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藝術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8日

  藝術教育涉及多種形式的教育目標,但它又不能代替其它形式的教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實施思路 》

  【摘要】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是實施和深化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和重要內容,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廣大非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藝術素質及審美能力、人文底蘊和通識能力,應著眼於普及和綜合的方面,推崇全面發展。本文從培養目標、課程設定和管理模式三個方面入手,就如何推動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有效實施提出自己的一點拙見。

  【關鍵詞】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實施

  一、明確培養目標,構建學科建設

  公共藝術教育概念的提出,源於區別高校內的專業藝術教育,使高校中非藝術類專業學生能針對某一藝術形式進行學習。發展起來的以豐富性和綜合性為特點的通識教育,是當前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的一種審美教育形式,它通過對其進行藝術的培養和薰陶,使學生在課堂上掌握藝術的審美經驗,充分感受到藝術美的感染力,並在潛移默化中具備良好的審美素質,從而達到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目前看來,公共藝術教育沒有與其他公共課程具有同等的地位,除了起步較晚未形成完善的教育體系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學科認識,沒有將專業藝術教育的思維模式與公共藝術教育作好區別。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必須以所有大學生為教育物件,以普及大眾藝術為方向,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質為主要任務。明確學科應有的教學理念,完善相應的培養目標和計劃,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公共藝術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和任何一門學科一樣都是教育系統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科學設定課程,合理安排教學

  高校藝術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和培養藝術鑑賞能力,使其在身心方面獲得良性的影響,關注的是人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對於非藝術專業學生而言,理解和感受音樂家作品帶來的審美價值遠遠大於掌握其中複雜晦澀的演奏技術。在注重藝術欣賞分析與審美欣賞交融,淡化藝術技法、技能練習的同時,更要聯絡藝術教育中人文精神與專業教育知識的相互滲透、與其他教育形式的互補,還有公共藝術教學實踐與校園人文環境的建設。審美個體的差異性決定了課程設定不能單一化,要把藝術課程分成多個層次,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迎合學生的個性發展;發揮高校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充分開發公共藝術課程教學資源,注重多門學科的交融;依據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力求學生在瞭解各類藝術形式的教學活動中明確其自身的興趣。另外,文化藝術活動作為校園文化活動中最為活躍的一部分,也是藝術實踐的重要舞臺。培養文學、音樂、美術等藝術類社團並給予專業的指導意見,定期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等一系列的文化藝術活動,都是對公共藝術教育課堂實踐的大力補充。

  三、落實管理模式,完善評價體系

  事實上,即便是公共藝術教育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下,很多院校仍然沒有獨立的公共藝術教學管理機構,這就有可能造成教學監管的無序。部分院校的公共藝術課程多是由來自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的教師兼任,而大部分專業教師對於一個受眾層級不一的普及型非專業課程並不是那麼積極對待。對《方案》操作不當,使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相比較其他學科而言出現了明顯的不平衡。高校在強調優勢學科的發展同時,不應忽視對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視。學校的政策及管理方面會影響到學生對這門學科的學習態度,教育方同受教育方的重視度不夠,顯然會帶來素質教育的停滯不前,影響公共藝術課程良性迴圈的形成,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和提高人格素養的目的將無法有效達成。為此,在公共藝術教育的管理模式上,必須落實以下幾個方面:

  一完善公共藝術教育的基礎設施,為教學的開展提供經費支援與設施保障。良好的教學配套設施,對於提高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著重要的作用,除了教學裝置、場地、活動場所的一般基礎硬體設施投入外,也應根據課程內容引入有針對性和時代特色的教材及相關讀物、影像資料。,

  二成立專門的公共藝術教育管理機構,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提高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學質量。《方案》中明確規定,專職公共藝術教育教師的人數應占該校藝術類教師的50%,專業教師隊伍的早日規範化有利於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也是全面落實《方案》的必然要求。高素質的師資是進行公共藝術教育的人力支撐與智力保障,而公共藝術教育要求教師除了必備的藝術素養外,還應具備相應的人文底蘊,從而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積極推動課後交流與評價,有利於課程實施的完整性。公共藝術教育涉及的是學校來自不同院校和專業的全體學生,為避免師生和學生之間缺乏課後交流,應積極的開展課堂討論小組,並實施教學評價,及時的提供反饋資訊;在對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環節和自身的專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的同時,學校也能依據評價結果進行有效的決策和管理。

  參考文獻:

  [1]王長喜.論素質教育中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

  [2]程春雲.藝術教育概論[M].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9.

  [3]於海印.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藝術科技,2014.

  篇二

  《 高校戲曲藝術教育引導策略 》

  【摘要】結合相關實踐調查結果整理判定,想要在高校推廣宣傳戲曲經典文化,必須同步啟用學生靈活的理性、感性思考潛能,藉助多媒體網路資訊科技播放代表性影視資料,令學生對於戲曲藝術產生全面性認知,這便是今後戲曲藝術教育的核心使命。因此,筆者的任務,主要是透過崑曲角度進行現階段我國高校戲曲藝術教育狀況的客觀調查驗證;同時,結合一切技術手段引導學生熱愛並有機傳承傳統戲曲藝術,最終為今後我國戲曲經典長遠化流傳,提供較為穩固的過渡支撐橋樑。

  【關鍵詞】戲曲經典;崑曲;高校教育;藝術內涵;引導策略

  隨著我國素質化教育方針的全面覆蓋落實,涉及高校戲曲藝術教育指導地位的問題開始引起社會的全方位關注,如今要做的,就是怎樣令大學生群體自主深入到戲曲藝術蘊含之中,令其在維持現代品格的基礎上,快速提升自身古典民族藝術修養。僅以崑曲為例,其對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藝術文化有著較高的傳承成就,當中文學、音樂、舞蹈等美感因素百般交接。尤其是現代大學生群體,完全有責任深入掌握此類底蘊深厚的藝術形式,竭盡全力進行崑曲藝術的弘揚與傳承。因此,為了避免限制年輕一代文化認同感的樹立結果,相關高校指導教師,必須針對既有教學指導方案加以改革除錯,力求令崑曲等戲曲藝術教育成就得以有機展現。

  一、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進行崑曲藝術教育中的挑戰困境論述

  一大學生的崑曲藝術審美大眾和精英化對抗局勢過於深入

  隨著人民生活質量和文化素質的不斷提升,審美文化在空間上呈現多重類別,表現出大眾和精英審美文化的全面衝突跡象。所謂大眾審美文化,就是基層人民休閒、娛樂的專屬工具;相比之下,精英審美文化類活動,傾向於箇中成員心靈陶冶和精神提高結果,有著此類素養的人畢竟不多。透過某類層面觀察界定,從明清傳承到現代的崑曲,便是精英文化發展過程中對傳統戲曲發揮作用的代表性產物,當中蘊藏著封建統治階級、明清文人墨客,以及近現代知識分子的思維要素,往往透過崑曲不同形式的唱詞、腔調、劇本內容和舞臺身段表現出來。想要令周邊觀賞人群更加細緻地欣賞並感受到崑曲獨特的藝術魅力,並且能夠自覺地延伸到相關社會意識形態評判層面之上,就必須從思維靈活和素養較高的大學生群體入手,督促相關指導教師,藉助最新技術裝置吸引學生注意力,在今後的自主學習中形成較高的文化知識內涵和藝術綜合性鑑賞技能。如今我國正處於資訊、消費的繁盛時代,人們的視聽途徑多種多樣,同時衍生出對全社會時尚、經濟的推動浪潮,包括時裝、流行音樂、旅遊觀光、汽車駕駛等文化產物,從根本上整改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生存發展體系,至此不同人員審美理念和社會景觀也存在較大差異現象。大學生作為時代的主人,長期身處此類複雜化生態文化環境之中,他們的審美傾向和以上時代文化特徵緊密關聯,卻不可避免地形成和崑曲藝術審美教育的厭倦對抗局勢。

  二大學生對於崑曲潛在的藝術元素程式不瞭解,學習中產生諸多不適感

  中國傳統民族藝術,尤其是崑曲藝術,對於內部要素銜接程式規範要求極為嚴格,如戲曲中的人物造型、唱腔、化妝方式,以及角色的任何動作細節等,都不容許衍生任何偏差跡象,可以說,正是此類程式化凸顯的表演風格,才造就了崑曲藝術的理想美感效果。透過客觀層面觀察,崑曲可被劃分到形式美藝術行列之中,其利用各類形式要素加以自由組合,換取前所未有的美感效應。而人們在進行戲曲欣賞期間,經常出現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的模式。儘管說,部分戲迷對於崑曲的某些劇情、唱段等了若指掌,但還是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藝術欣賞情境之中,這可以說和其感知體驗到富有程式美感效應的藝術元素,有著直接性關聯。可是大學生長期接觸外國最流行的藝術文化,對於傳統崑曲藝術程式幾乎是一無所知,不理解演員一句話為何要唱如此之久,旋律為何不停旋繞,走路又為何如此奇怪,如若教師不能在合理時間內予以解釋指導,至此過後,大學生群體想要順利地透過以上表演規範體驗崑曲藝術的獨特魅力,便顯得更加困難了。

  二、新時期背景下在高校佈置拓展崑曲藝術教育傳承活動的必要性研究

  一大學生內心對於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整體上還是較為強烈的

  自從青春版《牡丹亭》在我國各高校巡迴演出之後,每到謝幕階段,周邊觀賞的大學生都會急著拍手稱讚。他們之所以內心如此激動,是因為他們潛意識裡有著對傳統民族藝術的一種永恆渴望情感,幾乎完全被中國式的美感元素所全面震撼。單純結合文化角度審視,中國古典文化,尤其是崑曲的藝術元素,在劇場中會產生極為強烈的震撼作用,使得原本在大學生內心過於晦暗的民族美學感知態度,得以重見光明,民族驕傲感至此全面復甦。實際上崑曲藝術在我國經歷了由盛到衰的過程,加上西方自由文化藝術的不斷衝擊,使得處於時代頂端的年輕群體,習慣了觀賞西方的芭蕾舞、交響樂,以及莎士比亞的戲劇,同時更存在對自身民族文化座標歸屬的質疑情感。而自從崑曲藝術成功步入高校教育機制之中,有關內部廣大學生掩藏已久的一種民族文化記憶,開始被全面喚醒。

  二崑曲劇目內容和現代大學生實際生活、內心狀況產生一定的共鳴

  結合于丹、易中天經典現代解讀引起的國學熱研究,將經典藝術細緻地融入到現實生活環境之中,不單單是進行外部推廣宣傳,實質上是進行個體成員最真實的內心情感呼喚。大學生平常生活中的某些特殊情感,在其接受崑曲藝術教育和欣賞的環節中,自然地和特殊人物際遇相互融合,隨之怦然心動,這便是此類年輕群體在懵懂中一直無法真切瞭解的元素。如果一類藝術作品,能夠藉助其特有的演繹形式,將情感自然地釋放出來,那麼任何人都會因為此類震撼結果而備受感動。如若想盡快令崑曲藝術和現代大學生實際生活、內心思維模式,產生有機共鳴效果,那麼平常的文化理念滲透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畢竟人性,不管對於我國古往今來的任何人文環境,都是比較適用的。

  三、在高校順利落實崑曲藝術教育事務的引導策略內容解析

  自從我國實施對外改革開放政策後,加上計算機資訊科技的不斷髮達,涉及西方各類藝術文化元素,開始直接對我國傳統民族藝術和社會文化體系,造成深度衝擊,大學生作為時代的主人,永遠走在時尚潮流前沿,其中對於藝術欣賞和審美的選擇結果眾多,途徑更是五花八門,這便為今後我國崑曲藝術的推廣和有機傳承,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危機。儘管說現階段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進展得如火如荼,高校更設定了戲曲藝術教育交流平臺,但是大學生群體因為其特有的身心特徵,從事任何活動的熱情都是極為短暫的。如若後續教育工作處理不夠妥當,即便是崑曲學習的初始階段賦予學生怎樣的美好印象,最終也會在他們步入社會後被日漸淡忘。在此類現實背景下,筆者開始針對現代化高校崑曲藝術教育策略,提出以下改革指導性建議:

  一和專業劇團建立並維持長期系統化崑曲藝術教育傳承的合作關係

  儘管說長期以來,我國各類高校都相繼開展了崑曲專業劇團組織活動,但還是存在一部分高校,因為內部社團和相關機構合作意願不強,使得相關專業劇團難以成功介入,最終呈現出崑曲校園推廣活動的被動與從事游擊戰的局面。也就是說,長此以往,大學生可能在本科階段中唯獨能夠有一兩次的崑曲教育普及事務碰觸機會,特殊情況下會一次都沒有。由此看來,專業崑曲劇團和高校之間,有必要儘快制定出長期且系統化的藝術普及合作計劃。

  二組織科學的藝術宣傳普及活動,力求貼近大學生生活並引起其情感共鳴

  結合筆者以往的調查結果論證,發現目前我國高校存在大部分學生,對於崑曲藝術感知程度不高,並且強烈希望教師在佈置此類藝術教育宣傳事務的過程中,能夠儘量貼合他們的實際生活,確保今後欣賞相關曲目過後,能夠適當引起自身情感上的共鳴效果。因此,高校在引進崑劇團並開展相關藝術推廣事務期間,應該主張在維繫崑曲獨特藝術特性的基礎上,新增更多的現代元素,避免和大學生實際生活規則過度偏離,儘量啟用其內心的民族藝術榮譽感,從而真正地,令崑曲成為現代大學生熟悉、熱衷的藝術感知和素質完善工具。

  三儘快將崑曲藝術合理地融入到高校素質教育課程體系之中

  高等院校內部的崑曲相關課程,基本上包括以下兩種型別:首先,便是開設研究生專屬的曲學方向研究課程;其次,則是為全校學生設定的公共選修類課程。相比之下,後者課程形式普及性程度更高一些。但實際上,在崑曲公共選修課佈置期間,往往依照指導教師的興趣和時間加以安排,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講,缺少一定的系統、穩定特性,尤其對於今後崑曲藝術的普及工作來講,更是帶來諸多限制。因此,將崑曲快速地融入到高校素質化教育課程體系之中,之後實施合理、系統化的除錯引導方案,對於崑曲在高校學生中的普及教育,絕對是十分有利的。

  四透過多重途徑強化高校崑曲的藝術教育實踐能效

  第一,其必須竭盡全力地引起國家對高校戲曲藝術教育的重視。就是說,相關教育機構,必須快速地將崑曲文化視為我國傳統藝術傳承的一類核心組成單元,提升對其的認知水平;同時,高校還應在響應國家素質化教育方針的基礎上,自覺地進行藝術課程原有形式改造,將崑曲藝術作為必修課程,並在日常教育事務中得以系統化覆蓋落實。

  第二,高校必須全面關注崑曲藝術課程設定和教學實效。將戲曲藝術轉變成為我國傳統音樂文化課程,並長期進行單獨授課。當然,為了全面保障崑曲藝術的實際教學質量,部分經濟實力較強的院校,可以定期聘請專業戲曲藝術家,步入課堂之中講授心得並直接授課。

  第三,教師要運用最新技術手段啟用學生對於崑曲課程的學習興致。想要順利提升崑曲藝術教育實效,必要途徑便是進行學生個體感知興致提升,此類工程較為深入複雜。教師有必要自然地將知識學習和戲曲欣賞融合在一起,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最佳表演作品,督促學生由淺入深地從中汲取知識養分,和教師合作順利地營造出和諧有趣的戲曲學習氛圍,為其今後的戲曲藝術學習應用技能提升,做足充分的過渡準備工作。

  第四,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戲曲藝術涵蓋了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戲曲藝術教育的目的除了要傳承發展中國戲曲文化外,關鍵還是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欣賞,培養學生感受、理解、鑑賞戲曲美的能力。

  第五,校園崑曲藝術表演和交流社團的組織建設。在高校校園內進行崑曲藝術表演和交流社團建設,一般需要經過相關院系或是機構稽核確認,之後以學生社團形式存在,結合學校自身狀況進行不同活動經費籌措,大多數情況之下將由學校或是社團收取的會費予以支付。至於校園崑曲藝術交流社團的一切活動形式,都是由內部參與的學生進行定期組織的,如學習、欣賞和表演崑曲等方式,社團同時更肩負著崑曲成功介入高校的策劃和組織職責。歸結來講,此類社團可以說是銜接大學生群體和崑曲藝術表演活動的樞紐,不管對於專業學習曲學,或是其餘對崑曲藝術保留感知興趣的學生來講,崑曲社團的存在,都為其今後更好地接觸並實踐學習崑曲,提供了較為穩固的支援平臺。需要加以強調的是,崑曲藝術教育欣賞等活動在高校校園內佈置和宣傳的第一大困境,便是相關活動的經費支援。據瞭解,一場適當規模的藝術普及和表演專案,需要動員的劇團人數至少為60人,而當中產生的演出、人工、交通等費用,加在一起也將達到五六千元左右,不管對於劇團或是高校來講,都是一筆較高的費用,因此在進行崑曲藝術進校園活動佈置期間,專項基金設定顯得十分必要。

  四、結語

  綜上所述,崑曲作為我國傳統戲劇表現形式,當中蘊藏著我國幾千年來豐富的民族文化精髓,在飛速發展的資訊時代背景下,將崑曲快速地融入到高校校園之中,並轉化成為一類重要的課程內容,對於全面推廣傳承中華傳統藝術,提升大學生群體審美技能、淨化高校校園文化交流環境、抵制鄙俗商業文化侵擾等,都發揮著至高無上的支援功效。而在高校全面有效地實施戲曲藝術教育,通過戲曲藝術對高校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也是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必然。

  參考文獻:

  [1]曹南山.蘇州在校大學生對崑曲接受現狀的調查與研究[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003:77-92.

  [2]田韶東.崑曲上聲字的字聲特徵與腔格研究[J].美育學刊,2011,1503:78-94.

  [3]王平.地方高校戲曲藝術教育的探索和實踐——以安慶師範學院黃梅戲藝術教育為例[J].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04:103-118.

  [4]傅謹.崑曲的文化身份[J].福建藝術,2011,1203:144-160.

  [5]俞為民.崑曲的現代性發展之可能性研究[J].文化藝術研究,2011,1801:117-126.

有關推薦:

藝術教育分析論文
藝術教育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何謂藝術教育論文
有關中學藝術教育論文
淺談體育藝術教育論文3篇
探討藝術教育論文
探討小學藝術教育論文
農村小學藝術教育論文3篇
有關農村藝術教育論文
淺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論文
學前藝術教育論文範文
學校藝術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