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菊怎麼養雛菊的價值
雛菊又名馬頭蘭花、延命菊,春菊、太陽菊等。是菊科植物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釐米左右。那麼你對雛菊的養殖方法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雛菊怎麼養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雛菊怎麼養
雛菊較耐移植,移植可使其多髮根。不需作株形修剪和打頂來控制花期。
播種育苗
雛菊種子很小,每克種子有4900-6600粒,多在9月份播種。而浙江地區一般在7月份下旬即開始播種,主要在7月下旬-8月中旬播種為多。此時播種元旦為盛期。
播種選用疏鬆、透氣的介質。介質經消毒處理,最好再用蛭石覆蓋,薄薄一層,以不見種子為度。因雛菊種子很小,不宜點播,所以一般用撒播,當苗長有2-3片真葉即可移植一次。播種用介質pH值在5.8-6.5為宜,EC值在0.5-0.75較適宜,播後保持18-20℃的溫度,80-90%的溼度,5-8天發芽。在江浙一帶還可春播,但育苗長勢和開花都不如秋播苗。所以一般不用春播。
第一階段
播種後保持18-22℃的溫度和80-90%的溼度。5-8天胚根長出。發芽後仍要保持介質的溼潤,不需噴肥,需要給予光照,但發芽時光照不能太強,仍要適當遮蔭。在7-8月份,中午前後仍要遮蔭進行降溫。
第二階段
此階段溼度在70-80%,能使其根扎入介質吸收養分供其子葉的伸展,溫度控制在16-20℃等到第一對真葉展開即可開始施肥,以50ppm的20-10-20水溶性肥料為主。此階段過後即可開始用288或128穴盤進行一次移植。
第三階段
此階段為苗的快速生長期,要防止介質過溼,以50ppm的20-10-20和14-0-14的花卉專用肥交替施用。由於氣溫的高低和蒸騰的大小,一般2-3天澆一次液肥,而不再澆水。這是種苗生產中的一種較科學的水肥管理方法。如按傳統方法,以隔時間段澆一次肥,則濃度相對加至70-100ppm。但在澆水或肥之間應讓介質稍幹一下,利用乾溼交替來促進苗的生長和根系的發育。當苗長有2-3對真葉,苗高3-100px,根系發育基本完全,即可進行下一階段的煉苗。
第四階段
此階段苗的根系已長好,已有3對真葉。可考慮上盆前的煉苗過程。溫度同上一階段,溼度略有降低。此階段水分控制尤其重要。施用14-0-14水溶性肥料,否則苗很容易徒長。所以要有充足的陽光,加強通風,控制溫度和溼度,防止其徒長。
田間管理
移植上盆
苗經過煉苗即可上盆。此時苗已有3對真葉。如果用的是穴盤育苗,根系已經充滿穴盤。上盆多用300px口徑的營養缽。上盆後不用再換盆。上盆時可加入複合肥充當基肥。上盆後及時澆透著根水。光照調節:雛菊也喜陽光,包括在生長期和開花期。光照充分可促進植株的生長,葉色嫩綠,花量增加。
溫度控制
上盆後移至保護地越冬,可防止盆花在冬天受凍害。雛菊在5℃以上可安全越冬,保持18-22℃的溫度對良好植株的形成是最適宜的。而在實際中很難做到。雛菊10-25℃可正常開花,溫度低於10℃時,生長相對緩慢,株形減小,開花延遲。如溫度高於25℃,花莖會拉長,生長勢及開花都會衰減。在5-6月份,氣溫升高,生長勢及開花不夠理想,所以一般都用秋播苗來避開5月份以後的氣溫升高環境。
水肥
雛菊喜肥沃土壤,單靠其介質中的基肥是不能滿足其生長需要的。所以每隔7-10天追一次肥,可用花卉肥,也可用複合肥進行點施或溶於水澆灌,濃度在200-250ppm。但複合肥點施不如澆灌見效快。所以有條件的可用水溶性花卉肥交替使用。但在冬天應減少花卉肥的用肥量,在澆水肥前應讓介質稍幹,溼潤但不能潮溼。因其是基葉簇生,如不通風,基部葉片很容易腐爛,感染病菌。生長季節給予充足的水肥,長得既茂盛又可延長花期。
雛菊的病蟲害防治
雛菊的主要病害有葉枯病、苗期猝倒病、灰黴病、褐斑病、炭疽病、霜黴病***可用百菌清800-1000倍,1000-1500倍進行防治***;蟲害有菊天牛、棉蚜、啟超、地老虎、大青葉蟬、蚜蟲等。
葉枯病
葉枯病多從葉緣、葉尖侵染髮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規則狀,紅褐色至灰褐色,病斑連片成大枯斑,乾枯面積達葉片的1/3-1/2,病斑邊緣有一較病斑深的帶;病健界限明顯。後期在病斑上產生一些黑色小粒點。如桂花葉枯病***亦稱枯斑病***、臘梅葉枯病、翠菊葉枯病***亦稱斑枯病***。病葉初期先變黃,黃色部分逐漸變褐色壞死。由區域性擴充套件到整個葉脈,呈現褐色至紅褐色的葉緣病斑,病斑邊緣波狀,顏色較深。病鍵交界明顯,其外緣有時還有寬窄不等的黃色淺帶,隨後,病斑逐漸向葉基部延伸,直至整個葉片變為褐色至灰褐色。隨後在病葉背面或正面出現黑色絨毛狀物或黑色小點。
苗期猝倒病
幼苗未出土或出土後均可發病。未出土時發病,胚莖和子葉腐爛;出土後幼苗發病,幼莖基部初呈水漬狀病斑,後變褐色,縊縮成線狀,幼苗倒地死亡,死亡時子葉尚未凋萎,仍為綠色。高溫高溼時,病株附近表土可長出一層白色棉絮狀菌絲。
灰黴病
灰黴病病苗色淺,葉片、葉柄發病呈灰白色,水漬狀,組織軟化至腐爛,高溼時表面生有灰黴。幼莖多在葉柄基部初生不規則水浸斑,很快變軟腐爛,縊縮或折倒,最後病苗腐爛枯萎病死。
褐斑病
真菌性病害,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漸向上部蔓延,初期為圓形或橢圓形,紫褐色,後期為黑色,直徑為5-10mm,界線分明,嚴重時病斑可連成片,使葉片枯黃脫落,影響開花。
炭疽病
該病侵染雛菊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褪綠小斑點,逐漸擴大後形成圓形、半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病斑淺褐色至灰白色,邊緣有紅褐色環圈。在潮溼的條件下,病斑上出現淡桃紅色的黏孢子盤。炭疽病發生在4-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盤在病落葉中越冬,由風雨傳播。
防治方法: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噴施針對***物加新高脂膜,大大提高農藥的有效成分率,不怕太陽暴晒蒸發,能調節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栽培時應避免密植,儘量保持通風、透氣、光照充足的涼爽環境條件,否則會造成植株細弱徒長。保持清潔,發現受感染的植株、葉片,必須隨時摘除清理。病害發生時,立即採取藥劑防治措施。
玻璃翠怎麼養玻璃翠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