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必須在豐富的語文實踐中培養。今天小編給大家為您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範文一

  語文新教材教學大綱規定:中學語文教學必須教學生“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即培養有語文素養的人。這就需要一個培養過程,即學習過程。有人曾說,一個人的學習過程是這樣的:小學教學重在“扶”,中學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學重在“全放”。由此可見,這個過程明顯體現出逐步加深,互相聯絡的關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銜接”。何謂“銜接”?它指事物間相連線。新教材教學大綱也明確提到初中語文教學是“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上”,甚至更為詳細地提到“在小學的基礎上擴大識字量”、“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這說明了中小學語文教學之間的聯絡與銜接。

  如何研究“銜接”,如何做到“最優化”,下面我就談談對“銜接”在三個方面的認識:一、研究大綱是做好銜接工作的保證。

  語文不如數理化之清晰,因而語文教學往往陷入了一種不可知論的狀態,有人還美其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其實,這是不可許的。作為一線教師如今須做到以下三點:1、研究92年大綱與2000年大綱之異同。2、研究2000年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之異同。3、研究初中、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之異同。這三者的研究正如法律的確定,它使教師有了準繩,有了依據。例如,92年大綱與2000年大綱之異同,也說明它們存在著繼往開來的銜接關係:92年大綱對語文的人文性提得不是很明顯,著重於工具性。而2000年大綱則將人文性與工具性相提並論。那如何做好這理念的認可與改變就尤其重要了。其實,語文是一種特殊的工具,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是負載和傳遞資訊的工具;語文的運用,離不開人的思想感情、閱歷和素養的參預。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認為低年級應著重於工具性,而高年級再側重人文性也不遲,那問題就是要如何做好這階段過程的銜接工作。如初一年在小學識字的基礎上進一步識字,更加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在小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注重書寫,並引導學生去認識書法家練字的經過;還有背誦默寫等等都不能一下子鬆開。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先生他在起始年段也曾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某一方面給予大膽的出其不意的肯定,從而使學生對語文產生極大的興趣,這是從小學到中學“銜接”的典型,同時也是語文教壇一個佳話。發現兩個大綱之異同,我們就能瞭解新大綱的意圖所在了。其實,這就是新舊大綱間的銜接。只有真正做到對大綱之異同而心中有數,那在實際銜接教學過程中會有很大啟示的。這樣才能找到符合教學規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再如,新大綱分明一體化設計,整體考慮,互相銜接,這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由此可見,各方面的銜接問題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越來越受人們重視了。就背誦篇目而言,大綱規定小學不少於150篇,以絕句為主;初中背誦不少於80篇;高中背誦古文20篇,詩詞、曲50首。這些無不說明從小學到初中,乃至高中的連貫性和層次性已尤為突出了。作為教師認識這一點是很有必要的。對此,我採用每天一詩,先誦再背再懂,至於有些詩詞懂與否,我認為隨著孩子長大或年齡的增長會懂的。或在起始年段不提,在初二、三年再繼續訓練也不遲。這既能體現訓練的層次性與序列性,也符合人的認識與發展規律。二、研究教材之間的銜接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熟悉中小學教材,處理好銜接,明確教法現在屬於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種種跡象表明了,小學生升初中後,往往覺得小學學過,初中還在學,甚至於高中還學,教材內容的重複性,因而使學生產生厭學畏懼心理,這些表明了小學與初中、高中等在教材的銜接上出現了不應有的“軟”的問題。這就嚴重影響了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這往往也造成一種怪異現象的出現:大學厭高中,高中厭初中,初中厭小學;小學厭初中,初中厭高中,高中厭大學的惡性迴圈現象。其實,問題就在於“銜接”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正如飛馳的火車,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等就象一節節車廂,如何使之能與火車頭一塊向前奔,這每一節車廂的交接處就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後果就難以設想了。這次新大綱很明顯就給予了一定的考慮:小學低年級課文貼進兒童生活,充分考慮與兒童經驗與想象的關係,課文型別以童話、寓言、詩歌、故事為主;中年級課文題材、體裁、風格多樣,並有一定數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課文古代詩詞和文言文佔30%左右,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各佔50%;高中加強了文學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選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學作約佔課文總數的60%,使學生在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研讀中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豐富精神世界。這就使三個層次的教學側重有所分清,再也不會出現那種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學,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學學,小學的有可能在初中學,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學的不大正常的現象。簡而談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在教學生畫知識樹又何嘗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畫知識樹的同時,實際理清了各知識之間聯絡。這正如新大綱所說的“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意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境之間的聯絡。”應該說在這一點上,新大綱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情況下,作為語文教師應將教材吃透了,研深了,才能充分把握意圖,把語文教學帶到新天地裡。

  ***二***、初中階段教材之間銜接問題的再認識。

  92年的教學大綱曾給沉悶的語文教學注入了生命力,全國各線教師高興勁甭說了。在注重主體作用方面,這套教材給予了極大的體現。試用修訂本教材又進一步給予了重現,但更重要的是本次修訂對三個階段的認識有所變化。三個階段體現著互相銜接,逐步遞進的學習程式。第一階段指導學生從整體上學習和把握運用語文的能力;第二階段,進而分解為三種表達方,使對實用文體學習得到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階段,從文章的學習過渡到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這樣,由簡及繁,由淺及深,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這樣,三個階段的過渡銜接很顯然地突出來了。這可關係到學生學習遞進和加深,因此,教師應從巨集觀角度入手,及時思考各個階段的側重點,並將之施於教學備課中,充分考慮課堂各個環節的銜接,正所謂:有所側重才能有所收穫。

      ***三***、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與生活之間的銜接。

  語文四種能力的培養無不與生活聯絡。新大綱特別注重這點“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絡,拓寬學習班渠道,增強學習語文實踐的機會。”劉國正先生又說“教室的四壁不應成為水泥的隔離層,而是多孔的海綿,透過多種孔透使教學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同時,大綱也提出“小學鼓勵學生自由閱讀,有問題提出來,能與別人商量;初中要求閱讀後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問;高中要求學生能對課文闡發、評價和質疑。”這是需要建立在對生活有著直接感受與間接感受的基礎上的。為此,我試探性地在課內外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根據速讀的要求,即一分鐘要500字左右,我適當選擇了課外材料為內容,開展了聽力訓練。由緩而急,由簡而繁,逐漸地使學生認識到聽力訓練單靠課本材料是不夠的。如今經過一階段的訓練,部分同學的聽力能力很明顯地進步了。

  2、根據課本中安排的活動課材料,進行了多次語文實踐活動。如家鄉麻城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為此我請學生到城區和郊外作調查,寫題為《我愛美麗的家鄉------麻城》、《歡迎你到麻城來做客》的文章;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過去,我讓學生就姓氏的來源作為調查,寫題為《我從哪裡來------“尋根問祖”姓氏來源調查活動》的報告;對中小學生錯別字尤其嚴重的情況,我就開展了《請講普通話請用規範字》的活動;對中小生看電視非常嚴重的事實,我就開展了《關於中小學生看電視利與弊》的書面爭論等等,不一而足。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對生活的再認識,體現生活主人翁的作用,使所學的不是死知識。3、就課內而言,我主要圍繞課文開展有關銜接工作,如學習了《數字雜說》,我就讓學生寫《也談數字的妙趣》,***可填對聯、謎語、詩詞等等***;學習了《皇帝的新裝》,我就讓學生編話劇***曾在校五四晚會上演,效果還好***;學習了《大自然的語言》,我就讓學生寫《淺談農諺》等等。應該說這“讀”,就是讓學生投入到別人的直接的感受中去,對學生來說這其實是間接感受,因此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否則的話,只能又回到那種令人生厭的學習中。而“寫”是一種直接感受的表白,這就需要學生很真實地再現了。如何銜接,實際是離不開生活的。這正如劉國正先生所說的“脫離生活,寫就變成無源之水,技巧就變成無所附麗的文字遊戲。而與生活結合,則讀有嚼頭,寫有源頭,全域性皆活”。由此可見,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與生活之間的銜接是必不可少的。

  三、研究學生是做好銜接,提高質量的重要因素。

  1、心理學告訴我們;研究好各階段學生的特點,各年段學生,各類學生的特點,這包括學生在學校、社會、家庭、年齡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現屬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這就給如何做好銜接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視這一點,才能做好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節。因此,教師應考慮這些環節的銜接。教育是沒有小事,因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後給學生產生這樣那樣或好的或壞的影響。

  2、作為語文教師,瞭解學生各個階段學習語文水平,幫助他們做好思想、感情、知識等的銜接。特別是中下生應側重於基礎的再現與反覆,優生可著重從拓展、加深方面考慮。3、無論在哪個階段,教師都應及時計劃,及時總結,及時反饋,多與學生探討,找出銜接的問題所在給予解決。

  綜上所述,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訓練學生須考慮層次性和連貫性,促使各個環節的銜接聯絡,是學生整體優化,提高語文素養的關健所在。如何考慮“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讓學生真正從憑藉的例子中找到銜接的關係,從而找到讀活語文的辦法,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之,無論是怎樣的教學方法,都應“讓學生帶著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語文課堂”,“讓學生帶著語文課堂的收穫走向社會生活”,經過積累、感悟、薰陶,注重各個環節的銜接與逐步提高,語文素養才會得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才會螺旋式地上升的。

  範文二

  一、最大的收穫是教學觀念上有了明顯的改變。以前的教學中,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認真地在書本上記下教師的講解,以致於字裡行間記得密密麻麻的,這樣,才能體現出教師講得細緻,學生聽得認真。通過探索實踐,感覺到這種教學行為不符合新的教育理念。於是漸漸轉變了教學理念,嘗試學生的參與活動,從內心深處相信學生,使平時認為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在課堂上能夠得到基本的解決。這一點變化我非常高心,一是自己在課堂上能夠比較省力,只是恰當地適時地給他們做一點指導,感覺到非常愜意,而是學生們非常歡迎討論式的教學,只要問題設定得好,一環套一環,一步跟一步,不一會就下課了,學生感覺不到疲倦,教師也不覺得聲嘶力竭,口乾舌燥。當然,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時時處處可以形成一種討論的氛圍,前後左右的同學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組,隨時隨地的討論。也有不利的一方面,由於前後左右的同學的學習存在一定的差異,小組的學習水平優劣不等,討論的效果有時不盡如人意。以後如果水平高低的學生搭配組成學習小組,而且上課的時候,只要老師提出問題,可以隨時隨地前顧後盼地“說”“議”這個問題,不要等著老師說“現在開始討論”後才去討論,這樣顯得僵化呆板。通過這樣的活動,我認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會更加有趣。他們的個性會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互相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表現。教室中沒有了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這樣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課堂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

  儘管我暫時還沒有真正達到這種語文教學的高超境界,但這是我終生努力的方向。二、上好的兩節課

  有時候,上了將近二十週課,不見得能夠上好幾節課。這一學期自己感覺到上好了兩節課:郁達夫的《古都的秋》和姚鼐的《登壇山記》。

  在講解郁達夫的《古都的秋》的時候,著意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學生通過閱讀,能夠分析找出記敘和議論部分,而且能夠概括出五幅圖畫:秋晨天空、秋之牽牛花→槐樹落蕊而知秋→秋蟬殘鳴而報秋→秋雨淋人人知秋→棗樹秋色之奇觀。在整個講課過程中,設定了8個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郁達夫的寫景藝術以及通過景物描寫抒發出的感人至深的情感。這些問題由淺入深,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另外,我仔細地講解了作者記敘古都秋景的語言特色,留意作者細膩的筆調,動詞、形容詞等詞的使用等,通過課文的講解,然後佈置相應的作文訓練,在作文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景物描寫中如何觀察、如何細膩的描寫有了較好的掌握與運用。

  姚鼐的《登壇山記》是桐城派的典範之作,這篇文章我自己在初中學過,以前給學生講過,大專階段也學過,但只有這一回給學生講解過之後,才算對文章對了更進一步的理解。我的思路是,學生應該瞭解登泰山的路線,應該瞭解作者在文中要表現的重點內容,應該瞭解作者透過本文要表現的思想等,在這基礎上,給學生簡單地介紹桐城派“義理、考據、辭章”的主張。由於有了充分的準備,所以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能夠給學生恰如其分的指導,自己覺得遊刃有餘,學生們學習得積極有趣,收效較大。

  兩節課的教授,說明了一個道理:上好一節課的前提之一是教師應該對這一節課有了比較獨到地深入的理解***不是人云亦云***,否則,沒有意思,自己也覺得無論採取什麼方法,首先提不起教師的興趣,怎能感染學生。另外,完全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探討學習,當然,這需要教授者有很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否則,自然從過去的“填鴨式”變成“放羊式”了。三、試題課的講解

  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從這一學期開始,試題的講解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解析能力,即不做詳細的講解,相當於考場上初次見到這個題目,該怎麼做就怎麼做。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有較大的依賴性。我一貫的做法是基本上不提倡也不反對提前預習做題,而是當堂做題,一次鍛鍊學生的應激能力與自我做題的速度與準確性。之一方面有了一定的良好反應。當然,還需要不斷的訓練提高。

  四、文言閱讀能力的提高

  再搞以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這一學期繼續採取課堂講解、課後製作卡片結合的辦法。尤其是這一學期通過廣泛採取討論的訓練方法,學生通過課本下面的詳細註釋、結合平時的文言知識,加以討論,基本能解決重點的字詞句式及大意。長期進行這種訓練,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性,自身不斷地積累訓練,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五、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動力。要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想辦法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辦法之一自然是把課文講深講透,把試題講深講透,一步一步地,由淺入深地講解,將自己設想成一箇中等程度的學生,這個“學生”會如何理解這篇課文、這道試題,有了這種設身處地的想法,也就能想出適合於學生的思路,當然這個思路肯定是從學生出發,又高於學生的。師生自然就能達到溝通,達到知識的交流與傳授。其他方法就是教師的語文素養了,包括粉筆字、普通話,閱讀及朗讀能力以及廣泛的課外知識。這些方面我自身覺得還不夠。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工作。從事十多年語文教學我得到了許多,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很多不足。尤其是自己至今還缺少一個系統的長遠的讀書計劃,不能夠持之以恆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僅僅圉於課堂教學,侷限於一篇文章的“文字”講解,沒有從根本上充實自己,沒有有計劃地學習與語文有關的中外知識,尤其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學習和理解。沒有進行系統的有計劃的語文研究,不能夠從語文教學中走出來,不能自拔於繁瑣的天天如此的教學工作,不能高屋建瓴地搞好語文教學。說到底,就是自己的知識儲備還遠遠不夠,自己的研究能力還很低,還需要在這一方面下大氣力,深功夫。因此,在今後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切實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更好地服務。

  範文三

  中學語文教學必須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語文教學必須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既確保課程共同基礎的落實,又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現實能力和潛在能力,支援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必須注重應用性特點,加強與社會、科技及其他課程的溝通,使學生具備紮實的語文基礎和獨立的語文應用能力;必須發揮審美教育作用,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關注學生情感的豐富和發展,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必須發揮學生的探究能力,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促進他們的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協調發展;必須進一步聯絡學生生活,加強語文實踐活動,博古通今,面向未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文營養和多向度發展的途徑。總之,語文教學必須從學科自身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實際出發,在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指導下,積極開展“教”與“學”的實踐活動,從而使全體學生“習得知識”“養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在各個不同層次上都得到發展。

  一、課前準備

  1.學習與調查。每學期初,教師必須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通讀教材,並採用多種形式,調查瞭解學生的思想、學習***主要是語文學習***情況。通過學習和調查,明確學期***模組***教學任務。

  2.制訂計劃。以《課程標準》、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認真制定具體可行的學期***模組***教學計劃。計劃一般包括:***1***學期***模組***教學總體目標;

  ***2***《課程標準》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簡析;

  ***3***學期***模組***教學總體設想、具體措施和課內外教學活動;

  ***4***教學進度等。3.認真備課。

  ***1***強化單元***專題***整體教學,明確單元***專題***教學目標,精心安排單元***專題***教學全過程,處理好各種課型間的關係。

  ***2***備好每一篇課文、每一堂課。潛心鑽研教材,科學地理解、準確地把握教材的要求,並根據學生實際確定課文或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好課堂教學過程、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並按課時寫好教案或學案。教案一般包括:①教學目標;②教學重點難點;③教學過程和方法***包括教法和學法***;④板書設計;⑤練習或作業。根據教學實際,教案可詳可略,但教學過程必須切實可行。

  ***3***加強集體備課。在個人認真備課的基礎上,每個單元***專題***教學前,備課組要開展有效的集體備課活動。事先擬定活動的中心內容和形式,保證活動的質量。

  4.其他準備。每堂課前,還要準備好上課所需要的有關材料、教具、多媒體課件、現代教學設施等。

  二、課堂教學

  1.實施教學目標。每堂課都要有明確而完整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激勵”、“評價”作用。2.優化教學過程。

  ***1***課堂教學要靈活地運用“自主學習”的基本模式,提倡形成基本塊狀結構。要根據教學目標創設活動情境或問題情境,組織好學生的智慧活動,保證學生智慧活動的時間和質量;並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作出評價。

  ***2***課堂教學中,要加強語言和思維訓練。講究“接受”和“探究”的和諧統一、在不忽視對必要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的同時,特別要重視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大膽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自主地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獲取自己滿意的學習效果。***3***要提倡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傾向,積極與各種集體學習活動,既要正確地表達自己的心志,又要善於吸納他人的意見,在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會協作和分享,學會寬容和溝通。

  ***4***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做到“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協調發展,注意學習方法的培養和良好習慣的養成。

  3.加強寫作教學。寫作教學必須按照《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明確教學目標,制訂教學計劃,認真備課,認真抓好命題、指導和講評三個環節。每學期大作文8次***包括12次口頭作文***,並安排適當的小作文及其他寫作教學活動。

  4.高階中學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開設選修課、綜合實踐活動課和校本課程,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開發學校、社群、家庭等各個方面的資源,尊重學生的意願,指導學生選擇選修內容,配好相關教材,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5.樹立良好的教風。課堂上,教師要發揚民主,面向全體學生;教態親切自然,精神飽滿;一律用普通話教學,語言文明、準確、清晰,力求生動;板書規範、清楚;準時上課下課。

  三、課後教學活動

  1.安排適量作業。根據教學目標,精心選編書面或口頭作業,每次作業量以20分鐘為宜,要求學生嚴格按規定完成,教師應認真及時地檢查、批閱、講評。

  2.加強作文批改。每次作文,要有計劃地精批三分之一,批閱中必須有恰當的眉批和總批;其餘作文,也應瀏覽檢查,劃出錯別字、病句,給予恰當的分數;要做好批改記錄;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共同提高寫作水平;提倡面批。

  3.開展課外學習活動。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推薦健康有益的讀物,使學生每週課外閱讀量不少於10000字,有條件的學校要幫助學生養成每日讀報的習慣;要指導學生採用寫日記、隨筆,辦板報、小報的形式開展課外寫作活動,使學生每週的課外寫作量不少於1000字,並組織學生向有關刊物投稿;每學期還要組織學生參加12次課外聽說活動。組織語文課外活動小組或文學社團,積極開展活動,為部分學有所長、學有餘力的學生進一步發揮特長、發展個性創造條件;抓好課外輔導,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開展小型的輔導活動,重在補缺補漏補差。

  4.提倡寫教學後記,反思教學中的得和失、經驗和教訓。要積極參加各項教研活動,每人每學期聽課10節以上,上研究課一節,每學年寫教學論文或經驗總結一篇。

  四、評價與測試

  1.明確課程評價的目的。通過正確的評價,瞭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狀況,準確地判斷學生的學業水平與發展需求,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展功能。

  2.要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要加強形成性評價,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如書面考試、觀察活動、成長記錄等,同時要避免評價的繁瑣化。

  3.組織好學業水平測試或每學期的期末考試。考試命題要以《課程標準》和教材為依據,試題要覆蓋面廣,難易適度,針對性強。除去上述考試和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考試外,不要任意增加其他考試或變相考試。

  4.考試前,要認真指導學生做好複習工作;考試後要認真批閱試卷,做好試卷分析工作,並做好補償教學。

  5.高階中學要實行學分認定製度,並努力探尋適合於不同目的的評價手段和方法,提高評價效率。

的人還

1.初中語文教師期末總結

2.初中語文教師個人年度總結

3.中學語文教師個人工作總結報告

4.初中語文教師學期總結

5.初中語文教師及班主任年度考核個人總結3篇

6.語文老師期末個人總結

7.初中語文教師期中總結

初中語文教師期末工作總結
高中美術教師年度工作總結
相關知識
初中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模板
小學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初一生物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範文
初中英語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初中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大學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範文
幼兒大班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幼兒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幼兒園大班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