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韓愈馬說的翻譯及賞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出自古代詩人韓愈的《馬說》,想要了解一片古文,首先要知道它的翻譯的賞析。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古文韓愈馬說的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古文韓愈馬說的翻譯

  世間有了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馬,也只是辱沒在僕役的馬伕的手裡,和普通的馬***在馬廄的裡面,不因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吃完糧食一石。餵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里,而沒有餵養。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點不能從外面表現。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都做不到,怎麼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方法,餵養它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才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啊!

  古文韓愈馬說的賞析

  “說”是一種文體,本文題目的意思大多數教輔資料上都解釋為“說說千里馬”,可是我今天要推翻這個觀點,把本文題目理解為“千里馬的自述”,請大家跟著我這個思路去分析鑑賞。

  作者韓愈所處的中唐正是朋黨紛爭,世人傾軋之時,他本人屢遭排擠和貶斥。他也是一個有才能的文人,可以算是一匹“千里馬”,。那時社會狀況卻是“世修而謗興,德高而譭來”,所以他才發出了“士之處此世,而忘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矣!”的感嘆。在這種狀態之下,沒有人去賞識他,於是他便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沒錯,世上不會缺少人才,李白就說過“天生我才必有用,”可當時統治者卻沒有一雙發現人才的慧眼,於是作者就開始為我們描述他的悲慘境遇。“祗辱”“駢死”二詞就抒發了作者憤懣的感情,同時也寫出了對“食馬者”的厭惡。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千里馬有日行千里的特殊才能,為什麼人們卻發現不了呢?這一段就解釋了主要原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因為千里馬有特殊的食量,所以必須要以千里馬的規格來餵養它,而作者要展示自己的才能,必須得到一個合適的官職,才能才會得到發揮。作者在他對宰相的第二次上書中就抒發了希望當權者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心情,“古之進人者,或取於盜,或取於管庫,今布衣雖賤,猶足以方於此”。而宰相仍不理睬,他就作了《後二十九日覆上宰相書》,將周公吐哺握髮、求賢若渴的態度與宰相置之不理的冷漠態度進行對比,抒發了自己報國無門的憤慨和心中對統治階級的不滿。可以這樣說,作者正在向我們哭訴,“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這一舉問的有理、有力,充滿委屈之情和憤激不平之氣,同時也發出了在《與於襄陽書》中出現過的“何其宜聞而久不聞也”的感嘆,把作者對封建統治者浪費人才與摧殘人才的譴責表達得淋漓盡致。

  由於千里馬“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所以“食馬者”們很是惱怒,就不斷鞭打它,可是又不按照正確的方式,餵養它還是不按照正確方法,千里馬自然感到委屈,於是就不斷以鳴聲抗議,可是“食馬者”卻不能通曉他的意思,就如同作者在《應科目時與人書》中表現的那種懷才不遇的困窘一樣。他們拿著馬鞭,明明千里馬就在眼前,卻仍是在說“天下無馬”!這就鮮活的勾畫出了那些“假伯樂”可笑的醜態。於是作者大聲長嘆哀鳴,連用三個感嘆句,語氣凌厲,斬釘截鐵,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


初二語文岳陽樓記的翻譯及賞析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的翻譯及賞析
相關知識
古文韓愈馬說的翻譯及賞析
語文古詩過零丁洋的翻譯及賞析
七年級語文古詩登岳陽樓的翻譯及賞析
八年級周敦頤愛蓮說的翻譯及賞析
八年級語文詩經采薇的翻譯及賞析
初二語文岳陽樓記的翻譯及賞析
八年級語文望嶽杜甫的翻譯及賞析
七年級古詩過故人莊的翻譯及賞析
古詩歸園田居的翻譯及賞析
七年級必背古文三峽的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