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4日

  地榆是中草藥。性寒,味苦酸,無毒;歸肝、肺、腎和大腸經。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培清養陰,消腫斂瘡等功效。那麼你知道地榆的功效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準備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地榆的形態特徵

  1.地榆: 多年生草本。根多呈紡錘形,表面棕褐色或紫褐色,有縱皺紋及橫裂紋。莖直立,有稜,無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基生葉為羽狀復生,小葉4-6對;葉柄無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小葉片有短柄;托葉膜質,褐色,外面無毛或稀疏腺毛;小葉片卵形或長圓形,長1-7cm,寬0.5-3cm,先端圓鈍,稀急尖,基部心形至淺心形,邊緣有多數粗大、圓鈍的鋸齒,兩面無毛;莖生葉較少,小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狹長,基部微心形至圓形,先端急尖,托葉大,革質,半卵形,外側邊緣有尖銳鋸齒。穗狀花序橢圓形、圓柱形或卵球形,直立,長1-3***-4***cm,徑0.5-1cm,紫色至暗紫色,從花序頂端向下開放;苞片2,膜質,披針形,先端漸尖至驟尖,比萼片短或近等長,背面及邊緣有柔毛;裂片4,橢圓形至寬卵形;先端常具短尖頭,紫紅色;雄蕊4,花絲絲狀與萼片近等長,柱頭先端盤形。瘦果包藏在宿存萼筒內,倒卵狀長圓形或近圓形,外面4稜。花期7-10月,果期9-11月。

  2.長葉地榆: 本變種與正種的主要區別在於:基生葉小葉帶狀長圓形至帶狀披針形,基部微心形,圓心形至寬楔形;莖生葉較多,與基生葉相似,但更長而狹窄。花穗長圓柱形,長2-6cm,徑0.5-1cm;雄蕊與萼片近等長。花、果期8-11月。

  地榆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鮮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絞汁內服。外用:適量,煎水或搗汁外塗;也可研末摻或搗爛外敷。

  地榆的注意事項

  虛寒者忌服。

  ①《本草匯言》:癰瘡久病無火,並陽衰血證,並禁用之。

  ②《本草經集註》:得發良。惡麥門冬。

  ③《本草經疏》:胎產虛寒洩瀉,血崩脾虛洩瀉,法並禁用。

  ④《醫學入門》:虛寒冷痢禁閒。熱痢初起亦不可用。恐澀早也。

  ⑤《本草衍義》:虛寒人及水瀉、白痢,即未可輕使。

  ⑥《本經逢原》:氣虛下陷而崩帶及久痢膿血瘀晦不鮮者,又為切禁。效能傷胃,悞服多致口噤不食。

  地榆的功效與作用

  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消腫斂瘡。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帶下,瘡癰腫痛,溼疹,陰癢,水火燙傷,蛇蟲咬傷。用於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燙傷,癰腫瘡毒。

  ①《藥性論》:止血痢蝕膿。

  ②《綱目》:汁釀酒:治風痺,補腦。搗汁塗虎、犬、蛇.蟲傷。

  ③《本經》:主婦人乳痓痛,七傷,帶下病,止痛,除惡肉,止汗,療金瘡。

  ④《本草正》:清火明日。治帶濁痔漏,產後陰氣散失。亦斂盜汗,療熱痞。

  ⑤《別錄》:止膿血,諸瘻,惡瘡,消酒,除消渴,補絕傷,產後內塞,可作金瘡膏。主內漏不止,血不足。

  ⑥《唐本草》:主帶下十二病。

  ⑦《滇南本草》: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

  ⑧《日華子本草》:排膿,止吐血,鼻洪,月經不止,血崩,產前後諸血疾,赤白痢並水瀉,濃煎止腸風。

  ⑨《藥物圖考》:調敷湯火傷,疳瘡潰爛。

  ⑩《開寶本草》:別本注云,止冷熱痢及疳痢熱。

  ⑾李杲;治膽氣不足。

  ⑿《藥品化義》:解諸熱毒癰。

  ⒀《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治胃痛,胃腸出血。

  地榆的附方

  ①治便血:地榆四兩,炙甘草三兩。每末五錢,水二盞,入砂仁末一錢,煎盞半,分二服。***《沈氏尊生書》地榆甘草湯***

  ②治急性菌痢:水橄欖根研粉,成人每服三至六分,每天三次,兒童減半。***《全展選編·傳染病》***

  ③治血痢不止:地榆二兩,甘草***炙、銼***半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渣,溫服,日二夜一。***《聖濟總錄》地榆湯***

  ④治久病腸風,痛癢不止;地榆五錢,蒼朮一兩。水二鍾,煎一鍾,空心服,日一服。***《活法機要》***

  ⑤治燒燙傷:地榆根炒炭存性,磨粉,用麻油調成50%軟膏,塗於創面,每日數次。***《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⑥治婦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黃瘦虛渴:地榆二兩***細銼***,以醋一升,煮十餘沸,去渣,食前稍熱服一合。亦治嘔血。***《聖惠方》***

  ⑦治溼疹:㈠地榆一兩,加水兩碗,煎成半碗,用紗布沾藥液溼敷。㈡地榆面、煅石膏面各二十兩,枯礬-兩。研勻,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兩,調膏外敷。㈢地榆面十五兩,密陀僧三十兩。研勻,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兩,調膏外敷。***《全展選編·面板科》***

  ⑧治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生地榆、太子參各一兩,或加懷牛膝一兩,水煎服,連服二月。***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⑨治紅白痢,禁口痢:白地榆二錢,炒烏梅五枚,山查一錢。水煎服。紅痢紅糖為引,白痢白糖為引。***《滇南本草》***

  ⑩治無名腫毒,癤腫,癰腫,深部膿腫:地榆500克,田基黃200克,研末,田七粉5~15克。調入700克凡士林中成膏,外敷患處。***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⑾治面瘡赤腫焮痛:地榆八兩***細銼***,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渣,適寒溫洗之。***《小兒衛生總微方論》***

  ⑿治猘犬咬人:地榆根末,服方寸匕,日一、二,亦末敷瘡上,生根搗敷佳。***《補缺肘後方》***

  ⒀治蛇毒:地榆根,搗絞取汁飲,兼以漬瘡。***《補缺肘後方》***

 

紅蘿蔔的功效和作用
黃地榆的作用
相關知識
地榆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苦地膽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雪蓮花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三葉青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用法用量
浙貝母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補骨脂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甘遂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醋泡蛋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小茴香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芹菜汁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