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公亭勵志對聯
——閒話湖南益陽裴公亭聯
裴公亭位於益陽市南端,資江畔,曾是唐朝兵部侍郎裴休讀書之所,始建於唐。亭西有會龍山,山東有白鹿寺。裴亭、霞洞、鹿寺,互為比鄰。
裴公亭的對聯今人撰的較多,古人撰聯最早的是明朝天啟進士,明亡後為僧的郭都賢,因他是益陽人,對裴公十分敬仰:
代裴公稱一日主人,風月江山,與此老平分千古;
到石上問三生舊跡,宰宦仙佛,想他年定許重來。
郭都賢有志氣,一生不為二主,明朝滅亡後,剃髮為僧。回到益陽後,想代替裴公噹噹“風月江山”主人的味道,從宦海中歸入佛門,感慨何止萬千。
同為和尚的清代海印,也是益陽人,寫了副有名的對聯:
資水滔滔,淘盡古今人物,問裴公何去,雲樹何存,遺址悵空亭,白鹿不來秋欲晚;
江風浩浩,吹開天地蜃樓,喜海疆蕩平,狼煙都靖,名山尋舊約,黃花應笑我來遲。
別看是和尚,聯語的文彩十分了得。資水象時間一樣淘盡了古今人物,儘管一代名相裴公功名顯赫,也照樣只留下了一座孤亭了。我雖說來遲了,面對眼前的景色,不免有些惆悵。聯中“資水”對“江風”、“古今”對“天地”、“白鹿”對“黃花”,對仗十分工整。
清末的陳天倪,曾任湖大教授,益陽人,對故鄉的裴公亭,自然念念不忘,寫了兩副對聯:
一
莫望他銜花再來,滿天劍影笳聲,中原逐鹿;
且待我乘風歸去,萬里月明浪靜,東海釣鰲。
二
四十年前憶舊遊,禪榻依然,白鹿黃花人去後;
一剎那間罹浩劫,好山長在,青鞋皁帽我重來。
作者從清末到民國再到解放,直到1969年才去世。親眼目睹數千年的封建王朝被推翻了,孫中山建立了共和體制,後被蔣介石奪取了政權,日本鬼子又來了,經過八年抗戰,三年國內戰爭,才有了新中國,世事滄桑鉅變,作者撫今追昔,“青鞋皁帽”重來,一身簡樸,“好山長在”,心中感到慰藉。
當代益陽人,“會龍詩社”發起人之一的蔣天柱先生撰聯:
宦海歸遲此讀書,縱然泉作伴,石為鄰,壯志不磨,記否當年成相業;
佛鄉遊罷還尋舊,果爾鹿重來,花欲笑,塵緣難斷,教從何處悟憚心。
聯語講了兩個人物,上聯說裴休晚年坐鎮長沙,後來益陽寓居讀書;下聯是說海印和尚兩次從蒙古返回後,仍住在白鹿寺。一官一佛,無論“相業”還是“禪心”,人各有志,都有所成,都值得後人懷念。
無名氏寫的幾副短聯,值得一讀:
到此不知誰是客;
前身安見我非禪。
隔岸紅塵飛不到;
上方清罄聽忘歸。
裴亭月隱千年樹;
白鹿鐘聲萬里雲。
喜聞樂見的勵志廣告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