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語文書課後古詩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7日

  學習七年級語文古詩,品味古詩,剖析其語言,探析其趣味,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下語文課後古詩

  1.山中雜詩

  ***南朝*** 吳均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簷上飛,

  雲從窗裡出。

  2.竹裡館

  王維***唐***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4.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5.逢入京使

  岑參***唐***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6.滁州西澗

  韋應物***唐***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7.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唐***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8.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唐***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 青山獨歸遠。

  9.約客

  宋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春早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閒敲棋子落燈花。

  10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七年級語文課外此夜曲中聞折柳全詩

  《春夜洛城聞笛》

  作者:李白

  原文: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註釋:

  1、洛城:洛陽城。

  2、暗飛聲:悄悄地飄來聲音。

  3、春風:一本作“東風”。

  4、折柳:即《折楊柳》,曲名。相傳西漢張騫入西域得《摩訶兜勒》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其中有《折楊柳》。樑鼓角橫吹曲也有《折楊柳》。清商曲有《攀楊枝》、《月節折楊柳》、《小折楊柳》諸曲。

  5、故園:故鄉。

  詩意:

  陣陣悠揚的笛聲,從誰家中飄出?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聽到哀傷的《折楊柳》,誰能不勾起思鄉之情嗎?

  賞析:

  這首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經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說:“……‘誰家’、‘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唐人七絕詩淺釋》***為一種理解。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當。這裡“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於為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彷彿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佈。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

  聽到笛聲以後,詩人觸動了鄉思的情懷,於是第三句點出了《折柳》曲。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來歸也折柳。據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長安灞橋即為有名的送別之地,或指那個地方的楊柳為送行人攀折殆盡。《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晉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楊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詞語。北朝《折楊柳歌》中說:“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大約都是據曲意填的歌詞。所以,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思。一般說,久居他鄉的人,白天還沒有什麼,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鄉。在春秋季節,人們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為全詩點睛,也是“聞笛”的題義所在。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卻從他人反說。強調“此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講話,為結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作勢。這是主觀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卻更見“我”感觸之深,鄉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頗能顯現李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上的主觀傾向。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詩人的故鄉是他從小生於此,長於此的地方,作為祖國的一部分,那種形象尤其令詩人難以忘懷。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七年級下語文課後古詩詞
七年級下語文課外古詩
相關知識
七年級下語文書課後古詩
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書課後古詩
七年級下語文書課本答案參考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書課後古詩
七年級上冊語文書課後古詩
七年級下語文書文言文
八年級上冊語文書課後古詩
七年級下語文課後古詩
七年級下語文課時作業本答案參考
七年級下語文課時作業本答案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