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養生保健的原理
中國傳統養生文化融各種防病、治病、健身、修煉方法於一體,它以中國哲學為理論基礎,彙集道、儒、佛、醫、武的思想精華,不僅具有健身延年的實用價值,而且映射出中華民族文化品格、民族心理、思維方式的特色。下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國,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
順應自然,天人相應——中國傳統養生的基本理念
在傳統醫學的理論體系中,順應自然是養生理念的重要內容,無論是養生保健,還是疾病的康復,所有的方法和機能,都體現著與自然相適應的特點,也充滿辯證的觀點.
***1***天人相應
中醫認為,人生於天地之間,一切生命活動都與大自然息息相關,必須隨時隨地與其保持和諧一致,這就是“天人相應”的思想.在養生實踐中,必須遵循這一基本法則,才能取得良好的養生效果.而“改造自然”、“挑戰自然”、“戰天鬥地”之類的思想和行為,在養生領域是不應提倡的.我們要適應季節、把握時間、順從地理、適應社會,從而順應自然,頣享天年.
***2***形神合一
形,是指人的整個形態結構,即肌肉、血脈、筋骨、臟腑經絡、四肢百骸等組織器官,和氣血津液等基本營養物質,是人的物質基礎;神,指情志、意識、思維等精神活動,又指生命活動的全部外在表現,是人體功能的反映.這二者的辯證關係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神本於形而生,依附於形而存在,形為神之基,神為形之主.
形為基礎:“形”是“神”的物質基礎,中醫的“五神”***神、魂、魄、志、意***、“五志”***怒、喜、思、憂、恐***,分別由五臟***心、肝、脾、肺、腎***所生成.“神”需要大量的氣血精微濡養.
神為統帥:人體起統帥和協調作用的是心神.生命活動表現出的整體特性、整體功能、整體行為、整體規律,都由神志管理、協調、統一.因此,養生時要以“養性”、“調神”為先.
形神共養:形神共養,即不僅要注意形體的保養和復健,而且還要注意精神的攝養和康復,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身體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統一的發展.
***3***動靜互涵
陽動陰靜:臟腑器官屬陰,以靜為特徵,功能活動屬陽,以動為特徵.保持動靜協調狀態,才能使各器官充滿活力,從而推遲各器官的衰老改變.
動靜相濟:大多數養生家提倡動靜結合,以達到形神共養的效果.動靜兼修,動靜適宜,是中國傳統養生的重要原則.
***4***協調平衡
協調人體自身的生理功能狀態及其與外在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平衡機體各系統和組織器官間的正常功能,以及機體與外界的物質交換,也是中醫養生的重要內容.
中和是養生康復的最高準則.中醫所有理論的核心,是《內經》提出的“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即強調“中和”、協調平衡的觀念也是這一思想的體現.
人體的功能失調、對稱失衡、狀態失穩,是導致人體生理功能低下和早衰、疾病的重要原因.
祛邪是平衡協調的重要環節.中醫非常重視“祛邪”,而養生更重視體內正氣來祛除病邪,這實際上也是調節平衡思想的反映.
***5***正氣為本
現代的養生觀念,已經不再僅僅強調補充機體營養物質.真正的健康狀態,應該是人體臟腑各項功能的正常運轉.正氣為本,從中醫的觀念分析,就是充分發揮和加強臟腑功能,使精微生生不息,廢物排洩有序,這才是抓住了養生的根本.只有扶正祛邪,扶正固本才能延年益壽.
傳統養生的五大特點
精神養生
《黃帝內經》從醫學角度首次提出精神保養可以防病,並依據四時之氣的特點來調養精神.精神養生派認為,人的思、慮、智、志、意、魂等均由神所主.因而主張神氣清靜內守,不宜躁動妄耗;強調少私寡慾,抑目靜耳,調攝神志,順應四時,常練靜功,則可抗衰延年,促進健康.
動形養生
《呂氏春秋》率先提倡動形養生,認為經常運動身體,可強身健體.東漢名醫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創編了“五禽戲體操”,作為練身強體之功法.
調氣養生
氣乃生命之根本和動力,具有“抗邪防病”的功效.氣貴在執行不息、升降有常.調養元氣之法包括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和七情,省言語;習吐納、行導引等.
固精養生
通過固攝陰精,使之充盈內守,以達養生.強調節情慾以防陰精妄耗,倡導晚婚,通過調七情、少操勞,以保養陰精,固祕陽精,益壽延年.
食療養生
唐代名醫孫思邈為此派宗師,其主導思想是節制飲食,以食療病,延年益壽.飲食宜清、淡、軟、簡;忌膩、厚、生冷、雜.鄒鉉提出:“凡老人有患,宜先以食治……此為養老之大法也.”認為食療對人體具有調和陰陽、滋養髒俯、補益氣血、調節情感等作用,為養生之本.
藥餌養生
利用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以達到抗衰老的目的.其觀點是以扶持為本,制方原則在於“中和”,認為老人藥餌,只可用溫平、順氣、補虛、中和之藥,並應與食療結合,一是溫養腎氣,二是健脾理氣,即重在培養先天、後天之本.用藥要根據四季氣候和年齡階段的不同特點,因人而異,未病先防,養脾氣,填腎精.
上述養生之法各有所長,因此,養生抗衰延壽之本,應根據自身諸方面的條件,選擇綜合養生方法,方可奏效.
《紅樓夢》中的傳統養生保健方法
1、感冒採用飢餓療法
《紅樓夢》中,從主子到丫環,一日三餐吃得都很少,感冒傷風時尤其如此,大夫不是開藥方,而是讓人先“清清淨淨地餓兩頓”,或者要求飲食一定要清淡。
小病不吃藥是古人的養生良方。所謂飢餓療法,不是真的一點都不吃,而是適當地喝些米湯,主要是大米湯,有潤五臟的作用。患普通感冒時,可採取飢餓療法,多喝白米粥,夏天可放點綠豆,冬天加點糯米,中老年人放點山藥和棗。對於胃腸型感冒,表現為厭惡油膩的食物、腹瀉,可以用白蘿蔔加鹽煮湯喝,連蘿蔔一起吃下去,有助消化的作用。
2、不過量飲茶
妙玉曾說過,喝茶“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不僅茶要小口地喝,紅樓夢裡,每個人喜歡的茶都不同。賈母吃完油膩的食物後,就不喝六安茶;寶玉吃了面,要喝“女兒茶”。
茶葉中含有鞣酸,大量飲茶會造成體內鞣酸過多,引起胃腸功能失調。六安茶是偏苦的一種綠茶,能清熱解毒,不適合老年人;女兒茶其實是普洱茶的一種,促消化、排毒功能強,還有一定的通經作用,適合女性喝。根據體質喝茶很重要。年齡大、寒性體質、胃寒、月經期的女性,都要少喝綠茶。冬天就是普通人也要少喝太濃的綠茶,最好喝紅茶。下午2點以後,最晚4點以後,也不要喝濃茶。
3、學會捶背
在《紅樓夢》裡,丫環給賈母、王夫人捶背的場景比比皆是。這是古代最常見的一種保健方法。
背上有三條重要的經絡,沿著脊柱的是督脈,是人體的陽中之陽,兩邊各距離督脈1.5寸,是膀胱經,關係到人體的五臟六腑。捶背關鍵是要“輕”,正確方法是五指併攏稍微彎曲,手心為空地拍背,沿著脊柱從上到下,從中間到兩邊。捶背的時間,最好是下午3點到5點,這是膀胱經值令的時候,養生效果最好。
4、壽從樂中來
賈母去世時83歲,劉姥姥85歲依然健在。兩人雖然一富一貧,生活環境有很大不同,但都是高壽,她們的長壽祕訣是什麼呢?
賈母的最大長壽祕訣是重視享受天倫之樂,喜歡和全家人一起吃團圓飯,愛熱鬧,不孤獨。劉姥姥多動,生性樂觀、幽默,受了戲弄也不生氣,有一顆平常心,常常自嘲“端多大碗吃多大飯”,是她長壽的關鍵。現代人要多學學賈母和劉姥姥的“壽從樂中來”。許多疾病,如胃病、腸炎、高血壓、冠心病、癌症等,都和心情有很大關係。現代人最缺乏親情,子女一般和老人分開住,導致老人很孤獨。對此,老人首先自己要想開點,兒女也應多抽時間陪陪父母。老人還要多動,掃地也能延年益壽。
5、豆腐皮包子是“長壽包”
豆腐皮包子是用豆腐皮做皮,木耳、香菇、青菜等做餡蒸成的包子。在清朝曾長期作為貢品,給皇上吃。所以《紅樓夢》第8回裡,有了寶玉自己捨不得吃,卻要留給晴雯的場景。
豆腐皮包子也叫“長壽包”。其中,木耳、豆腐都有降血脂的作用,尤其是豆腐皮,含有很多植物雌激素,有延緩衰老、美容的作用。對於“三高”患者來說,豆腐皮包子是非常好的一道健康菜。
6、酷夏養生法
“夏不敞胸熱不晾背”,是《紅樓夢》中的酷暑養生法。即使再熱,也不能光著上身睡覺,至少要穿個肚兜,保護好胸和肚子;不能睡在太涼的地方,比如石凳子上,否則會睡出病來;三伏天也不要吃冰,頂多是將茶壺浸在井水裡,有點涼意就行了。
人體最怕著涼的幾個部位是:咽喉,太涼的食物刺激黏膜,會導致咽炎;頸部,著涼容易導致肌肉痙攣;腹部,會引發很多婦科疾病;胃部,造成胃脹、腹瀉;肩部和膝部,著涼易傷害關節。不少人喜歡夏天鋪涼蓆,其實涼蓆最好只在三伏天鋪,入伏前和出了伏,就不要再鋪了。
7、春天最適合梳頭養生
《紅樓夢》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梳頭、篦頭。古代養生講究“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乾隆皇帝活到了89歲,“發常梳”是其養生祕訣之一。
頭頂正中最重要的一個穴位叫做百會穴。梳頭的作用就是按摩這一穴位,不僅能保養頭髮,讓頭髮更有光澤、少脫髮,還能有助睡眠。梳頭時,以百會穴為中心向前或向後梳。現代人時間都比較緊張,所以每次梳10—20下就夠了。實在沒時間,可以五指張開,稍微用力,從前向後攏過頭髮,也可起到按摩頭皮的功效。
8、火腿燉肘子孝敬老人
紅樓夢第16回,賈璉和鳳姐請乳母趙嬤嬤吃飯,鳳姐怕老人牙口不好,特意讓人拿了一碗從早晨就開始燉的爛爛的火腿燉肘子給她吃。
吃肘子有養筋骨的作用,肘子燉得特別爛,裡面的飽和脂肪酸會部分變成不飽和脂肪酸,好消化,適合老人吃。此外,老人吃東西,最重要在以下幾個字:
爛,因為他們牙口、咀嚼、消化都不好,爛的更有利吸收;
雜,一天最少吃14種食物,包子、餃子,餡以肉、雞蛋、蘑菇、白菜、豆腐都是很好的食物,調料最好有醋、蒜和姜;
新鮮,老人要少吃冷凍食品和剩菜剩飯;
淡,60歲以上、血壓高的老人每天吃鹽不能超過3克,肥胖和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每天吃油不能超過20克。
冬至養生保健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