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優秀倡議書
森林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保護森林資源,人人有責,下面設計小編精心整理的森林防火倡議書範文,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森林防火倡議書
森林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森林資源包括林木、林地以及依託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具有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淨化空氣、涵養水源、減少噪音、調節氣候等作用。但是由於人為的破壞,以及不合理的使用,我們的森林越來越少,使得許多土地沙漠化,許多野生動植物消失,產生全球氣候變暖,人類居住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
為了我們美好的家園,為了我們的後代,為了人類共同的地球,讓我們努力做到:
1、樹立保護森林資源理念。自覺保護一草一木,不亂砍濫伐林木;自覺做到不捕殺野生動物,不食用野生動物,保護人類共同的朋友。
2、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在荒山、荒地、火燒跡地、採伐跡地種植林木,有選擇地種植有經濟效益的樹,如桃樹、臍橙、板栗等,也可種植杉木、馬尾松等水土保持林,這樣既提高農民收入又可保持水土、提高森林覆蓋率、美化壽寧。
3、加強森林防火。特別是秋冬季節,天氣乾燥,林內可燃物多,森林火災頻繁,給壽寧森林資源造成很大破壞。因此我們要自覺預防森林火災發生,禁止一切野外用火,一旦發生火災要及時報告並組織人員進行滅火,把損失降到最低。
讓我們一起攜手,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學校森林防火倡議書
尊敬的老師及家長、親愛的同學們:
你可知道嗎?我們合江縣森林資源豐富,野生動物種類繁多,這樣以來,森林防火任務艱鉅,保護好森林資源和林區群從生命財產安全是一項緊迫而長期的任務。據統計,引發森林森林火災的原因,99%以上是人為因素造成,其中青少年玩火引發的案例不在少數。如XX年我省道孚縣12.5特大森林草原火災就是一個6歲兒童玩火所致,造成15名解放軍官兵在內的23人遇難,給國家、社會和家庭造成了巨大損失和難以挽回的後果。
同學們,大家想想,森林具有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淨化空氣、涵養水源、減少噪音、調節氣候等作用。而一個小小的火星會導致整個森林燒燬,多可怕啊!一個火星就是一片森林!因此,森林防火,迫在眉睫,為了我們美好的家園,為了人類共同的地球,我們應努力做到:
1、樹立愛護森林資源的觀念。小學生應自覺做到保護森林一草一木,不拔扯、拆斷樹苗、草苗等,不亂砍濫伐林木,不捕殺野生動物,不食用野生動物,保護人類共同的朋友。
2、樹立預防森林火災的方法。自覺做到不在林區玩火取樂,不在林區燒火取暖,不在林區燒烤食物,不在林區燃放鞭炮,不在林區玩火吸菸,不在林區燒香點燭。
3、樹立逃離森林火災的做法。一旦發現初期“火苗”,儘量用就近的泥土、樹枝等撲打滅火,如撲打不熄滅,要立即跑步離開現場,並立即報告附近的大人,說明何處起火了,要求他們立即去滅火,有電話就撥打火警電話119報警。當發現火勢很旺,應立即遠離火災現場,決不能圍觀,這樣會引火燒身的,嚴禁小學生參加撲火。
4、樹立維護森林法律的道理。小學生從小要知道,“愛護森林,人人有責”,“預防森林火災,人人都有責任”。小學生破壞森林植被、損害林區防火設施、造成森林火災等都是違法的,要依法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和法律責任,由家長或監護負責賠償。
5、當好“小小森林防火宣傳員”。每個同學要認真學習“森林防火知識、法律”,積極向同學、爸爸、媽媽、親友、鄰居等宣傳森林防火知識、法律等,讓全社會人們共同預防森林火災,共同保護森林資源。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以實際行動來保衛我們的綠色家園,使我們的城市、山川更加秀美,更加文明和諧!
森林防火倡議書
市民朋友們:
森林是大自然的生態屏障,是人類生存繁衍的搖籃。森林能夠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淨化空氣,美化環境,預防自然災害。能夠生產木材、食材、藥材和人類生產生活所需物質資源。保護森林就是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綠色家園。我市生態環境脆弱,森林植被造成破壞,難以恢復,成本巨大。森林火災突發性強,破壞性大,火源管理是預防森林火災的關鍵措施和重要手段。森林防火,人人有責,為此,我們倡議:
1、禁止在林區及林區周邊用火,嚴格遵守野外火源管理“五不燒六不準”規定。因特殊情況確需用火時,須報縣區森林防火辦公室審查批准,並要預先開設防火隔離帶和有專人負責安全。
2、在春節、清明節和其他節假日上墳祭祖時,嚴防山林火災發生。在燒香、燒紙點燭和燃放鞭炮前,要將墳墓周圍茅草雜柴清理乾淨,並做到人離火滅。
3、管好您的小孩和痴、呆、傻病人,不要在林區及其周邊玩火。
4、造成森林火災,要承擔賠償責任,視情節輕重,將依法受到行政處罰、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和判處有期徒刑等法律制裁。
5、違反野外用火規定,不管是否造成森林火災,都將受到當地政府或林業主管部門的處罰和警告。
6、發現森林火災,要立即報告當地村組負責人或撥打當地鄉鎮或市縣區防火值班電話。
7、平安、和諧、健康是每一個家庭的福祉,請您自覺遵守規定,積極參與我們的倡議。
誠信考試優秀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