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現在我們的教育當中,考試成績就成了這遮百醜的“白”,只要考試分數高,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計,可以任性,可以自私,家務也可以不幹,還有額外獎勵。為讓孩子保住成績上的優勢,有的父母甚至告訴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學習方法教給同學,不要把好的輔導書借給同學。結果,孩子變得越來越自我,越來越冷漠,甚至對家人都不關心了。教育不關注人品的培養,這樣的教育肯定走不遠。
現在的父母們都很重視家庭教育,不惜花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但是效果並不好。無數事實證明,家庭教育如果使蠻力,一味嚴格要求孩子或者一味溺愛孩子,都無法使孩子得到健康的成長。如何使巧勁,搞好家庭教育,使孩子得到健康的成長,是許多家長想了解的。為幫助這些家長解開心中疑惑,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會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兼祕書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請他來談談這個問題。
家庭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我們總說家是溫馨的港灣,但是很多成年人犯下大錯,都能追溯到他的童年。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家庭這個溫馨的港灣成為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呢?這是因為:
第一,家庭對人生來說格外重要。 人的一生要經歷四個重要場所:一是母親的子宮,生命之初,我們在那裡吸收營養,通過母體感受外部世界;二是家庭,隨著一聲啼哭,一條小生命來到世上,這之後他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通過家庭、父母來進行;三是學校,孩子在學校學習文化知識,汲取精神營養,當然他將來能否成才,還要看回到家裡的情況;四是職場,我們總要走上社會,進入職場,並在職場拼搏、晉升,但是累了倦了,還是要回家歇息。所以,家庭是人生永遠離不開的最重要的港灣。人生從這裡出發,也將回到這裡。
第二,童年的祕密還遠遠沒有被完全發現。 心理學家講,人的大腦就是一個黑匣子,而兒童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黑匣子。對兒童的喜怒哀樂,對兒童情感、習慣的形成,童年對人的一生具有什麼重要意義,我們目前並不十分清楚,科學研究還沒有達到能夠完全揭開這個祕密的時候。雖然我們還不能完全揭開這個祕密,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自出生到5歲之間,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諸方面從周圍攝取的,比他從5歲到終老一生所攝取的要多得多。這也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一個人的童年階段。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這個意思。
第三,家庭是人誕生的搖籃。 一個人的童年,並不只是未來生活的準備時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奪目的一段獨特的、不可再現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起決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而他的童年由誰帶路,周圍的哪些東西進入了他的頭腦和心靈非常重要。 也就是說,童年本身對人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孩子進學校以前,其認知風格、行為習慣、情感態度甚至於最初的價值觀,都已初步形成。學校起到的作用只是改造和校正,並進一步幫助他成長。
第四,家庭是如此重要,然而在家庭教育之路上卻充滿了無證駕駛的“司機”。 開車,我們大家都知道要考駕照,沒有駕照不能開車上路,否則就要被警察***。然而,做父母不要證就可以,只要你有了孩子,你就升級成了父母。實際上,做父母比開車要複雜百倍、千倍!因為一個孩子的方方面面,從生理到心理非常複雜,是門大學問。但是,我們竟然不需要接受任何培訓就可以做父母,並行使父母的權利,這對孩子來說,實在不公平。
第五,家庭教育態度不一致,會使孩子無所適從 。現在一個家庭中,大都是一個孩子有一對父母和四位老人疼愛,但是大人們的教育態度往往不一致,父母更願意配合學校緊盯分數,看孩子將來能否考上北大、清華;老人則溺愛孫輩,要啥給啥。家庭教育各念各的經,結果教育功能得不到強化,孩子的健康成長成了一句空話。
父母是最容易犯錯的老師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卻也是最容易犯錯的老師。因為大部分父母在成為父母之前,並沒有接受過科學的訓練,他們缺乏科學的育兒知識,以為教育不是他們的事,他們的事就是讓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了。孩子上學後,很多父母對老師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師,這孩子以後就交給您了。”言下之意是,孩子的教育跟我沒關係了,萬一出了事,是您的錯,您得擔著,別找我什麼事。
事實上,無論孩子在哪裡,都離不開父母的影響和教育。 吃飯時父母說的一句話,看電視時的一句評價,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我們從優秀孩子的身上總能找到和諧家庭的影子,而如果一個人沒有形成健全的人格,我們也總能從他身上找到家庭當中的某些衝突和矛盾 。父母和孩子的交流非常重要,當孩子感到與父母無話可說時,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僅舉步維艱,而且效果極差。
現在的父母普遍對孩子懷有過高的期望。望子成龍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自然有他存在的獨一無二的理由,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非要用同一個標準,即哈佛的標準或者北大、清華的標準,來要求和評價孩子,就大錯特錯了。我們應該允許孩子成為他自己 ,只有這樣,他才會感到生活幸福,潛能才能得到發揮。如果父母目光短淺,死盯分數來教育孩子,孩子的生活必然只留下悲傷。
每個人的智力都是有缺陷的,天才在人群中能佔到5%就不錯了,芸芸眾生中的絕大多數只能擁有普通的智商、普通的才幹和普通的生活。所以,父母要求孩子在智力上戰勝所有的同齡人是不現實的,而知道孩子喜歡什麼,適合幹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孩子說,我喜歡清掃垃圾,你願意讓他掃嗎?孩子說,我喜歡開卡車,你願意讓他開嗎?我想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是不能同意的。是,現在我們的人事制度、收入分配還不盡合理。在北歐一些發達國家,一個好的技術工人同樣可以生活得很好,生活品質跟一個政府部長沒有大的區別,同樣也能得到社會的尊重,這是社會問題,我們不能責怪家長太勢利。
但是,孩子是有差別的,這是實際情況。家長一定要知道,不要強求你的孩子和班上成績第一的孩子一樣。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你的孩子做了第一名,人家的孩子就做不成了,大家都拼第一,不是在互相殘殺嗎?與其這樣,不如放孩子一條生路,他的學習成績第一,她的體育成績第一,你的孩子熱愛勞動第一……每個人都做自己的第一,不是很好嗎?為什麼非要爭搶分數的第一呢?
父母容易重智輕德,犯教育功利化錯誤。 都說“一白遮百醜”,現在我們的教育當中,考試成績就成了這遮百醜的“白”,只要考試分數高,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計,可以任性,可以自私,家務也可以不幹,還有額外獎勵。為讓孩子保住成績上的優勢,有的父母甚至告訴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學習方法教給同學,不要把好的輔導書借給同學。結果,孩子變得越來越自我,越來越冷漠,甚至對家人都不關心了。教育不關注人品的培養,這樣的教育肯定走不遠。
另外,有些父母容易走極端,對孩子不是寵愛至極就是冷漠至極,尤其是前者,過度關心、照顧孩子,造成了很多孩子年齡雖然一年大一年,但是內心難以長大。
好的父母應該跟孩子一起成長。現在,很多父母不想學習,也沒有了成長的動力,總覺得自己在職場拼搏已經夠累的了,回到家只想放鬆一下,無力與孩子多交流,這樣恰恰使孩子無法得到成長。
好的父母不應該把教育孩子 當成枯燥的責任和義務,而要把這當成人生的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富足。只有享受教育的人,才能演繹教育的精彩。更重要的是,父母想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在某種程度上就要變成孩子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把父母當成一個偶然闖進他內心世界的人。
閱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事情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很多人都很關注身體的發育和成長,當然身體健康很重要,因為沒有身體哪來的精神呢?但是如果你以為身體成長了,精神自然就會成長,那就大錯特錯了。
身體的成長,遺傳起著很大的作用。一個人的身高、骨架甚至一些疾病,都可能通過基因遺傳下來,科學家的後代在長相上會像科學家,但是以後不一定就是科學家。因為精神的成長,只有通過閱讀和學習才能獲得。
讀孔子、孟子、老子、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和思想家對話,和大師們交流,才能得到他們思想的精髓,任何一個高峰,你只有攀登過才算真正地擁有。人類幾千年偉大的思想和智慧,誰也不能生而獲得,那麼它在哪裡?又怎麼獲得?它在偉大的著作裡,在圖書館裡。 如果你不去閱讀它,那些東西就是一堆廢紙;只有當你逐字逐句地閱讀它,你才開始擁有它。所以,沒有閱讀就不可能有心靈的成長,不可能有精神的發育。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是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和厚度;閱讀不能改變我們的長相,但是可以改變我們的氣質和品位。 所以,閱讀對個體來說,實在是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視的一件事情。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自古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求知過程。遊歷考察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閱讀,遊歷考察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為一個人的世界到底有多大,取決於兩個問題:一個是讀萬卷書,一個是行萬里路。而讀萬卷書是行萬里路的重要前提。
“把最美好的東西給最美麗的童年。”這句話是我為某學校題的詞。因為我一直認為,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應該成為聚集美好事物的地方。最美好的東西是什麼?我覺得是閱讀,圖書是最美好的東西。所以,父母一定要鼓勵孩子多閱讀,併為他們選擇適合閱讀的書籍。
現在,有些夫妻看起來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吃一鍋飯,但是精神沒有走到一起,各自在不同的精神世界裡生活。通過閱讀,夫妻之間也可以擁有共同的精神生活。
目前,書的價值遠遠沒有被人們所認識。一個人見識的真善美越多,心中的真善美就越多,就越有可能成為具備真善美品德的人。 那真善美在哪裡?它就在你讀的書中,尤其是人生前14年讀的書中。很多心理學家、教育家對此都有充分的認識。所以,我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夠看到這一點,做孩子的故事媽媽、故事爸爸,和孩子一起成長。
關於父母愛孩子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