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實習心得體會報告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1日

  此次地理野外實習使我們受益匪淺,不僅鞏固了我們的專業知識,也豐富了我們的課餘文化知識,是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分享心得體會報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植物對很多人來說就是被人們種植的綠色的有生命的生物。其實植物的概念並不是這樣,有的細菌如藍藻也屬植物的範疇。植物是指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的一類自養型生物。它是自然界的生產者,對於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很喜歡植物,我喜歡研究它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喜歡瞭解植物的藥用價值,所以我很期待植物學的野外實習,這樣我就可以實地考察它們,近距離接觸它們,以便更好的理解掌握書本知識了 。

  記得在剛開始學習植物學的時候,師兄就跟我們說之後會有一次的野外實習,從那時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認為終於有了一個機會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實習的日子終於到了!在興奮與期待中我們踏上了旅途。真正實習時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難的多。爬山時又要穿上長衫長褲,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雖叫苦連天,大家在野外實習時卻絲毫都沒有馬虎。每認識一種植物,大家就先認真採集植物或拍照,然後見到不認識或聽不清晰的就拉著老師問個不停,為了弄清晰一個問題把老師都問到煩了也不肯停下來。在這次的實習生活中我們收穫了許多,覺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即使下雨天,依然沒使我們停下實習的腳步,依然撐著傘,穿著雨衣,一路認植物。

  上山後我們被分成幾個大組,各個大組在相應老師的帶領下帶著枝剪、採集袋就去採集植物了。我歸屬於張老師的帶領下。張老師帶著我們那一大組往山上走,當見到常見的植物時,張老師就向我們講解它是什麼科、什麼屬、什麼種、果實的型別或花序的型別或這兩者,有時還介紹植物背後的小故事,我們邊聽邊記,然後老師就讓學生把它剪下來留作標本。不知不覺就到了吃午飯的時間,我們就收拾好工具、揹著標本回去了。因為植物不像動物那樣有活動的能力,所以上午的收穫自然不會少,同時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第一,在觀察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注意這株植物的整體形態***木本還是草本?直立還是攀援?***,然後再從葉形、葉緣、葉脈、氣味、花、果實等細節特徵去觀察鑑別,以前總認為一棵樹上的葉子都是雷同的,不會有多大區別,但現在不這麼認為了,因為評判葉子是否一樣的標準有葉形、葉尖、葉緣、葉脈等;第二,要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觀察鑑別植物的過程中,不能一味聽老師講,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自己只需要提供手記錄老師講的東西就行了。可是我覺得這其中也有幾點不足:一是這全部由老師講學生記,並不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二是大家都跟著老師轉,沒有獨立觀察鑑別植物的機會,達不到提高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三是學生“保護資源,珍愛生命”的意識不強,學生採集標本時不去考慮這種植物的現存量,只知道採,而且毫不留情,就像鬼子掃蕩敵人一樣要把他們消滅掉。

  在這短短的幾天植物學野外實習中,我親身體驗到了植物的自身魅力,在這個過程中,我領會了野外實習對專業的鞏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檢驗理論的一塊試金石;是課堂內與課堂外的互補;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教與學的互動;是感性和理性的昇華。這幾天的實習過程,也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了我們的綜合與分析能力,讓我們產生了對大自然的新奇與美麗的讚歎與熱愛之情。我們學會了獨立思考、團結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實習鞏固了我們的課堂知識,我們在實習過程中積極運用課堂知識去觀察、識別各種植物、仔細辨別類似植物之間的不同之處。這樣理論聯絡實際,不僅加深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印象,而且培養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運用能力。我們親眼看到了百合科、豆科等各科屬的代表性植物。

  在國家4A級風景區-縉雲山,我們看到了很多從來都沒有見過的花草樹木,有些花開得特別豔麗、有些果長得很奇異、每當這時同學們就特別興奮、問題也特別多。這很好地激發了大家的學習愛好,還擴大視野,增長了我們的見識!由於這次實習差不多都在野外,條件比較艱苦,所以這次實習也很考驗大家的體力和意志力。在實習過程中雖然大家都又苦又熱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都互相幫助、互相協作、互相團結,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實習任務。實習中大家忙中偷樂,有說有笑,實習的道路上不僅留下了同學們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學們的歡聲笑語,當然還有很多難忘而美好的回憶!

  這一次實習已經歸來了,我們在實習中也遇到過困難,也有苦悶的時候,但是在我不斷的努力後,我找到了更多的實習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實習經驗,不過在野外有的時候怕怕的,真的是有點發怵,不過我都克服了。

  通過參加野外實習,我們們鞏固了已學過的基礎知識、學到了野外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瞭解了植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初步認識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實現了自我鍛鍊與提高。總體而言,野外實習基本上實現了預期目標。感謝老師的指導!

  篇2

  20xx年9月11號至10月7號,我們11級生態學的同學進行了一次探究性的專業野外綜合實習,此次實習一改原來走馬觀花式的實習方式,把個部門地理實習的性質由一般認識性實習,變為在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探究性實習。 在實習中師生克服多變的天氣條件,認真開展各項實習工作。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們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調查的一般方法,獲得了理論聯絡實際的機會,深化了認識,提升了綜合能力。此次實習達到了預期目的,獲得了圓滿成功,學生反映良好。

  這次實習強調學生主動探究學習, 在教師介紹實習線路***點***區域背景、野外觀察方法的情況下,學生分組調查,收集資料,然後展開討論,最後進行成果總結交流。

  結合實習區實際在實習之前老師就預設了各種專題性課題,學生可進行選擇,並要求作為最終成果提交。這樣既增加了實習的目的性,也調動了學生實習的主動性。同時,也突出了實習的研究性。我覺得很值得推廣。

  在實習過程中老師及時對實習內容總結以及專業知識進行講解,幫助學生鞏固、消化實習內容的工作,充分實現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實習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實習期間非常辛苦,因此,保障大家的後勤生活,讓大家在實習過程中無後顧之憂尤為重要。為了保證實習的順利進行,老師和班委們,無論是飲食方面還是住宿方面,都儘量在經費範圍內做到最好,為整個實習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這方面我覺得做得很好。

  通過這次實習我們也發現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即實習時間短,要跑的點又多,每天除了吃飯睡覺時間,都在車上度過,長途的跋涉讓我們都很累,在這種條件下學生心裡也會發生一些不良反應,給實習期間學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因此,希望學院考慮實習時間和在外作息時間的安排的變更。

  在領導的關懷和重視下,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此次實習取得了圓滿的效果:實習期間無一意外事件發生,師生都平安的完成了實習任務;對於即將畢業我我們來說,這次實習無疑又給我們的大學生活留下了一段難忘的經歷和回憶。

  篇3

  1.澄江帽天山之探索發現

  6月19日,我們踏上了本次野外實習的最後之旅,這一天我們來到了聞名世界的特異化石庫——澄江帽天山。在澄江動物化石博物館,我們有幸見到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發時期的各種生物化石,這些來之不易的化石不僅儲存完美,而且種類繁多。他們生動的體現了當時生物的形態特徵,使我們如實看到了地球海洋中最古老的動物原貌。澄江動物化石博物館的參觀,使我們深刻了解了動物起源的奧祕,認識了動物演化的漫長曆程,同時也深刻體會到人類佔據地球的來之不易。

  2.圓通山動物園之行

  參觀瞭解了古生物霸主恐龍之後,6月25日我們又來到了圓通山動物園,雖然之前也曾來過,但是這次總感覺和以前的不同,因為這一次我們是帶著專業的知識來學習參觀的。

  動物園裡的動物很多,無論是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跑的,或是水裡遊的,應有盡有。我們的觀察和普通的遊客不同,我不僅觀察動物的外形特徵,還要識別每種動物是哪個綱,哪個目,哪個科的動物,它與其他動物的區別等,並且詳細瞭解它們的各種特徵。通過對動物園動物的觀察,使同學們加深了對動物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大大培養了同學們對動物學這門學科的興趣。圓通山動物園之行,讓我們體會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水平的提高,我們更加深刻的體會是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在籠子裡面供人們觀賞的動物中,有很多的種類野生型已經滅絕了,由於人們對環境的破壞和濫獵殺,很多動物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動物滅絕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所以學會養成保護動物的意識,宣傳保護動物和提高生物多樣性等的知識,也是我們本次參觀動物園的最大收穫之一。

  3.昆明動物博物館之參觀學習

  時隔幾日,6月26號這天我們來到了昆明動物博物館來參觀,在各位動物學專家的詳細介紹下,我們又充實了不少。看到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活靈活現的動物標本時,我們不由自主的驚歎動物學專家們那精湛高超的手藝,簡直就是巧奪天工。

  動物博物館的參觀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我們收穫良多,我們不僅瞭解了生物的起源與進化等知識,而且知道了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及其意義,也知道保護動物的困難性,同時明白了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道理。

  4.祿豐恐龍谷之初探

  6月29日全班同學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前往恐龍谷的路上,坐在車上大家紛紛議論和猜測恐龍真正的樣子到底是什麼樣的,一想到自己馬上就可以與幾千萬年前的地球霸主恐龍零距離接觸,心情就別提有多激動了。

  大約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神奇的恐龍谷,這裡有很多的與恐龍體型比例1:1的恐龍塑像,看見這一個個實體比例的塑像我不禁感嘆恐龍之大。當我們來到化石館,看到這一具具恐龍的化石時,首先給我的印象就是震撼二字。身邊的這些恐龍化石讓我不由得幻想起那個幾千萬年前恐龍稱霸的繁盛世界。在導遊的介紹下,我們瞭解了有關恐龍的許多知識。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一類陸生動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脊椎動物,大多數屬於陸生爬行動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它最早出現在約2億4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所發生的中生代末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關於恐龍的滅絕原因,普遍為大家認可的是隕石撞擊說。6500萬年前的一天,突然一顆直徑約為10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強烈的撞擊導致海嘯和火山爆發,撞擊產生的鋪天蓋地的灰塵使地球數月乃至數年不見天日,地球氣溫隨之驟降,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不能生長,恐龍因缺乏食物等原因而永遠從地球上消失了。

  本次野外實習總結:

  此次野外實習使我們受益匪淺,不僅鞏固了我們的專業知識,也豐富了我們的課餘文化知識,是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也培養了我們學習和組織的能力和對動物學知識的興趣。

地理野外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地理資訊系統實習心得
相關知識
地理野外實習心得體會報告
地理野外實習心得體會優秀報告
地理野外實習心得體會
地理野外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地質野外實習心得體會
地籍測量實習心得體會報告
地理野外實習心得
野外實習心得體會
野外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地理學教育實習心得體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