和價值

  22、柏拉圖從個人需要的多樣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個人能力的差異性這三個方面來闡述社會分工的必要性,進而以分工為基礎描述了國家的產生。柏拉圖的這一國家學說***  ***

  A.實際上指出了賢人治理國家的合理性 B.否定了希臘政體的侷限性

  C.奠定了資產階級國家學說的理論基礎 D.成為人文主義萌發的淵源

  23、著名歷史學家夏曾佑認為:“中國之有周人,猶泰西***泛指西方國家***之有希臘。”他這樣說的依據是***  ***

  A.周和希臘政治制度相同 B.周和希臘分別奠定了中西文化基礎

  C.中西方文化同時形成 D.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非常頻繁

  24、“從前,所謂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慾,在一定程度上鄙棄塵世煩惱。此時,珍惜的倒還是塵世生活了。從前,貧窮備受尊敬……此時,對正當享有財富的讚頌聲不絕於耳。”這一情形最早出現的時代應是***  ***

  A.文藝復興時期 B.宗教改革時期 C.啟蒙運動時期 D.工業革命時期

  25、隨著宗教改革的深入,馬丁•路德和德國貴族提出,要擺脫羅馬教廷的掠奪,建立不受教廷統轄的、獨立的國家教會,並用本民族語言舉行祈禱活動。1555年,雙方締結了《奧格斯堡合約》,確定了“教隨國定”的原則。這一原則***  ***

  A.使宗教信仰和民族國家發展聯絡起來 B.加速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程序

  C.強化了德意志諸侯對臣民的人身控制 D.阻礙了德意志國家的統一程序

  26、宗教改革期間,英國人威克里夫把《新約全書》從拉丁文譯為英文,他的幾個弟子翻譯了《舊約全書》,文字淺顯流暢,使普通人可以閱讀並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為在當時***  ***

  A.動搖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B.挑戰了羅馬教會的權威

  C.破除了人們對神學的迷信 D.使人們的民主意識覺醒

  27、18世紀英國政治理論家伯克說:“我相信,如果他還活著,在他短暫的神志清明時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麼瘋狂的實踐後果***指法國大革命中的“雅各賓派專政”***,他一定會嚇昏過去。”伯克口中的“他”***  ***

  A.發展了人民主權學說 B.創立了三權分立學說

  C.首倡了社會契約思想 D.提出了君主立憲主張

  28、他被譽為啟蒙運動的領袖。曾深刻剖析了君主專斷的種種弊端,認識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鎖的分量”,但又認為“一個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國王,有無限的權力做好事,卻無力為非作歹……”。他是***  ***

  A.莎士比亞 B.伏爾泰 C.孟德斯鳩 D.盧梭

  29、康德生活於啟蒙運動的晚期,有人認為只有他把此前這段時期的社會思想概括得最準確、最入木三分,而又最簡約。下列言論屬於康德的是***  ***

  A.“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願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B.“這不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契約,而是全體人民之間的契約”

  C.“當司法權和行政權為同一個人或同一機構獨攬時,就沒有自由的存在”

  D.“必須永遠有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並且唯有它才能帶來人類的啟蒙”

  30、歐洲啟蒙思想家大多認為:國家是“必不可少的惡”,是人們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強制工具。為此,他們都主張***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建立有效機制,實現權力制衡

  C. 消滅私有制,實現社會平等 D.取消國家機構,實現公民自治

  31、在他們的心中,自然法則是最高的準則,任何人間的王權、神權、金錢都應該從屬於最高準則。由此開始的解放釋放了巨大能量,衝擊著18至19世紀的歐洲。他們***  ***

  A.建構了全新的科學體系 B.崇尚理性並且病入膏肓

  C.批判並抨擊了所有觀點 D.希望重新建立法治社會

  32、考古界發現了不少西漢紙,如甘肅放馬灘紙、懸泉紙、早灘坡紙,陝西灞橋紙等。但《後漢書》則記載,蔡倫“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對此理解合理的是***  ***

  A.紙是漢代的主要書寫材料 B.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漢

  C.蔡倫發明造紙術最為可信 D.漢朝各地推廣了造紙術

  第Ⅱ卷

  二、非選擇題***33、34題各26分,共52分***

  33、材料一 韓非認為,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幹來治國,國家的穩定和富強只是暫時的,能幹的君臣一死,昔日的富強就會衰落;只有定下穩定的法制,才能使國家的前途不至於“人存政舉,人亡政息”。他還認為,治理國家就要順應人的自私自利性,“人情者有好惡,故賞罰可用”,明確主張治國“不務德而務法”,反覆強調“治強生於法”“明法者強,慢法者弱”。

  ——據施覺懷《韓非評傳》等

  材料二 把治權寄託於少數賢良,毋寧交給多數平民;法律的統治才是最好的統治。法律的實際意義應該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進於正義和善德的永久制度。人儘管聰明睿智,然而他有感情,因之即會產生不公道,不平等,而使政治腐化。用法律來統治則可以免卻上述流弊,因為在這裡,治者和被治者都是自由民,他們之間是平等的,他們都享受法律上的權利;有了法律可以遵循,即使統治者也不敢胡作非為,破壞法紀。

  ——據亞里士多德《政治學》等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韓非關於“法”的認識。並分析其認識產生的社會背景。***14分***

  ***2***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韓非與亞里士多德關於“法”的認識的不同之處。***12分***

  34.材料一 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黃宗羲,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他主張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約束帝王的“人治”。在法治的原則下,可以不廢除君主,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他認為“君與臣,共曳木之人也”,還提出了種種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其中最主要的觀念是倡導言論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監督機構。他主張“公其是非於學校”,學校是參與國家政治的機構,定期聽取宰相的政務報告,並有權對皇帝和大臣進行監督和批評。……他的啟蒙思想完全沒有外來思想的影響。

  ——摘編自歷史必修三及《國學人物——黃宗羲》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說,法國啟蒙運動的先行者都是直接地受了英國影響的。伏爾泰從青年時的《哲學通訊》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時代》,都歷歷可見培根、洛克和牛頓的影響。孟德斯鳩對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欣賞和認可,他的著作《論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論》的深化和具體化。在法國還是王權專政和宗教鬥爭與迫害正熾的時候,英國已實行“虛君”的議會民主制和“宗教寬容”;英國的知識分子受到國家和社會的尊重,牛頓的葬禮如同“國葬”,而法國的笛卡爾卻孤寂的死去……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在19世紀已覆蓋了歐羅巴和北美,形成了一種稱之為“大西洋的文化***或文明或思想***體系”。在這個“體系”裡包含著“同一性”和“多樣性”的關係。相對於“大西洋”,“太平洋”則不存在這樣的“體系”。

  ——摘編自陳樂民《歐洲文明十五講》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黃宗羲的政治設計並對其進行評價。***12分***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法國啟蒙運動受英國影響的因素,並以中國為例分析“太平洋”不存在這樣的“體系”的原因。***14分***

  33、【答案】***1***認識:法治優於人治;法治是國家穩定和富強的重要手段;治理國家應順應人的自私自利性,賞罰分明。***每點2分,共6分***背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土地私有制確立;諸侯爭霸,各國變法圖強;法律的權威地位逐漸確立;百家爭鳴,文化氛圍寬鬆。***8分***

  ***2***韓非子重法輕德,亞里士多德既重法又重德;韓非子重法是為了推行君主專制,

  本質上是“人治”,亞里士多德重法是為了維護城邦民主政治;韓非“利用”人性弱點,亞里士多德“限制”人性弱點。***每點4分,共12分***

  34、【答案】***1***設計:主張開明君主政體,限制君權;君臣治權平等;強調法治;實行學校議政。***8分***

  評價:否定君主專制制度,為近代反專制主義的思想家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適應了當時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要求,客觀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早期啟蒙思想並沒有衝破儒家思想的統治。***積極和消極各2分,共4分***

  ***2***因素:一是思想上的影響***分權學說深化***;二是社會風氣的影響***尊重科學和崇尚自由的社會氛圍***;三是英國民主制度建立的影響***對君主立憲制的贊同與宣傳***。***6分***

  中國此時處於清王朝統治,政治上實行君主專制;經濟上自然經濟佔據主導地位,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思想上八股取士、文字獄的文化專制壓抑了人們的思想進取;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阻斷了中國與世界文明的交流。***每點2分,共8分***

  參考答案

  1—5 DDCAB 6—10ABCAC 11—15 CCDAB

  16—20 CBABB 21—25 DABAA 26—30 BABDB

  31—32 DB

  33、【答案】***1***認識:法治優於人治;法治是國家穩定和富強的重要手段;治理國家應順應人的自私自利性,賞罰分明。***每點2分,共6分***背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土地私有制確立;諸侯爭霸,各國變法圖強;法律的權威地位逐漸確立;百家爭鳴,文化氛圍寬鬆。***8分***

  ***2***韓非子重法輕德,亞里士多德既重法又重德;韓非子重法是為了推行君主專制,

  本質上是“人治”,亞里士多德重法是為了維護城邦民主政治;韓非“利用”人性弱點,亞里士多德“限制”人性弱點。***每點4分,共12分***

  34、【答案】***1***設計:主張開明君主政體,限制君權;君臣治權平等;強調法治;實行學校議政。***8分***

  評價:否定君主專制制度,為近代反專制主義的思想家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適應了當時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要求,客觀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早期啟蒙思想並沒有衝破儒家思想的統治。***4分***

  ***2***因素:一是思想上的影響***分權學說深化***;二是社會風氣的影響***尊重科學和崇尚自由的社會氛圍***;三是英國民主制度建立的影響***對君主立憲制的贊同與宣傳***。***6分***

  分析:“太平洋”不存在這樣的“體系”指的是地處西太平洋的亞洲在19世紀不存在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如:中國此時處於清王朝統治,政治上實行君主專制;經濟上自然經濟佔據主導地位,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思想上八股取士、文字獄的文化專制壓抑了人們的思想進取;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阻斷了中國與世界文明的交流。儘管19世紀後期中國有識之士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但是並沒有建立起自由民主的制度。***8分***

  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帶答案

  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佳選項。***

  1.下面是關於孔子與墨子的相關記述。據此可知*** ***

  記述 出處

  “孔子、墨子俱道堯舜而取捨不同” 《韓非子•顯學》

  “孔子貴仁,墨子貴兼” 《呂氏春秋•不二》

  “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為其禮煩擾而不說” 《淮南子•要略》

  A. 儒墨關係很早就已受到關注 B. 墨家從儒家學派中分化出來

  C .墨家與儒家並沒有相通之處 D. 墨家挑戰了儒家的主導地位

  2.有觀點認為,董仲舒之學能夠幸運獲用的祕密在於其對孔孟的“重民”做了篡改,變民本為君本,對君權進行神化,不給“上下易位”“革命”等思想留下空間,從理論上讓皇權不會受到來自下層的威脅。這一觀點認為董仲舒*** ***

  A.背離了孔孟之道 B. 繼承了儒學的精華

  C. 提高了儒學的地位 D. 否定了儒學的獨尊

  3.唐代韓愈說:“夫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韓愈此舉*** ***

  A.希望恢復儒學的正統性 B.意在重建封建等級秩序

  C.以復興儒學之道為宗旨 D. 揭露了佛道理論之虛妄

  4.宋代城市中的市場不再以為在城市中居住的達官顯貴服務為主,大城市的市場以經營糧食、布帛、煤炭等日用品及發展各種服務業為主,奢侈品退居次要地位。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社會逐漸衰落 B. 城市經濟職能增強

  C. 市民階層不斷擴大 D. 中小城市大量出現

  5.下表所示為中國古代有關理學的記述。據此能得出的結論是*** ***

  人物 言論

  朱子 “理學最難”

  陸九淵 “唯本朝理學,遠過漢唐”

  黃震***南宋末*** “自本朝講明理學,脫出訓詁”

  黃宗羲 “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獨於理學,前代之所不及也”

  A. 理學之名興起於南宋 B. 理學備受統治者推崇

  C. 關注理學的視角因人而異 D. 宋明理學發展較曲折

  6.某學者指出,明代學術界發生了朱學讓位於陸學的大轉變,以“拯救人心”為矢的,竭力宣傳理性、精神作用的陸王心學,如同一劑強心針,使明朝統治的機體得以復甦,讓士子耳目一新,所謂“一時心目俱醒,恍若撥雲霧而見白日”。這主要是因為陸王心學*** ***

  A. 強調人在探求理時的主體性 B. 否定了傳統儒學的正統地位

  C. 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 D. 反對儒家思想對人性的束縛

  7. 黃宗羲在《原君》中論及君主的起源時說,君主這一職位原本是極為辛苦的差事,如果不是最富有犧牲精神的人是根本無法承擔的,所以,許由、務光知難而退,拒絕接受君位;舜雖然不得已接受了,但最終還是讓與他人。此言論*** ***

  A.主張通過禪讓制來限制君權 B. 是為了解決君主制的弊端

  C. 宣揚了天下人人平等的理念 D. 否定了君主專制的合法性

  8.觀察右側明代徐渭的《菊石圖》,該作品的創作特點是*** ***

  A. 講究筆畫細膩

  B. 強調個性表現

  C. 重視氣勢磅礴

  D. 追求摹寫真實

  9.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國人赫德取得了中國海關管理權。赫德借鑑西方的會計、稽查、人事等制度對中國海關進行了有效改革,使關稅收入大增。恭親王奕訢曾感慨道:“中國官員幾乎無人可信,外國人的報告較為可靠。”材料意在說明*** ***

  A. 外援促使清政府政策更加開明 B. 引進西方制度已成為社會共識

  C. 學習西方科技以維護清朝統治 D. 清廷內部對西方的認識出現分化

  10.1872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在中國第一次引入股份制。《申報》評論:“招商局開其端,不數年間,風氣為之大開,公司因之雲集。”可見,輪船招商局此舉*** ***

  A.導致了傳統企業的破產 B. 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C. 擴大了政府的財政來源 D. 具有開闊人們眼界的意義

  11.下表是據《中國近代史》所整理的不同時期翻譯外國著作的分類情況,據此能夠得出的認識是*** ***

  時間 應用科學 自然科學 歷史地理 社會科學 其他 譯著來源

  1850~1899年 40% 30% 10% 8% 12% 英美佔85%

  1902~1904年 10.5% 21% 24% 25.5% 19% 日本佔62%

  A. 中國向西方學習逐步深入 B. 國人已清醒地認識到世界潮流

  B. 傳統“夷夏之辨”觀念被破除 D. 日本超越英美成為世界強國

  12.1919年,蔡元培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演講時說:“我敢斷定白話派一定佔優勝。但文言是否絕對地被排斥,尚是一個問題。照我的觀察,將來應用文,一定全用白話。但美術文,或者有一部分仍用文言。”這一論述*** ***

  A.保護了進步學術思想 B. 肯定了傳統文化的精華

  C.對文學革命的貢獻大 D. 客觀地分析了新舊文化

  13.毛澤東曾說:“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進知識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這一論述提出的背景是*** ***

  A.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B. 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

  C.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D. 中國共產黨深入工人群眾中

  14.2009年,美國《新聞週刊》刊登了題為《為什麼中國能良好運轉》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國很可能是今年出現顯著增長的唯一主要經濟體,因為中國是唯一打破經濟教科書常規的國家。”這裡的“打破經濟學教科書常規”是指中國*** ***

  A.對外實行全方位的開放政策 B. 對內實行全面經濟體制改革

  C. 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 正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

  15.下圖中的資料整理自《中國經濟網》。以此為史料探究民生問題,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2008~2013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及城鎮登記失業人數

  A.經濟發展難以滿足就業需求 B. 經濟發展可緩解就業壓力

  C.城鎮化過快增加了失業風險 D. 保障就業乃改善民生之本

  16. 普羅泰格拉認為,智者這一職業的宗旨是正當和高尚的,意在通過傳授政治技藝把人們培養成好公民,把“公正的”和“美好的”事物呈現給每個城邦,並堅持認為能以這種精神教導學生,就理所應當地接受豐厚的報酬。這說明智者學派*** ***

  A.重視智力勞動的付出與回報 B. 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與合法性

  C. 打破封建貴族對教育的壟斷 D. 為智者謀生披上了神聖外衣

  17.在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看來,以各種實用物件如從政、掙錢等為目的的智術的流行,恰恰敗壞了人們的德性,智者們正是導致人們德性敗壞的罪魁禍首。據此,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批評智者學派*** ***

  A.輕視教育 B. 功利至上

  C.善於詭辯 D.違背天意

  18.某學者在談論人文主義者時說:“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曾經承認或者敢於承認自己是一個正式的哲學上的無神論者。”此言論的依據可能是因為“他們”*** ***

  A.倡導教權至上 B. 堅持宗教信仰

  C. 宣揚理性主義 D. 懼怕教皇勢力

  19.人文主義者畢竟為科學的未來的振興鋪平了道路,並且在開闊人們的心胸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只有心胸開闊了,才有可能建立科學。假如沒有他們,具有科學頭腦的人就很難擺脫神學成見的學術束縛。下列選項與材料觀點一致的是*** ***

  A.文藝復興推動近代科學的興起 B. 科學進步離不開思想的解放

  C. 宗教改革為科學發展掃清障礙 D. 科學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

  20.梭倫說:“許多壞人是有錢人,許多好人是貧窮的,但是我們決不捨棄我們的正直賢德而去換取財富;因為正直賢德是穩固的,至於金錢是在人們之間川流不息的。”由此可知,梭倫*** ***

  A.同情保護弱勢群體 B. 鼓勵人們追求財富

  C. 維護多數公民利益 D. 重視社會道德建設

  21. 下圖內容是某啟蒙思想家的重要觀點摘錄。這些觀點體現出對*** ***

  A. 矇昧主義的肯定

  B. 理性主義的反思

  C. 教權主義的眷戀

  D. 浪漫主義的抵制

  22.下表反映的是1750—1900年歐洲及中國、印度的工業產量在世界所佔比例的情況。這主要表明*** ***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歐洲 23.2%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國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A. 中國要實現復興須學習歐洲模式 B. 歐洲列強對印度進行了瘋狂侵略

  C. 歐洲對世界經濟的主導作用顯現 D. 美國取代英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

  23.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國部分機器產量資料變化圖。這一變化反映出羅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是*** ***

  A.推行“以工代賑” B. 實施農業調整法

  C.整頓財政金融系 D. 致力於國家工業復興

  24.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電子商務日益成為新的商業媒介和營銷渠道,電子商務為企業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商業機會,企業可以將其資訊、服務直接通過網際網路傳遞給最終消費者。這直接反映了網際網路*** ***

  A.簡化了企業的生產流程 B. 優化了企業的經營模式

  C. 改變了企業的經營理念 D. 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水平

  第Ⅱ卷***非選擇題,52分***

  二、材料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5題14分,第26題20分,第27題18分,共52分***

  25.***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時期對於經書的傳習已經十分盛行,但經學尚未上升為全社會的指導思想。到漢武帝時期,一方面,擁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不滿於因循無為的黃老之學,追求一種更加積極有為、干預現實的學術思想;另一方面,儒家學派在經歷秦與漢初的壓抑狀態中,潛心於對古代經典的研究,將儒家學說和表現上古文化精神的經書結合起來,創造出了適合時代精神的新學術思想體系。

  ——摘編自張立文主編《中國學術通史》

  材料二 在中國哲學史中,與思維和存在相當的是理氣問題,與精神和物質相當的是心物問題。理氣和心物這一哲學基本問題,到宋代理學家才明確起來。宋代哲學有三大學派:張載哲學是氣本論,程朱學派是理本論,陸九淵的心學***王守仁加以發展***是心本論。陸九淵說:“人生天地間,為人自當盡人道。學者所以為學,學為人而已。”又說:“若某則不識一個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

  ——摘編自張岱年《宋代哲學的歷史地位》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代儒學新發展的表現和原因。***8分***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宋代理學的特點及影響。***6分***

  26.***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藝復興並非對於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趨”的簡單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創新。文藝復興的一位作家亞爾伯蒂說:“人是能夠從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諾說:“我創造了我自己。”埃拉斯謨說:“我幾乎願意再年輕幾歲,這是因為我相信在最近的將來一個黃金時代就要來臨。”彼得拉克則猛烈抨擊羅馬教廷,比之為“野蠻凶狠的廟堂”“邪教徒的寺院”。

  ——摘編自吳於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

  材料二 由於受萬有引力定律的影響,哲學家仍相信“自然法則”,它不僅如牛頓所說可以影響宇宙,而且可以影響人類社會。因此,與文藝復興時期相比,17、18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們更為成熟。狄德羅無畏地舉起無神論旗幟,以唯物主義哲學為武器,向宗教神學猛烈開火。他宣稱:“如果要我相信神的話,一定得讓我摸得到他。”孟德斯鳩聲稱,暴政和自由是不相容的,要達到自由就必須推翻暴政。他對其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的習俗、教會和宮廷也進行了辛辣的批判。他說:“《聖經》中有多少行字,也便有多少可以爭辯的話題。”然而關於宗教問題,他和伏爾泰一樣,認為某種程度上“上帝的存在是有好處的”。

  ——摘編自莊錫昌《西方文化史》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特點,並分析文藝復興“創新”的條件。***10分***

  ***2***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啟蒙思想家們“更為成熟”的表現及原因,並分析啟蒙思想家的不足之處。***10分***

  27.***1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鄭和船隊每到一地,都要先向當地的國王、酋長宣讀明朝皇帝的詔書,贈送珍貴的禮品,然後用所帶的瓷器、絲綢、麝香、鐵器和金屬貨幣,交換各國的珍珠、寶石、香料及珍禽異獸,還同當地人分享中國的歷法、圖書、冠服、樂器、度量衡器、種植技術等。許多國家在鄭和訪問後,都與明朝建立起邦交和貿易往來,部分國家的使團甚至搭乘鄭和的船隻來“朝貢”。有一次隨船隊到中國的各國使臣竟達1200餘人。滿剌加、蘇祿、浡泥的國王還親自到中國朝見明朝皇帝,以表達對中國的友好感情,其中蘇祿和浡泥國王在中國期間不幸病逝並葬在中國。

  材料二 陛下應該下決心讓他們成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開始做,就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為西班牙贏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廣大的領土和巨大的財富以及他們所有的人。毫無疑問,在這些土地上蘊藏著大量黃金……這裡還有寶石,有名貴的珍珠,取之不盡的香料……也許這裡還有數量可觀的棉花……

  ——哥倫布《航海日誌》***1492年11月12日***

  1519年,西班牙人科爾特斯帶著600人、17匹馬、10門大炮到達墨西哥,用三年時間征服了富庶的阿茲特克帝國。金字塔、廟宇和王宮都被夷為平地,拆下的石頭被用於建造西班牙政府大樓和教堂。阿茲特克人也因殺戮和感染歐洲人帶來的病毒而大量死亡。美洲傳統的社會結構和政治體系解體了,取而代之的是歐洲人的宗教、語言、文化和政府。

  材料三 我們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鄭和與哥倫布航海活動目的有何差異,二者處理不同文明差異的模式有何不同。***6分***

  ***2***根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評價中西方處理世界不同文明差異方面的不同模式。***12分***

  高二歷史參考答案

  1.解析:本題考查儒墨關係。表中的三則材料都提及了儒墨關係,說明早在先秦時期儒墨關係就已被提出並受到人們的關注,故A項正確。“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說明墨家曾向儒家學習,但這並不表明墨家是從儒家學派中分化出來的,故B項依據不足;C項說法與材料相悖;D項由材料不能得出。

  答案:A

  2. 解析:本題考查董仲舒的思想。材料認為董仲舒之學“對孔孟的‘重民’做了篡改,變民本為君本”,違背了孔孟之道,故A項正確,B項錯誤;材料重點講述董仲舒之學與先秦儒學的關係,認為董仲舒之學偏離了孔孟的軌道,認為其是“幸運獲用”,觀點的提出者對這一做法並不認可,故排除C項;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

  答案:A

  3.解析:本題考查韓愈的思想。結合材料中“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義”等資訊可知,韓愈認為佛教的廣泛傳播不利於封建統治,他主張復興儒學以恢復其正統地位,故選C項;從漢武帝開始,儒學一直佔據封建社會的正統地位,A項錯誤;B項與題意不符;材料未反映“佛道理論之虛妄”的資訊,排除D項。

  答案: C

  4.解析:本題考查宋代商品經濟的活躍。材料所示現象說明宋代城市經濟職能增強,而這又是宋代商品經濟活躍、市民階層擴大的結果,故C項正確;封建社會在明清時期才逐漸衰落,排除A項;B項不是原因;D項雖然符合當時情況,但與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C

  5. 解析:本題考查宋明理學。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南宋時期的朱子、陸九淵、黃震和明清之際的黃宗羲等眾多學者都直接使用“理學”一詞,這說明宋明時期的理學受到一定的關注,且關注的視角各異,故C項正確。南宋時理學興盛,但不能據此認定這一名詞始於南宋,A項說法依據不足;B、D兩項由材料不能得出。

  答案: C

  6..解析:本題考查陸王心學。由“拯救人心”“宣傳理性、精神作用”“強心針”等資訊可知,陸王心學強調人內在的主體性,故A項正確;陸王心學是對儒家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旨在克服人們心中的“私慾”,挽救封建社會的統治危機,故B、D兩項錯誤;陸王心學與商品經濟的發展沒有必然的聯絡,排除C項。

  答案:A

  7. 解析:本題考查黃宗羲的思想。材料中黃宗羲從揭示君主的起源入手,指出君主要“富有犧牲精神”,從而從根本上否定了君主“家天下”行為的合法性,故D項正確;材料並未明確提出限制君權的主張,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否定君主專制的神聖性、合法性,並未提出解決君主制弊端的辦法,故排除B項;C項由材料不能得出。

  答案:D

  8.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文人畫的特點。圖中徐渭的《菊石圖》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等藝術於一體,符合文人畫的特點。可見,其強調錶現個性、講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韻意趣,故B項正確,排除A、C、D三項。

  答案:B

  9.解析:本題考查清政府內部對西方認識的變化。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隨著中外矛盾和國內矛盾的激化,清政府內部出現了分化,從舊的政治集團中分化出了比較開明的洋務派。題幹中恭親王奕訢為清政府內部洋務派的代表,其觀點說明了清廷內部對西方的認識有所變化,故D項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清政府政策更加開明,排除A項;學習西方制度不符合當時的事實,且奕訢的觀點並不代表當時的社會共識,排除B項;C項在材料中沒有反映。

  答案:D

  10.解析:本題考查洋務運動。由材料中的“風氣為之大開,公司因之雲集”可知,輪船招商局這種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從而興辦企業的方式,對於打破此前只有獨資和合夥方式興辦企業的規則以及對於開闊國人視野具有積極意義,故D正確;A項說法過於絕對,也不符合史實;B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C項對材料理解錯誤。

  答案:D

  11.解析:本題考查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歷程。結合表格中各類書籍的比重變化可知,自然科學書籍比重逐漸下降,人文社會類譯著逐漸增多,這主要是因為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後,民族危機的加深和民族意識的覺醒,推動了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深入,故A項正確。B、C兩項與材料主旨不符,D項表述錯誤。

  答案:A

  12.解析: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由材料中“白話派一定佔優勝”“但文言是否絕對地被排斥”“或者有一部分仍用文言”等資訊可知,蔡元培在肯定白話文的同時也承認文言文的價值,故D項正確。A、B、C三項與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D

  13.解析: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進知識分子”是指新文化運動後期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先進知識分子,他們在五四運動中起了領導作用,並將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即“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故選C項。A、B、D三項與材料或史實不符。

  答案:C

  14.解析:本題考查現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可知,傳統觀點中的“經濟學教科書常規”主要是指將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絕對化、對立化,而中國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有別於傳統的,屬於“打破經濟學教科書常規”的探索,故C項符合材料意思;A項不屬於打破經濟學教科書常規的做法;B項沒有明確體現打破常規;D項與打破常規不符。

  答案:C

  15.解析:本題考查現代中國經濟建設的成就。由圖中資料可知,這一時期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總體呈增長趨勢,城鎮登記失業人數也基本穩定,而新增就業人數的增長折射出城鎮經濟的穩步增長。綜合上述分析可知,城鎮經濟的穩步發展,是緩解城鎮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故正確答案為B項。A項說法過於絕對,根據材料並不能得出這一結論;C項是對材料中就業問題形成原因的錯誤理解;“保障就業”的資訊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

  答案:B

  16.解析:本題考查智者學派。智者學派的普羅泰格拉認為智者這一職業的宗旨是“正當和高尚的”“‘公正的’和‘美好的’”,並且“理所應當地接受豐厚的報酬”,這說明智者學派重視其智力勞動的付出與回報,故A項符合題意;B、D兩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當時是奴隸社會,“封建貴族”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故C項錯誤。

  答案:A

  17.解析:本題考查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思想。由“從政、掙錢等為目的的智術”“敗壞了人們的德性”等資訊可知,蘇格拉底和柏拉圖認為智者學派過分強調功利,忽視道德,故B項正確;其他三項與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

  答案:B

  18.解析:本題考查人文主義者與宗教信仰的關係。材料中人文主義者不承認自己是無神論者,這是因為他們雖然諷刺和揭露教會的腐敗,暴露教會的醜行,但依然堅持宗教信仰,故B項正確,D項錯誤;A項不符合史實;信仰宗教與宣揚理性主義不符,排除C項。

  答案:B

  19.解析:本題考查西方近代科學興起的原因。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有利於科學的建立與發展;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起到了促進近代科學誕生的作用,故A項正確。B、C、D三項對材料理解錯誤。

  答案:A

  20.解析:本題考查梭倫的思想。由“決不捨棄我們的正直賢德而去換取財富”等資訊可知,在思考問題時梭倫強調道德和正義等因素,故D項正確;梭倫以道德為準繩來評判是非,而沒有以財富多寡為尺度,故A項錯誤;梭倫倡導的是正直賢德而不是物質財富,排除B項;據“許多壞人是有錢人,許多好人是貧窮的”等資訊很難判斷“好人”“壞人”的多寡,故C項依據不足。

  答案:D

  21.解析:本題考查啟蒙運動。由材料可知,該思想家認為僅有理性是不夠的,還應“給信仰留出地盤”“需要信仰和想象來補充”,故B項符合題意;材料並沒有反對或否定理性,故A項錯誤;C、D兩項由材料不能得出。

  答案:B

  22.解析: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從表格中的資料可以看出,歐洲工業產量在世界所佔份額不斷上升,超過世界總量的六成;再結合時間資訊判斷,此時歐洲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歐洲對世界經濟的主導作用顯現,故選C項。其他三項在材料中均體現不出,故排除。

  答案:C

  23.解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圖片材料中的拖拉機等均屬於農業機械。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在危機期間調整農業,鼓勵農業減產,而材料中農業機械產量的大量增加則刺激了工業發展,這樣有利於恢復國民經濟,故選D項。

  答案:D

  24.解析:本題考查網際網路技術。由“企業可以將其資訊、服務直接通過網際網路傳遞給最終消費者”可知,在網際網路技術的支撐下,企業的經營模式發生了轉變,故B項正確。A、C、D三項均與“直接反映”的設問考查要求不符。

  答案:B

  25.答案:***1***表現:漢代儒學吸收了法家、道家、陰陽家等不同學派的思想,發展、改造了先秦儒學;漢代儒學承認現實社會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即從批判時政轉為維護現實統治;漢代儒學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成為正統思想,確立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4分,答出兩點即可***

  原因:儒學順應了歷史發展需要,不斷地改革完善;儒學受到統治者的推崇,適應了漢武帝時期國家“大一統”社會的需要;儒者的努力,如董仲舒對儒學的改造。***4分***

  ***2***特點:儒學進一步理論化、思辯化;更加強調以倫理道德為思想核心;形成新的封建倫理道德規範;更多地吸收了佛、道等外來思想。***2分***

  積極影響:理學重視主觀意志的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有利於維護封建統治。***2分***

  消極影響:強調三綱五常和名分等級的永恆性,壓抑、扼殺人的自然欲求。***2分***

  26.答案:***1***特點:強調發展個性;反對天主教會;表現了樂觀主義精神;主張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及創造潛力。***4分***

  條件:新的經濟因素,即資本主義萌芽的興起、發展;新的階級力量,即形成中的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維護自身經濟、政治利益,打破舊觀念;文化基礎,即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遺產的保留。***6分***

  ***2***表現:為未來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法律制度設計了巨集偉藍圖,提出了自由平等、天賦人權、主權在民、三權分立等政治主張;反對封建君主專制。***2分***

  原因: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近代科學的興起與發展;英國、法國等中央集權民族國家及其絕對君主專制政治的形成。***6分,答出三點即可***

  不足之處:並未擺脫神學思想的束縛;未跳出時代和階級的侷限。***2分***

  27.答案:***1******1***鄭和的目的:宣揚國威,交流文化***2分***。哥倫布的目的:傳播宗教、獲取領土和財富***或資本原始積累******2分***。鄭和的模式:和平與互利***1分***。哥倫布的模式:侵佔和掠奪***1分***。

  ***2***本大題採用分項評分方法,評分觀察的要素是:觀點、史實與材料、論述、組織閱卷參考***僅從一個角度最多給6分***

  從現實利益的角度看,西方的做法使自己加速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絡,建立起以西方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而中國古代的朝貢貿易秉持厚往薄來的傳統,鄭和船隊的遠航活動沒有使中國得到類似的“收益”。

  但是從全球發展的角度看,西方的殖民政策不但給殖民地人民帶去了深重的災難,也破壞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中國的做法卻提供了不同文明可以和諧相處、相容幷包的例項,也為當今世界新秩序的構建提供了新的思路。***12分***


第一學期高二歷史期中試卷試題
人教版高二年級上學期歷史教學計劃
相關知識
第一學期高二歷史考試試題
第一學期高二歷史期中試卷試題
第一學期初二歷史期中考試
秋季學期高二歷史期中試卷題
第一學期高二政治期中考試試題
最新第一學期高二政治教學計劃
第一學期高二年級政治教學計劃
第一學期高三年級地理試卷
第一學期高三期中歷史試卷題
第一學期高三期中歷史試卷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