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種類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8日

  茯苓是一種常見中藥,有利水滲溼的功效,其實茯苓的品種有很多,下面給大家介紹茯苓的型別,希望能幫到大家。

  茯苓的型別

  茯苓皮: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功擅利水消腫,適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證,常與生薑皮、桑白皮、陳皮、大腹皮配伍,即五皮散。

  帶皮苓:即將茯苓切碎,取用帶有皮殼的赤茯苓,功效主治與茯苓皮相同,如無帶皮茯苓,可用3/4的茯苓、1/4的茯苓皮混合取代之。

  赤茯苓:即茯苓菌核的赤色部分,功擅利水滲溼,適用於水溼、停飲等證,常與豬苓、澤瀉配伍。

  白茯苓:即茯苓菌核的白色部分,功擅健脾,適用於脾虛體倦、食少便溏之證,常與黨參、白朮、甘草配伍。

  茯神:即茯苓菌核中貫穿鬆根部分切成的小塊,功擅寧心安神,適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證。為了加強療效,還常和硃砂拌用,稱為朱茯神或朱衣茯苓。

  茯苓的食用方法

  在醫生的指導下,搭配其它藥物,將茯苓煎湯或製成丸散服用。這是茯苓的正統吃法,因為茯苓並不是一味完全沒有副作用的藥物,這樣使用能將它的副作用降至最低。這一類藥劑多用來治療小便不利或者失眠心悸等症狀,效果很好。茯苓做藥劑時根據每個人體質情況的差異,常與桂枝、白朮、黨蔘、黃芪、附子等藥材搭配。

  茯苓也可做成食物食用,它含有茯苓多糖、蛋白質、卵磷脂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物質,能利尿,能降血糖、能除溼氣。常用的食用方法有做湯,做粥,做茶飲,做餅,做酒,和做茯苓膏等。當然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風味和效果。

  吃茯苓雖然有許多好處,但也並非適合所有人食用,一般來說體質陰虛沒有溼熱的人,有虛寒和滑精現象的人,腎虛的人,氣虛的人,汗多的人都不宜食用,否則很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同時吃茯苓也不宜吃過多,養生理論認為凡事過猶不及,吃茯苓吃太多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土茯苓與茯苓的區別

  有些人會有疑問,土茯苓和茯苓是不是同一種?其實不然,這不是同一種藥物。土茯苓與茯苓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並不屬於同一種藥物,土茯苓為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於山坡或林下,入藥的部分只能選擇其乾燥後的根莖。

  茯苓是利水滲溼藥,還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常用量10--30克。土茯苓是清熱解毒藥,可除溼利關節,性味甘淡平,歸肝胃經,常用量15--60克。

  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熱利溼、解毒、殺蟲止癢,對於溼熱所致的面板病如梅毒、溼疹有很好的療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溼的藥,常常配伍在益氣健脾的藥方中,增強健脾利溼的作用。在口感上,土茯苓偏於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選擇上不用混淆。

茯苓種植技術_茯苓如何種植
室內草莓種植方法
相關知識
茯苓的種類介紹
武術器械的種類介紹資料
電視牆的種類介紹
吊頂有哪些種類_吊頂的種類介紹
香蕉芽的種類介紹
現代揚琴的種類介紹
客家拳的種類介紹
化州傳統武術南拳的種類介紹
牆紙的種類介紹
黃金桂茶的種類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