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評價方式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通過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結果,更應注重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促進學生的轉變與發展,為 激勵學生不斷進步,應採取多種形式的評價方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新課程指出:評價的目的在於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但要促進學業上的進步,而且要推動人的潛能的開發;評價的功能不僅是甄別和選拔,而是要讓學生在評價中得到教育、改進和提高,增強自信;評價的主體不再只是教師,還要有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等。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深切認識到評價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建立新型教育評價的核心內容和關鍵環節,因此,我們在立足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上,積極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科學的評價機制。

  學生評價的價值取向是指在評價活動中所體現的特定的價值觀,它支配或決定著評價的具體模式和操作取向,是對評價本質的集中概括。《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長期以來,學生評價主要以“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為根本目的,即“選拔適合高一級學校學習的學生”作為評價活動的最高宗旨。為此,學生被迫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學校則違背青少年的成長規律只教升學考試必考科目,加班加點,死記硬背,非考試科目不教不學;社會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尺度是升學率,對人才評價以學歷為標準。這種“應試教育”評價目的觀,將有限的資源與精力用於選拔與培養英才,日益造成學生分化與人格分裂,日益使得教育無法適應現代化大生產與社會發展的需要,起到了“反教育、反發展、反公平、反效益”的破壞作用。新課程發展性學生評價思想,它是以“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為評價的根本目的。它依據新課程提出的培養目標,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系統分析,及時反饋,對學生的現實與未來發展狀況作出價值判斷,從而實現評價物件“增值”的目的。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生評價,不僅要注重評價物件的過去與現實的表現,更重視評價物件的未來發展;不僅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不僅要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掌握情況的評價, 更要對學習能力、科學探究精神、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

  目前,學生評價主要是教師對學生、教育外部對內部的評價,主要是發揮評價的鑑定甄別、選拔淘汰的功能。所謂鑑定甄別,是指對評價物件與評價指標的適應程度作出區分和 認定。其實質是一種目標參照評價或絕對評價,如期末考試、畢業會考等。

  首先,這種評價迴避了教育的價值問題,即評價目標確立的依據沒有回答。

  其次,這種評價只重視對學習結果的評價,而忽視了對學習過程的評價。評價者往往只要求學生提供問題的答案,而對於學生是如何獲得這些答案的卻漠不關心。缺少對思維過程的評價,就會導致學生只重結論,忽視過程,就不可能促使學生注重科學探究的過程,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與精神,反而易於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和習慣,不利於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限制其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第三,教育活動是複雜的,有預期結果的出現,也有非預期結果的出現,甚至出現事 與願違的負效應,這些非預期結果並沒有評價。

  第四,現代社會重視人的個性的自由發展,而這種評價用統一的標準去判定教育效果, 這從根本上是不能為現代教育所接受的。

  所謂選拔淘汰,是指在一個團體內,以自己所處地位與他人所處地位相比較,從而為選拔優秀者、淘汰不合格者提供依據。其實質是常模參照評價或相對評價。歷史上,評價的這種選拔性功能確實使一些人改變了社會地位。時至今日,學生評價仍保留著選拔性功能,這是由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所決定的。這種評價僅僅提供一個等第引數,難以提供學生實際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對於診斷、改進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幾乎無能為力。另外,如果長時間採用這種評價方式,必將給學生帶來心理負擔,使其部分差者喪失學習的信心,甚至喪失生活的勇氣,容易滋生出與教師不合作的態度,從而降低評價工作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新課程提出了評價應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診斷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發現學生的特長,展示學生的才華,從而發揮評價的改進與激勵功能。因此,學生評價的目的不僅在於明確是非,區分工作的優劣程度,更重要的是分析問題,找出原因,作出選擇,對教育實踐活動予以指 導,加以控制和調整,尋找改善教學行為的途徑,從而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在學生評價中沒有單一、固定的方法,隨著學生評價的功能、標準、目標、主體等的變革,評價方法也向多元化發展,因此,新課程要求多樣化學生評價方法的綜合運用。在評價學生時,不僅關注結果,更應該注重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促進學生的轉變與發展。為 了激勵學生不斷進步,我們應採取多種形式的評價方法。

  “談心式”評價方法

  我們都知道:當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自責和憂慮;當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和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和感激。教師評語歷來被視為學生最具權威、最有價值的評價方式,家長和社會都給予了充分的重視,而學生對此卻一直持漠然的態度,分析其中原因,我們以為其一是學生不滿意自己被置於完全被動的被評價的客體地位,主體意識得不到尊重;其二是教師以明顯的評價主體出現,給予學生以評判性診斷,忽視了評價的激勵作 用。所以在對學生評價方式的探索中,特別強調教師在《學生素質教育評價手冊》中所寫評語風格的改變。

  這種方法是採用測試、觀察、自評、互評等多元評價形式,根據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元評價內容,通過作業本、測試卷、書信、學生跟蹤觀察記錄卡等多種評價途徑,以“談心”的呈現方式,重在體現師生心靈間情感的溝通,適時給學生以鼓 、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延時式評價方法

  這種方法是指學生在某一次考試或考查中沒有得到滿意的成績,教師可暫不評價,只要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進步,或做出了相應的努力以後,經個人申請老師可以給予重新評價,讓不同起點的學生都能夠體驗成功,從而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進一步學習的 信心,同時督促學生主動學習。

  “彌補式”評價方法

  這種評價方法是指學生的某一次作業或考試有缺陷,教師已給予了一定的評價,經學生彌補後,教師在原有評價基礎上,給予補充性評價,可進行二次評價、三次評價。 隨堂評價方法

  建立“隨堂評價機制”,對學生隨堂表現予以評價。在這種方法的使用上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像低年級學生可以這樣去評價:認為自己讀熟了課文就在課題旁畫一顆紅星;背過了一首詩就畫上一張笑臉;自己對課堂表現滿意就在班級設定的評價牆的蘋果樹上塗上1個紅蘋果,不太滿意塗一個黃蘋果,不滿意就不塗,到一定階段進行累計,找出不足,制定前進的目標。中、高年級可以設立“學生課堂表現評價表”,內容包括:提問題、認真傾聽、積極發言、合作交流等。每天拿出五分鐘的時間採取自評與小組評的形式對以上內容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以 “星”的形式呈現,每週進行一次小結,每月累計一次,由教師給出描述性評語,反饋給家長,使學生的閃光點都得到正面強化,將外部鼓勵轉化為內在動力,形成自 信。

  單項評價方法

  改變過去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少年”等綜合性評價方式,採取單項評價的形式,實行“單星少年”評比方法,讓每位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把對學生日常表現的評價歸納為“德育

  星、智慧星、安全星、愛物星、體美星”等項評比,由學生自己申報,然後經過老師、同伴、

  家長等多方面的綜合考察,根據學生實際表現,給每個學生以準確的評價。 特長展示評價方法

  學校每年都舉辦文藝活動,讓學生的美術和書法作品、文藝特長等均在全體師生展示, 通過命名一批“特長星”的形式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簡訊評價方法

  要求每一位任課教師隨時對每個學生進行的即時評價,現在我校開通了移動“校訊通”業務,老師們通過資訊的形式就可以將學生一天的學習生活情況進行及時評價,反饋給家長。家長就會隨時瞭解孩子的各方面情況,能及時對學生的進步給予鼓勵,對學生的不良傾向給 予糾正指導。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成長狀態,在健康發展的軌道上執行。

  篇二

  一、評價的目的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改變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改進與激勵功能的狀況,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具體要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反映學生學習的成就和進步,激勵學生的學習。

  2、診斷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及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

  3、全面瞭解學生學習的歷程,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解題策略、思維或習慣上的長處和不足。

  4、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預期,形成對學習知識的積極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

  二、評價的內容

  教師要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深入理解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再結合實際教學內容,確定出明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內容,如對學生的計算情況進行評價,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口算的速度和正確率是否達到課標要求。

  2、 筆算的速度和正確率是否達到課標要求。

  3、 計算的方法是否體現演算法多樣化的理念。

  4、 學生的思維是否得到了發展。

  對學生的閱讀可以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閱讀是否正確、流利、有感情。

  2、 閱讀的數量是否達到課程表標準要求。

  又如在某一教學內容學完後或完成某項作業後,根據課程標準和教育教學目標,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的某一個或幾個方面,對學生做出評價:

  1、學習習慣:學生聽講或做作業時是否認真;回答問題是否積極;是否會獨立思考問題;是否敢於提出問題;是否認真傾聽別人得意見,是否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等 。

  2、學習態度:學生對學習是否感性趣;是否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心;能否積極、主動、有效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等。

  3、學習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積極動手參加實踐活動;是否主動的進行探索;是否積極主動的進行合作交流。

  4、基礎知識: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識字與寫字、閱讀與口語交際等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程度怎麼樣。

  5、基本能力:主要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做事是否有計劃性。

  6、綜合實踐活動:主要考察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應用意識及課外學習等情況。 根據以上評價,判斷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再根據學生的基礎,指出學生的發展變化及其優勢和不足,並對學生的學習提出合理化的改進建議。

  三、評價的方式

  評價的手段和形式要多樣化,評價時應結合評價內容與學生的特點加以選擇,應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即可以用書面考試、口試、活動報告等方式,也可以採用課堂觀察、課後訪談、作業分析、實踐活動、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等形式,還可以採用多種評價相結合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

  如評價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方式時可採用課堂觀察的方式比較好,如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採用紙筆測驗進行評價比較恰當,如對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能力評價時可採用觀察、訪談和實踐活動相結合的辦法進行等等。

  四、評價的時間和次數

  評價的時間和次數,可根據本校、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比如採用週週評、月月評、學期評的辦法進行評價,並在週末、月末、學期末對學生的評價情況進行彙總。經過彙總可看出學生在某周、某月、某學期的進步情況,又可以瞭解和掌握學生存在的問題,便於因材施教、對症下藥,有利於學生更好的健康成長。

  五、評價的主體和方法

  提倡改變單獨由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態,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中,將對學生的評價變為各主體共同參與的過程。這樣的評價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提倡對學生實行多主體評價,並不是要求所有的內容都要進行多主體評價,對不同的評價主體來說,其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及評價的方法應該是有區別的。例如:***1***學生自評時的內容可以是學習中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及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等。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自評的方法,剛開始進行評價時,要單獨拿出時間教學生怎樣評價,可以每節也可以每天評價一次。隨著時間的推移,評價時間和評價密度可靈活確定。***2***學生互評主要是評價在學校中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方式等。互評時首先要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指定或自由組合分組,並指定或推選組長。***3***教師評價主要是評價學生的綜合學習情況,可採取周評、月月評,或者每單元進行一次評價的方法,在進行評價時,要爭取得到其他各科教師的配合,這樣有利於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4***家長評價主要是評價學生在家中的學習態度和方法等內容,低年級可採取家校聯絡卡的形式,高年級可採取家校聯絡本的形式。

  因為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自理能力較差,建議一年級以教師和家長評價為主,學生自評、互評為輔,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辨別是非的能力逐漸增強,到中高年級以後評價逐步變為以自評、互評為主,教師、家長評價為輔。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評價內容和形式可以由學生自行設計,這樣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各種能力的提高,也是符合課標理念要求的。

  六、評價結果的呈現形式

  評價結果的呈現形式,應以定性和量性相結合,以定性描述為主的方式。定量評價可採用等級制的形式,如,可採用甲、乙、丙、丁等形式;定性描述可以採用評語的形式,如,要更多關注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什麼,具備了什麼能力等,也可根據評價內容採用模糊評價的形式,如對學習習慣的評價也可採用積極、一般、不積極或認真、一般、不認真等進行評價。

  在呈現評價結果時,低年級應採用定性描述的方式;中高年級應採用定性與定量結合,以定性描述為主的方式。

  七、評價時應注意的事項

  1、加強宣傳,讓家長社會了解評價改革的精神,並協助學校做好評價工作。

  2、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根據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應從甄別式的評價轉向發展性評價。以往只是以學生考試成績的優劣作為評價學生學習好壞的評價標準,必然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造成學校、教師和學生重分數、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等弊端,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應強調評價的診斷功能和促進功能,更注重學生髮展程序,重點放在縱向評價,強調學生個體過去與現在的比較,著重於學生成績和素質的增值,不是簡單地分等排序,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

  3、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應遵循《標準》的基本理念,以該學段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基準,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式。應當強調的是,學段目標是該學段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目標,應允許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隨著知識與技能的積累逐步達到。

  4、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評價

  對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要注意考察學生能否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問題;能否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是否願意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能否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是否養成反思自己解決問題過程的習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數量和質量,給予定性評價。

  5、測試命題,必須依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避免出現偏題怪題和死記硬背的題目;題目的內容要注重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運用,要注意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絡,具有開放性的探索性。

  6、給學生多次測試的機會。如果學生對自己某次測試結果不滿意,老師可鼓勵學生提出申請第二次、第三次測試,教師可以就學生的第二次、第三次答卷重新評價。

  八、出現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①剛開始評價時,學生負擔、教師負擔相對過重,尤其各科同時開始,這種情況怎麼辦? 建議:是否從一科或兩科開始進行評價。

  ②教兩個班數學的老師反映課堂教學觀摩記錄工作很難做好怎麼辦?

  建議:教師可以對不同班級的學生進行分批、分時進行評價。

  ③有的反映學校領導給教師規定評價的時間和次數,並把對學生的評價結果納入教師評價過程,增加教師的工作和心理負擔怎麼辦?

  建議:評價的時間和次數應讓實驗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評價的結果只能作為教師瞭解學生學習情況、調整自己教學的依據,領導不應過多幹預。

  ④個別校長反映,由於印製表格太多,學校經濟負擔加重,能否想一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是否統一印製幾種通用的記錄表格,供老師們選用?

  建議:可以考慮。

  ⑤各科教師都需要家長的配合,家長負擔過重,另外,還有些農村孩子是由爺爺奶奶帶的,由於不識字,不會填寫評價意見,很難與老師溝通交流怎麼辦?

  建議:班主任教師與其他各科教師加強協調,把各科教師想要了解的情況一同與家長聯絡,以減輕家長的負擔。家長實在難操作的地方,可以儘量減少家長在學生評價中書面的評價內容,適當增加口頭評價的次數。

  篇三

  我們知道,新課程對學生的學習評價突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即體現了評價體系的改變,從傳統教學評價中過分偏重知識與技能,發展為一要評價知識與技能,二要評價過程與方法,三要評價情感與態度。

  那麼,在這種新的背景下,如何把握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評價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對知識與技能的評價,可根據教學目標及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和技能形成的情況,以及課堂練習情況,給學生以及時的反饋評價。如對學生閱讀、板演、討論發言、回答問題、動手操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的評價及對學生作業的評價等。這種評價是形成性與總結性相結合的評價,它既可以使老師瞭解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新的技能的形成情況,又能讓學生得到評價反饋,驗證自己得出的資訊和結果是否準確。

  二、對過程與方法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如數學教學中的口算,不單要說出結果,還要說出怎樣想;應用題教學及計算教學中不但要看結果是否正確,而且要看學生計算和思維的過程是否合理有序,是否有創新性的解題方法,以及解題方法是否科學簡便。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積極性。

  三、對情感與態度的評價。這是傳統教學中最不受重視的一項評價。對學生學習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沒有積極的情感就很難談到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沒有端正的態度也不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關注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是十分重要的。

  1、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是發展性的評價。教師用賞識的評語給學生以反饋,會誘發學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不斷啟用思維的細胞,使學生在幸福快樂的心境下學習,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高。

  2、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可採取描述性評價,也可採取會意性評價。描述性評價即是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性的語言描述,如用激勵性的語言,賞識性的語言,既肯定成績又指出發展方向的語言等對學生進行即時評價。會意性評價即是教師用表情、眼神或某種表示讚許肯定的動作,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表現表示肯定的評價形式。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用點頭,伸拇指等動作來表示對學生回答的迴應等。

  在課堂教學中,描述性評價用的較多。但從聽有些公開課來看,有些教師為了力求體現課堂教學中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花費好大精力不斷地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給人一種無病呻吟之感。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中的描述性評價應適時,適量,不能過頻。

  總之,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評價方法,從各種角度給學生以客觀公正、合理的評價,是十分必要的,。我們相信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的評價形式和方法會不斷髮展,會更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對學生的評價機制
對學生的個人評價怎麼寫
相關知識
學生的評價方式
初探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方式
對小學生的評價模式
大學生學年鑑定小組鑑定評語_大學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價
初中畢業檔案袋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語
老師常見的給學生的評價該怎麼寫
對學生的評價怎麼寫
對大學優秀學生的評價語
學校對大學生的評價
老師給中學生的評價評語