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散步的好處介紹精選
都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究竟飯後散步都有什麼好處呢?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飯後散步的好處介紹,希望你喜歡。
晚飯後散步的好處
1、散步可以使大腦皮層的興奮、抑制和調節過程得到改善,從而收到消除疲勞、放鬆、鎮靜、清醒頭腦的效果,所以很多人都喜歡用散步來調節精神。
2、散步時由於腹部肌肉收縮,呼吸略有加深,隔肌上下運動加強,加上腹壁肌肉運動對胃腸的“按摩作用”,消化系統的血液迴圈會加強,胃腸蠕動增加,消化能力提高。
3、散步時肺的通氣量比平時增加了一倍以上,從而有利於呼吸系統功能的改善。
4、散步作為一種全身性的運動,可將全身大部分肌肉骨骼動員起來,從而使人體的代謝活動增強、肌肉發達、血流通暢,進而減少患動脈硬化的可能性。
飯後散步更科學的方法
走的時間應在飯後半小時至一個小時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提倡飯後行走,因飯後血液供應大多集中到胃部,行走時血液又轉移到四肢,心腦血管血液相對減少,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散步時間以一小時為宜。
散步姿勢抬頭、挺胸、邁大步、雙臂隨步行節奏有力的前後交替擺動,路線要直。速度可分慢走、中走、快走、小跑幾種。慢走每分鐘走70—90步,時速3—4公里;中速每分鐘走90—120步,時速4—5公里;快走每分鐘走120—140步,時速5.5—6公里;小跑為每分鐘140步以上。每分鐘走140步,走一小時即接近一萬步。
走路速度因人而異。中老年人可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循序漸進。一般走到稍微出汗,就能達到鍛鍊和健身的目的。快走時的心率不超過每分鐘100—110次為宜。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心率的變化。
幾類人不適合飯後散步
1、患冠心病、心絞痛的人。進食後立刻進行大運動量活動,有可能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最好餐後1小時再散步,每次半小時,注意步速不要過快。
2、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糖尿病患者。飯後最好靜坐閉目養神10—30分鐘再散步,馬上散步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導致頭暈乏力,甚至昏厥。高血壓患者散步時最好上身挺直,否則可能壓迫胸部,影響心臟功能。走路最好前腳掌著地,不要後腳跟先落地,否則會使大腦處於不停振動中,易引起一過性頭暈。
3、患有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人。飯後立刻散步會增加胃腸蠕動,吃進去的食物對胃壁產生刺激,不利於胃黏膜修復。
4、貧血、低血壓的人。飯後大量血液都供給胃部了,散步時很容易造成腦部相對缺血,出現頭昏、目眩,甚至昏厥。一般來說,這類人可選擇早起散步。
飯後散步的注意事項
1、飯後匆忙走動所消耗的能量,實際上是透支了進餐前的體能,人體內的血液就會更多地分佈於軀幹、四肢等活動部位,使胃腸道血液供應量相應減少,消化酶的分泌也隨之減少。此時要是緊跟著再做一些對靈敏性和準確度要求較高的活動,比如駕駛,很容易導致不良後果。
2、根據美國保健學會專家的調查發現,許多車禍的發生與肇事者飯後立即駕駛有關――正餐過後,坐進駕駛倉,血液都集中於胃部,大腦缺氧現象嚴重,注意力難以集中,反應速度減慢,靈活性下降。
3、有些人是適合飯後“不能走”的,這是指體質較差,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這些人飯後不宜散步,就連一般的走動也應減少,可以選擇在飯後平臥10分鐘。
4、因為飯後胃內食物充盈,此時再進行直立性活動,就會增加胃的振動,加重胃的負擔,引起或加重胃下垂。患有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最忌飯後運動。因為飯後胃腸活動增加,胃腸部的血流增加,腦部的血流相應減少。
介紹風寒感冒的症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