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疾病防治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2日

  兒童過敏性疾病發生率為41%,也就是說,每兩或三個兒童裡,就有一個“過敏”寶寶。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齲齒小小蟲牙不可忽視

  學生最常見的口腔疾病莫過於齲齒,也就是蟲牙。其實,蟲牙裡面並沒有蟲子,而是因為咀嚼食物後沒有及時刷牙漱口,食物殘渣在細菌的作用下,發酵、產酸,侵蝕牙齒使牙齒脫鈣、軟化,進而慢慢形成空洞,也就是齲齒。據統計,我國兒童的乳牙齲齒患病率為80%至90%,恆牙患病率為40%。

  預防齲齒的方法主要有三點

  1、使用含氟牙膏。北京地區生活用水中含氟量較低,所以選擇含氟牙膏是個不錯的補充。這種牙膏可以使牙齒更加堅固、抗酸,可以抑制細菌,還能增加牙齒再礦化能力。經過科學論證,長期使用含氟牙膏對身體沒有任何不利因素,是一種安全的護牙方法。

  2、窩溝封閉方法。實際上這是防止齲齒的最佳方法。每個人的後牙***磨牙***咬合面上總有一些深淺不一的溝,那就是窩溝。窩溝封閉是在這些容易生長齲齒的地方提前填滿高分子樹脂,隔絕外來的致齲因素。在孩子的磨牙新萌出的一年之內進行窩溝封閉效果最好。韓醫生建議,家長可以帶孩子到口腔醫院的預防科進行窩溝封閉。

  3、早期填充。發現了淺齲後應該儘快到醫院進行充填治療。

  另一個影響學生口腔健康的問題是牙齒的錯位畸形。這主要與遺傳、飲食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最佳的牙齒矯正年齡是在12到14歲。因為這時乳牙已經替換成了恆牙。

  肥胖年齡越來越小

  肥胖是一種由於膳食不平衡、熱量攝入過多而引起的營養過剩性營養不良。它的危害眾所周知。據調查,兒童少年時期的肥胖有42%到80%會發展為成人肥胖,所以預防肥胖應從兒童開始。

  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衛生科段佳麗醫師介紹,1999年北京市城區兒童肥胖患病率已超過15%,而且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進食過多***特別是油炸食品和糖類食物***。多餘的熱能轉化為脂肪蓄積於體內,再加之運動不足使能量消耗降低,就會導致肥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遺傳因素。研究表明,雙親均為肥胖者,子女70%到80%會發生肥胖。

  預防肥胖首先要注意合理安排兒童的飲食結構,如早、中、晚三餐熱能及營養素攝入量按30%比40%比30%比例搭配,食鹽每人每天攝入量不超過10g,脂肪不超過5g等。第二,兒童青少年每人每天鍛鍊應不少於一小時。第三,養成細嚼慢嚥、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的良好飲食習慣。第四,學校、家長要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定期做好學生健康監測。在肥胖發生的高峰期***1歲以內、7至9歲之間***尤其應該注意觀察。體重的急劇增長和旺盛的食慾都是發生肥胖的危險訊號。通過定期測量身高和體重,可早期發現肥胖兒,及時採取防治措施。對於具有肥胖傾向或家族遺傳史的兒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儘早實施運動處方。

  兒科常見疾病防治

  發熱

  小兒正常體溫常以肛溫36.5-37.5℃,腋溫36-37℃衡量。通常情況下,腋溫比口溫***舌下***低0.2-0.5℃,肛溫比腋溫約高0.5℃左右。目前主張測腋溫,若腋溫超過37.5℃,且一日間體溫波動超過1℃以上,可認為發熱。

  ***一***發熱程度分級

  1、低熱:37.5℃-38℃;

  2、中等熱:38.1℃-39℃;

  3、高熱:39.1℃-41℃;

  4、超高熱:41℃以上。

  ***二***病因

  經過細緻的體格檢查,根據一些體徵能幫助找到小兒高熱的誘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若患兒面板出現皮疹,可能為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例如幼兒急疹、麻疹、風疹、水痘、手足口病等;

  2、若發現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可能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

  3、若伴有咳嗽,肺部聽診聞及痰鳴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的體徵;

  4、若發現淺表淋巴結腫大,應考慮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面板黏膜淋巴結綜合徵,亦應該注意結核、白血病和惡性淋巴瘤;

  5、腹部有明顯的壓痛或其它體徵,應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闌尾炎、腸梗阻等。

  ***三***急救措施

  將患兒置放於環境安靜、陰涼、空氣流通處,解包、鬆衣散熱。

  1、冷敷:可用冷溼毛巾敷額,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塊外裹乾毛巾敷頭、頸,還可加敷腋窩和腹股溝則效果更好。

  2、醇浴:將75%酒精兌水一倍稀釋,用小毛巾蘸溼擦抹頭、頸、腋窩、胸背和四肢。若小兒四肢冷或擦抹後面板起“雞皮”,應改用稍低於面板溫度的溫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紅轉暖。

  3、在作物理降溫的同時還要服退熱藥,有高熱、抽筋病史的同時加服鎮靜藥。當家離醫院遠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熱最好不要不管一切往醫院跑,可以先在家中作上述緊急處理。

  4、藥物降溫法:不可隨便使用退熱藥,若體溫不超過38℃,無需服藥,要注意觀察。對早產兒,小嬰兒與體弱兒一般不用藥物降溫。對乙醯氨基酚***泰諾林***是一種比較安全的退熱藥,是兒科臨床最常用的退熱劑,劑量為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4-6小時一次。布洛芬***恬倩、美林***適用於6個月以上兒童,劑量為每公斤體重5-10毫克,每6-8小時一次。24小時內不超過4次。

  由於高熱容易造成脫水,也因服退熱藥大量出汗時體內喪失水分就更多。脫水不僅使退熱困難,還會影響新陳代謝和血液迴圈,發生酸中毒等。因此必須鼓勵患兒多飲水。一般發熱對身體組織器官的影響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產生。但當體溫超過40°C時,體內蛋白質會發生分解,引起腦水腫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腦病後遺症。因此,孩子出現40°C以上高熱就必須緊急處理。小嬰兒可能由於高熱會引起心跳加快,還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等。對於高熱不退、有驚厥病史者及小嬰兒及時送醫院進一步診治。

  ***四***預防

  1、加強鍛鍊,多進行戶外活動,提高免疫力。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藥物。

  2、氣候轉變時及時增減衣服,防止過冷或過熱。

  3、流行期間少帶小兒去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感染機會。

  4、經常開窗,流通新鮮空氣。衣著要涼爽透氣,切忌採用捂被子發汗。

  5、及時接受預防注射,減少傳染病發生。

  兒童過敏性疾病的發生機制

  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取決於遺傳和環境兩種因素,人類基因表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明顯變異,故認為環境因素對於近年來過敏性疾病發病率增高更為重要。經典的“衛生假說”認為,生命早期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微生物的暴露減少,導致免疫系統發育異常,進而增加了患過敏性疾病的可能性。“Thl/Th2細胞功能失衡”是“衛生假說”的免疫學基礎***Th:輔助性T細胞***。細菌和病毒感染引發的自然免疫可以誘導Th1型細胞因子的釋放,胎兒及出生時免疫反應表現為Th2型優勢,隨著生後環境中抗原的刺激,免疫反應逐漸向Th1型轉化,達到“Th1/Th2平衡”。由於公共及個人衛生條件不斷改善,“過度衛生”的環境使得嬰幼兒受環境中抗原刺激的機會減少,造成機體免疫反應向Th2偏移,Th2細胞分泌的IL-4、IL-5和IL-13等細胞因子增高,刺激B細胞產生IgE和嗜酸性粒細胞活化、增殖,釋放各種炎性介質和細胞因子,從而導致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增加。並非所有微生物的暴露對過敏性疾病都有保護作用,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人類偏肺病毒等一些呼吸道病毒感染對哮喘無保護作用。近年來研究發現,Th2介導的過敏性疾病和Th1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發病率都呈上升趨勢,不能完全用“Thl/Th2平衡”學說來解釋上述現象。

  生命早期抗原暴露減少,除導致“Th1/Th2平衡”偏移外,也延緩了免疫耐受的形成,這一機制在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發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者提出“菌群學說”,認為工業化國家中抗生素使用和飲食變化引起腸道菌群紊亂,進雨影響菌群介導的黏膜免疫耐受,導致變應性氣道疾病的發病率增加。
 

流感防治知識
兒童常見疾病咳嗽
相關知識
兒童疾病防治知識
春季疾病防治知識
兒童安全防範知識
結核病防治知識大全
兒科疾病用藥知識
兒童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預防常識怎樣預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培訓
職業病防治知識***4***
職業病防治知識***2***
狂犬病防治知識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