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教育孩子的法則
正是因為家長不願意花心思去尋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會有打罵的草率表現。下面小編,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的十大法則
1、多多瞭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因此,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處罰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程專家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5個非常重要的教育法則
1手錶定律
手錶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當他同時擁有兩隻表,一隻顯示5點,一隻顯示6點時卻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另一層含義在於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你的行為將陷於混亂。
內涵
有時候,擁有太多選擇反而不是什麼好事,這不但讓人變得難以抉擇,還會干擾人的注意力。
啟示
1 對於年紀小的孩子,給他過多的玩具或不適當的玩具會損害他們的認知能力,在玩具面前顯得無所適從,無法集中精力玩一件,嚴重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培養。
2對於年齡稍大點的孩子,不要一次性滿足他多個願望,孩子提出要求,家長立即給予滿足,無形之中滋長了孩子有求必應的習慣心理,會使急躁情緒加劇。相反,對於孩子的要求,家長用一定的時間,延長實現要求的過程,孩子會形成一種“來之不易”的心理感受。這樣,不僅自控能力會得到加強,而且還會使孩子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結果。
2破窗理論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豫地拋,絲毫不覺羞愧。
內涵
任何壞事、壞毛病,如果在出現後得不到及時解決,很有可能越累積越嚴重,最終變得難以收拾。
啟示
一個家庭就像是一扇本來完整的窗戶,父母在生活、工作中的不良習慣、負面情緒,都會變成那塊“破玻璃”。如果父母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那麼孩子就會有樣學樣,也沾染上不良習慣、負面情緒。所以,榜樣作用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非常重要。
3光環效應
太陽的旁邊也會有烏雲之類的東西,但太陽光芒太耀眼了,就把周圍的東西都掩蓋住了。
內涵
一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
啟示
1我們對孩子的愛,往往會矇蔽我們的眼睛,讓我們忽略掉孩子身上的缺點和壞毛病。當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吵架、哇哇大哭時,我們本能地就會去袒護自家的孩子,即便有時候明知是自己孩子的錯。
過分的袒護,讓孩子難以認識到自身問題,時間一長容易變得自私、依賴、獨立性差。
2不過誇大了學習成績的作用。如果一個孩子成績好,90%的家長會忽略孩子在性格、人際交往上的缺點,並認為這不重要;如果一個孩子成績很差,90%的家長也會忽略孩子身上的其他優點,認為孩子將來肯定毫無作為。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成績上的優勢會變淡,但性格上的缺點會越來越嚴重,最終影響到孩子一生的發展。
4蝴蝶效應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週以後,美國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捲風。
內涵
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有時候會有決定性大作用。
啟示
不要忽略孩子的努力,哪怕再微不足道,孩子也需要你的肯定。
5馬太效應
《新約·馬太福音》中有一則寓言故事,大意是:國王外出遠行前,把三個僕人叫到跟前,每人給了一錠銀子,讓他們保管。過了一段時間,國王回來了,召見三個僕人,第一個僕人說:“我用您給的一錠銀子去做生意,又賺了10錠,現在都給您!”國王一高興,把10錠銀子都賞給了第一個僕人;第二個僕人說:“我也賺到了一些,不過只有5錠而已。”國王還算滿意,也把5錠銀子賞了第二個僕人。
輪到第三個僕人了,他說:“主人,您不在的日子,我把一錠銀子妥善保管,現在完好奉還您1錠銀子。”國王聽了很生氣,認為第三個僕人真是又懶惰、又不思進取,就把這一錠銀子奪過來,賞給了第一個僕人。
《新約·馬太福音》中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便是著名的“馬太效應”。
內涵
好的會越來越好,壞的會越來越壞;富有的會越來越富有,貧窮的會越來越貧窮——除非我們能付出巨大的努力,獲得一個轉機。
啟示
1讓孩子知道: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所以他們會越來越優秀!
不排除有的孩子天資聰慧,學習一點就通,但是大多數優秀的孩子都是自身努力的結果,而所謂努力,不單單是耗時間,還包括總結、思考。
2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孩子興趣的培養、習慣的養成,不是從挫折、鬱悶中得來的,而是從某一次小小的成就感中得來的。
所以,在孩子開始學習、嘗試新事物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做好準備,讓孩子每一次都獲得一點成就感,這才是支撐孩子走下去的動力。
單親爸爸教育孩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