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案例是基於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真實問題的研究正規化,強調實踐與理論的互動,行動與反思的聯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一
一個學校,一個班級,學生總有好有差。作為一個教師,既要關心優等生,更要關心後進生。在教育教學中,對待後進生我們要做到以人為本,付出師愛;以生之助,友情感化;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一、以人為本,付出師愛
作為一個教師,都應“以人為本”,尊重每一位學生。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我們教育學生,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樑。這樣老師才會產生熱愛之情。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物件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的過程便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融。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對於斌斌這樣特殊的後進生我放下架子親近他,敞開心扉,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絃。“動之於情,曉之於理”:用師愛去溫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說服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認識並改正錯誤。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學的幫助對一個後進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力量有時勝過老師的力量。同學之間一旦建立起友誼的橋樑,他們之間就會無話不說。同學是學生的益友。在學生群體中,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過於直率,尤其是批評他們的時候太嚴肅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讓斌斌與其它同學從交朋友做起,和巨集巨集同學一起坐,讓他感受同學對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學是自己的益友,讓他感受到同學給自己帶來的
快樂,讓他在快樂中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快樂!通過同學的教育、感染,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交流,在轉化後進生工作中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一個後進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瞭解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及其後進的原因,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正確引導。斌斌的情況比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對自己的錯誤、缺點認識不足,對老師的批評教育產生厭惡、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愛心為媒,搭建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樑。與他談心,與他交朋友,使其認識錯誤,樹立做個好學生的念頭;充分發揮學生的力量,編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於助人的同學跟他坐,給予學習和思想上的幫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業,讓他感到老師的關心、重視„„用關愛喚起他的自信心、進取心,使之改正缺點,然後引導並激勵他努力學習,從而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
通過一年的潛心努力,精心轉化,終於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斌斌同學搖身一變,由“搗蛋鬼”轉變為紀律委員,由後進生轉變為先進生!他無論在哪裡見到我,都會親切叫上一聲:“老師,您好!”我總是報之一笑,並說上一聲:“你好。”
班裡的後進生尤其需要得到老師的信任、關心、肯定和鼓勵,長期堅持下去,他們就會在老師的期待、幫助下,消除灰色心理的陰影,與其他同學一樣充滿自信,閃出他們特有的光彩,體驗到成功。總之,
轉化後進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複雜、艱鉅的教育系統工程。轉化後進生要抱著滿腔熱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需要教師在工作中多一份寬容,少一份責備,把愛的甘露灑進每一個後進生的心田,進行反覆、耐心地教育;還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體化的教育網路,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
一個孩子就是一本書
何盼,男,9歲,二***1***班學生。小臉蛋上時常黑乎乎,身上有時髒兮兮的。上課時不是鑽抽屜就是東張西望,有時索性站起來,或是走處座位。集隊做操時常跑到別班隊伍中去,把他拉倒自己隊伍中站好不一會兒有開始左搖右晃了。真是一個頑皮的小男孩。針對其行為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父母由於忙於生計,無力管理他的學習。2.學校因素:在老師的眼裡,何盼是個頑皮的小男孩;在同學的眼裡,何盼是個愛惹事的同學。3.個人因素:單純,好動,玩心比較重,精力充沛。我將所採取的教育策略:A.利用他反應快,接受能力強的優點,讓他與同學結對子,既幫助同學又讓他有事可幹,是他旺盛的精力有地方消耗。同時又能激發他學習的積極性。B、課堂上多提醒他多傾聽,表現較好時及時給予獎勵,增強他信心。C.平時和家長及時溝通,瞭解孩子在家的情況,並讓家長也及時瞭解
如何讓何盼變成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好學生呢?
***一***打架***
某天下午第一節課下課,突然有學生跑來辦公室報告:“打架了,何盼把某某鼻子打出血了。”我一聽便急忙往教室裡趕,只見某某正捂著鼻子嚎啕大哭,他卻一副不以為然的表情。顧不得多說什麼我一邊命令他站在黑板前等我來了解情況,一邊扶某某去處理鼻子。等我處理完再回到教室他正在黑板前掉眼淚。我以為他一定是認識到錯誤了,他卻說“是他先動手打我的。為什麼他不站黑
板?”原來他是因委曲而掉眼淚呀。於是我只好把他叫到辦公室苦口婆心地教育了一番最後他連連點頭表示以後不再打架了。後來,他爸爸到學校來提到他回家說“不到學校讀書了,老師偏心罰他站黑板”。原來是一直對我讓他站黑板的事感到委屈呢。我內心一驚,心想:我不經意的一個行為原來會對學生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呀。雖然頑皮但他畢竟剛走進小學,他對學校的一些制度並不清楚,我若貿然的採用一些強制措施去懲罰他的話,一定會讓他對學校產生恐懼心理。看來下次我得三思而後行了。
***二***今日班長
今天輪到他當今日班長,一大早我就向他囑咐要如何如何,該怎麼怎麼做。這一天他上課特別認真,小手舉得特別積極,收作業檢查衛生也用不著老師催促。一句話,今日班長當得挺不錯。第二天,我在班上表揚了他,他高興得滿臉笑容。
***三***同伴相助,友情感化
同學的幫助對他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力量勝過老師的力量。某某學生說,“何盼,這個字你寫錯了„„ 何盼,你的數學試卷最後一題做錯了„„ 何盼,你的這個英語單詞拼寫錯了„„”。“啊„„哪裡錯了啊„„怎麼改啊?” 。某某人說,“我來跟你講啦„„”。同學之間一旦建立起友誼的橋樑,他們之間就會無話不說。讓他感受同學對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學是自己的益友。讓他感受同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他在快樂中學習和生活。同時在學習生活中感受無窮的快樂!通過同學的教育和感染,促進了他與同學間的情感交流。常言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瞭解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及其落後的原因,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正確引導。因此,要求我們要以愛心為媒,搭建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樑。充分發揮學生的力量,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於助人的同學跟他坐,給予學習和思想上的幫助,從而喚起他的自信心、進取心,使之改正缺點,然後引導並激勵他努力學習,從而成為一個好學生。
孩子需要信任。只要你有耐心對待每一位學生,經常找他們談話,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專門輔導,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會發現原來他也是一名可愛的孩子,從小程身上,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每一個孩子就是一本書,需要我們用心去讀懂。無論一個學生怎麼樣,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用心呵護他們成長過程的每一步,他***她***都將會給你一個驚喜
三
問題:以下的教學片斷,說明了教師貫徹了哪些教學原則?運用哪些教學方法?並作簡要分析。
案例一:
語文老師在講完“竊竊私語”這個詞的時候,發現很多學生把“竊竊”錯寫成了“切切”。於是老師打算在這節語文課上幫大家糾正這個詞的寫法。
正當老師在講解的時候,教室裡忽然傳來幾聲竊笑,老師順著聲音望去,原來是小張和同桌的小李正在小聲說話,一邊說著一邊笑,顯然不是在談論跟上課有關的內容。老師停下來望著他們,這時,班裡大多數同學都已經注意到了,小張卻還是旁若無人的講著。於是,老師把小張叫起來提問:“你能不能解釋一下‘竊竊私語’是什麼意思嗎?”小張顯然不知所措了,緊張得一句話也說不出。於是老師又把小李叫起來了,小李似乎有所準備,“就是小聲說話的意思。”“那你知道‘竊’是什麼意思嗎?”老師接著提問。小李這下無言以對了。老師示意讓他們坐下。
老師開始解釋:“竊竊私語,就是背地裡小聲說話的意思,也就是偷偷小聲說話,‘竊’就是偷,私底下的意思,它一般和財物利益有關,所以要寫加‘寶蓋頭’的‘竊’而不是沒有‘寶蓋頭’的‘切’,比如,同學在課堂上揹著老師偷偷說話,這就叫‘竊竊私語’,如果在偷偷地笑,就叫‘竊笑’,同學們認為這種行為好不好呢?”。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不好!”小李和小張頓時紅了臉,低下頭,認真聽課了。
分析:在案例中的語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遵循了科學性與思想統一原則、直觀性原則、鞏固性原則這三個原則。
首先,老師在向學生正確講解“竊竊私語”這個詞語的寫法的時候,根據詞義的分析,還進一步向學生傳達了“在課堂上講話這種行為是不好的”這種觀念。這樣,老師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道德教育,實現了既教書又育人的目標,遵循了科學性與思想統一原則。
其次,老師把學生在課堂上偷偷講話的情況當做一種具體體現,直觀地向學生描述了“竊竊私語”的正確表現,有利於學生感受到豐富的詞義,更容易的掌握到這個詞語的正確寫法。這樣的直觀手法,方便學生用感受來掌握理性知識,遵循了直觀性原則。
最後,老師是在發現了學生對知識的錯誤理解後,引導學生從正確的方面理解知識。老師對這個知識點的再次教學,彌補了學生掌握知識中的缺陷。這樣老師就成功的引導了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的掌握了知識,遵循了教學的鞏固性原則。
在教學方法方面老師主要運用了以語言傳遞的教學方法——講授法。
初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